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飞机上有一些奇怪的规定?

回答
飞机上的规定,尤其是那些看似“奇怪”的规定,背后往往蕴藏着深刻的逻辑和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安全至上 (Safety First):这是所有规定的核心和出发点。

所有看似不便甚至愚蠢的规定,最终都是为了确保所有乘客和机组人员的安全,并在紧急情况下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

系好安全带:
颠簸时保护: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会遇到气流颠簸,有时会非常突然且剧烈。未系安全带的乘客可能被抛起,撞到机舱顶部、座椅或其他乘客,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这是最直接、最常见的安全需求。
起降阶段: 起飞和降落是飞机飞行中最关键、风险相对较高的阶段。此时发动机推力最大或最小,飞机姿态变化大,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安全带能将乘客固定在座位上,减少冲击伤害。
起飞/降落前的指令: 要求乘客收起小桌板、调直座椅靠背、打开遮光板,也都是为了在紧急撤离时能够快速、有序地进行。收起小桌板可以腾出空间,让乘客更容易快速离开座位;调直座椅可以避免在逃生时被卡住;打开遮光板则方便机组人员评估外部环境(如火情)和乘客了解逃生路线。

关闭电子设备/开启飞行模式:
避免信号干扰: 早期技术条件下,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无线电信号可能干扰飞机的导航和通信系统,尤其是在起降阶段,这些系统的精确性至关重要。尽管现代飞机的抗干扰能力已经大大增强,但为了绝对安全,以及考虑到不同航空公司和飞机型号的兼容性,这一规定仍然被保留。
集中注意力: 在关键的起降阶段,要求乘客关闭电子设备也能让他们更专注于听取机组人员的指示,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禁止吸烟:
防火安全: 飞机是密闭空间,空气流通依赖空调系统,烟雾会迅速弥漫,且飞机上存在易燃材料(如座椅填充物)。吸烟极易引发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空气质量: 即使在指定吸烟区(现在几乎没有),二手烟也会影响非吸烟乘客的健康和舒适度。

禁止在厕所内吸烟:
火灾探测器: 飞机厕所内通常装有烟雾探测器,其灵敏度很高。吸烟会触发警报,干扰飞行安全,并可能导致不必要的紧急处理。此外,厕所内也有易燃物,如纸巾和垃圾。

不允许携带某些物品(如易燃易爆品、压缩气体等):
航空安全规定: 这是基于对不同物品危险性的评估。这些物品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引起火灾、爆炸,对飞机结构和乘客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限制行李尺寸和重量:
机舱结构和承载能力: 超出规定尺寸和重量的行李可能无法安全地放置在头顶行李架或座位下方,影响通道畅通,甚至可能在颠簸时掉落伤人。过重的行李也会影响飞机的整体载重,进而影响燃油消耗和飞行性能。
紧急撤离通道: 规定的行李尺寸是为了确保在紧急撤离时,行李不会阻塞逃生通道。

不能将电子设备作为登机箱拉杆拉行:
行李搬运和损坏: 这种方式容易损坏拉杆和箱体,也可能划伤其他行李或飞机设备。虽然不是直接的安全问题,但也是一种对行李和操作规范的尊重,避免不必要的设备损坏。

饮用水和免税商品数量限制:
机舱重量控制: 飞机起飞时需要精确计算总重量,以确保飞机性能和燃油效率。虽然这一点影响相对较小,但也是整体管理的一部分。
安全检查: 某些物品(如液体)在安全检查时有严格规定,这是为了防止潜在的危险品。

二、 秩序与效率 (Order and Efficiency):确保航班的顺利运行和乘客体验。

为了保证航班准时、有序地运行,以及提升所有乘客的整体体验,也制定了一些规定。

准时登机和关闭舱门:
航班时刻表: 飞机航班是按照严格的时间表运行的,晚点会连锁影响后续航班。关闭舱门后,机组人员才能开始进行起飞前的最终检查和与空管的通信。

禁止在机舱内大声喧哗或干扰他人:
舒适的飞行环境: 飞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所有乘客需要共处数小时。维持良好的乘机秩序,尊重他人,是基本的公共道德,也避免了潜在的冲突和不适。

起飞前及降落后系好安全带的强制性:
安全基础: 如前所述,这是为了安全,但也是确保机组人员能够安心进行其他工作的基础。

食物和饮料的派发顺序和规定:
工作流程: 机组人员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服务,以确保效率和质量。

行李的妥善安放:
空间利用与安全: 合理安放行李可以最大化利用机舱空间,并防止颠簸时行李移位带来危险。

三、 健康与卫生 (Health and Hygiene):维护公共健康和舒适。

在公共交通工具中,维护健康和卫生是至关重要的。

洗手间的使用规定:
保持清洁: 鼓励乘客保持洗手间的清洁,避免堵塞,也是为了所有人的使用体验。

限制在机舱内食用气味较重的食物(虽然通常是劝诫而非强制):
影响他人: 气味会影响周围乘客的舒适度,尤其是在长途飞行中。

四、 法律与国际规范 (Legal and International Norms):遵守国家和行业的法律法规。

航空业受到严格的国际和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

所有航班的规定都必须符合国际民航组织(ICAO)和各国航空管理部门(如中国的CAAC,美国的FAA)的规定。 这些机构制定了详细的标准,涵盖了飞机制造、运行、安全等各个方面。

例如,关于危险品的运输规定,就严格遵循了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危险品运输条例。

总而言之,飞机上的每一项规定,即使在表面上看起来有些“奇怪”或不方便,都是基于科学的分析、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及对安全、秩序、健康和效率的极致追求。 当你下次遇到一些让你觉得不解的规定时,不妨思考一下它可能是在哪个层面上为你的飞行保驾护航。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到回答已经很多了,小发就在这里来一个总结and补充吧。

1、系好安全带

这个上述回答都有提到,如果不是为了上厕所等不得不离开座位的原因,请你全程系好安全带!

看了下面这个案例,再见到熊孩子在机舱到处乱跑,你就可以糊ta监护人一脸了……


阿罗哈航空243号班机事故

1988年4月28日,该航班在飞行过程中(注意不是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机体前端左边一小块天花板炸开,导致飞机差点直接在半空解体!但是最后还是奇迹般成功降落。

整个事故除了一名没有任何安全措施的空姐被吸出舱外死亡外,其余乘员全部得以生还,这就是安全带扣上和不扣上的区别……


2、水上迫降时,不要在机舱内打开救生衣

这个道理还是很简单的,如果机舱灌水,直接就能把穿着充气救生衣的乘客给顶到机舱天花板上去……本来是救命衣,直接成了夺命衣。


埃塞俄比亚航空961号航班事故

1996年11月23日,该航班被劫持后,燃油耗尽后不得不在水面上降落,当时很多乘客就在机舱内给救生衣充了气,水一灌入飞机,他们就直接被卡到天花板上。

拉回来?事实证明,水的浮力可比人的臂力强多了。

175名乘客和机员中,有125人死亡。

小发提醒一下大家,救生衣的正确使用方式是:先套上,出了机舱门再进行充气,救生衣是自动充气的,真不差机舱内那点空气。


3、携带的每份瓶装液体不得超过100ML,总量不得超过1L

这个规定,小发原本是百思不得其解的,因为飞机上分发的饮料就远远超过了1L,而且也并没有分装,小发总以为带多了液体会因为气压神马的发生爆炸……

其实并不是!

原因是怕发生劫机事件。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有些“液体炸弹”是无法被检测出来的。

所以控制液体的总量,实际上是为了以防万一:如果有害液体被带上了飞机,只要在控制总量之内,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威胁。

小发觉得这个规定经不起推敲,但也理解航空公司的无奈。

大韩航空858号班机空难

1987年11月29日14时05分,大韩航空858号班机在安达曼海上空突然发生爆炸,机上104名乘客和11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美国政府将这次事件标记为恐怖主义袭击。


(经知友指出原配图有误,在此修正,图为大韩航空858号班机残骸)

事后根据调查,引发空难的原因是两名朝鲜特工将设置成9小时后爆炸的液体炸弹,伪装成酒水带上飞机,并在飞机起飞前离开。

策划这场恐怖袭击的目的在于阻止韩国举办1988年汉城奥运会……


4、禁止携带打火机

高铁和飞机上不准吸烟,这个大家都知道。

可是这一规定在民用飞机刚出现的时候还没有普及,有人也因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1982年中国民航IL-18广州事故

1982年12月24日,一架伊尔-18B在从长沙飞往广州时,降落在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前突然失火,机上旅客58人,机组人员11人,其中旅客25人罹难。 分析原因系有旅客在客舱内吸烟,不慎将烟头掉入地板,引起失火。


5、禁止托运锂电池

锂电池可以携带,但不能托运,为什么?

货仓内环境不稳定,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剧烈,同时行李放在货仓随着机身颠簸互相挤压,而锂电池含有不稳定金属元素,一不小心,就炸了。

不少充电宝不让托运的原因,也是因为锂电池。

UPS航空6号班机空难

该航班是从香港国际机场飞往德国科隆波恩机场的定期班机,途中经停迪拜。

2010年9月3日,该班机从迪拜起飞后不久即因货舱失火而坠毁,正副机长(也是机上仅有的两名机组人员)丧生。

事后调查事故原因,发现是UPS航空6号航班搭载了许多锂电池或含有锂电子的电子产品(多达8100粒),在高空货仓内受到撞击,Boom,引发了火灾。


5、电子产品单独安检

最后再说说这一点,其实解释起来很简单啦,电子产品内部结构复杂,而且是可拆卸的,恐怖分子很有可能把一些电子炸弹的零件放在设备当中,过了安检组装好带上飞机可就全员懵逼了。

不少恐怖分子都曾利用过这个漏洞进行恐怖袭击,道理非常清楚,小发就不举例说明啦……


感谢知友@灌水楼主 提醒,补充一条:

6、拐杖携带上飞机后需要交由飞机安保人员保管。

需要拄拐的乘客需提前向机场申请轮椅服务,替代拐杖。

这条规定看似挺不人性化的,但也实属无奈之举。


6·29新疆和田劫机事件

2012年6月29日,由新疆和田飞往乌鲁木齐的GS7554航班于12:25分起飞,12:35分飞机上有6名歹徒暴力劫持飞机,手段就是将武器伪装成拐杖带上飞机,幸被机组以及乘客联手制服,未引发安全事故。


7、打开遮光板,调暗客舱灯光,收起小桌板,调直座椅靠背

这一条上面的回答已经有人提到过,但是看评论依然有小伙伴不明白,这里就再写一下吧:

打开遮光板和调暗客舱灯光是为了:

为了让乘客能够及时发现机翼两侧是否有异常,及时报告机组人员。

为了让机组人员在驾驶舱内能将客舱窗外的情况看清楚,及时作出反应。

为了实施救援时,让机外救援人员观察舱内情况。

经很多知友补充,还有一条:发生事故很有可能造成停电,如果机内因为遮光板关闭而一片黑暗,非常容易发生混乱。

收起小桌板、调直座椅靠背是为了:

在发生紧急事故时可以立刻疏散乘客,如果不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发生事故时(如火灾),外排的小桌板打开着,椅子靠背歪着,乘客却很有可能不管不顾自己先跑,坐在内侧的乘客咋整?耽误事儿啊!


具体事例已不可考证了,但真有大量事故是在飞机明明已经安稳降落后,无法及时疏散人员而导致惨重伤亡的。


◆◆◆◆◆◆◆◆◆◆◆

其实飞机发生事故的概率非常小,因为乘客失误发生空难就更少了。

但是很多时候因为我们身边没有发生事故,渐渐的我们就认为那些烦人的规定是航空公司制定的霸王条款,有些人甚至不惜罚款也公然违背甚至反抗……

逞一时之快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些规定是多少人用鲜血换来的?

如果把每一条规定对应的空难事故印成安全手册、拍摄成安全须知视频,不遵守的人也许就不会这么闹腾了。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需要用生命去验证这些规定的合理性。

(以上图片均为网络公开资料)

----------------------------------------------------------------------------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