谢邀。
首先,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几句话不可能说清。其次,因为人真的太复杂,所以关于人的思想和行为,很多时候很难单用一个理论就全部解释,这点不像自然科学,当A存在,B一定会出现。所以我们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问题。
现在回答提问:
(1)人移民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主动移和被动移,主动移因为心神向往,融入程度会高,被动移因为生存所迫,较之主动,融入程度不及。
(2)移民方式又可以分为两类:个人和全家,个人移民要适应,所以必须融入,全家移民无论外部怎样改变,至少家庭环境依然稳定,所以融入的需求减少。
(3)移民的去向又可以分为两项:比故国好的国家和比故国差的国家,去比故国好的国家,可能看重的是生活条件,那融入与否,其实不重要,去比故国差的国家,往往看重发展机会,为了牟利,自然要尊重贴近当地人。
(4)移民去同胞多的国家和同胞少的国家:同胞多的可以抱团取暖,不接触外界也没关系,同胞少的举目无亲,只能落地生根。
(5)通婚的和不通婚的:通婚多的类似泰国,通婚少的类似马来西亚和印度。
(6)宗教开放的宗教封闭的:类似佛教和印度教。
(7)和故国的距离:例如美国和日本
(8)移民的时代:一封信寄三个月的时代,随时可以微信视频的时代。
潜在的分类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但仅仅我列举的八个方面,相互结合后,都会产生几十上百种不同的结果,足够全世界这个方向的学者研究几十年了,因为任何一个变量稍微调整,结果都会是颠覆的。
既然终结答案找不到,那我简单将问题归因,看能否总结一个大概。
移民的中国人,差异最大的就是马来华人和泰国华人。
马来华人和中国人差别不大,但泰国华人和中国人的差异就非常大。过去的研究(Komin,1999),主要把这个归结于宗教,这个没错,宗教是影响巨大,但是不是宗教影响最大,就没有学者深入探索过了。我个人直觉,我觉得通婚是要比宗教影响大的。一来,这么归因可以很大程度上解释马来西亚。二来,在泰国这些年我发现,很多在泰新华人也接受本土宗教,但似乎看不到他们变为泰国人的迹象。那较之过往,宗教其实没变,差的主要是没和当地人结婚。但身边很多和泰国人结婚的,似乎也没有往泰国人转化的迹象。说明除了宗教和通婚,肯定还有更重要的影响因素,可惜我们找不到。
我猜测,时代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影响因素。因为过去移民,意味着和旧有生活一刀两断,这样是比较容易融入当地,但现在,一年回国七八次都稀松平常,加之网络通讯技术的急速发展,这种过程似乎和之前大为不同。最后的结论是,变不变,要看条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