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天然维生素C和普通维生素C有什么区别吗?

回答
很多人在购买维生素C补充剂时,都会在“天然维生素C”和“普通维生素C”之间犹豫不决。这两种维生素C到底有什么区别?哪种更好?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尽量说得明白透彻,让你心里有个数。

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无论从化学结构上,还是从生物学功能上,天然维生素C和普通维生素C,指的是同一种东西。 它们都是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这就好比说,苹果和“从树上摘下来的新鲜苹果”,本质上都是苹果,只不过一个是笼统的说法,一个是强调了来源。

那么,为什么会有“天然”和“普通”之分呢?这主要涉及到来源和生产方式。

“天然维生素C”:

顾名思义,“天然维生素C”指的是从天然食物中提取的维生素C。这些食物最常见的包括:

水果: 像针叶樱桃、猕猴桃、柑橘类水果(橙子、柠檬)、草莓、番茄等等。
蔬菜: 比如西兰花、彩椒、菠菜、羽衣甘蓝等。

它的特点:

1. 伴随天然物质: 从天然食物中提取的维生素C,通常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会伴随着食物中原有的其他营养成分,比如生物类黄酮(Bioflavonoids)、维生素E、其他矿物质、有机酸等。这些成分在植物中与维生素C协同作用,被认为能够增强维生素C的生物利用度和抗氧化效果。
2. 提取过程: 提取过程通常会尽量保留这些天然的协同成分。但具体提取技术会影响最终产品的纯度和活性。
3. 成本: 从天然食物中提取维生素C,尤其是高纯度的,通常成本较高。因为需要大量的农作物来获得一定量的维生素C,并且提取工艺也可能更复杂。
4. 宣传角度: 很多时候,“天然维生素C”的标签是营销上的一个卖点,强调其“来自大自然”、“更健康”的理念。

“普通维生素C”:

这里的“普通维生素C”,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合成维生素C”或者“化学合成维生素C”。它是通过实验室的化学合成方法生产出来的,主要原料通常是葡萄糖。

它的特点:

1. 化学纯度高: 合成维生素C在化学结构上是纯粹的抗坏血酸。理论上,其纯度可以达到99%以上,不含其他辅助成分。
2. 生产工艺成熟: 维生素C的工业合成技术非常成熟,成本相对较低,产量巨大。目前全球绝大多数的维生素C都是通过化学合成生产的。
3. 生物利用度: 无论是在食物中还是通过合成生产,一旦维生素C进入人体,它就是以抗坏血酸的形式存在的,身体的利用方式是相同的。人体吸收和利用的,最终都是抗坏血酸分子本身。
4. 可添加成分: 合成维生素C在制成补充剂时,可能会根据需要添加一些赋形剂、填充剂,或者为了提高口感而添加人工甜味剂、香料等。

那么,哪种更好?

这个问题其实没有绝对的答案,更多取决于你的选择偏好和具体需求。

从化学纯度来看: 合成维生素C更“纯粹”,因为它就是抗坏血酸。
从协同效应来看: 一些研究表明,天然食物中的维生素C伴随的类黄酮等成分,可能有助于提高维生素C的吸收和稳定性,从而发挥更好的抗氧化作用。这也是“天然维生素C”常被强调的一点。
从性价比来看: 合成维生素C通常更具价格优势。
从实际吸收利用来看: 一旦进入消化系统,人体对天然和合成的维生素C的吸收机制是一样的。都是将抗坏血酸分子吸收进去。

需要注意的几点:

“天然”不等于“更好”: 有时,一些打着“天然”旗号的产品,其提取过程可能并不如宣传的那样“温和”,或者添加了其他并非完全“天然”的成分。所以,要看具体产品。
合成维生素C并非“坏东西”: 合成维生素C在确保质量和纯度的情况下,是安全有效的。它满足了全球对维生素C的巨大需求,并且在许多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剂量和个体差异: 无论哪种来源,维生素C的吸收量和效果都受个体消化能力、身体需求等因素影响。过量的维生素C(即使是天然的)也可能引起不适。
看标签,了解成分: 购买时,仔细阅读产品标签非常重要。了解其维生素C的来源(例如,是标明“维生素C”还是“来自XX提取物”),以及是否添加了不必要的成分。

总结一下:

从本质上说,天然维生素C和普通(合成)维生素C指的都是抗坏血酸。区别主要在于来源和伴随的天然物质。

天然维生素C: 从水果蔬菜中提取,常伴随生物类黄酮等成分,可能具有更好的协同效应,但价格较高。
合成维生素C: 化学合成,纯度高,成本低,是市面上最常见的形式,同样安全有效。

如果你追求的是更接近食物的完整性,并且愿意为此支付更高的价格,那么可以选择天然维生素C。如果你更看重性价比,并且希望获得纯粹的抗坏血酸,那么合成维生素C是完全可以满足需求的。

最终的选择,还是看你个人的偏好、预算以及对产品成分的关注程度。与其纠结于“天然”还是“普通”,不如选择一个信誉良好、成分清晰、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并坚持规律服用,这才是最重要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前不久和领导去做孕前检查,医生不仅给开了维生素C,还特别嘱咐要多吃新鲜水果,所以看到这个问题 ,不禁多留意了一下。

其实现代人对维C并不陌生,稍有点历史素养的人大概还知道,在大航海时代,西方人在舰船上最忌惮的疾病就是坏血病。不管是哥伦布还是麦哲伦,躲过风暴礁石或许不难,然而再高超的航海技术也阻挡不了海员因为坏血病大批死亡。直到后来,英国一位海军医生发现柑橘或柠檬可以治疗坏血病,人们这才逐渐意识到新鲜水果蔬菜的重要性。此后又历经好几代科学家的探索,维生素C这种物质逐渐浮出水面,而它的外号就叫做“抗坏血酸”,由此不难看出它的主要用途。

相对来说,古代中国人航海时遇到的坏血病要少得多,这大概得益于中国人的种族天赋——种菜。有记载显示,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会在船上备足了豆子,想吃新鲜蔬菜了就泡上水发点豆芽,维生素C缺乏的问题就解决了。

不过,话也说回来,郑和下西洋所走的航线距离陆地不算太远,沿途尚有补充的机会,要不然,就算豆子不限量供应,泡豆子的淡水恐怕也会紧缺。所以说,“身体需要维生素C”虽然算不得什么冷门的健康常识,可也不是会种菜就能高枕无忧了。


补充维生素C的必要性

通常情况下,在饮食以外补充维生素C的必要性不大,特别是现如今,随着冷链运输技术的发展,新鲜蔬菜水果唾手可得,那就更不容易缺乏维C了。

然而也有一些人群对维C的需求量会更高一些,比如孕期(或备孕时)存在缺铁性贫血症状的女性,医生通常都会提醒要多补充维C。看起来这是个无厘头的药方,因为维C既不含铁也不能促进造血功能,但是仔细了解过维C在身体中的主要作用,就会感觉这个过程实在巧妙。

身体中的铁并不总是健康的“盟友”,相反,血液中的铁也有十分可怕的一面。铁有两种主要价态,分别是正三价和正二价,血红素中的铁是二价,但是游离铁却是三价更稳定,因此,缺铁性贫血并不能盲目补铁,一旦过量,游离铁的破坏性将难以控制,这对婴幼儿来说尤其危险。在美国,由于补剂流行,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儿童因补铁(主要是硫酸亚铁制剂)而中毒的事件。不过,由于维C具有优异的还原性,于是对人体弊大于利的三价铁会在维C的作用之下,转化为合成血红素所需的二价铁,从而缓解缺铁性贫血,却不需要因此摄入更多的铁剂,这一点对于孕妇来说尤其重要。不仅如此,维C还可以将没有活性的叶酸还原成有活性的四氢叶酸,这当然是孕妇服用维C的又一大理由。

除了孕妇以外,还有一些人群,可能也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C,比如老年人、免疫力低下的儿童、患有某些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长期酗酒的酒中仙,当然还有包括航海员在内的一些特殊职业人群。由于维C是一种强还原性的物质,在体内,它也具备清除自由基和防癌的作用。除此以外,维C还有维持骨骼与皮肤健康的作用,并能降低重金属的毒性——这么说吧,如果维生素之间开会的话,其他维生素大概都会吐槽维C一句“就你能!”因此在不过量的前提下,适当多补充一些维C,对身体还是有好处的。其实就算稍稍过量,水溶性的维C也会很容易被代谢,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的影响,这一点相较于脂溶性的维E来说,就是挺明显的优势了。


补充维C也有误区

其实维C的重要性也没必要多说,很多人都有所耳闻,维C片恐怕称得上是最常见的一种补剂,闲来无事当零食吃两片儿也大有人在。但是,如此补充的效果究竟如何,却是很值得怀疑。

维C的化学结构早在近百年前就已经被发现,甚至工业生产维C的历史都可以称得上是悠久了,但是维C的生产技术却还在不断革新之中,最重要的理由便是——吸收率。

维C主要是在小肠被吸收,因此首先面对的是强酸性胃液的洗礼,很多分子在这个过程中就已经阵亡了。即便到了小肠之中,肠道内复杂的益生菌种类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吸收率。

直观上看,合成维生素C与天然维C的结构式一样,但前者纯度更高,补充效果也应当更好。的确,在很多补剂的案例中,人工合成或天然原料提纯之后的产物会更有营养价值,然而这个“惯例”在维C的问题上并不成立。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水果或直接从水果中提取的维生素C,通常都含有丰富的黄酮。早在1948年,《自然》杂志就曾发表过一篇论文,其中提到黄酮会影响生物体对维C的吸收(Cotereau, H., et al., Influence of Vitamin C upon the amount of ascorbic acid in the organs of the guinea pigs. Nature, 1948, 161, 557-558)。此后,这方面研究就不断见诸于文献,不过多为动物实验,直到1988年,美国斯克兰顿大学化学院有两名学者定量地分析了人体补充合成维C和柑橘维C的区别(Joe, V., Pratima, B., Comparative bioavailability to humans of ascorbic acid alone or in Citrus extract,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1988, 48, 601-604)。

根据研究结果,通过柑橘汁补充维生素C的吸收率比单纯补充维C片要高出35%(分别是797±82单位和590±117单位)。其实,单看血液中维C的峰值,两种方法没有太大差异,喝柑橘汁可以达到209±32.9 μmol/L,而直接吃同等剂量的维C片也能达到197±20.2 μmol/L(基数在56.8±11.9 μmol/L),但是峰值出现的时间却有显著差别,前者超过四个小时,而后者不足三个小时。这是个很关键的参数,从药物学的角度可以说,天然来源的维生素具有“缓释”功能。不要小看这点作用,因为峰值来得更快,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更容易被代谢,在身体中停留的时间短,转了一圈就随着尿液排出去了。此前我们说过,维生素C没有明显毒性,稍稍过量也并无什么风险,然而事实上,确有不少人因为长期补充维生素导致肾结石或其他肾功能疾病,这正是代谢过快造成的后果。

但是作为灵长目,我们的祖先就是靠吃水果扛过了最恶劣的几百万年,因此要是人类吃水果吃出肾病来,不是说不可能,但确实有些难度,至今还有一些热带部落居民几乎只吃水果。由此不难看出,天然来源的维生素C在身体内的代谢方式还是有别于合成维C,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负担,其主要影响因素便是水果中的黄酮类物质。

黄酮其实并不具体指某种物质,而是包括了黄酮、类黄酮、异黄酮在内的好几类结构,自然界中已经发现的就有数千种,多数植物体内都可以发现。花青素就是一种很著名的类黄酮物质,很多紫色蔬果中都能找到它,这些年也称得上是大热门了。关于花青素加维生素C的研究也不少,所以现在有不少商品都会同时打上这两个标签。不过,再怎么混合调配,这也不过是学习水果中本来就有的搭配,那么直接吃水果或者从水果中提取,岂不是更好?


谁才是维C之王?

从前面的讨论不难看出,要想更好地吸收维生素C,还是应该多吃一些维C含量高的食物,以补充天然来源的维C。

提起维C,很多人都不难想到猕猴桃和青椒,特别是猕猴桃还享有“维C之王”的美誉。

不过,猕猴桃中的维C含量丰富,也只是相对于一般的水果而言,其维C含量通常在100 mg/100 g上下,换句话说,大概是千分之一的样子。青椒的维C含量更低一些,大概是70 mg/100 g,跟芥菜、苦瓜区别不大。鲜枣的维C含量要比猕猴桃更高,通常高于200 mg/100 g,不过这距离维C之王还有距离。

在我国西南地区,有一种被称为刺梨的水果,市场上不太常见,但是在争夺维C之王的擂台上,却不能少了它的踪影。根据测定,刺梨的维C含量达到了惊人的1000-2300 mg/100 g,这已经不能简单说是高于猕猴桃了,而是高出了一个数量级。试想,一般水果中的干物质含量总计也不过百分之十几,在刺梨中,单单维生素C就已经超过1%了(周涛等,贵州刺梨中总维生素C及还原型维生素C含量检测方法的建立与比较,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37-40)。

然而,即便如此,刺梨也很难说就拔得头筹了,因为在地球的另一面,还有一个强劲的对手,那就是针叶樱桃。

不得不说,作为远在巴西的一种水果,孤陋寡闻的我此前对它并没有太多了解,多亏了一些广告的科普。查了一下发现,虽说这种生物长得很像樱桃,也挂着樱桃的名字(Acerola Cherry),但是和樱桃的亲缘关系还远得很,属于金虎尾科植物(拉丁名Malpighia emarginata DC.),按照植物分类的话,从“目”这一级就已经与樱桃分道扬镳了。

不过这不是重点,我们还是看看这种“樱桃”的维生素含量吧——平均是1500-4500 mg/100 g(Anand, P., Revathy, B., Acerola, an untapped functional superfruit: areview on latest frontiers, Journal of Food Technology, 2018, 55, 3373-3384)!换句话说,一颗针叶樱桃大概能顶十个柠檬。我估计应该找不出比它更符合“维C之王”这一称号的植物了,难怪一向严谨的科学杂志都要用“超级水果”来形容它。关于它的研究可谓是方兴未艾,除了在补充维生素C等生物活性物质方面具有优势,它还可能具有抗肿瘤和抗病毒的特点,有的研究甚至发现它可以抑制HIV病毒。不过,因为很多研究都是最近这几年才开展,所以很多结论都需要等待进一步核实。

唯一遗憾的是,这种远在异乡的水果,想吃点鲜果的还真不容易,兴许具有种地天赋的国人某天也能引进种植吧。


说不尽的维C

我记得很小的时候,水果还很稀罕,家中有几棵橘子树,橘子还青的时候就被娘亲扯下来,逼着我忍着酸吃下去。她的理由非常充分,那就是秋天干燥,要多补充维生素C防止口腔溃疡。长大以后才发现,很多人的母亲都有过类似的“坑娃”方式,不禁令我很好奇,当年的知识都是通过什么渠道传播的?

虽说维C并非是治疗口腔溃疡(国人更喜欢说“上火”)的特效药,但是这却成了很多人第一次听说维生素C的由头,因此不难看出,维C的国民基础实在是好。

如今,逼着娃吃青橘子的妈可能不多了,让孩子吃维C片的爸妈倒是多了许多。然而,看似普通的维生素C并不简单,多花点心思关注维C来源,千万不要盲目补了得不偿失。

user avatar

维生素C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维生素成分,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抗坏血酸”,以前的坏血病就是因为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

维生素C在我们的身体里发挥着多种作用,它可以抗氧化,清除体内自由基,还可以帮助胶原蛋白的合成,在预防癌症的研究领域也有它的一席之地。在维生素C的诸多功能中,提升机体免疫力应该是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在此次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不少地区的防疫部门也反复强调“补充维生素C提升免疫力”的重要性。

对于孩子来说,维生素C的补充也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现在开学又恰逢春季,本身气温变化就很大,马上大家又要挤在一个教室里上学,广大妈妈们十分担心流感等问题。

在这个特殊的开学季,增强孩子免疫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除了帮孩子准备口罩之外,妈妈们还可以让宝宝多注意补充维生素C,那么维生素C究竟是怎么帮助孩子提高免疫力的呢?

维生素C提高免疫力主要在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个方面:它可以被体内免疫细胞吸收,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活化,增强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清除能力;还可以增强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来帮助身体提升对于外界感染的应对抵抗力。

同时,B淋巴细胞是接到我们身体特异性免疫的重要部分,维生素C可以通过抗氧化作用,来刺激和调节B淋巴细胞,使其产生抗体,发动人体体液免疫,来清除体内入侵的病原体。

目前市面上的维生素C,分为人工合成和天然维生素C两大类,1933年Reschstein 及 H-aworth 等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后,使维 C 可以大量生产。而事实上,想要补充维生素C并不困难,有时候并不需要舍近求远,在我们日常食用的食物里,很多水果蔬菜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这些就是属于天然的维生素C。

维生素C是通过主动运输在人体的远端小肠吸收,通常能够在最高达到100mg/d的膳食剂量,几乎可以被完全吸收,而不是补充越多吸收得就越好。根据美国维生素C的RDA,按照预防坏血病的最低需求来来算,儿童的维生素C需求量为15~45mg。

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可以作为孩子日常补充天然VC的首选来源,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孩子每天的水果摄入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有增加:


对于大孩子来说,我国居民膳食指南没有明确推荐,但是澳洲有相关说明,其中4~8 岁建议每天摄入水果225 克,约1.5个中等大小的香蕉;而9~11 岁推荐每天摄入水果300 克,约2个中等大小的香蕉。


孩子在补充维生素C的时候,会更注重于口味的选择,生活中富含VC的蔬果有很多,买到也很方便,口味也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其中比如猕猴桃、橙子、葡萄、甜椒、西兰花、芦笋等。被称为“维C之王”的猕猴桃,维生素C含量可以达到100mg/100g。


但是科学家研究发现,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厉害的“维C之王”,是在巴西一种叫做针叶樱桃的水果,它的VC含量才是真正的世界之最,高达1500-4500mg/100g[1].但是针叶樱桃是不能直接食用的,因为太酸了,别说孩子,估计大人都难以下咽。目前针叶樱桃主要是作为用来提取天然维生素C的提取原料。


天然维生素C相对于普通维生素C来说,其更胜一筹的原因并非在于维生素C身上,而是在于营养成分和吸收利用度上。

以水果为来源的天然维生素C补充剂与合成维生素C补充剂相比,更富含黄酮类和酚类物质、类胡萝卜素、维生素E等生物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天然存在于果蔬当中,各自有着重要的营养价值[1]。

例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能清除体内自由基,延缓脂质过氧化,而高 VC 含量的水果如针叶樱桃中,还有花青素,花青素本身也是一种出色的抗氧化剂,具有极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VC 协同作用,其 DPPH 自由基清除率是 VC 单独作用的两倍以上[3].。

以天然蔬果为原料的维生素C产品,一般都是使用物理萃取技术,而并非化学合成,所以这些营养物质可以保留下来,和维生素C天然共生,协同发挥作用,提高维生素C的生物利用度,使其具有更强大的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的能力[1].

不仅如此,国外有研究显示,天然维生素C的生物利用度较合成维生素C高35%[2]。


那么怎么分辨我们帮孩子选择的维生素C是不是天然维生素C呢?

很多维生素C的包装上,会画上水果,比如橙子,橘子,但是并非画个水果就是天然维生素C了。

分辨是不是天然维生素C,要掌握两点:一要看产品名称,是否有“天然维生素C”这几个字。

二要看配料表。天然的维生素C中,配料表不会出现维生素c(钠)/抗坏血酸(钠)这些,只会表明有天然蔬果来源。

只有符合了这两点的维生素C,才是真正的天然维生素C哦!

所以,如果你想要补充维生素C,首先需要考虑的应该是新鲜的蔬菜水果来源的天然维生素C,毕竟它们虽然都是维生素C,却多了黄酮类物质这些好助手,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考虑为孩子选择天然维生素C。

[1]常成, 曹菲薇, 郑炀凡, et al. 天然来源维生素C与人工合成维生素C%Natural Source Vitamin C and Synthetic Vitamin C[J]. 粮食流通技术, 2017, 000(018):41-43.

[2]Comparative bioavailability to humans of ascorbic acid alone or in a citrus.

[4]周玮婧, 隋勇, 孙智达, et al. 荔枝皮原花青素与VC、VE的协同抗氧化研究[J]. 食品科学, 2012, 33(3).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