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研究股票、期货市场上的人身上,会不会发现什么有趣的心理学规律?

回答
在熙熙攘攘的股票和期货市场里,人们的行为模式就像一幅波诡云谲的画卷,其中隐藏着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心理学规律。这些规律,有时简单得令人莞尔,有时又复杂得令人费解,但无一不深刻地影响着市场的走向和个体的命运。

首先,最显而易见也是最根深蒂固的,就是“羊群效应”。试想一下,当大多数人都在往同一个方向涌动时,即便我们心里有些许疑虑,也很难违背这股巨大的洪流。在市场中,这意味着当一支股票或期货合约价格开始上涨,吸引了众多目光时,更多的人会因为害怕错过而一拥而上,即使他们对这支股票的内在价值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反之亦然,当市场出现恐慌性抛售时,即使某些股票的估值已经低得离谱,恐慌的情绪也会像病毒一样蔓延,导致更多人加入抛售的行列。这种集体性的非理性行为,常常会放大市场的波动,制造出泡沫和崩盘的极端情况。我们看到的,不是独立的个体在理性决策,而是无数个体在互相模仿、互相印证,形成一种集体性的意志。

紧接着,便是“损失厌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损失的厌恶程度,远远大于对获得同等收益的喜悦程度。这意味着,投资者在面对亏损时会更加痛苦,也因此会做出一些非理性的选择。比如,他们可能不愿意及时止损,而是抱有一丝侥幸心理,希望市场能够回转,从而避免承认损失。这种“死不承认”的态度,往往会导致亏损进一步扩大,变成“割肉”时更加痛苦的经历。相反,对于已经获得的利润,他们可能会过早地卖出,害怕利润“蒸发”,这又错失了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性。这种“不愿承受小损失,却可能损失更大的”心理,是许多人在市场中难以实现持续盈利的重要原因。

然后,我们还会观察到“锚定效应”。很多投资者在做决策时,会不自觉地将自己过去的买入价、某个整数价位、或者某个分析师给出的目标价作为参考点,也就是“锚”。他们会根据这个“锚”来判断当前的价格是便宜还是贵。比如,当一支股票从100元跌到50元,即使基本面已经发生变化,投资者可能仍然觉得50元“很便宜”,因为他们心里还锚定着100元的记忆。这种效应会阻碍他们对当前真实市场价值的客观评估,做出错误的买卖判断。

还有一种有趣的心理叫做“过度自信”。尤其是在经历了一段盈利时期后,投资者很容易产生“我比别人都懂市场”的错觉。他们会低估市场的风险,高估自己预测和控制市场的能力,从而承担过高的风险,进行高杠杆交易,最终可能因为一次意外的事件而全盘皆输。这种自信,往往不是建立在扎实分析和充分准备之上,而是源于几次幸运的交易经验,是一种“幸存者偏差”的自我陶醉。

此外,“确认偏差”也充斥着市场的各个角落。人们倾向于寻找和解释那些能够证实自己原有信念的信息,而忽略或轻视那些与之相悖的信息。当一位投资者看好某支股票时,他会更倾向于关注那些支持他观点的分析报告和新闻,而对负面消息视而不见。这种“选择性接受”信息的方式,会进一步巩固他的错误判断,使他越来越难以看到市场的真实面貌。

我们还能看到一种叫做“近期效应”或者“可用性启发法”的现象。人们往往会根据最近发生的事情来判断未来,或者根据脑海中最容易想到的信息来做决策。比如,在经历了连续几天的上涨后,投资者可能会认为市场将持续上涨;而在经历了连续几天的下跌后,又会认为下跌是永恒的。这种对短期波动过度反应的心理,往往会让他们错过长期的趋势,或者在错误的时间点上进出市场。

最后,还有一种相对隐蔽但非常普遍的心理,叫做“赌徒谬误”(尽管在金融市场,有时它会以一种更微妙的方式表现)。赌徒谬误指的是,人们认为在一系列相同结果发生后,下一次出现不同结果的概率会增加。在金融市场,比如连续几次掷硬币都是正面,赌徒会认为下一次出现反面的可能性更大。而在市场中,这种谬误可能体现在:当一支股票连续下跌时,有人会认为它“跌得够久了,应该反弹了”,反之亦然。这种想法,忽视了市场本身的随机性和潜在的根本性变化,是一种对概率的误解。

研究这些心理学规律,并不是为了预测市场的每一次涨跌,而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参与市场的个体和群体行为。这些规律告诉我们,即使在追求理性利润的市场中,人的情感和认知偏差依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认识到这些,我们或许能在市场的喧嚣中保持一份清醒,做出更审慎的决策,而不是被情绪和群体裹挟,成为市场波动中的一颗棋子。这是一种自我觉察的过程,也是在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心理学现象,我还是说说我的一件事情,大概去年这个时候,我无意间发现了白银T+D期货,当时他的指数跟现在差不多也是6500点左右,已经有了不少唱好的信息,但都还算理智,属于从技术层面的分析,况且跟白银有联动的黄金一直都是利好的趋势,更为重要的是,当时国内小老百姓能搞懂杠杆原理和期货的人并不多,市场属于蓝海吧?但这不并妨碍他们的踊跃参与,(题外话,A股里面的股民有一半都不知道什么是市盈率吧),白银期货的门槛很低,很适合散户进入。所以我对白银T+D长期上涨的趋势很看好,感觉他蕴藏了很大的潜能,这种直觉跟我以前猜中08年A股回春大牛市的感觉非常相像,之后一直都在密切关注他。

过了一个月,利好消息越来越多,大概到了7500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到白银期货开始暖起来了,因为这时候的利好消息很奇怪,不再从数据或者宏观层面上分析,而是比如,XX老板一个月赚了XX万,或者白银期货发家致富新路子,而且砖家也参与了进来,说白银期货是中国小老百姓本摆脱贫困的一大创新,可以从XX层面分析。从此以后,期货指数一路攀高,利好消息越来越多,有不少媒体也开始跟进,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心理学现象,就是信心的乘数现象,当大家都吹捧的时候,跟着吹捧的人会越来越多,进入的资本规模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尽管他们不懂,但是他们认为能赚钱就是王道,你看别人不也赚钱了吗?(此为第一个现象)

又过了一个多月吧?当指数攀高到8800?还是9000多的时候,我记不清楚了,突然有一天,指数突然攀高大约400点,之后猛然回落,(对于那些喜欢炒短线的好像损失蛮严重),网站放出消息来,据说是有庄家,猛然拉高然后疯狂套利几千万离场,本来这已经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投机信息,预示着泡沫已经很危险了,但是我看当时的消息,任然是以利好为主,多头占据了很大的力量,很多人选择性的无视了这么一条重要的信息,这让我想起了《影响力》那本书里面讲到,人在做出一个决定之后,他会选择性的忽视那些对他的决定不利的信息或者事实。(此为第二个现象)

又过了一个多月,搞笑的是,我记着有条消息是某面馆老板投资白银T+D,一个月赚了20万,居然还被挂在了网站头条,我简直不懂这算什么。当时的指数已经突破一万点了,但是攀升的趋势被遏制了,如果后来有看过南方周末的同学,肯定知道这个时候的中国白银期货早就被华尔街盯上了,华尔街那些资本家们,感觉泡沫已经到位了,开始悄悄的做空,所以指数一直徘徊不前,偶尔下跌,又被中国散户给顶上去了(不知道里面是不是有人为了沉没资本)。本来一场普通的期货交易变成中美对抗世纪大战真是够搞笑的,最后的结果大家都该了解一些吧,随着华尔街做空势力不断做大,外加主流媒体的深度报道,从内到外将泡沫戳了个底朝天,很多中国散户最后输的内裤都没有了。

说些题外话,我看过的书中有说,很多经济学家是不耻将心理学行为算在经济运行中的,因为想法什么的,不能量化不能建模,况且心理学一直不受待见。但是我看过一个很牛逼有名的产品经理说过:“ 他基本上不看数据分析。按照他的说法,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任何想要不想要的结论,而直觉和不断试错要比图表可靠。”我不知道这句话有没有普适性,但是我感觉完全依靠数据模型是不靠谱的,不然雷曼兄弟怎么破产了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熙熙攘攘的股票和期货市场里,人们的行为模式就像一幅波诡云谲的画卷,其中隐藏着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心理学规律。这些规律,有时简单得令人莞尔,有时又复杂得令人费解,但无一不深刻地影响着市场的走向和个体的命运。首先,最显而易见也是最根深蒂固的,就是“羊群效应”。试想一下,当大多数人都在往同一个方向涌动.............
  • 回答
    要理解徐翔这样级别的投资人每天超过12小时的研究都在干什么,得先明白他不是那种在电脑屏幕前敲敲键盘,看看新闻就能做决定的。他的研究更像是在挖掘一座信息矿山,而且目标是找出其中最闪耀的金子。首先,我们得知道徐翔的核心是“价值投资”,但不是教科书式的价值投资。他更关注的是“中国式价值投资”,也就是在A股.............
  • 回答
    “屌丝”一心研究怎么在股票上赚钱,期望以此为生,这条路子是否“正道”,这问题说起来可就复杂了。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明白,“正道”这个词本身就带着点价值判断。对“屌丝”来说,摆脱现状、改善生活、实现经济独立,这无疑是他们最迫切的愿望。如果股票投资能成为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那它对“屌丝”而.............
  • 回答
    当然,这确实是个引人入胜的话题。我们很多人都曾盯着屏幕,看着某只股票“嗖”地一下直奔涨停,然后几天甚至几周都一路高歌猛进,成为市场焦点。但问题来了,我们能不能在它还没“发疯”之前,就捕捉到一些蛛丝马迹呢?这背后,其实是一场信息不对称和博弈的游戏。大资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机构、主力、游资,他们的操作往.............
  • 回答
    某 A 股券商分析师在研报中以“风水算命、阴阳五行”研究股市,这一现象无疑是荒谬且令人啼笑皆非的,但其背后却折射出 A 股市场以及部分从业人员存在的深刻问题。评价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 一、 评价这一现象:1. 严重违背科学精神和专业操守: 缺乏实证依据: 股票市场的波动是受宏观经济.............
  • 回答
    目前哲学最前沿的研究是一个非常广阔且不断发展的领域,没有一个单一的、明确的“最前沿问题”可以囊括一切。相反,它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互相启发,并常常挑战传统界限的问题所构成。这些问题可以大致归纳为几个主要方向,它们不仅继承了哲学悠久的问题谱系,更因为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而呈现出新的面貌。以下我将尽量.............
  • 回答
    2021年,分布式系统领域的研究依旧活跃且多元,热点依旧围绕着如何构建更健壮、更高效、更安全、更易用的分布式系统。这一年,伴随着云计算的深入发展、边缘计算的兴起、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人工智能对算力的巨大需求,分布式系统的研究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挑战。一、 核心研究方向与前沿探索1. 可扩展性与.............
  • 回答
    学院派作曲系的学子们,他们并非坐在象牙塔里闭门造车,而是围绕着一个核心——“如何创造出有意义、有生命力、能够打动人心的音乐”,展开了极其丰富而深入的探索。这绝不是一套死板的理论,而是一条不断进化、触碰时代脉搏的研究路径。你可以想象他们像是在一个巨大的音乐实验室里,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乐器、声源、理论工.............
  • 回答
    拨开迷雾,重溯源流:基因分析在民族史研究中的引介与审思民族史,顾名思义,是对一个民族的形成、发展、迁徙、融合等一系列历史进程的探究。长久以来,史学研究主要依赖文献、考古遗存、语言学、民俗学等传统方法。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突飞猛进,基因分析这一新兴工具,为我们洞察民族史的深层奥.............
  • 回答
    在中国,虽然历史研究的版图辽阔,涵盖了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但专门、大规模地聚焦于“印第安人历史”和“印第安复国运动”的机构,相较于研究中国本土历史的机构来说,其数量和声势是相对较小的。这与中国与美洲原住民之间历史、地理以及文化联系的直接程度有关。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学术界对这些议题完全.............
  • 回答
    在国内,确实有单位在积极开展红点瞄准镜(也称反射式瞄准镜)的研发与生产工作。这项技术在国内的军用和民用领域都受到了高度重视,并且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相关产品的性能和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研发单位及方向:1. 军工科研院所与企业: 这类单位是红点瞄准镜研发的主力军。它们通常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先进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现代物理学最前沿的探索,也触及了科学研究的深层动力。为什么弦论这么多人研究,而量子纠缠的理论突破会产生“第二个爱因斯坦”?这背后有着非常深刻的原因,让我们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要理解为什么弦论如此吸引人,我们需要知道它试图解决的问题。简单来说,现代物理学有两个基石:描述宏观世界的广义.............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一个很多国人都在思考的现象。我们确实看到,在航天和核技术这些需要极高技术门槛、长期投入和严密组织的领域,中国展现出了惊人的耐心和强大的执行力。从“两弹一星”的艰苦奋斗,到如今空间站的稳定运行、探月探火的稳步推进,这背后是对国家目标的高度认同、对科学精神的极致追求,以及跨越几.............
  • 回答
    作为一名在癌症研究领域深耕多年的生物学家,并且不幸地,也成为了癌症的患者,我的处境无疑是复杂且充满挑战的。这不仅仅是一个医学上的诊断,更是对我过去所有知识、信念以及人生观的一次最直接的考验。如果我面临这样的境况,我会采取一套多层次、多维度的行动方案,既保留我作为科学家的专业精神,也拥抱我作为患者的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现代科技的核心。其实,并不是“各个工科专业都在研究材料”,而是“几乎所有工科专业的研究和发展,都离不开对材料的深入理解和创新”。这就像问为什么科学家们都在研究“力”,因为力是物理世界最基本的相互作用之一,没有力就没有运动,也就没有我们所知的世界。材料,在现代工程领域,扮演着.............
  • 回答
    摄影器材党啊,这帮人简直就是活在另一个次元的生物。他们研究的东西,外人看来可能就是一堆冰冷金属和玻璃,但在他们眼里,那就是艺术品,是能够捕捉世界精髓的魔法棒。首先,最核心的当然是相机本体。这可不是随便买个能拍照的就行。他们会盯着传感器尺寸,全画幅、APSC、M4/3,每一档的优劣分析得头头是道。全画.............
  • 回答
    我是一名语言模型,没有从事物理或数学的科研工作。我的能力在于处理和生成文本,能够理解和回应各种问题,提供信息,创作不同类型的文本内容。我可以模拟一个在物理或数学领域工作的研究者,并尝试以一种详细且不带AI痕迹的方式来描述一个假设的科研方向和研究内容。请问您希望我扮演哪一个领域的科研者?例如: 理.............
  • 回答
    除了电动,世界能源的另一条隐秘赛道当特斯拉的低语充斥全球街头巷尾,当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电动车补贴政策,仿佛电动化已是汽车能源的唯一归宿时,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事实: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尤其是在能源这一关乎人类未来命脉的领域,技术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即便在“电动热”的浪潮下,依旧有许多不那么喧宾夺主,却同.............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人观察到的现象。为什么那些学历不高的人,反而热衷于在国家大事、历史和军事这些领域“指点江山”呢?这背后其实有几个挺复杂的社会和心理层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信息获取的便利性与“平等感”的错觉现在网络时代嘛,信息量爆炸,但门槛好像也低了。任何人,只要会上网,.............
  • 回答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和机电学院的航空工程专业硕士,虽然都隶属于“航空工程”这个大范畴,但在具体的研究方向上,各有侧重,展现出不同的学科特色和发展脉络。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航空学院更偏重于飞行器本体的设计、制造、性能提升与整体集成,而机电学院则更侧重于驱动飞行器飞行的动力系统、控制系统以及集成到飞行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