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个投行的朋友聊天说,吃技术饭的工程师就是螺丝钉,你怎么看?

回答
哈哈,你这投行朋友这话说的,有点意思啊。要我说啊,工程师是不是“螺丝钉”,这事儿得分好几个层面来看,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从“螺丝钉”这个比喻本身来看,它确实有它合理的地方。你想啊,在很多大型项目里,尤其是那些高度分工协作的,一个工程师负责其中的一个模块、一个功能,或者解决一个具体的技术难题,这不就像一颗精心打磨好的螺丝钉吗?它得非常精准,符合特定的规格,安装在正确的位置,然后和其他零件严丝合缝地咬合在一起,才能支撑起整个庞大的工程。

比如,一个复杂的金融交易系统,可能需要几百甚至几千名工程师参与。有写后端交易逻辑的,有做前端展示的,有搞数据分析的,有维护基础设施的,还有专门负责风控模型的。在这个庞大的体系里,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影响到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工程师专注于自己的领域,把自己的那部分工作做到极致,确保稳定、高效、安全,这本身就是至关重要的贡献。你不能指望写交易算法的去操心UI界面好不好看,也不能指望搞数据库的去设计营销活动。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他们确实像“螺丝钉”,每个都是必需的,而且要保证质量。

而且,很多时候,技术本身的迭代速度非常快。你可能花了几年时间精通了一门编程语言或者一个框架,结果市场又涌现出了新的技术。这时候,你可能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技术栈,去适应新的需求,就像你需要找到更适合的新型号螺丝来配合新设计的部件一样。这有时候会让人感觉,自己的价值似乎是依附于某个特定技术的,一旦技术过时,自己就可能被淘汰,这也挺像“螺丝钉”的被替换性。

但是!这话听起来轻飘飘的,也有点太简单化了。把所有工程师都比作“螺丝钉”,这就有点忽略了工程师身上其他更重要的特质了。

第一,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螺丝钉是死的,是工具。但工程师不是。真正的工程师,不仅仅是把别人设计好的东西实现出来,他们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如何实现,以及能否找到更好的实现方式。技术难题的出现,往往不是有人给了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而是需要工程师去探索、分析、设计和验证。这需要的是创造力、逻辑思维、分析能力,以及面对未知和复杂性时的韧性。你想想,谁能给出一个自动驾驶算法的完美“螺丝钉”规格?这需要的是突破性的想法和无数次的试验。

第二,对系统的理解和全局观。虽然他们可能负责一个模块,但优秀的工程师不会只把自己当成一个独立的“螺丝钉”。他们需要理解自己的模块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它与其他模块如何交互,以及它对最终用户体验的影响。这种系统性思维,让他们能够提出更好的设计建议,发现潜在的隐患,甚至对整个产品的方向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有时候,一个看似小小的技术优化,可能就会带来巨大的效率提升或者成本节约。这已经超出了“螺丝钉”的范畴了,更像是拥有了“设计图纸”的理解能力。

第三,持续学习和适应的能力。刚才说了技术迭代快,但这也恰恰是工程师最宝贵的品质之一:他们必须持续学习,不断进步。一个能够快速掌握新语言、新工具、新架构的工程师,他的价值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增长的。他可以从一个“螺丝钉”变成设计新的“螺丝孔”的人,甚至成为设计整个“机器”的人。这种能力,是任何一颗冰冷的螺丝钉都无法具备的。

第四,对产品和业务的洞察。好的工程师,不仅仅关注代码本身,他们还会思考代码背后代表的业务逻辑和用户需求。他们能理解为什么要做这个功能,这个功能对用户有什么意义,如何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业务目标。当工程师具备了这种商业敏感度,他们就不再是单纯的执行者,而可能成为产品创新的驱动者。

所以,你那投行朋友可能是在某种特定语境下,比如看工程师的“执行力”和“可替代性”时,才会有这种感觉。从纯粹的成本和执行效率来看,一个能被批量复制、标准化工作的“螺丝钉”是很有价值的。

但话说回来,我们也不能完全否认他话里的意思。确实,在很多公司文化里,工程师可能被定位在执行层面,没有太多话语权,只能按照别人的指令完成任务。这种情况下,他们确实会感觉自己只是一个“拧螺丝”的。这更多的是公司管理和组织结构的问题,而不是工程师本身能力的局限。

归根结底,工程师的价值,就像我们常说的“内卷”和“升级打怪”一样,是个动态的过程。你可以从一个只懂拧螺丝的执行者,通过学习、思考、实践,逐渐升级到理解设计图纸、参与设计、甚至创造新的机器的人。

我倒是觉得,更重要的是工程师自己怎么看待自己。如果甘于只做一颗螺丝钉,那可能就一直只是螺丝钉。但如果心里装着整个机械厂的设计蓝图,那他迟早会从螺丝钉成长为设计师,甚至工厂的管理者。

所以,你怎么跟你那投行朋友说?你可以问问他,他公司里那些最顶尖的技术大牛,是不是也只是一颗颗“螺丝钉”?或者,他自己作为投行的人,难道就不是在为某个更大的金融机器“拧螺丝”吗?只不过你们拧的是“金融螺丝”,而工程师们拧的是“技术螺丝”罢了。最终,价值的体现,还是在于你能不能为这个机器创造出独特的价值,而不是你这个“螺丝钉”本身有多么的闪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话糙理不糙。

这么说吧,投行里面做材料的,和互联网里敲代码的,搞工程写写算算画图纸的,都是一类人:承做。

他们都是承做。没错,就是承揽、承做、承销的那个承做。

其实不光他们,种地的农民、敲敲打打的工人也是一样的。都是做事的。他们的不同点是五花八门的,但是共同点是:承做是远离交易的。

你看做事的赚的多吗?那你看和谁比,我告诉你,他们和自己行业的承揽、承销比,绝对是比不过的。

承揽、承销的工作是距离交易最近的,所以他们有话语权、有信息优势、有灵活度。翻译成接地气的话:有人脉、有关系、有能力。

你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在理想分配里,承揽承销承做是公平的,但不好意思,理想分配不存在,距离交易发生最近的承揽、承销稍微修改一下规则,承做就要吃亏。因为承销、承揽和管理层的联系也非常紧密。

谁能把项目揽过来,他就是公司的财神爷;

谁能把项目卖出去,他就是公司的财神爷;

谁能把项目做出来,他可能是公司的财神爷还可能是财神爷下面的螺丝钉,还可能是螺丝钉的外包、临时工...

你要说能力,承做是有的,那么高的工作强度怎么可能没能力。但是,能力和收获是两码事。承做创业失败主要原因是什么?因为他们缺订单。如果一个承做有订单,他还会打工吗?当然不会了,他就创业成功了。

创业失败的,尤其是那些承做型人才创业失败都是因为会做、能做但是卖不出去or揽不住活。要么就是没订单饿死的,要么就是做完了卖不出去的,还有做完了卖出去了但是就是收不到款的烂账王!

哭吧烂账王,我知道一定有人被这么坑过。

金融里面,最强的,都是能拿到项目和借到钱的。

互联网里,程序员有什么稀奇,外包缺的不是程序员,缺的是能拿到项目并且让甲方老老实实付款的人。不然,公司就黄了。

农民把庄家种出来,但是他们干不过农贸商。

交易,懂吗。能交易的人,是稀缺的,是赚钱的关键。做产品的人,不稀缺,只要花足够的时间都能培养出来。甚至于,有些特殊案例,都不需要产品,就随便搞个什么传销、xx虚拟币、邮票、郁丁香、概念、股票、ppt造车idea就能在那疯狂交易。然后就有人赚钱有人亏钱。平台稳稳赚手续费。

最后,再给你们串起来。

一个农民种玉米,他把玉米卖给农贸商、农贸商卖给超市大部分、少部分找人做了个直播带货app自己直播卖,直播平台卖的不错找来投行想要做个股权融资直到ipo,你们说这里面都什么人赚小钱、赚大钱。

种农民赚了小钱;

负责运输玉米的司机赚了小钱;

到超市,员工负责卸货摆进超市赚了小钱;

做直播平台app的程序员赚了小钱;

直播卖出去要邮寄,那些快递员赚了小钱;

投行里面做分析、写报告、跑流程的赚了点小钱;

基本上,都是本本分分干活的承做。


谁把大头的部分赚去了?

撮合农民和农贸商发生交易的人;

撮合农贸商和超市发生交易的人;

给农民、农贸商、超市找车队的人;

给农贸商找外包程序制作公司的人;

给农贸商介绍网红、KOL的TMT公司的人;

直播带货的KOL;

给KOL联系快递公司的人;

撮合app公司做pre-IPO、股权融资的人;

瞧见没,全是承揽、承销。

懂了吗?懂了就不要在这里承做之间互相瞧不起了,投行也好、工程师也罢,这些承做确实比卡车司机赚的多,但是这些“精英”因此而沾沾自喜的样子真的是太丑了。

不能再写了,再写我都要来气了。

点赞、关注

HF、GL

user avatar

螺丝钉, 学名螺栓, 其性能等级,即钢结构连接用螺栓性能等级,分3.6、4.6、4.8、5.6、5.8、6.8、8.8、9.8、10.9、12.9等10余个等级。

螺栓性能等级标号有两部分数字组成,分别表示螺栓材料的公称抗拉强度值和屈强比值。

例如:性能等级4.8级的螺栓,其含义是:

1、螺栓材质公称抗拉强度达400MPa;

2、螺栓材质的屈强比值为0.8;

3、螺栓材质的公称屈服强度达400×0.8=320MPa;

而性能等级10.9级高强度螺栓,其材料经过热处理后,能达到:

1、螺栓材质公称抗拉强度达1000MPa;

2、螺栓材质的屈强比值为0.9;

3、螺栓材质的公称屈服强度达1000×0.9=900MPa

可见, 不同螺丝钉之间的性能和价格的差距, 也是非常大的.

就像在制造业工厂当螺丝钉, 在互联网行业当螺丝钉, 在金融行业当螺丝钉, 在体制内当螺丝钉, 这几种不同的螺丝钉直接的差异, 比3.6和12.9级的螺丝钉之间的差异还要大.

user avatar

这话说的没问题,但这话也说的有问题。

说没问题是因为的确是螺丝钉,但他说的有问题,是因为谁还不是螺丝钉吗?

简单的说地球离了谁都转,就拿这个说话的朋友所在的投行来说,投行离了他就不转了,他不也一样是螺丝钉吗?从这个角度看的话谁还不是螺丝钉吗?哪怕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今天突然被换人了,国家就不赚了吗?

区别在于有些人是螺丝钉,有些人是铆钉,那些是螺丝钉的人把你拧掉再拧一个螺丝钉上去,一点问题都没有无缝替换,而那些铆钉来说它钉在那里轻易不能动,而你把它拔掉的确可以拔出来,但是再要钉一颗进去,就往往没那么容易。

所以很多重要的部件会用铆钉铆在一起。因为那些地方不能被轻易拔出来。

user avatar

想起一个段子。。

有一个基金公司开年会。一个副总发言说,我们公司最重要的资产就是。。。下面有人回答:是人才。。副总说:不对,是经营资质。至于你们,都是可以替换的螺丝钉。。
user avatar

说明这个投行的朋友还根本没入门这个行业,投行投资基层连螺丝钉都算不上

user avatar

对于投行的老板来说,下面的员工也都是螺丝钉啊,这不是五十步笑百步,自己给自己往黑了抹,聪明人绝对不会干这种傻事的。

user avatar

要尊重技术。btc,eth都快把美联储干掉了,更何况是投行。

user avatar

选师医公金码穿金腰带,选生化环材机无尸骸

道理怎么说都对,但人总要吃饭的,人生的两条岔路,选错乃万丈深渊,看看知乎求职和专业选择方面的问答,高学历的年轻主要都在问两个问题:1投行怎么进怎么实习,2生化环材机怎么转行和劝退;宁去投行做ppt不去工厂搞研发,这就是现状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