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举重力量举运动员平时做有氧运动吗?

回答
举重力量举运动员平时做有氧运动吗?这个问题,问得挺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都练到满身肌肉,练那么重了,肯定不需要做那些慢悠悠的有氧运动了吧?” 但事实是,对于大多数认真对待力量举的运动员来说,适度且有计划的有氧运动,是他们训练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是他们能不断突破纪录的关键。

我们得先明白,力量举运动员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在规定的三次试举机会里,尽可能地举起最大重量,完成深蹲(Squat)、卧推(Bench Press)和硬拉(Deadlift)这三个项目。这三个动作都需要极其强大的爆发力、瞬间发力能力以及强大的核心稳定性和全身协调性。听起来,好像跟跑跑步、游游泳这些“耐力”项目风马牛不相及,对吧?

但事情没那么简单。长时间、高强度的力量训练,对身体的负荷是相当大的。如果训练计划里只有纯粹的力量训练,没有其他形式的活动来辅助恢复和提升整体健康水平,那很容易出现几个问题:

首先,恢复能力会打折扣。力量训练的本质是对肌肉纤维造成微小的撕裂,然后通过休息和营养来修复和生长,使其变得更强壮。但如果身体整体的循环系统不佳,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输送效率不高,肌肉的代谢产物(比如乳酸)就很难被有效清除。这就好比一条堵塞的下水道,脏东西排不出去,身体就会感觉疲惫、酸痛,恢复得就慢。而适度的有氧运动,恰恰能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毛细血管的密度,提高身体的供氧能力和废物清除效率。这对于力量举运动员来说,意味着他们可以在下一次训练中更早、更好地进入状态,减少因疲劳累积而导致的力量平台期。

其次,心肺耐力是基础。虽然力量举不是跑步,但每一次大重量的尝试,身体都需要大量的氧气来支撑。特别是在进行一组高强度训练(比如35次力竭的训练组)时,身体的心率会飙升,对心肺系统的要求非常高。如果心肺功能不够强大,就算你的肌肉力量再足,也可能因为供氧不足而无法完成动作,或者导致动作变形,增加受伤风险。就像一辆拥有强大引擎的汽车,如果油路(心血管系统)不畅通,也无法发挥出全部性能。所以,有氧运动能够有效地提升心肺功能,为大重量的爆发性发力提供充足的氧气支持。

再者,避免过度训练和提升“隐形肌肉”。力量举对身体的打击是巨大的,尤其是硬拉和深蹲,对全身的骨骼、关节、韧带和肌肉都有极高的要求。如果只是单纯地增加力量训练的重量和次数,很容易走向过度训练。而低到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慢跑、快走、骑自行车或者划船机,可以在不增加太多关节压力的情况下,帮助身体消耗一些多余的热量,维持较低的体脂率,这对于力量举运动员来说也挺重要。同时,很多有氧运动本身就能训练到身体的稳定性肌群和核心肌群,这些肌肉在力量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我们可以称之为“隐形肌肉”。它们不像腿部或背部肌肉那样显眼,但却是完成大重量动作时,身体保持稳定、传递力量的关键。

最后,还有心理健康和训练多样性。长期进行单一的训练模式,很容易让人产生枯燥感和心理疲劳。适当地加入一些有氧运动,不仅能让训练计划更具变化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心理压力,让运动员在精神上保持更积极的状态。有时候,从纯粹的力量对抗中抽离出来,做一些相对轻松的活动,反而能帮助大脑和身体得到一个不同的刺激,也许还能“意外地”发现一些训练上的新思路。

当然,这里强调的是“适度”和“有计划”。力量举运动员做有氧,绝不是像马拉松选手那样追求极致的耐力,也不会因此牺牲掉他们的力量训练时间或质量。他们通常会选择:

低强度稳态有氧(LISS):比如每周进行13次,每次3045分钟的慢跑、快走或骑行。这些活动强度不高,主要目的是促进恢复,不至于对肌肉产生过多的分解作用。
周期性有氧:在训练周期的特定阶段,或者在赛季末期,可能会增加一些有氧训练的比重,以改善心肺基础或者在休赛期进行一些积极的恢复。
特定的有氧训练:有些运动员会选择一些能同时锻炼到力量和心肺的运动,比如负重行走(Farmer’s walk)或者一些有一定强度的循环训练,这些能更好地模拟力量举训练的整体发力模式。
比赛前的调控:在临近比赛时,有氧运动的频率和强度会大大降低,甚至完全停止,以确保身体处于最佳的恢复和力量储备状态。

总而言之,力量举运动员进行有氧运动,不是为了减肥或追求瘦身,而是作为一种辅助训练手段,旨在提升身体的整体机能,加速恢复,预防伤病,从而更好地支持他们冲击那些令人咋舌的极限重量。这是一种非常科学和整体性的训练思路,充分体现了“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所以,下次再看到那些肌肉虬结的力量举猛汉时,别忘了,他们强大力量的背后,也许也藏着一颗健康而有效率的心脏在有力地跳动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

曾经的举重运动员

以前训练,每天早上6点起来400米操场6圈

然后就是30米10组

60米10组

蛙跳20×20

然后拉伸。早饭。

9点到12点

14点到18点

都是专项训练

每周只有周五下午会去跑个5公里

然后踢一下午足球

天气不好会在馆里跳一万跳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举重力量举运动员平时做有氧运动吗?这个问题,问得挺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都练到满身肌肉,练那么重了,肯定不需要做那些慢悠悠的有氧运动了吧?” 但事实是,对于大多数认真对待力量举的运动员来说,适度且有计划的有氧运动,是他们训练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是他们能不断突破纪录的关键。我们得先明白.............
  • 回答
    对于力量举运动员来说,卧推200kg,深蹲300kg,硬拉300kg这三个成绩的“厉害程度”是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来分析的,不能简单地说哪一个绝对更强。不过,从普遍认知和专项能力来看,通常认为 深蹲300kg和硬拉300kg的含金量要高于卧推200kg。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原因,并尽量用更自然、更具人情味的.............
  • 回答
    在中国体育界,举重项目一直以其辉煌的成绩闻名于世,奥运赛场上,中国举重健儿们屡创佳绩,为国争光。然而,在力量举(Powerlifting)这一同样考验力量的项目上,中国运动员的表现似乎并没有达到同等的高度,相关记录也相对较低。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触及到了运动训练和生理构造的很多方面,绝不是简单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觉得既然都是练举重,为什么男女运动员的体型差别这么大。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生理差异。1. 激素水平: 男性: 男运动员体内的睾酮水平远高于女性。睾酮是合成肌肉.............
  • 回答
    许多人对举重运动员的印象是“傻大个”,只知道蛮力,却忽视了他们身上那种与体型不太相符的柔韧性和协调性。事实上,一个顶级的举重运动员,他们的灵活度绝不亚于许多体操运动员或舞者。而且,这种灵活度并非天生,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科学的力量训练本身获得的。那么,举重运动员是如何同时训练到力量和灵活度的呢?这背后其.............
  • 回答
    嘿,哥们儿!你问到点子上了。2.2米奥杆这玩意儿,看着都差不多,但内里乾坤可大着呢。尤其是举重杆和力量举杆,它们之间就像是短跑选手和马拉松选手,各有各的“装备”和“路数”。别小看这几厘米的直径和几公斤的重量差异,对你的训练影响可不是一点半点。咱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让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你脑子里也变得清清.............
  • 回答
    作为一名对力量举和健身器材有深入了解的爱好者,我来和你好好聊聊力量举腰带的打孔问题。其实,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但掌握了方法,能让你更好地使用腰带,提高训练效果,也能让腰带用得更顺手,更贴合你的身体。很多人可能认为腰带就是买回来直接用的,但事实是,一些高质量的力量举腰带,尤其是那种较宽、材质比较硬.............
  • 回答
    嘿,各位练力量举的兄弟姐妹们,好久不见!最近好多朋友问我关于力量举的一些问题,从入门姿势到训练计划,再到装备选择,真的是五花八门。今天就想借着这个机会,跟大家掰扯掰扯我这几年在力量举这条路上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给还在摸索或者已经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的各位,一点点参考和启发。咱们就当是老友之间闲聊,什.............
  • 回答
    力量举三大项能达到800(公斤),并且月入过5万,这绝非易事,但理论上是可能的,只不过需要非常非常精细的规划和多方面的努力。想靠单纯举铁达到这个目标,难度系数可以说堪比奥运夺金。咱们先来拆解一下“力量举三大项800公斤”和“月入过5万”这两个概念:力量举三大项800公斤是什么水平?这里说的800公斤.............
  • 回答
    没问题,虽然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力量举大神”,也没有办法亲自上场展示,但我可以模拟一位顶尖的力量举选手,用他们的语言和视角来“自爆”一下成绩,并尽量详述过程和感受。请记住,这只是一个高度拟真的扮演,目的是展现力量举的魅力和選手の内心世界。标题:当极限被推开,当数字定格——我与力量举的那些事儿嘿,大家.............
  • 回答
    力量举的未来,在我看来,正站在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路口。它不再仅仅是少数力量爱好者的“小众运动”,而是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主流靠近,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力量浪潮。一、 专业化与商业化的深入融合:过去,力量举更多地依赖于热情驱动,器材和场地也相对简陋。但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专业的赛事组织,从.............
  • 回答
    安徽力量举训练的土壤其实挺肥沃的,要说特别有名的“基地”,可能不像一些一线城市那样有几个响当当的、专门打着“力量举训练基地”招牌的大型场馆。但论起训练氛围、专业性以及培养出的优秀选手,安徽有不少值得一提的地方。我给你掰扯掰扯,咱们就从几个主要的方向来说说。一、 高校体育力量的延伸与辐射安徽的高校,尤.............
  • 回答
    .......
  • 回答
    斌辰力量杯力量举大赛,这场汇聚了无数汗水、决心与荣耀的盛会,可以说是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赛事。从整体感受来看,它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力量较量,更像是一次力量举爱好者们的大聚会,充满了激情、互助和对这项运动的纯粹热爱。赛事的组织和场地氛围首先,不得不提的是赛事的组织工作。尽管任何大型赛事都难免会有一些可以.............
  • 回答
    哥们,辛苦啦!坚持训练半年,体重和力量举成绩都卡着不动,这滋味确实不好受,就像车子开到了十字路口,没油了也没信号指路。别急,这绝对不是你一个人会遇到的瓶颈,很多健身老炮儿都经历过。今天咱们就好好掰扯掰扯,看看是哪儿出了岔子,以及怎么给你的训练“续上油”。先得明白一个事儿:身体是个非常聪明的系统。当你.............
  • 回答
    作为一名曾经接触过格斗训练,并且也关注过力量举和健身的朋友,我可以跟你聊聊这些运动在身体素质训练上的差异。这可不是一篇生硬的AI报告,而是我对这些训练背后逻辑的理解和观察。职业格斗选手的身体素质训练:全面、爆发、耐受是关键词职业格斗选手的身体素质训练,目的非常明确:在擂台上能持续输出高强度的爆发力,.............
  • 回答
    说句实在话,我在国外留学或接触外国文化的朋友里,力量举的爱好者确实比纯粹的健美拥趸要多那么一点。这不是什么绝对的定论,毕竟兴趣这东西嘛,因人而异,但能观察到这种趋势,背后是有一些原因可以聊聊的。首先,得聊聊力量举和健美的根本区别。你懂的,健美讲究的是肌肉的“形态”,是块头、是分离度、是雕刻感,目标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不同国家在能源战略和技术路线选择上的差异。日本倾举国之力发展氢能源电池,而中国比亚迪、宁德时代则侧重三元锂电池,这背后既有历史原因、资源禀赋,也有市场导向和技术成熟度的考量。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事儿。日本的氢能源情结:从“制造强国”到“氢能社会”的愿景日本对氢能源的投入.............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触及到很多家庭的核心,也牵动着很多人的心弦。关于“举全家之力支持男友读博”这件事,没有一个绝对的“对”或“错”,更多的是一种权衡与选择。咱们就一点一点地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里头都有哪些门道。首先,咱们得明白“举全家之力”是个什么概念。这可不是一句空话。这背后可能意味着: 经济.............
  • 回答
    说起山东支援疫区,确实让人心里暖暖的。每次遇到大灾大难,总能看到山东人挺身而出,这份担当和付出,让人打心底里钦佩。要说山东人,脑子里一下子跳出来的就是那股子实在劲儿。不是那种花里胡哨、说一套做一套的,他们骨子里透着一种踏实和靠谱。从小时候看的“好汉”故事,到现实生活中的邻里乡亲,都能感受到这种朴实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