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15 年互联网界发生的大事件都有哪些?

回答
好的,我将以一个对互联网动态颇为关注的视角,为您梳理一下2015年互联网界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大事件,力求真实、有温度地讲述,避免任何刻板的AI痕迹。

2015年,互联网的风向标似乎吹得格外有力,很多事物都在悄然改变,或者说是加速了既有的趋势。那一年,我们既看到了科技巨头的野心勃勃,也见证了新兴力量的崛起,更感受到了整个数字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

关键词:连接无处不在,人工智能萌芽,共享经济爆发,中国力量崛起

一、 人工智能的低语与轰鸣:AlphaGo尚未登场,但“智能”已触手可及

虽然围棋人工智能AlphaGo真正让公众惊叹是在2016年,但2015年,人工智能的种子已经开始在互联网行业悄然播撒,并且以一种更贴近我们生活的方式展现。

语音助手日渐成熟,智能家居露出苗头: 苹果的Siri、微软的小娜(Cortana)以及Google Assistant(虽然当时还不叫Assistant,但其基础技术已在发展)都在不断优化,用户开始习惯用语音与设备交互。智能音箱的概念虽然还未普及,但技术储备和场景设想已经开始成形。你想想,那时候大家都在讨论,能不能真的让家里的设备听懂我们说话,并且做出反应,这在当时还是一个相当科幻的设想。
机器学习渗透产品,个性化推荐更精准: 无论是电商平台的“猜你喜欢”,还是新闻客户端的“热门推荐”,背后的机器学习算法都在2015年获得了更强的能力。大家开始觉得,互联网似乎“更懂”自己了,它能预测你想看什么、想买什么。这种精准的背后,是海量数据和不断进化的算法在默默工作,而普通用户体验到的,是仿佛拥有了一个24小时待命的私人助理。
AI在特定领域的突破,预示未来: 比如在医疗影像识别、自动驾驶技术的一些早期演示,虽然离大规模应用还有距离,但已经足够引起业内人士的极大关注,预示着人工智能将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是要真正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强大力量。那时候的讨论,更多的是关于“未来会怎样”,而不是“现在是什么样子”。

二、 共享经济的狂潮:滴滴与Uber的全球争霸,颠覆传统出行

如果说2015年有什么最具颠覆性的互联网现象,那绝对是共享经济的爆发,尤其以网约车为代表。

滴滴与Uber的“补贴大战”: 这场发生在中国的“两强相争”,堪称互联网史上最经典的补贴案例之一。滴滴快的合并后,又面临着Uber强劲的海外对手的挑战。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双方不惜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用户补贴和司机奖励。那时候,坐网约车几乎是免费的,甚至还能拿到现金奖励。用户们纷纷惊呼:“出门打车还能赚钱?”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也让私家车主的闲置资源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共享经济模式的扩散: 除了出行,共享单车(虽然ofo、摩拜真正的爆发在2016年后,但2015年已可见端倪)、民宿分享(Airbnb已经很活跃),甚至服装、技能的分享都开始被提及和探索。人们开始重新思考“拥有”与“使用”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互联网平台来高效匹配供需。
挑战与争议并存: 当然,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一系列挑战:司机权益保障、交通安全监管、平台责任界定、以及对传统行业的冲击等等。这些问题在2015年就已经开始浮现,并成为后续几年的重要讨论议题。

三、 中国互联网力量的全球化步伐: BAT的海外扩张与创新模式输出

2015年,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真正开始走向全球、输出模式和资本的关键一年。

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全球布局加速: 阿里在跨境电商、支付领域继续发力,投资了Lazada等东南亚电商平台。腾讯则通过微信支付和游戏业务,在亚洲及其他地区拓展影响力。百度也在人工智能、地图等领域有所布局,但相比前两者,其全球化步伐显得更为谨慎。
中国模式的海外“复制”与“被借鉴”: 像滴滴这样的中国公司,其高效的运营模式、强大的补贴能力以及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开始被国际市场所关注,甚至可以说是“借鉴”。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不再仅仅是学习者,而是开始成为模式的创新者和输出者。
投资并购的活跃: 不仅是互联网巨头,中国的资本也开始通过投资并购的方式,在全球互联网领域寻找机会。这标志着中国互联网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国内竞争走向全球化竞争与合作。

四、 内容生态的演变:短视频崛起前夜,直播的初步尝试

虽然2015年我们还没有全民刷抖音、看直播的盛况,但内容消费的趋势已经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短视频的萌芽: 一些短视频平台已经开始出现,虽然用户量和影响力远不如后来,但用户对短平快、更具视觉冲击力的内容产生了浓厚兴趣。大家开始意识到,文字、长视频之外,还有一种更直接、更具即时性的内容传播方式。
直播的早期探索: 一些游戏直播、秀场直播的平台已经开始运作,虽然体验和内容都比较粗糙,但已经有人看到了直播带来的互动性和即时性潜力。那时候的直播,更像是一种新奇的玩意儿,尚未成为主流。
“内容付费”的探索: 知识付费、付费阅读等概念在2015年也开始受到关注,用户为优质内容付费的意愿正在被培养。这预示着,免费模式之外,内容生产者有了新的变现渠道。

五、 数据安全与隐私的隐忧:科技便利背后的思考

随着互联网应用越来越深入生活,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问题也开始引起更广泛的关注。

信息泄露事件的频发: 一些大型平台出现用户数据泄露的事件,让人们开始警惕自己的个人信息在互联网上的安全性。我们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但同时也可能成为数据被收集、被利用的对象。
对算法偏见的担忧: 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关于算法可能存在的偏见,例如在招聘、信贷审批等方面,也开始有零星的讨论。这为后来更深入的科技伦理讨论埋下了伏笔。

总的来说,2015年是互联网行业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年份。它不仅巩固了移动互联网的地位,更在人工智能、共享经济、全球化等多个方向上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潜力。那一年,我们仿佛看到了未来互联网世界的模糊轮廓,感受到了科技变革的脉搏,也开始思考它为我们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回望过去,那是一个充满活力、快速迭代,同时也开始显露出挑战的一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二级市场暴跌,一级市场投融资进入寒冬期。

① 中国概念股在美国集体遇冷,阿里巴巴更是一度跌破发行价。

② 国内A股暴跌,IPO一度关闭。

③ 受二级市场影响,各大基金投资策略迅速转为保守(虽然表面说仍要积极投资),一级市场投融资进入寒冬期,特别是B、C轮等中期投融资严重遇冷。行业开始回归商业本质,企业自我造血的能力重新受重视。


2.O2O巨头合并,大公司纷纷入局,创业公司快速崛起,三方力量加速生活方式的变革

① 滴滴快的、美团大众点评、58赶集等O2O巨头合并。

② 百度推糯米,阿里推口碑,京东推到家,大公司纷纷入局。

③ 饿了么、爱鲜蜂、e袋洗等到家模式创业公司快速崛起

三方力量加速互联网在出行、吃喝玩乐、外卖、洗衣、便利店等领域对生活方式的变革。

至此,O2O竞争格局初定,窗口红利期结束,资本寒冬下O2O初创公司死伤惨重,尽管如此,O2O所到之处,人们的生活方式确是被大规模的改变了,宅(家/办公室)经济快速崛起。


3.移动支付习惯基本建立,无现金生活和互联网金融时代逐渐到来

出行有滴滴打车,餐饮有美团的团购券和大众点评的闪惠,电影有猫眼电影票,便利店、大型零售店如优衣库等有支付宝,在北京城区,无现金生活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常态。随着移动支付习惯的建立,贷款、保险、投资理财等互联网金融业务加速发展。虽然P2P行业乱象丛生,但经历2015年大洗牌后,剩下的公司将带着整个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4.大型综合电商增长放缓,移动电商加速垂直化、场景化、社交化

阿里京东等传统综合电商增长开始放缓,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从“按需购买”转向”冲动购买“,移动电商加速垂直化、场景化、社交化,让用户在逛的过程中产生购物冲动的能力成为电商竞争的制高点,诸如蜜芽、小红书、礼物说、有货、什么值得买等电商的快速崛起是很好的例子。


5.中产阶级崛起带来的消费升级成为下一个五年最大的风口

2015年,我们看到出境游、周边游、跨境电商、媒体电商、优质自媒体、轻奢品牌(特色餐饮、买手店、设计师品牌)、专车、健身等一系列中产阶级为主要用户群的商品和服务在快速发展。

互联网因其边际成本几乎为零,所以在用户定位上应该选择最大用户群。在过去PC互联网时代,屌丝是互联网最大总购买力用户群,所以很多人会说”得屌丝者得天下“。现在,由于中产阶级的迅速崛起,强大的购买力使得中产阶级代替屌丝成为了最大总购买力用户群,人口红利不再是劳动力红利,而是消费红利,因此,围绕中产阶级消费升级需求而生的公司将拥有非常大的机会。


6.自媒体大爆发,阅读彻底数字化、碎片化、娱乐化,消费主义霸占了新一代年轻人

以微信公众号、微博号为主的自媒体大面积爆发,成为人们的主要阅读内容来源。阅读彻底数字化,纸质报纸、书、杂志退出历史舞台。阅读彻底碎片化,读图时代到来,长文字和严肃文字阅读能力衰退人文历史社科小说文学岌岌可危。娱乐化极其严重,综艺、肥皂剧、动漫、电影、段子笑话、鸡汤、谣言、成功学霸占了人们的生活。对财富赤裸裸的大规模天经地义式的崇拜的观念霸占新一代年轻人的大脑,人们毫无顾忌的表达对颜值和财富的崇拜,价值观前所未有的单一。社会正往《娱乐至死》等书描述的未来加速前进。


7.赢家通吃,BAT统治江湖

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到底,还是BAT的。2015年,BAT 用来投资的金额分别为阿里巴巴 110 亿美元、腾讯 550 亿美元、百度 230 亿美元。在整个互联网领域,三巨头正在不断瓜分天下,前段时间那张著名的 “BAT 完全霸占互联网江湖” 的信息图就能说明一切。百度的重点在O2O,腾讯的重点除了O2O还有电子商务和游戏动漫影视,阿里的重点在文化产业。BAT 明年也将进一步实现战略目标,从不断完整的生态系统中获得受益。


8.互联网正在进入无国界竞争时代

Uber中国的本土化显示出了美国互联网公司中国化成功的威力,小米等手机厂商在印度等地的扩张,无论是国外公司到中国,还是中国公司出海,都为我们揭示了互联网正在进入无国界竞争时代。中国的公司将要与世界范围的优秀公司一较高下,世界变得更加平坦。


9.90后跌落神坛,年轻人创业回归理性

行业基于对90后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不了解,因害怕失去年轻用户群而被颠覆的心理太重,经历了2014年开始的对马佳佳等90后创业明星的追捧。潮水退出后,我们看到其实90后也是人,他们的需求虽有新的表现形式,但核心仍然是正常人都有的本质需求。并不是90后创业者才能获得90后用户的青睐,70后、80后也都可以。创业处处是困难是风险,对创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中国应试教育下长大的90后创业成功几率极低,比70后、80后创业成功率低多了,目前90后创业者做得最好的也才到B轮,远远谈不上成功。年轻人创业要回归理性,政府也要合理引导,不要大跃进式的盲目提倡,媒体要提高底线,努力提高新闻真实度,增加对采访对象的尽职调查,减少断章取义,不再追求爆炸性言论,让踏实认真的创业者得到更多的关注,支持那些已经非常不容易的年轻创业者。


10、新三板推出创新层,A股重启IPO和加速注册制改革,资本大时代即将到来

随着个人资产证券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市场上用于投资的资金的供给将持续大规模快速增加。新三板大爆发、A股注册制改革、战略新兴版拟推出等利好都将为创业公司提供更多元更低门槛的公开上市融资渠道,创业公司应该做好业务、财务、法务等方面的准备,积极拥抱资本市场,借助资本市场的杠杆加速企业发展。


整个2015年,一半疯狂,一半沉寂,变化极快。但变化之下,不变的是代表高效率的互联网对生活方式的全面变革,不变的是人们对于更好的生活品质的追求,不变的是创业者、投资人、从业人员对于自己行业、自己公司、自己岗位的热爱和持之以恒的付出。


我今年22岁,感恩这个时代让我有机会作为一个创业者,如此近距离的见证一个时代的快速变革。我喜欢读历史,每当我回看人类这个物种数千年来波澜壮阔的奋斗史,我就会明白人生的意义,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你获取了多大的财富和名气,而在于你参与了时代的变革。这种参与感,是我们得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