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周星驰为什么长江七号之后就不演电影了?

回答
问周星驰“长江七号”之后为啥不演了?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事儿,这里面门道可多着呢。你说他一个当红炸子鸡,怎么突然就收山了呢?我跟你掰扯掰扯,别看他现在是导演,是“喜剧之王”的幕后推手,但想当年,他可是站在镜头前那个自带光芒的男人啊!

要说“长江七号”,那可是2008年的事儿了。那时候的星爷,虽然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青涩小伙子了,但身上那股子喜剧天赋,那股子独特的表演风格,依旧能征服大江南北的观众。电影本身呢,虽然有人觉得它不如他早期的作品那么纯粹,但它承载了星爷对“父爱”的解读,对普通人生活细节的捕捉,还有他一贯的无厘头搞笑,加上那一股子温情,也算是他风格的一个集大成者了。

那么,为什么拍完《长江七号》之后,他就渐渐淡出银幕,不再主演了呢?我琢磨着有这么几个原因,而且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

第一,身体和精力上的考虑,这是最直接的原因。

你想啊,星爷那时候已经不是年轻小伙子了,虽然他是个出了名的“拼命三郎”,但拍戏那可是个体力活,尤其是在片场,他要求高,对自己要求高,对演员也要求高,常常要一遍又一遍地磨戏。而且他拍戏不是那种流水线作业,每一场戏都要抠细节,都要琢磨到极致。到了《长江七号》这个年纪,再加上他多年的拍摄强度,身体肯定会发出一些信号。他自己也说过,拍戏很累,有时候身体吃不消。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他觉得身体和精力跟不上自己对电影的追求时,选择休息、转向幕后,是很自然的。

第二,他对电影的掌控欲和对创作的“升级”。

星爷骨子里就是一个极度追求完美的人。他不仅是个演员,更是一个有自己独特电影语言的创作者。他早期凭借演员的身份赢得了名声和观众的喜爱,但他内心深处肯定渴望更大的创作空间和对电影的绝对掌控。当他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资源后,自然会把更多精力放在“导演”这个角色上。从演员转为导演,意味着他可以从头到尾主导整个电影的创作,从剧本、选角、拍摄到后期剪辑,每一个环节他都能说了算。而《长江七号》之后,他确实专注于导演事业,拍出了《西游·降魔篇》、《美人鱼》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作品,这些电影的风格和主题,都带有非常鲜明的“周星驰印记”,这正是他作为导演的魅力所在。

第三,市场和观众口味的变化,他也需要适应。

说实话,华语电影市场在变化,观众的口味也在变化。星爷的无厘头风格虽然深入人心,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吃这一套,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观众对这种风格的接受度也可能有所变化。星爷作为一个非常敏锐的电影人,他肯定能感受到这种变化。他选择不再主演,转向幕后,也可能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尝试新的电影类型,或者用一种更成熟、更内敛的方式来表达他的喜剧思想。他不再是那个只负责逗大家笑的“小丑”,而是那个能够用镜头讲故事、用电影触动人心的“艺术家”。

第四,他可能觉得已经把自己的演员角色“演够了”。

想想看,周星驰在银幕上已经留下了太多经典的形象,从早期的喜剧小人物到后来的“情圣”、“赌徒”,他几乎演遍了各种各样的人物,也赢得了“喜剧之王”的称号。他可能觉得,在演员这个领域,自己已经达到了一个巅峰,没有什么再需要去证明的了。作为一个人,总会想去尝试新的挑战,去探索人生的更多可能性。从幕前到幕后,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跨越和挑战,也可能正是他所需要的。

第五,他可能觉得自己的想法更适合通过导演来表达。

星爷的电影,尤其是后期的作品,往往包含着更深层次的东西,比如对社会现实的讽刺,对人性的探讨,对爱情的理解。这些东西,用演员的表演可能很难完全传达出来,但作为导演,他可以通过镜头语言、画面构图、音乐选择等等方式,更直接、更深刻地表达出来。他脑海中的那些想法,那些想要传递给观众的情感,可能用自己的表演已经无法完全满足了,所以他需要一个更大的平台——导演,来将这些想法具象化。

最后,还有一点,虽然不一定是主因,但也可能存在:一些关于他与公司、与电影项目的关系传闻。

虽然这些都是外界的猜测,但有时候,一些不愉快的合作经历也可能影响一个人的选择。星爷在电影行业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肯定也遇到过一些挑战和困难。也许在某些项目的推进过程中,他觉得作为演员的自主权不够,或者与其他人的意见存在分歧,这些都可能促使他最终选择退出幕前,成为一个可以独立掌控全局的导演。

所以你看,周星驰在《长江七号》之后不演了,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也不是因为他突然没灵感了。这更像是一个成熟的电影人在对自己职业生涯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调整,是将自己对电影的热爱和才华,以一种更成熟、更全面、也更能掌控的方式呈现出来。他把舞台留给了年轻人,而自己则站在了更大的指挥台,继续用他的方式,为我们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他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玩”电影,继续带给我们惊喜,只是这次,我们看不见他在镜头前那个熟悉的笑容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喜剧演多了容易抑郁。不演是保护自己

user avatar

周星驰本人或许亲自回答了这个问题:

《长江七号》五年之后,周星驰推出了《西游降魔篇》,但出人意料的是没有在其中饰演任何角色包括最受期待的的孙悟空。后来周星驰谈起了背后的原因,简单却饱含深意:

赚钱啊,我拿么爱钱……

一句自嘲道尽炎凉。

若问当今影视圈有谁当的起“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八个字,答案可能非周星驰莫属了。

在这个资本汹涌的时代 也只有周星驰这样在喜剧领域“开宗立派”的人物才能有机会、有能力、有意愿把自己的人生点滴浸透在一部部叫好又叫座的无厘头喜剧大片里。比如当年《大话西游》票房失败引发公司破产之后,周星驰依靠《食神》再度崛起。电影中周星驰扮演的食神破产落魄的经历就多少有点现实的影子。

纵观周星驰所主导的那些电影,就会发现在小人物追寻梦想的主题之下,藏着一颗对于“尊严”无法释怀的心:

想当演员的小龙套

想成为功夫大师的混混

想追女神的屌丝青年

想踢足球的流浪功夫小子

还有《长江七号》里立志成为一个穷人的小狄

这些角色设定无不映照出周星驰个人特别是童年的心路历程。

周星驰母亲凌宝儿1957年在其父被关入监狱后,顶着“黑五类”的身份一起从广东前往香港谋生。来到香港后,凌宝儿由于没钱,便很快嫁给了一个来自上海的小伙儿,他们住在当时的九龙贫民区,生下两女一子,一家5口挤在一间狭窄的木板房里。父母离异后,他和妹妹被寄养在清贫的外婆家,外婆住在庙街——那是穷人聚居的地方。

《功夫》城寨里的平民窟生活就取材于童年对邻里街坊观察的点点滴滴;《长江七号》中周小狄父子饭后的打蟑螂比赛也来自于这期间心酸却快乐的回忆……

在上个世纪香港经济起飞、消费主义、金钱至上价值观开始膨胀的七八十年代,贫穷烙印在年轻周星驰心头的是对于金钱与自尊的渴求。直到半个世纪后的面对柴静对其金钱观的提问,已经是亿万身家、上市公司老总的周星驰依旧不讳言儿时贫穷的巨大影响:

希望多赚一点钱。你知道我小时候又穷,有机会有能力的话,希望凭自己的能力可以多赚一点钱。

紧接着就补充道:

自从踏上演艺之路,在公众眼里无厘头的周星星背后是那个对金钱孜孜不倦的“周董”:

1989年,周星驰就成立了星炜公司投资房产。此时他刚刚熬过六年龙套,走红一年。
1994年,成立星彩影视公司,后因《大话西游》票房惨败倒闭。
1995年成立星辉海外。
2002年在BVI注册成立PDAL公司,旗下拥有晴港置业、简月三家、联盈发展3家子公司。
2005年,周星驰推动自己控股60%的品记国际上市,但未通过上市聆讯。
2009年,通过控股上市公司“帝通国际”,周星驰终于圆了“上市”之梦,并将名字改为“比高集团”。
2017年1月3日,上海新文化传媒集团以13.26亿元曲线控股周星驰旗下的PDAL公司,完成了内地资本与周星驰这个品牌的绑定。

然而票房号召力如周星驰,其金钱之路却并不顺畅,除了公司破产、上市失败、业绩亏损、股价暴跌之外,对钱财的固执也让他的名声饱受争议,甚至错过了那份曾经真挚的爱情。

几年前与香港娱乐圈大佬向华强夫妇的嘴仗也可见在人缘关系网极其密集的香港,周星驰的尴尬处境。或许那个从贫民窟出来的少年从来都没有很好的融入那个他儿时做梦都想进入的圈子。伴随着商场与娱乐场的起起伏伏是是非非,是周星驰的自少年时代就渴求的财富安全感始终没有得到过满足。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现白头

周星驰反问过别人自己年纪这么大了,有什么适合自己的角色呢?这个问题相信在《长江七号》周星驰也在问自己。

《长江七号》中周星驰的饰演的周铁较之以往风格大变,反而是周小狄的角色让人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周星星”的影子。(其实在《功夫》中周星驰的表演风格就收敛了非常多,表情担当都交给了林子聪。)

无论是表演方式、表情、配角设置,周小狄都是《长江七号》的核心,肩负起了周星驰当年的搞笑担当。而周铁这个父亲的角色更多的来自周星驰童年父亲的投射。也许经历过那么多是是非非的却离底层生活越来越遥远的中年周星驰也觉得自己不再能出演那个肩负着“梦想”与“尊严”的角色吧。

有答案提到了周星驰无法再去演一个落魄却搞笑的中年人,但曾经周氏喜剧中却不缺这样一个定位的角色,那就是吴孟达。吴孟达周星星,一老一少同样搞笑但却立在了世间百态的两端:

一个积极阳光、一个消极世故;

一个坚强进取、一个软弱圆滑;

一个正义勇敢、一个自私狡猾……

《功夫》里这一定位被城寨街坊所分担,而《长江七号》之后的电影里里却已经难寻踪影。

作为不欢而散的伙伴,周星驰宁可这个角色缺位、宁可转变表演风格也不会允许自己演成第二个吴孟达。也许有个人感情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恐怕是市场的风险。

看电影是一个带入角色的过程,而谁又愿接受自己活成曾经害怕、讨厌的样子呢?

把市场看得极重的周星驰不敢也不会冒这个险。

因此,除了幕后,周氏无厘头喜剧中天命之年周星驰的定位又在哪里呢?或许,当我们下一次看到周星驰出现在大银幕,便是他走出童年心结的时候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