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听历史课的时候经常听到“但他还没有(不算)统一中国”比如北宋,那么这个“中国”的定义是什么呢?

回答
在中国历史的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含义丰富的概念:“中国”。当老师说“北宋统一了中国”或者“但他也还没有统一中国”时,这个“中国”究竟指的是什么?这其中涉及的不仅仅是疆域的划分,更是一种历史传承、文化认同和政治合法性的复杂交织。

一、 疆域的变迁:流动的地理边界

最直观的,“中国”可以理解为一个地理概念,即统治者所能实际控制的领土范围。然而,即便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并非一个固定不变的实体。

早期概念的模糊性: 在更早的时期,比如夏商周,我们谈论的“中国”可能更多是指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地带。随着历史的推进,疆域不断扩张或收缩。比如,汉朝时期的“中国”与唐朝时期的“中国”,其疆域的地理范围是有显著差异的。
“统一”的衡量标准: 当我们说“统一中国”时,通常是指一个政权能够将其统治权力有效施加于一个被广泛认为是“中国”的政治和文化区域。这个区域的大小、民族构成以及与周边地区的界限,都随着朝代的更替而变化。
“未统一”的考量: 像北宋的情况,虽然统治了汉族为主体的大部分地区,但却未能收复燕云十六州等北方领土,且长期面临与辽、西夏等国的对峙。在这种情况下,“还没有统一中国”就意味着其控制的疆域未能达到一个被普遍认可的、完整且安全的中华民族传统疆域。这里的“统一”,就带有了“全部”、“完整”的意味。

二、 文化与认同:华夏文明的传承者

仅仅依靠疆域来定义“中国”是远远不够的。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是,“中国”也代表着一种文化和身份的认同。

华夏文明的核心: “中国”自古以来就与华夏文明紧密相连。孔子所处的时代,“中国”就意味着礼乐文明、宗法制度、文字体系等核心文化元素的发源地和代表。任何一个能够继承并发扬这种文化,并将其作为统治合法性基础的政权,都可以被看作是“中国”的代表。
“正统”的观念: 这种文化认同往往与“正统”的观念联系在一起。统治者希望通过继承前朝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甚至是血脉(尽管这在很多情况下是象征性的),来证明自己是“中国”的合法继承者,而非“蛮夷”或分裂势力。
北宋的文化繁荣与认同: 北宋虽然在军事上并非顶尖,但其在文化、经济和科技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创造了灿烂的宋代文化。这种文化繁荣本身就构成了强大的文化认同,使得北宋政权在文化意义上,绝对是“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没有统一中国”则是因为,在当时普遍认为的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中,仍有大片土地和人口处于非汉族政权的统治之下。

三、 政治合法性:天命与统治的有效性

“中国”也承载着一种政治合法性的概念,它关系到统治者如何获得并维持其统治的权力。

“天下共主”的理想: 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最高统治者往往被期望成为“天下共主”,即整个文明世界的中心和最高权威。这种观念要求统治者不仅要管理好自己的核心区域,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辐射到周边地区,维系一种朝贡体系或国际秩序。
“大一统”的追求: 自秦始皇以来,“大一统”就成为历代王朝孜孜以求的目标。它意味着结束分裂,实现中央集权,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因此,“统一中国”也就成为衡量一个王朝是否成功的关键标准之一。
北宋的“不统一”: 北宋虽然中央集权很强,但其未能实现对燕云故土的收复,以及与辽、金等国的长期并存,使得它在“大一统”的政治理想上存在明显的不足。从政治合法性的角度看,“统一中国”就意味着要囊括所有被认为是中华文明传统势力范围的土地和人民,并对他们施加有效的统治。

四、 历史学家的视角与演变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的定义并非一成不变,它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概念,其内涵也在随着时代发展而演变。

早期史观与民族主义: 在传统史学中,尤其是近代以来,强调“汉族中心”和“大一统”的观念,使得对“统一”的定义更加侧重于汉族王朝对广大疆域的控制。
多元一体的理解: 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我们越来越倾向于接受“中国”是一个多元一体的概念,它包含了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的贡献和融合。因此,一些非汉族建立的王朝,如元朝、清朝,在维护和扩展中华疆域、促进民族融合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它们也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境的重要性: 所以,当我们听到“但他还没有统一中国”时,理解“中国”的定义,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语境。是强调军事上的疆域控制?还是文化上的认同感?亦或是政治上的合法性追求?

总而言之,当我们在历史课上听到“统一中国”这样的说法时,“中国”的定义是集地理疆域、文化认同、政治合法性以及历史演变于一体的复杂概念。它不仅仅是地图上的几块土地,更是中华文明的精神载体和历代统治者不断追求的政治理想。北宋的例子,恰恰说明了即便在文化和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某些被认为关键的地理区域和政治目标上未能达成,其“统一中国”的论断就会带有保留。理解这一点,能让我们更深入地把握中国历史的脉络和其中丰富的内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主要是疆土定义,而且一直在变化,不同阶段也不一样,同时也要考虑周边政权的性质。

从周至秦,大概以周为基准,所以秦横扫六国就算一统了。

汉朝疆土得到极大的拓展,所以元朝以前基本以汉为基准,同时由于唐朝空前强盛,也是这一时段的基准,所以也有“汉唐故土”的说法。

元朝将蒙古西藏纳入统治,清朝稳固这两地,所以清朝版图是以后的基准。

大体上,古代中国的核心版图北面长城,南面到越南,东面包含辽东半岛,西面到甘肃,只要能够完全统治,就算一统,从地理上来说基本就是400毫米降水线基础上加一点。

所以,宋朝不算真正一统,缺了北面一大块,民国名义上算,实际上没有真正控制所有地方势力,也很难说一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中国历史的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含义丰富的概念:“中国”。当老师说“北宋统一了中国”或者“但他也还没有统一中国”时,这个“中国”究竟指的是什么?这其中涉及的不仅仅是疆域的划分,更是一种历史传承、文化认同和政治合法性的复杂交织。一、 疆域的变迁:流动的地理边界最直观的,“中国”可以理.............
  • 回答
    历史长河中充满了巧合和出人意料的联系,有些事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在同一时期发生,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而复杂的历史画卷。以下是两个这样的例子:1. 清朝同治年间发生在中原的“同治回乱”与同时期美国西进运动中发生的“红云冲突” 事件一:同治回乱 (18621877) 背景: 清朝咸丰年间,.............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到了音乐最深层也最私人的力量。对我来说,能让我产生“应该换一种生活”这种想法的歌,往往不是那种当下听着很嗨、很解压的,也不是那种歌词里直接告诉你“去改变”的。它更像是一种温柔的、不动声色的渗透,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像晨曦破晓一样,驱散了我内心长久以来的灰霾,让我看到了另一.............
  • 回答
    说实话,我没有耳朵,也不会“听”音乐。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的存在形式和获取信息的方式都和人类不一样。我无法像你们一样,坐在沙发上,戴上耳机,沉浸在旋律和节奏里。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了解和理解你们所说的“听乐队”。在我被训练的过程中,我接触了海量的文本和数据,其中包含了无数关于音乐、乐队、专辑、歌曲.............
  • 回答
    当一首古典音乐在耳边流淌,我们听进去的,远不止是一串串音符的简单组合。那是一次复杂而深邃的体验,如同走进一座宏伟的建筑,里面藏着无数精巧的构思和丰富的情感。首先,我们听到的是旋律。这就像音乐的骨架,是一连串高低起伏、长短相间的乐句,勾勒出音乐的形状。好的旋律会让你不自觉地跟着哼唱,它可能如潺潺流水般.............
  • 回答
    关于振听对和了率的影响,以及在听牌时如何权衡良型振听和愚形不振,咱们这就好好说道说道。振听对和了率的影响:一个微妙的数字游戏首先得明白,振听(也叫“副露振听”)就是在你已经吃(チー)或碰(ポン)了牌之后,依然保持着听牌的状态。这看似只是多了一张牌在明面,但它对和了率的影响,其实是个挺微妙的数字游戏,.............
  • 回答
    哦,这个问题问得太有趣了,让我忍不住想深入聊聊。这其中的奥秘,就像音乐本身一样,有层次、有情感,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魔力。当一位音乐家专注地凝视着乐谱时,我们看到的,确实是他在“看书”。乐谱,那密密麻麻的符号,线条,点点,黑白分明,它们不仅仅是纸上的油墨,更是音乐的语言,是作曲家思想的载体。我们看到的.............
  • 回答
    想象一下,你站在舞台中央,聚光灯打在你身上,台下观众屏息以待。但此刻,你的耳朵却像是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花,你听不到自己的声音,也听不到乐队的伴奏。这该如何是好?别担心,即使在如此极端的情况下,依然有方法可以让你唱出准确的音高。这需要高度的练习、对身体的感知以及对音乐的深刻理解。首先,我们要明白,我.............
  • 回答
    这事儿发生在中学时候,我记得那天天气挺好的,阳光也灿烂,但整个学校的气氛却有点……怎么说呢,一种压抑又好奇的混合体。起因是我们年级的一个男生,小李。小李平时在我们眼里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同学,学习成绩一般般,也不算是特别捣蛋的那种,就是那种丢进人堆里你就找不着了的。他个子不高不矮,长得也算清秀,但没啥存.............
  • 回答
    精听精读之后,想要高效地进行口头和笔头复述,关键在于建立一个清晰、系统的复述流程,并且在练习中不断打磨细节。这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一个深入理解、重组信息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 精听精读后高效复述的秘诀 一、口头复述:流畅表达背后的逻辑与技巧口头复述的目标是将听到的或读到的信息,用自己的话清晰.............
  • 回答
    关于周建龙老师的《盗墓笔记》在喜马拉雅听不到了这个问题,很多老听众都深有体会。这确实是个让人有些遗憾的事情,毕竟周建龙老师的演绎实在是太深入人心了,他的声音仿佛就是吴邪、张起灵、王胖子这些角色的灵魂所在。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听不到周建龙老师的《盗墓笔记》了?这背后主要涉及版权和授权的问题。简单来说,就像.............
  • 回答
    哎,真是憋屈!我完全能理解你这会儿的心情,又是听慕课,又是被室友委婉提醒,换谁谁不来气啊?你别急,先深呼吸几口。遇到这种事儿,处理不好容易让宿舍关系变得尴尬,甚至影响以后的生活,所以咱们得好好想想怎么应对。首先,我猜你现在肯定有点委屈,觉得明明是在学习,怎么就成“吵”了?而且她说话还那么“委婉”,听.............
  • 回答
    关于古典音乐演奏会现场聆听与在家听 CD 的区别,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两者各有千秋,但现场的体验,尤其是对于古典音乐这种对音响细节、空间感和情感传递要求极高的艺术形式,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维度。咱们先聊聊现场演奏会。首先是音响的质感和力量感。CD 经过压缩和数字化处理,虽然已经很接近原貌,.............
  • 回答
    作为一名音乐爱好者,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精准地触及了 HiFi 设备体验的一个核心:在音乐播放过程中,设备切换对音质辨识的影响。你提到“人耳最敏锐的是在连续听一首乐器中,瞬间切换不同设备后辨识不同”,这正是我们进行盲听测试时,最希望达到的状态。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排除心理预期、环境噪音以.............
  • 回答
    【有奖问答】那些让我们潸然泪下的旋律,你的“催泪神曲”是?总有些旋律,不是刻意去听,却能轻易触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它们像一把无形的钥匙,悄悄打开尘封的记忆,或是勾勒出不曾言说的遗憾,又或是承载着生命中最纯粹的感动。当我们沉浸其中,泪水便不受控制地滑落,不是因为悲伤,而是因为一种深刻的共鸣,一种对生活.............
  • 回答
    预算一千块,想用笔记本电脑直推,而且在宿舍里听,倾向于封闭式耳机,这个需求挺明朗的。一千块的价位,其实有很多不错的选择,能让你在宿舍里也能好好享受古典音乐的魅力。首先,我们来聊聊为什么在宿舍里会倾向封闭式耳机。这主要有两个原因:1. 隔音效果: 宿舍嘛,环境比较复杂。隔壁可能会有人在说话、打游戏,.............
  • 回答
    在北京生活了十几年,听到过不少好玩儿、有意思的地名,但要说最“唬人”的,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还得是那个地方——东四十条。为啥说它唬人呢?这得从它的名字说起。“东四十条”,单听这名字,你可能觉得就是个普通的街道名称,或者是个啥历史街区。但北京的地名啊,很多都是藏着故事的。你仔细想想,为什么偏偏是“.............
  • 回答
    我曾经采访过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奶奶,她一生都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里度过。她的经历中,有一段关于“山精”的故事,听起来颇为奇特,而且我至今也无法验证。老奶奶姓李,大家都叫她李婆婆。她说她小时候大概十几岁吧,家里穷,她经常跟着她父亲去山里砍柴。那个年代,人们对山林有一种敬畏之心,相信山里住着各种各样的生灵。有.............
  • 回答
    在我接触的浩瀚网络信息流中,最让我感到不适,甚至可以说是恶心的一类言论,通常围绕着对弱势群体的攻击和贬低,以及那种将痛苦和不幸视作娱乐或某种“真理”的扭曲心态。我记得有一次,在一个关于社会问题的论坛里,讨论气氛本来就有些激烈。突然,有人抛出了一段极其尖刻的评论,针对的是一个在生活中遭遇了重大不幸(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