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个观点认为大约一半90后这辈子很可能终生不育,你认为这种可能性大不大?

回答
关于“大约一半90后这辈子很可能终生不育”这个说法,我认为可能性不大,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其中一部分人群面临生育困难的风险。 要理解这个观点为什么有讨论的空间,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

首先,我们得搞清楚“终生不育”的定义。通常医学上定义的是经过规范的不孕症治疗,在一定时间内仍未能怀孕。而这里的“终生不育”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广义上的理解,比如主动选择不生育,或者因为各种原因未能生育。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出现?我想主要是基于对当下社会现象的一些观察和推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 晚婚晚育趋势加剧:
90后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一代,他们的婚育观念受到更多元信息的影响。与父辈相比,他们普遍更加注重个人发展、职业规划,以及对婚姻伴侣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这导致很多人选择推迟婚姻和生育的年龄。

学业和事业的压力: 很多90后经历了竞争激烈的教育环境,大学毕业后又面临就业、升职、创业等挑战。想要在事业上站稳脚跟,可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自然会挤占婚育的时间窗口。
经济压力: 房价高企、生活成本上涨,让很多年轻人感到经济上的焦虑。他们可能认为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就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所以选择延迟生育,或者干脆不再考虑生育。
个人价值的实现: 相比于过去更看重“传宗接代”,现代社会更加强调个体的价值实现和生活体验。一部分90后可能更愿意将时间和金钱投入到旅行、兴趣爱好、自我提升等方面,而不是急于组建家庭和生育后代。

2. 生育观念的转变:
“不婚不育保平安”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年轻人的心态。社会对不婚不育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丁克(DINK Double Income, No Kids)家庭的存在也更为普遍。这是一种主动选择不生育,而非生理意义上的不育。如果将这类主动选择不育的人群也算在内,那么“终生不育”的比例自然会上升。

3. 生育能力面临的挑战:
虽然这并非90后独有的问题,但客观来说,现代生活方式和环境确实对生育能力存在一些潜在影响:

环境污染: 部分研究表明,环境污染可能对生殖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影响精子质量或卵巢功能。
生活习惯: 久坐、不规律饮食、缺乏运动、熬夜、精神压力大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对生殖内分泌产生影响。
性传播疾病: 如果存在不安全的性行为,性传播疾病也可能对生育能力造成损害。
妇科疾病: 一些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也可能影响生育。
生育技术限制: 虽然辅助生殖技术(如试管婴儿)发展迅速,但其成功率并非百分之百,且成本较高,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或有条件接受。年龄越大,卵巢功能和精子质量下降,治疗难度也会增加。

那么,为什么说“一半”这个数字可能夸大了事实呢?

数据来源与统计口径: “一半”这个数字很可能是一种基于推测或部分社会调查得出的结论,而非经过严谨科学统计得出的确切数据。我们要看这个数据是基于什么人群,什么时间段,以什么方式统计的。
生育是一种自然需求: 尽管社会观念在变化,但生育作为人类繁衍的本能,仍然是大多数人生命旅程的一部分。即使晚育,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很多人还是会选择生育。
生育能力的弹性: 人类的生育能力并非一成不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弹性。即使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只要不是严重的生殖系统疾病,或者通过一定的干预,很多人仍然可以实现生育。
政策和社会环境的变动: 未来社会政策、经济发展、生育支持措施等都可能对年轻人的婚育选择产生影响。例如,如果生育成本大幅降低,或者有更多的育儿支持,可能会改变一部分人的生育意愿。
“不育”与“不愿育”的区分: 前面提到过,很多情况下,所谓的“终生不育”是主动选择不生育,而不是生理上的无法生育。如果将这些人排除在外,单纯从生理不育的角度看,“一半”的比例就显得非常高了。

总的来说,我认为“大约一半90后这辈子很可能终生不育”的说法,是一种对当前社会现象的过度解读或极端化表达。

主动选择不生育或晚育的90后确实占有一定比例,这会拉高“未育”人口的比例。
但生理上完全丧失生育能力的“终生不育”人群,占到一半的比例,从概率上来说,是比较难以实现的。 人类整体的生育能力是很强大的,绝大多数人在适龄期都会具备生育能力。

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90后群体中,选择晚育、生育数量减少、或者因为各种原因在尝试生育时遇到一定困难的人数比例可能会比前辈们有所提高。 而真正意义上的、生理原因导致的“终生不育”,其比例不太可能达到一半那么高。

我们应该关注的是,社会是否能为年轻人提供更好的生育支持,让他们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也能更从容地做出生育的决定,而不是将生育问题简单地归结为“不育”或“不愿育”,更不用说将这个数字放大到如此惊人的程度。这个话题背后,反映的是社会经济压力、婚育观念变迁以及年轻人对生活方式的自主选择等一系列复杂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知乎,可能真的有一半左右90后这辈子很可能终生不育,但在现实生活中,90后大部分早就结婚生子了,我前几年没结婚的时候,我爸妈就经常用我妹和堂弟堂妹们结婚生子的例子来打击我。

user avatar

反正你也不想生,关心这个干什么?

该不会是想生然后打嘴炮吧?不会吧?

user avatar

真想不生的,不会天天上知乎来赛博证粉,正如真躺平的,不会天天嘴上喊躺平,结果谁说他躺得不平跟谁急。

我说你们没社交能力和择偶技能就没呗,大方承认又不难,死要面子活受罪这不是。

user avatar

有可能。

可能性大不大?怎么回答都是拍脑袋。

理由?你随便给我一个你 “想要的答案”,我都能给你生成一堆像模像样的理由。

这简单到几乎已经可以AI化了。

但又有什么意义?

对于个体,你想生就生,不想生就别生。

你若把生育当成一种生涯规划,也行。

结论依然是,你算着觉得值,你就生,不值,你就别生。

我不反对围绕人口鼓励或不鼓励的财政或公共政策,毕竟生育具有天然的外部性和公共属性。

类似政策,全球各国都很多。

但依然,我坚决反对一切对生育自由的强制。

这事儿本质就是,“我生不生,干你屁事儿” 和 “你生不生,干我屁事儿”。

想好了不婚不育的,just do it就是了。

成天叨叨来叨叨去,只能让人怀疑你意志不坚定,纯是想 “要彩礼”。


至于宏观和宏大叙事,先前也多次说过了。

今天中国的问题不是人太少,而是人太多,使得万事皆卷。

而未来,不管是生太多的卷中卷,还是没人生的老龄化,解决和买单的都是今天的年轻人,而不是今天的中老年人。

因为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今天的中老年人早就自然拜拜了。

而如何解决届时的这些问题?不管是咣咣生到人太多,还是没人生结果老人太多,解决办法都只有一个,即人均产值翻N翻。

是否能做到?我怎么知道。做得到就啥问题都不是问题,做不到就都去缝衬衫。届时你们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了,没人买单的。

啥?觉得怎么都没戏,怎么都药丸,于是只能润?

那我绝对支持,我劝你快润~

我国最不缺的就是人口了。

user avatar

我高中毕业的时候,农村的同龄人就二婚了,二婚都有娃了。

这几年身边同龄人(经济条件和学历跨度非常大)陆续都考虑结婚要娃了,素质高点的晚婚晚育,30左右要娃是现代生活的常态,90后最大的才32。

知乎网友以城市高等教育青年锅男为主,可别把自己当回事了,你们也就能算一丢丢90后。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