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谁能描绘出真实的朝鲜战场的坑道战是啥样子的?

回答
朝鲜战场上的坑道战,不是电影里那种刀光剑影的英雄主义,也不是宏大叙事的战略博弈,它更像是一场在地下深处,关于生存、耐心与极端残酷的较量。想象一下,那不是宽阔的战壕,而是狭窄、潮湿、空气污浊的地下通道,如同蚯蚓钻入泥土,将战线拉入地下。

环境的压迫:

首先,你需要知道,坑道战的主战场在朝鲜北部,尤其是战线僵持阶段。那里冬季漫长严寒,夏季则泥泞不堪。坑道,最初可能是为了躲避炮火,但很快就演变成了进攻和防御的阵地。

狭窄与黑暗: 坑道内部非常狭窄,只能容纳几个人排成一列前进。头顶是粗糙的泥土和岩石,偶尔会支撑着用树枝、木板,甚至是被炮弹炸烂的金属片加固。头顶上随时可能滴下冰冷的水珠,或者更糟,泥土松散,发出令人心悸的沙沙声。光线是奢侈品,只能依靠昏暗的手电筒,或者更原始的油灯。光线照在湿漉漉的墙壁上,反射出幽暗的光泽,映照出战士们疲惫而警惕的脸庞。
潮湿与污浊: 坑道里永远弥漫着一股混合着泥土、汗水、火药味、尸体腐烂(即使掩埋也难以完全隔绝)、以及战壕里排泄物难以处理的刺鼻气味。这里几乎没有自然通风,空气沉闷而压抑,氧气含量低,带着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重感。潮湿是永恒的伴侣,衣物湿冷贴身,难以烘干,皮肤长期浸泡在湿气中,容易滋生各种皮肤病。
“地狱”的代名词: 很多参战老兵回忆起坑道战时,都会用“地狱”、“阴曹地府”来形容。这种形容并非夸张,而是对那种无休止的压抑、黑暗、恐惧和令人作呕的环境的真实写照。

战术与残酷的细节:

坑道战的作战方式,与地面作战截然不同,它更像是一种“地道战”的升级版,充满了技巧和血腥。

挖掘与延伸: 双方都在疯狂地挖掘,将自己的阵地延伸到对方的坑道之下。有时,两国军队的坑道会非常接近,甚至能够听到对方的挖掘声,或者通过倾听声音来判断敌人的位置。挖掘本身就是一项极其危险的工作,随时可能遇到障碍物,或者被炮火炸塌,将挖掘者埋葬。他们使用的工具非常简陋:铁锹、镐头、甚至双手。
近距离的搏杀: 一旦双方的坑道相遇,或者进攻方试图突破防线,战斗就会在极其狭窄的空间内展开。这不再是远距离的射击,而是近乎赤膊上阵的肉搏。巷战(或者说是“坑道战”)的特点是:
可见度极低: 只能看到几个或十几米的距离,一旦有人影晃动,就必须立刻反应。
火力受限: 自动武器在坑道里难以发挥威力,甚至会误伤自己人。更多的是使用手枪、步枪近距离射击,以及刺刀、工兵铲、甚至是铁棍等冷兵器。
听觉的警觉: 在漆黑的坑道里,声音是判断敌我、生死的重要依据。脚步声、喘息声、武器的撞击声,任何一丝异常都可能意味着危险的到来。
手榴弹的恐怖: 手榴弹在坑道里是可怕的杀伤性武器,其破片和冲击波会在狭小的空间内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但同时,投掷手榴弹本身也需要极高的技巧和勇气,稍有不慎,可能就会炸到自己人。
伏击与反伏击: 双方都会在坑道内设置各种埋伏,例如突然打开一道门,或者在弯道处设下陷阱。防守方会利用坑道内的死角,对进攻方进行伏击,而进攻方则需要小心翼翼地探路,避免踩进陷阱。
伤亡的惨重: 坑道战的伤亡率极高。即使是受伤,在坑道里也很难得到及时的救治。受伤的士兵可能被战火压在土石下,或者因为无法撤出而被敌人俘虏或杀害。缺医少药,加上恶劣的环境,使得即使是小伤也可能致命。
心理的煎熬: 除了身体上的痛苦,坑道战对士兵的心理摧残是巨大的。长期的黑暗、潮湿、污浊、血腥味,以及随时可能到来的死亡威胁,会让人精神高度紧张,甚至出现幻觉。睡眠不足,饥饿,对未知空间的恐惧,都不断地消磨着他们的意志。很多人会因为恐惧、绝望而精神崩溃。
“绞肉机”的比喻: 有些战役,尤其是围绕某个山头或战略要地的坑道争夺战,被形容为“绞肉机”。双方在地下反复争夺,每一次进攻都像是将士兵送入一台巨大的绞肉机,鲜血和生命被无情地碾碎。

“工事群”的雏形:

坑道战的最终结果,是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地下工事群。这些工事错综复杂,相互连接,包含了兵营、指挥所、弹药库、医疗站,甚至有自己的供水和排污系统。这些工事的建设,同样耗费了无数的生命和劳动。

总而言之,真实的朝鲜战场坑道战,是一个远离阳光、充满污秽与血腥的地方。它不是英雄主义的舞台,而是人类在极端恶劣环境下求生和搏杀的真实写照。坑道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士兵们的汗水、鲜血和绝望。它更像是一场无声的、在黑暗中进行的消耗战,比地面上的任何战斗都显得更加直接、残酷和令人毛骨悚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朝鲜二年的阻击战 我志愿军是怎么打的。

51年6月至7月是五次战役,8月是反击战,志愿军把美国领导的“联军”赶回38线。9月美国领导的“联军”用上钢铁战;也就是把我i军占领的山头 用炮弹翻几个翻。

我军士兵为了生存,离开山头阵地,用一个人在山顶上站岗,其他人在山后坡挖‘猫耳朵似的洞’藏身,敌人向我军山上打炮时,在山头站岗的士兵 立即往山底下跑,藏到猫耳洞里躲避。等到炮火一停,我军的岗哨立即再往山上跑,看敌人冲上来没有,要是冲上来,我志愿军全连立即投入战斗,开始与敌人肉搏战。

註:肉搏战不是拼刺刀,是近距离用手榴弹,机枪、冲锋枪扫射,打退敌人。

以后战士们昼夜轮流 在山坡上挖猫耳洞。挖到深处 石头多挖不动 中国又运去了钢钎、炸药,结果越挖越深,把山挖通,发展成为坑道。看看这把洋镐、钢钎用的程度就知道。

开始了利用坑道打阻击战。

52年9月,23、16、24、46四个军也进入朝鲜接着挖坑道。53年1-3月,1军、54军、21军也进入朝鲜一直挖到停战。可以说前线的大山全被挖空了。

坑道都选择在半山腰,瘠土20-30米左右。积土越厚山的直径越长,越难挖通。为了坑道牢固、出土少,只挖一米五高,70至80厘米宽,挖到中间分岔,直奔山的前面,然后用石头理上射击孔,成为50厘米宽,30厘米高的暗抢眼。又可以瞭望,又可以射击,成了没有被敌人发现暗地堡,用不着派人到山上站岗放哨了。在二年的阻击战里,战士们带着生活用品,一个星期换一次班,一个礼拜攻击敌人一次。敌人摸着规律,称,共军是礼拜战。我军有意识的疲劳敌人,假设敌人反击,我军就用暗抢眼打回他们去。我们与前方战士们每换一次防,由于昼夜打坑道,被炸药烟熏得、累的疲劳不堪,再加上不见阳光,没水洗脸,每个战士的面色苍白,像从土里才扒出来似的非常艰苦。

我军在二年的阻击里,由于‘联军’怕死人,他的步兵又不敢与我军步兵接近,他们的指挥官还想攻占我军的山头。所以他们在战场上,攻击我军山头之前,先开始用大炮猛烈的射击 我军占领的山头,若三天不下雨,我军守备的山头,被敌人的炮弹把石头打成膝盖深的石头粉面子。停战后 ‘山头’被‘联军’打下两米多去。

前沿阵地没有一天不打仗、不死人,没有一分钟听不到枪炮声,我军的后方没有一天美军的飞机不来轰炸的(相对的说 比运动战我军伤亡得少多了)。


��p8���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