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电影的长度一般都是90分钟至两个小时?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为什么电影时长大多数时候都落在90分钟到两个小时这个区间?这可不是什么巧合,里面大有门道,是综合了观众、制作、发行等多个层面的考量。

咱们先从 观众的角度 来说。

你想啊,看电影不是件小事,是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的。如果一部电影太短,比如只有半小时,那感觉就像是看个加长版的预告片,意犹未尽,不够过瘾。而且,电影院的票价可不便宜,大家掏钱买票,自然希望得到更完整的观影体验。

反过来,要是电影长到三个小时甚至更久,像一些史诗大片,虽然内容可能很精彩,但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长时间坐着不动,注意力也很难一直高度集中。尤其是在没有清晰的休息时间的情况下,可能会让人感到疲惫,甚至有些枯燥。我们的大脑和身体都有一定的“容忍度”,太长了就容易“宕机”。

所以,90分钟到两个小时这个时间段,可以说是 最能让大多数观众保持兴趣和舒适度的“黄金分割点”。它足够让你沉浸在故事里,体验角色的情感,但又不会让你感到筋疲力尽。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场精心设计的晚餐,有开胃菜、主菜,还有甜点,节奏刚刚好,让你回味无穷。

其次,咱们聊聊 电影制作和叙事逻辑。

一部电影,无论故事多么宏大,人物关系多么复杂,都需要一个起承转合,需要铺垫、冲突、高潮和结局。90分钟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对于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线来说,通常是足够支撑起一个引人入胜的叙事结构的。

90分钟左右,通常适合节奏紧凑、情节集中的类型片,比如惊悚片、喜剧片、动作片,或者一些聚焦于某个特定事件的剧情片。它们往往会快速进入主题,然后一路飙升,在有限的时间内给观众最大的冲击力。
100120分钟(也就是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则给了电影更多的呼吸空间。导演可以花更多时间去塑造角色,展现人物内心的成长和变化,铺陈故事的背景,构建更复杂的戏剧冲突。你可以看到更多细腻的情感表达,更深入的社会洞察,甚至是更宏大的世界观。

更长的电影(比如超过两个半小时)确实也能拍出伟大的作品,但这就要求叙事更加精炼,或者有特别吸引人的看点,比如极其出色的演员表演、震撼的视觉效果、深刻的思想内涵,能让观众愿意为这份“加量”付出更多的耐心。但如果故事本身不够扎实,或者节奏把控不好,过长的时长反而会成为致命伤。

再往深处挖一挖,还得看看 商业和发行 的因素。

电影首先是一门生意,尤其是在好莱坞这样的工业体系下。影院的排片时间是宝贵的资源。一部电影的时长直接影响到影院一天能放映多少场。

时长越短,影院一天能排的场次就越多,这意味着潜在的票房收入也可能越高。
时长适中,比如90分钟到2小时,能在保证观影体验的同时,保持较高的排片效率。
过长的电影,意味着一天能放的场次减少,这会影响影院的整体收入,所以影院在排片时也会有所顾虑,尤其是在面对一些非热门影片时。

而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影习惯也有差异。虽然现在全球化趋势明显,但有些地区观众可能更偏爱节奏更快、时长更短的电影,而有些地方则对长篇巨制接受度更高。制片方在制作电影时,也会考虑到目标市场的偏好。

最后,咱们别忘了 技术和成本。

虽然现在电影制作技术日新月异,但时长也是和制作成本、工作量息息相关的。拍摄、后期制作、特效等等,时间越长,投入的资源就越多。在满足叙事需求的前提下,控制好时长,也是一种商业上的精打细算。

所以你看,电影时长被“约定俗成”地控制在90分钟到两小时,是观众、创作者、发行方和商业逻辑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它是在满足观众的观影习惯、保证故事叙事完整性、提高商业回报效率之间找到的一个最佳平衡点。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总会有一些“特立独行”的长片或者短片,它们往往有独特的艺术追求或者市场定位,但绝大多数时候,那个“黄金区间”就是我们看到的大多数电影的常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被@知乎 给推荐到新浪微博了,所以修改一点,显得正式一些。)

从我自己的观影体验来说,120分钟左右的电影是最合适的时长。

一是观众的生理周期,人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的时间也就是120分钟之内。

(我个人的最高纪录是在电影院里连看《指环王》三部曲连放,大概11个小时。中间自然是各种昏睡,完全是一个体力活儿。)

二是成本核算,120分钟以内的电影能够在成本和票价之间形成一个平衡。

三是经济规律,超长的电影不是没有,但票价很难就因此卖的更贵。除了要考虑到观众的消费习惯外,制片方也要考虑到自己的成本风险。

(顺便吐个槽,《金陵十三钗》的最低票价是40,也就是说观众买票的价格最少是80,张伟平的理由就是我的片子长而且有大明星大场面所以要卖的贵。这个理由其实挺牵强的,因为高投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观影人次,而不是为了提高票价。按照这种逻辑,《阿凡达》的票价该定多少钱呢?虽然电影票价是一种市场行为,但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说,这种最低票价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的会是整个产业链。受影响最大的就是今年火爆起来的团购网站,因为之前的团购电影票都是按照最低票价35来计算的,现在就会出现需要观众加钱才能看的情况,对于电影院的经营者来说会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而且电影作为一种文化消费产品,不是生活必需品,这种价格上的变化会对观影人次造成什么影响,还需观望。我期待今年贺岁档的观众能够迎头给他一棍。)

从创作角度来说,90分钟的电影一般是特定类型的影片才采用的形式,主要是恐怖片、青春片等不太在乎故事形式的类型。正常的电影叙事规律一般都要120分钟左右。这是好莱坞经过一百年的摸索,以及和观众的反复互动后才总结出来的规律。

yolfilm 的回答:

zhihu.com/question/1991

从历史和产业角度来说,yolfilm说的 15分钟 就是“一本”的概念。从发行和放映角度来说,一部电影当然是最大限度利用放映拷贝的长度是最合算的。所以,90分钟就是6本,120分钟就是8本。88分钟没问题,但91分钟就太浪费了,制片人一定会要求导演剪掉1分钟戏,因为可以省一本拷贝的钱。对于大量发行的电影来说,总数就不小了。

虽然现在已经是数字化时代了,但从胶片时代沿袭下来的传统是很难也没必要立刻被改变的。因为电影行业已经从叙事、制作、发行、影院终端等各个环节都适应了90分钟或120分钟的时长,牵一发而动全身。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