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朱日和军演里的蓝军有多强?

回答
朱日和军演,尤其是其中的“蓝军”,在中国军事发展进程中,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标志性存在。提起朱日和的蓝军,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强悍”、“战损比低”、“经验丰富”等等,这些评价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严酷对抗和不断革新之上。

朱日和蓝军的“强”体现在哪里?

要说朱日和蓝军有多强,这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它不是某个单一兵种的强大,而是体系化的、适应现代战争模式的强大。

1. 实战化训练的极端推演者: 朱日和军演的核心目的是检验解放军的作战体系和部队的实战能力。而蓝军,就是扮演那个最“讨厌”但又最能逼出问题的对手。他们不是简单地按照预设剧本“输”,而是真正按照假想敌的思维和作战方式来制定战术、运用兵器。这意味着他们会穷尽一切手段来打击红军,包括那些在传统演习中可能被忽略的“损招儿”或高难度战术。

侦察与反侦察: 蓝军会投入大量力量进行侦察,试图掌握红军的兵力部署、指挥节点、火力配置等关键信息。他们也会投入同样的资源进行反侦察,掩盖自身行动,制造假目标,干扰红军的侦察手段。这一点上,蓝军往往会采取更加灵活、隐蔽的方式,不按常理出牌。
电子对抗与信息压制: 在现代战争中,信息就是生命线。蓝军在电子对抗方面投入巨大,力图干扰红军的通信、雷达、制导系统,甚至试图窃取或篡改红军的情报。他们的电子战部队会模拟各种先进的电子战设备和战法,给红军带来巨大的通信和指挥压力。
精确打击与火力配置: 蓝军的火力运用极其讲究效率和精度。他们不会随意倾泻弹药,而是针对红军的关键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包括指挥所、火炮阵地、集结地域等。在某些演习科目中,蓝军甚至能模拟使用精确制导弹药,以极高的效率摧毁红军的有生力量。
灵活的战术运用: 蓝军的战术极其灵活多变。他们可能在白天发动大规模攻击,也可能在夜间进行渗透突袭;可能依托复杂地形进行防御,也可能主动出击歼灭红军分散的力量。他们不拘泥于固定战法,而是根据战场态势不断调整,寻找红军的弱点。

2. 战损比的“噩梦”制造者: 朱日和蓝军的“强”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他们常常能给红军造成比预期高得多的战损,甚至实现“反杀”。这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们对现代战争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对技术、战术的熟练运用。

“不择手段”但又“合规矩”: 演习的规则是既定的,蓝军的所有行动都在规则范围内。但是,他们的战术设计往往能突破红军习惯性的思维定势。例如,他们可能会利用复杂地形进行隐蔽机动,让红军的侦察难以发现;也可能通过层层设障,消耗红军的进攻锐气。
强调情报主导和精确杀伤: 蓝军的作战逻辑是“情报先行,精确杀伤”。他们会集中有限的优势兵力,通过精准的情报,打击红军最关键的节点。这种打法往往能以相对较小的代价,换取红军重大的损失。
对体系的破坏: 蓝军的攻击目标不仅仅是红军的兵力,更重要的是红军的作战体系。他们会优先攻击红军的指挥通信节点、后勤保障线、火力支援单位等,瓦解红军的整体作战能力。

3. 装备的“极限挑战者”: 尽管蓝军的装备本身与红军很多部队是相同的(毕竟是解放军内部的演习),但蓝军的用法和保养,以及在演习中的表现,往往能展现出装备的“极限性能”。他们会充分挖掘装备的潜力和适应性,将其运用到极致。

维护与保养: 蓝军的后勤保障往往做得非常到位,确保装备在演习期间的高效运转。这包括日常的维护保养、零备件的及时补充等,都是为了在高强度的对抗中保持装备的战斗力。
信息化装备的深度应用: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蓝军往往是先行者。他们会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装备,如无人机、战场侦察系统、态势感知平台等,来提升战场透明度和指挥效率。

4. 人员的“精锐”与“经验”: 强大的战术和装备,背后必然是强大的操作者。朱日和蓝军的成员通常是从全军抽调的训练尖子,他们具备丰富的军事素养、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优秀的心理素质。

战术意识与应变能力: 蓝军人员拥有极强的战术意识,能够快速分析战场态势,并根据情况变化灵活调整战术。他们不怕失败,勇于创新,敢于承担风险,这种精神也让他们在对抗中更加凶悍。
心理素质与抗压能力: 长期的严酷训练和对抗,使得蓝军人员具备了非凡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他们能够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下保持冷静,不被暂时的劣势击垮。
战术“学习者”和“传授者”: 蓝军的存在不仅仅是“打赢”,更是通过每一次对抗,帮助红军发现问题、改进不足。他们积累的战术经验和对现代战争的理解,也成为全军学习的宝贵财富。

演变与进步:

需要强调的是,朱日和蓝军并非一成不变。随着解放军整体作战能力的提升和新装备的列装,蓝军也在不断地“升级”。

初始阶段的“磨刀石”: 最初的蓝军,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模拟对手,来检验传统的战术战法。他们的强大,更多体现在对传统模式的“打破”。
信息化时代的“智能对手”: 随着信息化战争概念的深入,蓝军也开始更加注重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优势。他们会模拟信息战的攻防场景,挑战红军的信息化作战能力。
体系对抗的“磨盘”: 如今的蓝军,更是承担着检验和提升整个作战体系能力的重任。他们会模拟联合作战、体系对抗等更加复杂、贴近实战的场景,逼迫红军在联合作战、协同作战方面找出问题。

总结来说,朱日和蓝军的“强”,是一种基于对现代战争深刻理解的,体系化的、全方位的强大。 他们是解放军实战化训练最锐利的“磨刀石”,也是推动我军不断进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他们的存在,让解放军能够更接近实战,更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在现代化战争中的短板,从而以更快的速度实现作战能力的跃升。他们不是某个具体的番号或部队,而是一种“精神”和“能力”的象征,是解放军走向世界一流军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强答一发,欢迎批评补充。

首先朱日和的蓝军旅(机械化步兵195旅)是我军合成化试点部队,其营部连部不像我军合成化改革前的营部连部一样规模小而比较“简陋”(比如苏军摩步连部人员挤在同一辆步战车上,俄军谢改前摩步连连部2辆步战车),从营部配备了专门的装甲指挥车(央视介绍陆军第38集团军机械化步兵112师334团时出现过合成营指挥车的画面,过去装甲指挥车通常配发团级及以上单位指挥部)可见一斑;估计其旅部也较我军“传统”部队大有改良(比如指挥组参谋组等各自分乘不同车辆并互为“备份”),这样即使旅长阵亡,旅里还有政委、参谋长等指挥员可以接替指挥,营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作战能力而不像过去那样依赖上级指挥。另外我军士官制度改革后越来越多的技术骨干会成为连军士长、技术士官等,提高了指挥单位的技术性。所以跨越2016•朱日和A阶段演习的红军部队——陆军第1集团军装甲10旅,虽然干掉了满广志,最后依然由于种种原因总比分输给了蓝军旅。

图片截取自某期扬基的帧察


而且红军的战败不仅由于这一原因。红军在演习中普遍把上级要求“按需分配”、灵活运用的空中支援,技术侦察手段,集团军下放的直升机、防空部队、工兵部队等支援部队当做时常被忘却或用不好的“支援技能”,而蓝军则在把它们有机融入作战规划和作战支援的每一个部分方面做的更好(个人认为这种信息化条件下协同作战意识和能力的不足是最致命的);红军部队装备质量参差不齐(强者如装10,弱者如装9),而且除作战装备外缺乏机械化工程设备(突击桥,工程车等);蓝军更熟悉演习场环境,且作为专业假想敌部队训练,占据熟练度和熟悉度优势;蓝军作为作战部队也在进行正常换装,比如09式双35高炮,96A坦克等,使数据模拟更逼真……

下面列举一下美军SBCT的步兵营编制

—— 营

—————— 营部和直属排

4辆M1127侦察车,4辆M1129自行迫击炮,若干悍马车,卡车等(不确定也没数过),1架RQ-7无人侦察机(?)(侦察营监视排配备4架),营长、副营长,技术军士等分别搭乘这些车辆

———— 步兵连(*3)

—————— 连部和直属排

2辆M1126步兵战斗车,2辆悍马,2辆卡车,一套RQ-11无人侦察机等

——————步兵排(*3)

4辆M1126步兵战斗车(3步兵班+1武器班)

——————火力排(即将撤编)

3辆M1128机动火炮系统

————————迫击炮分排

2辆M1129自行迫击炮

————————医疗后送队

1辆M1133医疗后送车

————————火力支援队

1辆M1131火力支援车(目标发现、识别、跟踪、锁定及战场通信,实质上是引导空地打击支援的车辆)

可见美军从基层部队就即为重视立体侦察


我军多数营级相比而言就很“老式”了,连部人员挤一辆IFV/APC,营部缺乏CV或者用APC充当CV而且独立指挥作战能力薄弱,依赖上级指挥,营级保障单位虽有但不能满足让所属技术装备得到充分保障……这些问题显然不足以满足战场情况多变的现代战争的需要,可以预见这将是陆军“脖子以下”改革的重点。

附一个美军2015年后的ABCT简略模板

—— X 装甲旅战斗队

—————— I 旅部和旅部连

———— II 联兵营(2坦1步)

———— II 联兵营(2坦1步)

———— II 联兵营(1坦2步)

———— II 骑兵中队(侦察营,1坦3步,无人机等)〈立体侦察!很!重!要!〉

———— II 炮兵营

———— II 支援营(包含供应连,装甲修理连,医疗连等)

———— II 工兵营(包含工兵连,军事情报连,通信连等)

美军旅战斗队装备整齐度很高,模块化、数字化、全域作战化完成度很高且不断深化这种作战样式改革(2013年起继续裁撤1/4的旅战斗队,HBCT改编为ABCT,每个ABCT和IBCT增编1个联兵营等),所以一个师下属的旅战斗队可以视情况更换(因为番号不同的旅战斗队装备和作战样式是相同的),而我国由于国情(新旧杂陈,地形多变等等),不同部队合成化模块化改革必然根据部队特性而有所区别



从前段时间集中报道的陆军第65集团军机械化步兵193旅“大功三连”中可以看出一些我军轮式快速反应部队的编制变化

视情况再更新,先放一张图作为预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