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制定科学的力量举计划?

回答
要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力量举计划,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练在与你细致地沟通,了解你的身体、目标,然后为你量身打造训练蓝图。这绝不是一份千篇一律的清单,而是充满个体化的考量和循序渐进的智慧。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 了解你的出发点。你不是一张白纸,你的身体有着自己的历史——你过往的训练经验、你的身体反应,甚至你是否有任何旧伤。一个好的计划首先会问:你练多久了?你目前三大项(深蹲、卧推、硬拉)的极限是多少?你的恢复能力如何?你是否有任何疼痛或者不适?这些信息至关重要,它们决定了计划的起点,决定了我们是应该侧重于打基础,还是可以更激进一些。

其次,我们需要明确 你的目标。是想要在短期内突破某个重量,还是更侧重于长期的稳定进步?是希望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还是仅仅为了提升自己的力量水平?不同的目标会影响训练的强度、频率、周期和侧重点。例如,备战比赛的计划会更加精细,会涉及到比赛日的模拟和调整,而纯粹为了力量增长的计划则可以更自由一些。

接下来,我们要深入探讨 训练的原则。力量举的核心在于三个复合动作:深蹲、卧推、硬拉。但一个科学的计划绝不会只围绕这三个动作打转。我们需要通过 辅助训练 来弥补身体的薄弱环节,强化那些支撑主项的关键肌群。比如,如果你的卧推卡在某个重量,可能是因为你的胸肌、肱三头肌或者肩部不够强壮。那么,我们就需要加入一些针对性的训练,比如哑铃卧推、过顶臂屈伸、或者面拉等。同样的,深蹲的稳定性和爆发力可能需要臀桥、罗马尼亚硬拉来加强;硬拉的背部力量和握力则需要划船、农夫行走来提升。

训练的负荷和容量 是计划的灵魂。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告诉你“举多重”,而是要学会理解 相对强度 和 绝对强度 的概念。相对强度是指你相对于你极限重量的百分比,比如用你最大重量的80%来做组。绝对强度则是指你实际举起的重量。科学的力量举计划会根据你的训练周期和目标,灵活调整这两个数值。例如,在力量积累阶段,我们可能会偏向于更高的绝对强度和中等相对强度,用更大的重量来刺激肌肉;而在技术巩固或者速度发展阶段,我们则可能更侧重于相对强度,用接近极限的重量来提升动作的精准度和爆发力。

训练频率 也是一个需要仔细权衡的因素。多久训练一次?每个动作多久练一次?这取决于你的恢复能力、训练强度以及你个人的生活安排。有些人可能需要更多的休息,每周只训练三到四次;有些人则能承受更高的训练量,一周训练五到六次,甚至将卧推、深蹲、硬拉分别安排在不同的日子。关键在于找到一个你能 持续有效地恢复 并且 能持续进步 的频率。

周期性 是让计划长久有效并避免平台期的关键。一次性定死所有训练内容是不可取的。一个好的力量举计划会围绕着 周期 来展开。一个周期可能包含几个阶段,比如:

基础期:侧重于技术打磨、肌肉耐力建立,负荷相对较轻,次数偏高。
力量积累期:逐渐增加负荷,次数降低,开始使用接近1RM(一次最大重复次数)的重量。
专项期:模拟比赛场景,可能涉及到更重的重量,更低的次数,以及对特定弱项的强化。
减载期(Deload):在经历一段时间的高强度训练后,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和恢复,为下一个周期的训练做好准备。

在制定具体动作的组数和次数时,我们需要考虑 “训练量” 和 “强度” 的关系。通常来说,当强度增加时,训练量就会降低;当训练量增加时,强度就会降低。力量举计划会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确保你既能获得足够的刺激,又不至于过度疲劳而影响恢复。比如,一个组做3次5次(3x5)的深蹲,和3个组各做1次(3x1)的深蹲,虽然重量可能接近,但它们对身体的刺激和适应是不同的。

技术 是力量举的生命线。再重的重量,如果动作变形,不仅无法有效刺激目标肌肉,反而容易导致受伤。因此,计划中必须包含 技术训练。这可能意味着在训练初期,我们会花大量时间来确保深蹲、卧推、硬拉的动作轨迹是标准的、稳定的、高效的。甚至我们会安排专门的“轻重量技术日”,用更轻的重量来反复练习动作,强化肌肉记忆。

此外,恢复 绝对不是训练之外的事情,它应该是计划的一部分。充足的 睡眠、合理的 营养、以及 积极的恢复手段(如泡沫轴放松、静态拉伸、甚至按摩)都直接影响着你的训练效果。如果你的计划过于激进,导致你总是疲惫不堪,那么即使训练量再大,进步也会停滞不前。

最后,一个科学的力量举计划应该是 动态的,可调整的。没有人能完美预测一切。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你需要不断地 倾听你的身体。如果某个动作让你感到持续疼痛,我们就需要评估并调整;如果某个阶段的进步不如预期,我们就需要找出原因并做出改变。这意味着,一个好的力量举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实践中不断被完善和优化,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教练,始终在你身边,根据你的实际情况为你指引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万字长文预警。


我在网上看过很多人对各种各样的「周期训练」详细的解释,但是没找到任何一篇能给出具体操作方案的文章。


这一篇将彻底教会你如何制定自己的训练计划(不仅仅是力量举),我本人在70kg的常态体重下,通过这样的训练方式,无任何补剂,配合国人常态自然饮食(炒菜、馒头、米饭什么的),无装备卧推成绩在三个月内从80kg提升至110kg,经历了降体重、停训、恢复体重、恢复训练至成绩恢复到110kg后,又在一个月内提升至120kg。本篇文章略干,但易懂,不晦涩。



注:本篇的一切a*b的格式都为次*组,如3*8就是3次8组,8*3就是8次3组。




目录:


  1. 主项(你希望提高的项目,如:卧推、深蹲)计划的具体安排
  2. 辅助训练的具体安排
  3. 周期性计划的原理
  4. 非常重要的注意事项
  5. 几种经典计划安排的比较
  6. 总结



正文:


1.计划的具体安排


1.1.完整周期简述


一个完整的训练周期,主项一定是经历了一个强度由小至大的过程,在人体上表现出来的就是肌耐力的提高、肌肥大……喂喂,说好的易懂呢?


……不说那些。不同水平的训练者,能承受的训练计划也是不一样的。本篇只讲初级和中级训练者的计划安排。


高级训练者嘛,是不需要看我这一篇的。至于初级、中级、高级该怎么划分,有两个标准。



  • 第一个标准,力量:「优秀」等级以下,属于初级水平;「宗师」等级以下,属于中级水平。(注意,此表仅作为初级和中级训练者参考)
  • 第二个标准,中级水平的动作模式无明显短板,体态在目测情况下无明显失衡问题。否则只能算作初级水平。


一个完整周期,应当是从初级到中级到高级完整的走一遍。这个过程,可能持续数月至数年,因为本篇不涉及高级训练计划,所以不专门讲完整周期。



1.2.初级训练计划



(更新:*鉴于喜欢这个计划的朋友越来越多,大家纷纷建议我换个更加酷炫的名字,于是我将其起名为:GoEasy计划(Gentle Optimised Efficient Absolute Strength program for Years ))


绝大部分普通人、力量训练爱好者,GoEasy计划足够用非常久的时间,甚至用上一辈子都可以。


计划如下:


A.首先测出你想提高的动作(如:杠铃卧推)的1rm重量,然后使用该重量的65%进行8*3的训练,如果15分钟内高质量完成,则下次训练可以提升2.5%的重量,继续进行8*3的训练。


B.直到某一次训练,你无法在15分钟内完成8*3的训练,你可以适当延长休息时间,下次训练再尝试一次同样重量的同样训练,看是否能完成。


C.直到某一次训练,你无论如何都无法完成这个重量的8*3训练,则使用该重量进行6*4的训练,如果6*4的训练可以在25分钟内高质量完成,则下次训练可以提升2.5%的重量,继续进行6*4的训练。


D.直到某一次训练,你无法在30分钟内完成6*4的训练,可以适当延长休息时间,下次训练再尝试一次同样重量的同样训练,看是否能完成。


E.直到某一次训练,你无论如何都无法完成这个重量的6*4训练,则使用该重量进行5*5的训练,如果5*5的训练可以在25分钟内高质量完成,则下次训练可以提升2.5%的重量,继续进行5*5的训练。


F.直到某一次训练,你无法在30分钟内完成5*5的训练,可以适当延长休息时间,下次训练再尝试一次同样重量的同样训练,看是否能完成。


G.直到某一次训练,你无论如何都完成不了这个重量的5*5训练,则使用该重量进行4*6的训练,如果4*6的训练可以在25分钟内高质量完成,则下次训练可以提升2.5%的重量,继续进行4*6的训练。


H.直到某一次训练,你无法在30分钟内完成4*6的训练,可以适当延长休息时间,下次训练再尝试一次同样重量的同样训练,看是否能完成。


I.直到某一次训练,你无论如何都完成不了这个重量的4*6训练,则使用该重量进行3*8的训练,如果3*8的训练可以在25分钟内高质量完成,则下次训练可以提升2.5%的重量,继续进行3*8的训练。


J.直到某一次训练,你无法在30分钟内完成3*8的训练,可以适当延长休息时间,下次训练再尝试一次同样重量的同样训练,看是否能完成。


K.直到某一次训练,你无论如何都完成不了这个重量的3*8训练,则进行新的1rm测试,开始新的周期。


L.力量水平越高,每次训练的重量加幅就越小,当你感觉每次提升2.5%过多的时候,你可以每次只加1%或2%的重量。


M.若出现特殊情况导致停练5天以内,可以视当天的身体状况决定重复上次的训练还是继续按照计划进行;停练5天以上7天以下,选择重复上次或上上次的训练;停练7天以上10天以下,选择上一个档位的最后一次训练(比如上上次是100kg*5*5,上次是102.5kg*4*6,这次该进行105kg*4*6,由于特殊原因停练,恢复训练的第一次应该进行100kg*5*5);停练10天以上,建议开始新的周期。


N.本计划可以作为恢复期的训练方式,也可作为长期的训练方式。


1.2.1.小结


  • 这个GoEasy计划,虽然属于「初级」,但其实它并不低级,而是非常科学有效的进阶方式。不要因为我把你划分到了「初级」就心生不快——我也只把自己看做初级训练者而已。
  • 本计划适合大部分负重训练动作,包括但不限于深蹲、卧推、划船、引体……
  • 本计划不适用于硬拉。
  • 该计划的最大优点就是弹性好、非常的人性化,下一次的训练可以根据自己的恢复状况放在一天后、两天后、三天后、四天后……而且不同的动作你可以使用不同的计划,比如深蹲已经走到了5*5,卧推就已经走完了周期该重新开始了,不要紧!可以的!
  • 这个阶段的主要思路是肌肉积累以及神经适应。每一个「档位」都可以算作一个短周期,如5*5持续了三周,这三周可以算作一个短周期;3*8持续了四周,这四周可以算作一个短周期。所有短周期加起来是一个大周期。整个大周期可持续3-6个月不等。


1.3.中级训练计划


这个阶段的训练计划,可以和初级训练计划的最后一步相衔接,也可以直接和恢复期的训练的最后一步衔接,也可以哪天突发奇想直接开始训练。但是注意,水平达不到中级的人,不建议尝试。


初级计划的关键在于「攒」——攒体能、攒技术。

中级计划的关键在于「窜」——把之前攒到的体能和技术更加完善,再往上窜一窜。

高级计划的关键在于「养」——把你花费的所有功夫所得来的成果尽可能的保持住,尽可能的不被任何外界因素所干扰。这个阶段的计划往往都是备赛期或者精英级的训练者需要更上一层楼时才用得到,普通人完全没有必要尝试


想要做到中级计划的「窜」,有两个方法:高频训练+各种变式。


放两个计划的模板供参考:


1.3.1.八周四十蹲计划(来自Tim Henriques)


A.首先测试出深蹲的极限重量1rm。注意要使用严格标准。


B.周一,深蹲,热身,逐渐加重到70%3次


C.周二,深蹲,热身,逐渐加重到80%3次


D.周三,深蹲,热身,逐渐加重到60%5次


E.周四,箱蹲,热身,逐渐加重到82.5%1次


F.周五,半蹲,热身,逐渐加重到85%1次


G.下一周的今天,永远比今天的训练多2%的重量。举例:假设计划开始时,深蹲极限为200kg,第一个周一的正式组为140kg*3次,则下一个周一的正式组为144kg*3次;第一个周五的正式组为170kg*1次,则下一个的下一个周五的正式组为:178kg*1次。


H.本计划中,每一次训练的正式组只有一组,所以要注意把握热身的量。假如深蹲极限重量为200kg,那么第一个周一的训练可能是这样:100kg*5次→110kg*3次→120*1次→130kg1次→140kg*3次(正式组)。第一个周四的训练可能是这样:100kg*5次→120kg*2次→135kg*1次→145kg箱蹲*1次,155kg箱蹲*1次,165kg箱蹲*1次(正式组)。


I.所有热身,除了箱蹲和半蹲的前三组热身之外,其余全部为标准深蹲姿势。


J.第八周结束之后可以测试新的极限。


K.本计划不包含除了深蹲、箱蹲、半蹲以外的任何复合腿部动作(如腿举、跳箱等),如果你感觉哪里薄弱,可以做孤立训练专门强化(如腿弯举、腿屈伸等),但要注意恢复。


L.本计划不建议长期使用,不建议作为恢复期的训练方式。


1.3.2.四周卧推起飞计划(来自本人)


A.首先测试出卧推的极限重量1rm。注意要使用严格标准(触胸且停顿至少半秒)。


B.第一个周一,标准卧推,80%做3组,前2组3次,第3组冲极限次数。


C.第一个周三,铁链卧推,含铁链总重量为1rm的95%,做3组,前2组使用标准动作做3次,第3组触胸停顿至少2秒再推起,且冲极限次数。


D.第一个周六,辅助训练日。


高位下拉:25rm*20*5

俯身划船:25rm*20*5

双杠臂屈伸:25rm*20*5

坐姿杠铃推肩:25rm*20*5

负重平板支撑:使用保持30秒后动作开始变形的重量,保持30秒,3组。


E.第二个周一,速度卧推,55%做3*N的训练,N组的意思是,做到速度明显下降时,便可以停止了。参照标准:发力推起的一瞬间开始计时,到手臂伸直锁定状态,不超过0.5秒算过关。


F.第二个周三,同上周三,提高2.5%的重量。


G.第二个周六,同上周六。


H.第三个周一,标准卧推,85%做3组,前2组3次,第3组冲极限次数。


I.第三个周三,速度卧推,60%做3*N的训练。


J.第三个周六,同上周六。


K.第四个周一,标准卧推,90%做3组,前2组2次,第3组冲极限次数。


L.第四个周三,速度卧推,65%做3*N的训练。


M.第四个周六,铁链卧推,含铁链总重量为1rm的100%,做3组,前2组使用标准动作做2次,第3组触胸停顿至少2秒再推起,且冲极限次数。


N.休息36-72小时,可以测试新的极限。


O.辅助训练日的动作、组数、次数都保持不变。


P.本计划不适合作为恢复期、初学者的训练方式,且不宜长期使用。


1.3.2.小结


中级训练计划通常具有比较明显的针对性,且操作起来相对来说要复杂一些,一旦中途有突发情况导致计划中断,便无法继续下去。当然,并不是说只有初级训练计划才是最完美的计划,若你有了较多的训练经验,自然可以学会制定自己的中级甚至高级训练计划,并且你会给自己安排好「后路」——一旦有突发情况导致停训或没完成当天的计划的应急方案。


这个阶段的主要思路是疲劳积累以及神经强化,所以最长的计划都不会超过两个月。如果超过了两个月,要么就是强度太低,要么就是强度太高,前者效率太低,后者则会增大你受伤的几率——无论是急性损伤还是慢性损伤。


2.辅助训练的具体安排


2.1.辅助训练的意义简述


你想提高一项动作的成绩,就一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有可能为了参加比赛,有可能只是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这些东西不关我事,但如果你想提高一项动作,却只做这一个动作,进步将会非常缓慢,而且极易遭遇瓶颈。


为什么呢?


请先允许我来讲一个古老的故事……小和尚拿了个碗,装满了石头,告诉老和尚,这个碗满了,老和尚不说话,开始往里倒沙子,哗哗哗倒了好多进去。小和尚说,原来这下才叫满了。老和尚不说话,又开始往里倒水,哗哗哗又倒了好多进去。


光做正式组,就好像只往碗里装石头,效率非常低,但是若是往里倒沙和水,也就是配合辅助训练,那么自然效率就高了。但力量举训练与传统健美训练的区别在于,要尽量避免力竭,也就是说,辅助训练的安排一定要掌握好——水倒多了可是会溢出来的。


2.2.安排辅助训练时的注意事项


A.通常来说,对于力量举训练者来说,除了标准三大项之外的动作都属于辅助训练。但是对于普通训练者来说,除了你最想提高的那个动作(比如引体向上)之外的其他动作(比如高位下拉),都可以算作辅助训练。


而辅助训练之所以是「辅助」,就是因为它相比正式训练更简单。


简单在哪里呢?


包括但不限于:

a.参与动作的肌肉、关节更少

b.动作幅度更小

c.动作模式更「舒服」(这个要看个人理解了)


关于a,举例:卧推的辅助训练动作之一——杠铃坐姿推肩。

关于b,举例:卧推的辅助训练动作之一——厚木板卧推/半程卧推。

关于c,举例:有的人做卧推感觉很辛苦,但做同等强度的双杠臂屈伸却有更大把握;有的人做引体向上很痛苦,做高位下拉却比较自信。


B.安排辅助训练时,要注意防伤。可以看上文中的「四周卧推起飞计划」中周六的辅助训练安排——没有专门对肱二头肌进行训练。长此以往,势必会因为肌肉不平衡造成尺骨错位从而引起肘伤,所以我在那个计划最后提到了「不宜长期使用」。但为什么还要安排这样的训练呢?因为这个计划就是专门快速提高卧推成绩的,任何「不必要的」、「多余的」训练都会造成恢复的变缓从而耽误计划的进行。


C.辅助训练和正式组的关系就好像护士和医生——可以互相帮助。但是如果是歌手和医生,能互相帮助的几率就小的多了。这就是迁移性的参考意义。


在周期的前段,我赞成多用几种辅助训练,确保自己不会有太过明显的弱点。在周期的末段,我建议减少辅助训练的种类,甚至只保留一种。比如卧推最好的辅助训练,对握距较窄的人来说,是负重双杠臂屈伸(其实坐姿双杠臂屈伸也非常好,但那种器械实在过于少见);对握距较宽的人来说,是上斜卧推或坐姿杠铃推肩(坐姿角度可微微向后倾斜)。


如果还不明白的话,我再举个例子。


对于不会引体向上的人来说,想要练会引体向上,迁移性最好的动作是什么呢?


反向划船。


或许有人会说:高位下拉和引体向上的发力模式从视觉上来看不是一模一样吗?为什么高位下拉不是最好的动作呢?


因为,高位下拉是一个开链动作(OKC)——你的腿被卡在器械上;而引体向上是一个闭链动作(CKC)——你的全身都在动。而反向划船正是一个闭链动作——你需要把自己的身体移动。那么,多多体会这种感觉,多练,突然有一天,你就学会引体向上了。


也就是说,迁移性好的动作满足两点:


a.可以有效提升目标动作的肌肉和神经。


b.不会对现存已有的动作模式产生干扰。


动作模式包含了什么呢?Everything!比如深蹲,双脚的站距,脚尖打开的幅度,双手的握距,杠位,下蹲的幅度,起来的速度,呼吸的节奏等等等等,全都是你最最个性化的设置!再比如卧推,使用桥式卧推还是挺髋式卧推,双手的握距,是否戴护腕,戴什么牌子的护腕,下落的速度,推起的速度,这些都是你的专属数据。


安排辅助训练,最好把它们都考虑到。


D.组次到底该怎么安排?非常简单!只需参照那个古老的故事。如何才能把碗装的最满又不溢出来呢?如果装的石头比较多,就少倒一些水;如果装的石头比较少,就多倒一些水。


好,我说人话……正式组偏向强度较高,则将辅助训练的总量设定高一点;正式组偏向总量较高,则将辅助训练的强度设定的高一点。


举两个模版做示范:


举例1:卧推100kg*3次*8组为正式组,做完之后,进行自重引体2组,每组15次,然后进行双杠臂屈伸自重2组,每组25次。


举例2:卧推85kg*8次*3组为正式组,做完之后进行负重10kg引体2组,每组8次,然后进行负重30kg双杠臂屈伸2组,每组10次。


上文中的三个周期计划都没包含正式组后的辅助训练,但是我想,看到这里,你应该已经知道该如何安排了。


想要提高,就要练透。


E.辅助训练都有什么动作?


Well,几乎所有的动作都可能被拿来作为辅助训练,若是我全写出来,那可能就是互联网上最全的动作库了。


所以,我只针对力量举三大项写一些常见的辅助训练吧,排名不分先后。


卧推辅助训练,包含但不限于:

双杠臂屈伸

坐姿推肩

站姿推肩

引体向上

高位下拉

哑铃弯举

借力弯举

三头绳索下压

拉索夹胸

俯卧撑

卧姿哑铃飞鸟

木板卧推

弹力带卧推

铁链卧推

半程卧推

窄距/宽距卧推

俯身划船

坐姿划船

哑铃颈后臂屈伸

前平举

……


深蹲辅助训练,包含但不限于:

高杠位深蹲

低杠位深蹲

全蹲

半蹲

前蹲

箱蹲

浅蹲

大重量出杠

铁链深蹲

弹力带深蹲

杯式深蹲

跳箱

腿屈伸

腿弯举

腿举

自重深蹲

单腿深蹲

扎马步

臀桥

GHR

山羊挺身

踢足球

……


硬拉辅助训练,包含但不限于:

深蹲

深蹲的所有辅助训练

直腿硬拉

罗马尼亚硬拉

哑铃硬拉

甩壶铃

弹力带硬拉

相扑拉

传统拉

吊单杠

哑铃划船

直立划船

拉阻力橇

……


至于这里面哪些迁移性最好?这个就要你自己思考了。


想了解第二小节涉及到的更多细节可参考下面的链接。


力量训练中的「迁移性」是什么意思?



3.周期性计划的原理


3.1.大白话


人想由弱变强,就要不断的训练。然而,不是说,练了立马就可以涨力量,而是练了,休息了,恢复了,才会涨力量。


很多人正是因为忽视了恢复的重要性,所以思维经常陷入误区。


这是可以理解的,我本人其实也经常会有这样的错觉:今天没练,感觉自己又弱了。但实际情况是:昨天刚练完,睡了一觉之后今天又强了。


为什么需要恢复?


假如你可以连续做50个俯卧撑才休息,第二天觉得胸肌疼,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我想你是没有必要强忍疼痛继续训练的吧?


等你休息好了,不疼了,你再做50个,一定不是问题。那么,你就可以尝试做51个,下次训练做52个。长此以往,你会做的越来越多。


这个很好理解,完全就是偏向耐力的训练方式——逐渐提高总量,然后慢慢适应


然而训练不止有总量这一个标准,还有强度。如果你这次可以在1分钟内完成50个俯卧撑,那么下次,为什么不尝试在55秒内完成50个俯卧撑呢?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大家只要用心一想就能明白。周期性计划真的有这么高深吗?不是的,其实很多人总是抱怨自己没有提高,只有一个原因——没有做计划。这种人很多,训练往往看心情,心情好了连着练好几天,心情不好就一直不练;选择重量完全靠眼光,这次觉得20kg比较帅,就用20kg,下次觉得10kg比较稳,就用10kg。就这样练了好久,还抱怨自己的成绩不涨……我想,对于这些人来说,估计也看不到我这篇文章,因为——太长,懒得看。


总量=重量*组数*次数

强度=重量*速度(功率)

总量和强度互相制约。


这一点我已经在以往的文章多次提到了,不再赘述。


3.2.理论依据


这个小节专门送给喜欢知根知底的考据派。


周期性的计划安排方式,主要依靠的是超量恢复理论有效次数理论。中级计划还会利用牛顿三大定律,暂且不展开。


两者都来自苏联——力量训练界的龙头。


3.2.1.超量恢复理论Supercompensation


这个理论主要解释了人体是如何在不断受到外界刺激(也就是训练)的状况下不断提高自己的力量的。





见图,直线代表时间的流逝,三条曲线的起点代表训练的开始,还有一条隐形的纵轴,代表力量水平。


密集的曲线代表训练过度——你可以看到,训练完之后,力量水平迅速下降,且很久之后才恢复到了本来的状态。


稍微宽松一点的曲线代表训练过少——训练完之后,在一段时间内达到A点,也就是恢复到了训练前的水平,然后又继续上涨了一小块。


实线曲线则代表了理想状态——训练充分。在训练后,力量首先经历了下降,然后开始回升达到A点,之后继续上升达到B点,也就是力量最强的时候。整条曲线,都是超量恢复的过程。


那么,我们遵循这个原则,就可以安排自己的训练时间。因为,在力量水平达到B点的时候,是最适合进行训练的——起点越高,终点就越高。那么这个B点,每个人情况都不太一样,怎么找呢?


那就要靠你不断的训练来摸索了。


3.2.2.有效次数理论Prilepin's Table


这个理论主要告诉人们,如何使用正确的重量、组数、次数来达到最高收益。



见图。


有没有发现初级训练计划的组次安排很有意思?


8*3,6*4,5*5,4*6,3*8……结果都是24-25。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普列利平提出的这个表格是针对举重训练的。由于抓挺举为爆发力动作且杠铃上举的距离较长,同时举重运动员的训练频率也较高(经常一周练五到六天,每天练两次)。如将此关系表应用于深蹲、卧推等上举距离较短且动作速度较慢的练习时,再考虑到一般人不可能像举重运动员高频率训练的因素,则总的训练次数和每组的次数都应该有所增加。以80~89%强度(即5乘5训练所用的强度范围)为例,总次数应为20~30次(高水平者20~40次),每组3~5次,最佳总次数25次左右(高水平者可达30次以上)。这就是“5乘5”这种安排的起源。


这一段来自于石瓦性格的文章《5乘5训练法的几种加重策略简述与比较 》@kmlover ,请允许我直接拿来用了。


这就是初级训练计划的安排原理。


至于间歇时间,当然是越短强度越大,但是如果你还是不确定到底每组该休息多久……看图吧。



4.非常重要的注意事项


  • 如果你是一个力量举爱好者,那么防伤是永远都要提到的重点。人体不是机器,就算你想展示无比的力量,如果你伤了,你也无法展示了。
  • 如果你是一个健美、形体训练爱好者,那么周期性的计划非常适合你在需要提高自己的负重时使用。是,我听很多人说过了,你们需要的是泵感,高手用2.5磅的哑铃也能练出泵感……但是,提高你的力量不是什么坏事,用更重的负重来制造泵感,自然会造就更大的肌肉。
  • 如果你只是想为了健康而进行训练,首先恭喜你有这样的觉悟。其次,我也没什么好说的,只需要在训练的道路上,进步的慢一点就好。总量的提升放缓一点,强度的提升跨度小一点,不要着急,虽然看起来现在你的进步比较慢,但是等到别人伤了,你就是牛逼的那个了。
  • 跨越平台期也需要周期,可能是短周期,但那也是周期。你以为「跨越平台期」真的就是练一次,就能一步跨过去了吗?
  • 周期性计划的思路,主要是为了在安全的情况下稳定的提升。瞎练有效吗?不能否认,你练的任何东西都会攒在身体里,但是稳定与否就见仁见智了。
  • 非常重要的一点:不要死板的生搬硬套!没错,八周四十蹲的计划写的是周五半蹲。但是你就非得周五半蹲吗?!当然不是了,如果第一天训练是从周二开始的,那么半蹲那一天不就轮到周六了吗?想学会制定自己的计划,就一定要学会变通。


5.几种经典计划安排的比较


5.1.西部杠铃每周训练计划


以下片段节选自一篇我未发表的译文。


路易·西蒙斯在他的西部杠铃俱乐部里,给出了这样的一个每周训练计划,并且解释了这个计划背后的原理。

周一:深蹲+硬拉极限训练
周二:
周三:卧推极限训练
周四:
周五:速度深蹲训练
周六:
周日:速度卧推训练

此每周训练计划中的几个要点:

*同一个动作的速度训练和极限训练要相隔72小时

*在速度训练日当中,使用正规的无装备比赛动作来训练;在极限训练日当中,专注于用辅助装备来做深蹲或卧推来达到自身的极限(如:卧推背心 。Gabby注)。而且不可不用装备就使用此计划。

*速度深蹲训练日,用深蹲最大重复次数为1次的重量(此后缩写为1RM)的50%-60%来做深蹲;速度卧推训练日,如果你知道自己穿着卧推背心可以举起的极限重量,就用它的55%重量来训练,如果你知道自己无装备卧推的极限重量,就用它的60%来训练。至于做多少组,后面说。

*第一周速度深蹲训练,你使用1RM的50%重量来做,在之后的每一周都上涨2.5%,一直到第五周,你速度深蹲的重量会达到1RM的60%。那么接下来的6周,你要重新开始使用1RM的50%重量来训练,然后循环。

*速度训练日要经常包含带有铁链、弹力带的训练——会让你增长速度。后面再谈这个。路易·西蒙斯曾说过:“人人都该用到铁链和弹力带。”

*计划里没有专门的“速度硬拉训练日”——路易西蒙斯说,硬拉的离心阶段(下放的过程)对于你提高比赛时硬拉的成绩没有帮助,所以硬拉做组对你来说不是太有利。西部杠铃俱乐部的会员们一般来说一个月才做一次真正的极限硬拉训练。

*计划里没有“休息日”,而且从来没有什么“比赛前一周要休息”或者“比赛完了要休息一周”这样的说法——路易西蒙斯相信,大量的美国运动员或者是健身爱好者都遵循着一个流传甚广却说不清道不明的理论:peaking(峰值理论)。关于这个后面还会解释。

*周六、周二、周四既不是速度训练日,也不是极限训练日,但也不是休息日,而是“特殊训练”和基础体能训练日(general conditioning work)。特殊训练指的是专项辅助训练,也就是说你的三大项当中有什么薄弱点或者其他不足,就专门锻炼你的弱处。例:深蹲中,你的臀部和腘绳肌比较弱,那么周六你就专门练你的臀部和腘绳肌,不过只用周五速度深蹲训练的60%的总量来训练(总量=重量*次数*组数)。那么接下来,到了周日你做速度卧推训练之后,继续训练臀部或腘绳肌,用周六训练的总量的60%来训练,或者换句话说,就是用周五速度深蹲训练的36%总量来训练。正好,你也等于为周一的速度深蹲训练做了准备。这一套来自于实践经验的训练理论被路易西蒙斯称为“60%原则”。

至于其它每天都要做的训练还包括:阻力橇训练——把你的训练腰带通过绳子或者链子什么的,绑在阻力橇上,阻力橇放在水泥地上,然后阻力橇上面放上45-200磅不等的重量,拉着它走上200英尺。记住,要迈大步!用力拉!路易西蒙斯提到了各种阻力橇的训练方法,比如把绳子绑在脚踝上拉阻力橇;比如面对着阻力橇,往后拉;比如把绑绳背到肩膀上拉阻力橇;比如把绑绳从胯下伸到你面前,拽着绳子拉阻力橇。不同的训练方法会用到不同部位的肌肉。这个训练对你的背部和膝盖的发展很有效,并且可以提高你对(高强度)训练的承受力。

阻力橇训练的原理:Eskil Thomasson是一位西部杠铃俱乐部的瑞典力量举运动员,他发现,芬兰的力量举运动员的硬拉水平尤其的高。他曾经问过那些在力量举训练中硬拉格外强的人,到底是做了什么训练对硬拉的贡献如此大。芬兰人给的回答是:他们有很多人在伐木场工作,经常要把木头从森林里拉到公路上,好让车能够把它们拉走。他们说,正是这种拉拽(dragging)重物的运动让他们发展了对硬拉来说最重要的肌群——背部和腿部。

西部杠铃的会员们每天都要进行阻力橇训练。足球队也采用了这种训练方式,并且发现,对他们恢复受伤的踝关节、膝关节还有髋关节非常有帮助。

*每6-8个星期你可以尝试创造新的个人三大项数据——如果超过了你以往的数据,那么用新的重量的相应百分比来做速度训练日的计划。


力量训练界的明星——路易西蒙斯,是众所周知的装备力量举训练者。这份计划是每周进行的,充满着刚猛的气息,然而,每周冲两次极限的训练方式并不适合普通人照搬来用,强度实在太大,甚至也不适合无装备力量举爱好者拿来用。


但是路易西蒙斯对于速度训练的诠释非常到位,关于速度训练的思路,我们完全可以参考。还有更多关于速度训练的译文,限于篇幅暂时不展开。


虽说苏联是力量训练界的少林,美国只能算丐帮,但不得不说,将别人的东西拿来变成自己的文化,也是一门独到的艺术,并且将之发扬光大,也是真的造福了无数人。


5.2.骇人听闻的Smolov深蹲计划


……
这个以俄罗斯教练员谢尔盖·西莫洛夫命名的深蹲计划最早于2001年由《美国力量举》推介到西方,被称作是“最具挑战性的深蹲训练计划”。其具体安排为:
第一周

周一:65%8次3组, 70%5次, 75%2次2组, 80%1次
周二:65%8次3组, 70%5次, 75%2次2组, 80%1次
周三:70%5次4组, 75%3次, 80%2次2组, 90%1次

剩下的四天里练习箭步蹲,其目的不是练习力量,而是最大程度地拉伸大腿肌肉,促进恢复。

第二周

隔天练习深蹲,目的是在这周内达到能用80-85%的强度做一组5次,对具体安排没有要求。

注意:在原版的smolov计划中,这两周是给在开始计划前休整了一段时间的训练者迅速恢复状态用的,其重量计算以休整前实际完成过的最好成绩为准。如果你的休整是因为伤病原因,或休整的时间太长(超过10天),可能并不适用此安排。反之,如果你之前并未休整,且之前的训练量和强度并不很大的话,也可在周末2-3天休息后直接从第三周开始。另外,smolov推荐在这两周进行除跳深外的各种跳跃练习。

第三周

周一:70%9次4组,周三:75%7次5组,周五:80%5次7组,周六:85%3次10组

第四周

在第三周的基础上增加10公斤,其余不变

第五周

在第四周的基础上增加5公斤,其余不变

第六周

测试极限重量。原版的计划安排在周五,可自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此阶段的安排是遵循专业运动训练的强化小周期原则,即在一段时间的训练中,不等运动员完全恢复就开始下一次训练,通过疲劳的累积叠加使随后的恢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由于运动量非常大,建议重量选择上略保守一些。例如,假如你的1RM是190公斤,那么70%、75%、80%、85%分别为133、142.5、152、161.5公斤,则训练重量可选择为130-132.5、140-142.5、150、160公斤。

另外,如果你以前有过高水平的有氧耐力训练基础,那么完成这个计划也会容易一些。有氧训练虽然不直接促进力量提高,但能增加肌肉内的毛细血管网密度,使肌肉获得更好的血液供应,从而更快地吸取营养,排出代谢废物,完成恢复。对此,大斌网以力量见长的yjh版主曾经在其大作《体院是怎样练力量的》一文中指出:

“秘诀一:人人都讲力气,要知道肌肉是力,但是气是靠跑步来获得的,不跑步那里来的肺活量!!健身房里的人往很少花工夫在操场跑步,但是我在体院的时候举重队一个星期最少拉三个3000米。”

第七、八周

以恢复为主,除退让深蹲(每周一至两次)外,所有的腿部训练都要用爆发力完成。主要训练项目有各种蛙跳、负轻杠铃深蹲跳、快速腿举(是指单次动作的上举过程用尽可能快的速度完成,不是用最快频率完成多次练习)、从黏着点快速蹲起等。Smolov没有对这一阶段的训练给出具体安排。

第九周

周一:65%3次, 75%4次, 85%4次3组, 85%5次
周三:60%3次, 70%3次, 80%4次, 90%3次, 85%5次2组
周六:65%4次, 70%4次, 80%4次5组

第十周

周一:60%4次, 70%4次, 80%4次, 90%3次, 90%4次2组
周三:65%3次, 75%3次, 85%3次, 90%3次3组, 95%3次
周六:65%3次, 75%3次, 85%4次, 90%5次4组

第十一周

周一:60%3次, 70%3次, 80%3次, 90%5次5组
周三:60%3次, 70%3次, 80%3次, 95%3次2组
周六:65%3次, 75%3次, 85%3次, 95%3次4组

第十二周

周一:70%3次, 80%4次, 90%5次5组
周三:70%3次, 80%3次, 95%3次4组
周六:75%3次, 90%4次, 95%4次3组

这四周的计划是由另一名俄罗斯举重和力量举教练员费杜列耶夫设计,以你在第六周测得的极限重量为基准设计。如果前面的计划按质按量完成的话,这个阶段的训练应该会感觉比较简单,反之则难以完成。根据费杜列耶夫的经验,基础不够扎实的训练者会在第二周后期开始出现难以按计划完成的问题,他建议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将负重减轻5-7%,不要削减组数和次数。

第十三周

周一:70%3次, 80%3次, 90%5次2组, 95%4次3组

周三:75%4次,85%4次4组

周日:测试1RM

要完成完整的Smolov计划,据个人经验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扎实的训练基础,后蹲1RM低于2倍体重或系统训练少于2年者请慎重尝试;
2、建议不要在气温较高的夏季使用此计划,可以在夏季进行有氧训练,来为在秋冬季节完成这个计划打基础;
3、注意睡眠足质足量,不要像我一样快凌晨2点了还在更新这个回答:-P
4、其他部位的训练控制总量和强度,大强度的硬拉、躬身等不要做,可以做每组1次的快速拉,或不力竭的山羊挺身,上肢训练可以上强度,但量不要太大;
5、注意膝盖保健,手段包括拉伸大腿前后肌肉和腹股沟,膝盖按摩保暖,对比浴等;
6、营养方面注意补充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补剂可用肌酸和谷氨酰胺。


以上一段节选自斯莫洛夫(SMOLOV)深蹲计划的是什么样的体验? - kmlover 的回答


13周的计划,可谓凶残至极,且非常的不人性化——一旦中途遭遇特殊情况,比如生病、受伤,则前功尽弃。


但是,对于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来说,谁能完整的走一遍这个周期,真的是硬汉中的硬汉。这样的人,身上一定有着常人无法理解的光辉。


对于力量的增长,那自然也不用说了。这个计划,我原意把它算作高级训练法。



6.总结


周期性的训练计划适用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也都应该使用适合自己的训练计划,而不是随性而至。这篇文章的第五小节所展示的两个不同的训练计划,不应当让你感到迷茫,反而应该让你更加豁然开朗——训练计划,就是这么一回事。


要么,你就选择找一个教练为你制定训练计划;要么,就自己学会如何制定训练计划。


-


参考:


  1. 40 Squat Workouts in 8 Weeks by Tim Henriques
  2. Notes from Louie Simmons’ Powerlifting Training Seminar at Holiday Inn, Columbus, Ohio, on July 26, 1998 by Sean Anderson
  3. Prilepin's Table by Prilepin(普列利平)
  4. Supercompensation by Nikolai N. Yako, Wikipedia
  5. 运动生理学 by 王瑞元、苏全生,人民体育出版社
  6. 运动生物力学 by 胡耿丹,同济大学出版社
  7. 《5乘5训练法的几种加重策略简述与比较》 by 石瓦性格
  8. 《如何“轻松”卧推150公斤!》 by 石瓦性格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力量举计划,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练在与你细致地沟通,了解你的身体、目标,然后为你量身打造训练蓝图。这绝不是一份千篇一律的清单,而是充满个体化的考量和循序渐进的智慧。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 了解你的出发点。你不是一张白纸,你的身体有着自己的历史——你过往的训练经验、你的身体反应,甚.............
  • 回答
    大学生活就像一场大冒险,特别是当你在家学习的时候,少了校园里的那份集体氛围,自律就成了我们最可靠的“伙伴”。 doma学期间,没有老师在眼皮底下盯着,同学之间也隔着屏幕,这确实容易让人放松下来,甚至陷入“拖延症”的泥沼。但别担心,只要方法得当,我们完全可以在家里也能像在学校一样高效学习。在家学习,自.............
  • 回答
    构建科学合理、公众认可的公务员薪酬福利体系:一场深刻的改革在当今中国,公务员的薪酬福利体系不仅关乎着公务员队伍的稳定与活力,更直接影响着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一个科学合理、能获得大众广泛认可的薪酬福利体系,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关键一环。那么,在现阶段,我们应该如何构建这样一个体系呢.............
  • 回答
    咱就好好唠唠,这减肥这事儿,说到底就是个“热量缺口”的游戏。听起来挺玄乎的,但其实一点不复杂,就跟咱家里的水龙头似的,进来多少水,出去多少水,水池子满不满,就看这俩的账算得清不清楚。啥是热量缺口?简单说,就是你每天摄入的热量(就是吃进去的东西,包括饭、菜、零食、饮料啥的)要比你每天消耗的热量少。你身.............
  • 回答
    饶毅在《近三十年,中国对年轻人的支持》一文中关于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的讨论,确实引发了对当前中国高校用人机制的广泛讨论。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并结合中国高校教师制度的现状进行解读: 一、预聘制(Tenure Track)的定义与特点预聘制是一种以竞争性选拔为核心、强调学术自由和职业发展的聘任制.............
  • 回答
    “僧多粥少,博士生名额紧俏已成为制约科研发展的一个因素”——这句话直指当下中国高等教育和科研领域的一个普遍现象,即合格的博士生名额供应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考生需求,而这种供需失衡正在对科研发展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响。要深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僧多”的由来:博士报考人数激增.............
  • 回答
    巧手织微观,智慧现真章——聊聊《无处不在的手性之有机师姐》最近,上海市科委、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和观视频联手打造了一部名为《无处不在的手性之有机师姐》的科普微电影,这可真是一部有意思的作品。作为一名对科学传播和影像表达都颇感兴趣的人,我仔细看了看,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这部片子。首先,“手性”这个概念.............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科学发展最核心的驱动力和潜在的边界。如果完全不考虑伦理道德的束缚,科学研究的进程和高度,确实可能达到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境地。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下这个“如果”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在生物与医学领域,我们可以预见到一些惊人的“突破”。 人体改造与增强: 如今.............
  • 回答
    说到王科雅为2018年《开学第一课》13分钟广告辩护的观点,这事儿可真是让人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掰扯的。首先,咱们得把背景交代清楚。2018年的《开学第一课》,那可是每年暑假结束后,学生们都会期待的一个节目,算是个“国民级”的教育节目了。本来应该承载着知识、榜样和正能量,结果呢,当年它播出后,争.............
  • 回答
    宿舍捆绑制,一个人挂科全宿舍受罚,这种情况下,遇上那个“不学习”又“怎么劝都不学”的室友,确实让人头疼。咱们就敞开了聊聊,看怎么能把这摊浑水搅浑,或者至少搅出点涟漪来。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不学习”背后到底是什么情况。 是真的学不会? 有些人可能真的脑子不灵光,或者基础差得离谱,学起来比别人慢很多.............
  • 回答
    如果真有外星访客,要送他们一件能代表我们地球工业制造(科技)水平的礼物,我的脑子里首先闪过的是一件能让他们直观感受到我们“智慧”与“创造力”的东西,而不仅仅是某种强大的工具。我想送他们一个“微观宇宙模拟器”。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模型或者展示板。我的设想是,它会是一个小巧但极其复杂的装置,大约只有地球上.............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我们对“口味”的理解以及科学技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其实,科学家们之所以能制造出“几乎任何口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是在模拟和重构自然界已有的风味物质,而非凭空创造全新的感官体验。至于为什么不“发明”全新的、自然界根本不存在的风味,这其中既有科学原理的限制,也有实际操作和.............
  • 回答
    穿越回明朝,想要制作出近现代武器科技,这可是一项极具挑战但又充满想象力的任务。在那个火药已经存在但科技水平相对有限的时代,我们不能指望立刻造出像自动步枪或坦克这样的复杂机械。但是,利用我们现代人的知识储备,结合明朝已有的工业基础和材料,我们可以尝试复刻或改良一些关键技术,使其在当时的战争中产生颠覆性.............
  • 回答
    .......
  • 回答
    “少女踩曲”是茅台酒传统酿造工艺中的一个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环节,它发生在酒醅发酵前的踩曲阶段。理解这个环节,需要从茅台酒的独特工艺、微生物作用以及传统经验几个方面来剖析。一、 “少女踩曲”的象征意义与传统认知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少女踩曲”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符号和传统美学的体现,而非一个纯粹的科学指令.............
  • 回答
    绿谷制药的回应,尤其是那句“要求其删除不实言论”,确实在科学界和公众舆论中激起了不小的波澜。要理解这件事,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不能只看表面的一来一往。首先,这事的背景是什么?得先说说“九期一”,也就是甘露特韦片(GV971)。这药是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的,号称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突破”。这个突.............
  • 回答
    .......
  • 回答
    在制作科研PPT时,找到恰当且高质量的图片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能帮助你清晰地传达复杂概念,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并提升PPT的整体专业感。这不仅仅是随便找几张图往上套,而是需要一些策略和技巧。下面就来详细说说,怎样在制作PPT的过程中,高效地检索和使用图片。第一步:明确图片需求,精准定位搜索方向在开始搜.............
  • 回答
    外交部发言人就中方对彼蒂科菲尔等10人及4个实体实施制裁,这是近期国际关系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动态。要理解这一举措,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首先,制裁的背景和触发因素至关重要。 从官方发布的信息来看,中方此举是对某些国家(特别是美国和欧盟)近期针对中国新疆人权问题的制裁的回应。这些西方国家指责.............
  • 回答
    台积电在2019年耗电量高达143.3亿度,这确实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也引发了大家对芯片制造为何如此耗电的疑问。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芯片制造的复杂性和其中涉及的各种耗能环节。芯片制造为何如此耗电?核心原因概览:简单来说,芯片制造是一个极端精密、需要严格控制环境,并且涉及大量能量转换的物理和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