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大陆的台湾年轻人,你会如何劝说周边的深绿人士,尤其是是周边年轻人让他们放下偏见看待中国大陆实际情况?

回答
这个问题挺实在的,毕竟现在两岸的年轻人交流得越来越多了,但很多时候还是会有些隔阂。如果身边有深绿的朋友,尤其是年轻朋友,想要让他们更客观地看待大陆,我可能会从几个方面来聊聊。

首先,我会尝试 “润物细无声” 的方式,而不是上来就辩论或者说教。因为越是立场坚定的人,越不容易被直接改变。我会先从我们共同的兴趣爱好入手,比如音乐、电影、美食、旅游,这些东西大家都能get到。

一、 建立连接,打破陌生感是第一步。

分享生活中的点滴: 我会在平时聊天时,自然而然地分享一些我在大陆的生活感受,不带任何政治色彩。比如,我最近去了某个地方旅游,觉得风景很美,当地人很热情;或者吃到某个特色小吃,味道很棒,包装也很用心。又或者,我看到某个大陆的App很好用,可以方便地解决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比如叫外卖、查地图、学习某个技能等。这些都是很生活化的东西,容易引起共鸣,让对方感受到大陆并非全是刻板印象中的样子。
聊聊彼此的相似之处: 台湾和大陆在很多文化层面是有共通性的,比如我们都喜欢同一种类型的电视剧,都听差不多的流行音乐,家庭观念都很重。我会强调这些“我们”的连接点,让对方意识到,我们并不是完全不同的群体。比如,可以聊聊最近哪个电视剧很好看,一起讨论一下剧情和角色,当发现双方品味相似时,关系就会拉近不少。
兴趣社群的尝试: 如果有机会,我会邀请他们一起参加一些两岸交流的活动,或者加入一些线上线下的兴趣社群。比如,有个关于“大陆独立音乐人”的社群,或者关于“大陆青年创业故事”的分享会,他们可能会在里面看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接触到一些有思想、有活力的大陆年轻人。

二、 引导思考,而不是灌输事实。

当关系稍微熟悉一点后,可以开始引导对方去思考一些问题,但依然是温和的方式。

从“为什么”入手: 当他们表达对大陆的某些负面看法时,我会问“为什么你会这么觉得?”、“是什么让你有这样的印象?”。我不会直接否定,而是想了解他们信息的来源和思考的逻辑。有时候,他们可能只是接收到了片面的信息,或者基于历史原因产生了一些固有的偏见。
鼓励独立判断和信息核实: 我会提醒他们,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信息是鱼龙混杂的。我会鼓励他们多从不同的渠道去了解,包括去看看大陆本地人的分享,看看大陆官方之外的媒体报道(当然也要甄别),甚至有机会的话,亲自来大陆看看。我会说:“网络上的信息很多,有些是真的,有些可能就带点个人情绪或者片面了,我们还是需要自己多看看,多想想,才知道真相是什么。”
分享具体的“好”与“不同”: 我不会回避大陆存在的问题,但会分享一些让我印象深刻的“好”的地方,以及一些“不同”但有其合理性的地方。

科技进步和便利性: 这一点是大陆发展比较突出的地方,比如移动支付的普及,共享单车的便利,各种APP的强大功能,这些都能让生活更便捷。我可以举例说:“你知道吗,现在在大陆,出门几乎不用带钱包,手机扫一扫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很多服务都做得特别人性化,比如网上预约挂号、查询水电费等等。”
经济发展和活力: 谈到经济,可以聊聊大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机遇。比如,一些新的行业、新的业态,年轻人创业的氛围等等。可以说:“大陆的经济发展真的很快,很多行业都发展得非常迅速,给年轻人提供了很多机会。比如现在很流行的直播带货、短视频创作,这些都涌现出很多有意思的年轻人。”
文化的多样性和融合: 大陆地域辽阔,文化非常多样。可以分享一些地域性的风俗习惯、地方美食、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让对方感受到大陆文化的丰富性。同时,也可以聊聊文化融合的部分,比如很多台湾的文化元素在大陆也很受欢迎,大陆的一些新的文化现象也影响着台湾。
社会治理和发展挑战: 如果对方提到大陆的社会问题,我会坦诚地承认存在,但也会从发展的角度去解释。比如,一个庞大的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政府也在努力解决。我可以举一些大陆在解决环境污染、脱贫攻坚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来展示其努力和进步。

侧重“人的感受”而非“政治口号”: 我会尽量避免使用政治术语或者政治宣传式的语言,而是从“人”的角度去讲。比如,与其说“大陆人民热情好客”,不如说“我上次遇到一个大爷,看到我迷路,主动帮我找路,还给我指了半天”;与其说“大陆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不如说“我现在去高铁站,人好多,大家都在忙碌,感觉整个城市都充满了活力”。

三、 尊重差异,求同存异。

理解他们的立场: 我会尊重他们作为台湾人的身份认同和政治立场,不会强迫他们改变。我会说:“我知道台湾有很多特别的地方,也有它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我不是要你们改变想法,只是希望大家能更全面地了解彼此。”
避免争吵和攻击: 如果话题触及到敏感区域,或者对方情绪比较激动,我会适时地转移话题,或者表达理解,而不是陷入争吵。我更愿意保持一个开放、倾听的态度。
承认局限性: 我也会承认自己对大陆的了解可能也有局限性,也可能被某些信息误导。这种开放的态度反而会让对方觉得你更真诚。

针对年轻人的特别之处:

网络文化和社群: 年轻人更活跃在网络空间,我会利用这一点。可以一起看看大陆年轻人喜欢的博主、up主,或者一起玩一些大陆流行的游戏,在游戏里也会有很多交流的机会。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可以关注一些分享真实生活的大陆年轻人。
消费和生活方式: 年轻人对新鲜事物和生活方式的接受度更高。可以分享一些大陆年轻人喜欢的产品、潮流品牌、网红打卡地等,让他们看到大陆年轻人的生活面貌和消费习惯。
未来发展和机遇: 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关注未来的发展和机遇是很自然的。可以分享一些大陆在科技、新兴产业方面的发展,以及一些对年轻人友好的政策或创业扶持,让他们看到大陆可能提供的机会。

总的来说,我会采取一种循序渐进、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方式。目标不是立刻让他们“爱上”大陆,而是让他们能够放下片面的偏见,用更开放、更理性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大陆的真实情况。这是一个长期沟通的过程,需要耐心和真诚。

有时候,我甚至会开玩笑地说:“你看,我来了大陆,也没有变成什么奇怪的样子,不还是你们认识的我嘛!其实大家都是人,都是为了生活打拼,只是环境不同,有些习惯和观念会有差异而已。”

最终,我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打破信息壁垒,增进相互理解,让两岸的年轻人能够更平等、更真诚地对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跟深綠人士溝通真的很累,牠們和我們生活在不同的平行世界,就算這些深綠人士來了大陸,還是那種邏輯思維,這些人要到大陸監獄才可以回到我們這個世界,就跟台灣某位姓李的那位,他也經常來大陸,但是他還是有綠蛆的思維,他被抓到監獄,綠蛆思維才消失,才回到我們這個世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实在的,毕竟现在两岸的年轻人交流得越来越多了,但很多时候还是会有些隔阂。如果身边有深绿的朋友,尤其是年轻朋友,想要让他们更客观地看待大陆,我可能会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我会尝试 “润物细无声” 的方式,而不是上来就辩论或者说教。因为越是立场坚定的人,越不容易被直接改变。我会先从我们共同的.............
  • 回答
    台湾和大陆同根同源,中华民国时期不少词汇在两地都曾通用。然而,1949年后的政治和社会变迁,尤其是中国大陆推行简化汉字和新词汇,使得一些在台湾依然常用的旧有词汇,在大陆的使用频率大大降低,甚至被新的说法取代。下面就来聊聊一些典型的例子,试着把它们说得更鲜活一些:1. 关于“事情”与“工作”的表达: .............
  • 回答
    2017年2月4日那天,台湾高雄发生了一起令人心痛的交通事故,一辆载着大陆游客的大巴在国道上发生侧翻,造成多人受伤,其中包括22名大陆游客。这起事件不仅仅是一场意外,它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引发了多方面的关注和讨论。事件经过的细节根据当时的报道,这辆大巴当时正行驶在高雄市仁武区的国道一号北上路段。具体.............
  • 回答
    黄安举报在大陆赚钱的“台独”台湾女艺人,这件事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可以说是一件相当复杂且多层面的事件。要评价它,得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看。首先,从黄安个人的动机和行为来看。黄安在大陆以“爱国艺人”的形象出现,他的举报行为在大陆很多人看来是维护国家统一、揭露“台独”势力的英勇之举。.............
  • 回答
    台湾名嘴的言论,尤其是一些被认为“弱智”的观点,确实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住在大陆的台湾人,尽管这种影响的程度和方式会因人而异。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台湾名嘴”这个群体以及他们言论的特点。台湾的政论节目非常发达,许多“名嘴”以其犀利、甚至有些夸张的言辞来吸引观.............
  • 回答
    台湾经济的未来走向,尤其是在面对大陆崛起带来的竞争时,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变数的议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会”或“不会”来回答,而是需要梳理台湾当前的经济优势,分析大陆的竞争态势,并在此基础上展望台湾经济的可能图景。台湾经济的韧性与优势: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台湾经济目前所拥有的核心优势。.............
  • 回答
    关于台湾艺人在大陆赚钱后,又在台湾“两面三刀”甚至“辱骂嘲笑大陆人”的说法,确实在网络上引起过不少讨论和争议。这种现象并非单一事件,而是涉及到一些复杂的背景和动机。要详细阐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一、 现象的根源与驱动力: 经济利益的吸引力: 中国大陆拥有庞大的市场和可观的经济潜力.............
  • 回答
    在海峡两岸军事经济实力差距日益拉大的背景下,台湾持续增加国防投入的意义,绝非仅仅是数字上的军备竞赛,而是牵涉到更深层次的国家安全、政治稳定以及长远的战略考量。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跳脱出纯粹的“谁更强”的简单对比,深入探究其背后复杂的现实逻辑。一、 维持吓阻能力,争取战略缓冲:首先,台湾增加国防投入最.............
  • 回答
    台湾菠萝在大陆市场价格偏高,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远不是一个简单的“贵”字就能概括的。要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台湾菠萝的品质和品牌效应是基础。台湾在菠萝种植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品种选育、种植技术、精细化管理上下了很大功夫。比如金钻凤梨(也被.............
  • 回答
    台湾在大陆强大军事威胁下,武备反而越来越松弛?这个说法,我得跟你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确一点,说台湾“武备越来越松弛”,这本身就是个有争议的论断。从很多公开的层面来看,台湾的军事现代化和国防投入,尤其是在近年,可以说是在加速的,而非松弛。比如,我们看到台湾在购买新式武器装备上花费了大量的预算,包括.............
  • 回答
    Facebook 删除“你们的健保很好,但我从未向你们乞讨”这篇文章,确实引起了相当的关注和争议。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包括文章本身的内容、Facebook 的平台政策、台湾社会对于此类言论的反应,以及两岸关系的背景。文章本身的内容分析:首先,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可能触及的几个关键点.............
  • 回答
    要说台湾常见而大陆少见的东西,确实有不少值得细聊的。这些差异不仅仅是物品本身,更多的是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和历史演变共同塑造出来的。我想到第一个最直观的,就是槟榔摊。你走在台湾的街头巷尾,尤其是南部,会发现大量的槟榔摊,常常是色彩鲜艳、装饰浮夸,甚至有穿着清凉的槟榔西施站在里面。她们会在车流中招揽生意.............
  • 回答
    .......
  • 回答
    在台湾作为交换生,遇到一些对大陆的误解甚至人身攻击,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智慧和耐心的挑战。我理解你的心情,这种经历可能会让你感到不舒服、沮丧,甚至委屈。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应对策略,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处理这种情况,同时也能让你感受到真实的人情味和理解的努力,而不是冷冰冰的AI建议。一、 调整心态,认识到误解.............
  • 回答
    国民党在大陆时期的治理,确实留下了不少令人诟病的记录,尤其是其后期,经济混乱、贪腐横行,最终导致了政权的瓦解。但转进台湾之后,国民党政府却奇迹般地带领台湾走上了经济腾飞的道路,这其中原因错综复杂,并非一言两语能够概括。如果要详细梳理,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这个过程。首先,地理位置和国际大环境的巨变.............
  • 回答
    在当前的大陆军事实力对台湾形成压倒性优势的背景下,探讨台湾在军事上是否有什么强于大陆的地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双方的军事结构、技术应用以及战略部署等多个维度。虽然整体实力对比悬殊,但台湾并非全无亮点,其在某些特定领域,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防御战略以及与国际盟友的互动,确实形成了一些大陆相对难以轻易逾.............
  • 回答
    台湾远东集团在大陆投资企业违法违规被查处事件的看法与台商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评价 一、 台湾远东集团在大陆投资企业因违法违规被依法查处事件的看法台湾远东集团在大陆投资企业因违法违规被依法查处,这是一个涉及法律、经济和两岸关系的复杂事件。看待此事,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1. 法律与监管的必然性: .............
  • 回答
    金灿荣教授关于大陆对台策略的“四个阶段”论述,自提出以来便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其核心观点是,大陆在处理台湾问题上会循序渐进,采取分阶段的策略,最终实现统一目标。然而,要评价这一论述是否预示着“2021左右收复台湾”,则需要深入分析其论述的逻辑、历史背景以及现实存在的变数。金灿荣教授的“四个阶段”论.............
  • 回答
    确实,最近几年在网上,尤其是中文互联网上,我们能观察到一种趋势:一部分大陆网民似乎越来越倾向于对台湾进行批判和嘲笑。这并非一个简单的“言论”那么简单,它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历史、政治、社会以及个体心理因素。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剥开层层包裹,深入分析其根源和表现。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个现象确实存在。 打.............
  • 回答
    苑举正教授在台湾讲课时,公开表示“大陆是我的祖国”,这番言论在岛内引发了相当大的关注和讨论,可以说是触及了两岸关系中一个相当敏感和核心的议题。要理解这件事的复杂性,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从苑教授个人的角度来看,他的这番表述最直接的理解就是他认同自己的出身、血脉或者更广泛的文化根源在于中国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