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要提到红米note2事件了。
当时小米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还比较一般,最初预定使用夏普和友达为屏幕供应商,
实际首发几乎全都是国产天马屏,极少数为友达屏幕。
小米更改了自家的宣传详情和发布会文案,但是发给电商的没有更改这段内容,最终的结果是在一位著名打假人的带领下,在友商的掺和下,小米被告上了法庭,结果自然是败诉,之后这件事又重复了两次,索尼摄像头宣传字样被告,后改为索尼传感器,全金属机身改为金属机身。
本来这几次就是小米要么自身广告部门做的不到位,犯错就要付出代价没问题。这件事给国内所有的手机厂商提了个醒,之后发布会ppt上那些小字就是这个原因。
然而关于屏幕,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有一些维权者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在诉讼诉求中抖了一个机灵,没有直接提赔偿诉求而是希望小米生产一台夏普/友达的红米note2给他。
这些维权者并不知道小米实际是生产了一些友达屏幕的红米note2的,以为可以获得更多赔偿,哪知道小米把友达的机器直接拍到了他们脸上,友达屏幕表现的比天马屏幕更差,而此时第一批天马屏发黄的问题,已经经过OTA升级解决了……
之后,直到全面屏出现之前,天马屏幕逐步提升,几乎是所有国产手机2000以下手机的首选,和lg jdi比几乎只有色彩差一点,次选京东方,不过那时候京东方能力差点,屏幕偏红,几乎都是姨妈屏,2000-3000是lg和jdi,当然有一家例外……
当年努力“扶植”国产的小米,现在居然被扣上买办崇洋媚外的帽子,真是令人唏嘘。
我个人的观点是,没有扶植一说,产品说话,当国产和合资产品素质差不多的时候,选择国产,只是厂家的一种选择,消费者的一种支持。如果产品素质差的多,就去降价,消费者没有任何理由承担这部分成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