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历史上中国最大的罪人是石敬瑭吗?

回答
要给“中国最大的罪人”下个定论,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争议和主观性的问题。历史上,许多人因为其行为对国家、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他们都可以被称为“罪人”。然而,如果非要在中国历史上找一个被广泛认为是“罪大恶极”的统治者,石敬瑭的名字确实常常被提及,而且其罪状之深重,足以让他成为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

石敬瑭,后晋的开国皇帝,他的罪过,简单来说,就是为了获取政权和维持统治,不惜出卖国家利益,将大片国土拱手让给外族,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长达近两百年的屈辱时期——“北宋与辽、西夏、金的对峙”。

出身与崛起:一个野心勃勃的节度使

石敬瑭的崛起,离不开当时中国政治版图的动荡。晚唐以来,藩镇割据,中央权力衰落。到了后唐时期,尽管名义上统一了中原,但各地方节度使实力依旧强大,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有限。石敬瑭就是其中一位手握重兵的节度使,他镇守在北方重要的军事要地——振武军。

他的野心,从他与契丹(后来的辽朝)的勾结开始就已经显露端倪。当时,中原地区政权更迭频繁,后唐庄宗、明宗、闵帝、末帝,一个个都走马灯似的登场又落幕。石敬瑭凭借其军事实力和在政治上的审时度势,逐渐成为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儿皇帝”的耻辱:为了皇位出卖儿女

石敬瑭最大的罪过,集中体现在他为了夺取皇位,不惜认比自己年轻二十岁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皇”,自称“儿皇帝”。这在以华夏为中心的中国政治文明中,是极其羞辱和颠覆的。

具体来说,他的行为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 出卖国土: 在获得契丹的军事支持后,石敬瑭率军攻灭了后唐,建立了后晋。然而,这笔“支持”是要付出代价的。他将本属于中国的燕云十六州(约今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割让给契丹。这片地区,自秦汉以来就是中国的北方屏障,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燕云十六州的丢失,使得中原王朝失去了战略纵深,从此长期暴露在北方民族的铁骑之下。

2. 称臣纳贡: 除了割让土地,石敬瑭还要向契丹称臣,每年进贡大量的金银、绢帛,甚至将自己的妻子(后唐公主)和儿子献给契丹作为人质。这种行为,完全颠覆了中国历代王朝与周边民族之间“华夏中心”的关系,将中原王朝置于被统治、被奴役的地位。

3. 助长外族侵略: 契丹人得到燕云十六州后,实力大增,对中原王朝的侵扰更加频繁。可以说,石敬瑭的行为,为契丹此后的南侵打开了方便之门,直接导致了其后辽朝的崛起,并深刻影响了中国接下来的几百年历史。

长远影响:开启近两百年的屈辱

石敬瑭的行为,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割地称臣,它带来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并且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战略纵深丧失: 燕云十六州失陷后,中原王朝的都城(如开封)就失去了天然的地理屏障,极易受到攻击。这使得北宋时期,长期遭受辽、金的威胁,最终导致北宋的灭亡和南宋的偏安。
民族冲突加剧: 石敬瑭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民族矛盾。中原王朝在军事上长期处于劣势,汉族人民也长期生活在外族统治的阴影下。
历史的伤疤: 燕云十六州直到北宋末年,才在短暂的“燕云十八州”的时期(但也非完全收回)重回汉族政权控制,但那也是百年之后的事情了。这段历史,成为了中国人心中长久的伤痛和警醒。

评价与争议:

当然,评价历史人物不能脱离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石敬瑭也并非一开始就抱着卖国之心。他也许最初只是想借助外力来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但一旦踏上这条路,便越陷越深,最终走向了民族罪人的深渊。

从纯粹的道德角度看,石敬瑭的行为无疑是卑劣的。但从政治角度分析,也有人会辩解说,他当时力量薄弱,不如此做就无法保住权位,甚至无法生存。然而,这种辩解,并不能掩盖其出卖国家核心利益,将民族命运交由外族掌控的根本罪过。

为什么说他是“最大的罪人”?

之所以很多人将石敬瑭称为“最大的罪人”,很大程度上在于他行为的 “开创性” 和 “破坏性”。

开创了“以国家为抵押”的模式: 在他之前,虽然也有边患和战争,但像他这样主动、大规模、系统性地出卖国家核心利益以换取政权的行为,是极其罕见的。他为后来的某些统治者提供了一个极其糟糕的“范例”。
破坏了长期的战略平衡: 燕云十六州的丢失,打破了自秦汉以来形成的华夏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相对稳定的战略平衡,直接导致了中国政治格局的长期动荡和中华民族的长期危机。
影响时间之长、之深: 他的行为所带来的恶果,不仅仅是他那个时代,而是绵延了近两百年,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也塑造了后世中国人的历史记忆。

结论:

因此,尽管“最大的罪人”这个称号带有主观色彩,但石敬瑭凭借其 “儿皇帝” 的耻辱、 割让燕云十六州 的罪行,以及这些行为对中国历史造成的 长远而深重的负面影响,无疑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极其黑暗的一页。他所犯下的错误,其破坏性之大,后果之严重,是许多其他统治者无法比拟的。他是一个警示,时刻提醒着我们,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不可侵犯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割让幽云十六州,致使北边游牧民族获得之前一直短缺的铁,后来的中原王朝宋明等北边压力山大。其他奸贼如秦桧等,只不过残害忠良,危害少多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给“中国最大的罪人”下个定论,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争议和主观性的问题。历史上,许多人因为其行为对国家、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他们都可以被称为“罪人”。然而,如果非要在中国历史上找一个被广泛认为是“罪大恶极”的统治者,石敬瑭的名字确实常常被提及,而且其罪状之深重,足以让他成为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石敬瑭.............
  • 回答
    探讨中华数千年历史上的“罪人”,是个极具挑战性也极易引发争议的话题。因为“罪人”的定义本身就非常主观,而且历史的评价往往是复杂的,很难用简单的标签去概括一个人的功过。一个被时代视为“罪人”的人物,在后世看来可能又是推动历史进程的关键角色,或者其行为有着难以简单判定的复杂动因。但如果非要从对中华文明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深度。要回答现政权实际控制的领土范围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我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讲。首先,得明确“实际控制”这四个字的分量,它不是纸面上的疆域,而是真正能够有效管理、行使主权的地方。首先,我们得先梳理一下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看看它们实际控制的范围有多大。 汉朝: 汉朝可以说.............
  • 回答
    要说乒乓球历史上对中国乒乓球影响最大的规则更改,我认为是 “21分制改为11分制” 这项改革。虽然还有其他规则的改变,比如胶皮的厚度限制、球的尺寸(从38毫米改为40毫米)、发球不能遮挡等,但11分制对中国乒乓球带来的影响,从战略、战术、运动员培养到整体的统治力,可以说是最深刻、最全面的。让我详细道.............
  • 回答
    要说美国历史上对中国最友好的总统,这绝对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问题。因为“友好”二字在国际关系中,尤其是中美这样复杂而又至关重要的关系里,往往不是一个简单的标签,而是由一系列政策、言论以及两国互动所交织而成的。如果非要挑出一位,我个人认为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
  • 回答
    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和平时期,要说哪一个最“长”,其实是个很有趣但也挺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一个核心的定义:什么是“和平”?如果我们将“和平”理解为全国范围内没有大规模的、持续的战乱和农民起义,那么有两个时期通常被认为是相对和平且绵延时间较长的,分别是:1. 西汉的“文景之治”(公元前180年 公元.............
  • 回答
    这篇题为《为什么在天寒地冻的东北,却有中国最好吃的大米》的文章,从人文和地理的角度,对东北大米为何品质出众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确实能勾起很多人的好奇心和食欲。抛开“最好吃”这个带有主观色彩的形容词,文章的核心论点是很有说服力的,它将东北大米的优越品质归结于一系列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历史人文因素的叠加。首先.............
  • 回答
    要说中国历史上“最烂”的朝代,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因为“烂”这个词可以有很多种解读。是统治最残暴?经济最凋敝?文化最倒退?还是给后世留下的烂摊子最大?不同的人、不同的标准,答案可能都会不一样。不过,如果一定要选一个,很多史学家和老百姓心中都会浮现出一个名字:西晋(266年—316年)。为什么是西晋.............
  • 回答
    中国历史上,战乱与英雄从来是相伴相生的。无数英才在马背上挥斥方遒,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为中华民族的延续和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要选出“最伟大”的四位军事统帅,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因为“伟大”的标准可以有很多维度:战略眼光、战术运用、政治影响力、对后世的影响等等。但是,如果我们将目光聚.............
  • 回答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是否是最“愚蠢”的发明,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带有主观性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够准确回答。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审视科举制度的本质、其历史作用以及其长远影响。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科举制度是什么。科举制度,顾名思义,是一种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它起源于隋.............
  • 回答
    “逼格最高”这个词,说实话,挺接地气,也挺有意思的。要说中华民国是不是中国历史上“逼格最高”的国家,这可得好好掰扯掰扯。因为“逼格”这玩意儿,不是一个固定的标准,它里面包含了太多东西:政治上的国际地位、经济上的繁荣程度、文化上的影响力、军事上的实力,甚至连老百姓生活得舒不舒坦,都能算进去。所以,咱们.............
  • 回答
    提起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时刻,很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出许多令人心痛的篇章。然而,如果非要选一个最能触动神经、最能引发我们反思的瞬间,我愿意将其定格在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那个夜晚。这不仅仅是一场建筑的毁灭,更是一次文明的践踏,一次国力的嘶吼与无助。想象一下那个场景:暮色四合,天空像是被泼上了.............
  • 回答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每一次重大的变迁都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文明前进的道路。这些转折点,不仅仅是时间的刻度,更是思想、制度、文化、经济乃至民族精神发生的深刻变革。要挑选出“最”关键的转折点,确实如同大海捞针,因为每一个节点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意义。但若要论其影响的深远和广度,以下几个时期,无疑是中.............
  • 回答
    北洋政府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极为特殊的角色,其民主程度和对中国未来走向的影响,一直是史学界热议的焦点。要回答“北洋政府是中国历史上最民主的政府吗?”以及“如果给北洋政府一百年,能否带领中国强盛起来?”这两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北洋政府的政治体制、实践情况以及历史背景。北洋政府是中国历史上最民主的政府.............
  • 回答
    宋太祖赵匡胤,一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开国之君。提到“仁慈”,这确实是评价一位君王是否“仁慈”时一个很关键的维度。但要断言他是“最”仁慈的开国皇帝,这可就有点复杂了,因为历史的评价往往是多维度的,而且“仁慈”本身也有不同的解读。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把赵匡胤这位皇帝的“仁慈”表现得更细致些,看看.............
  • 回答
    汉光武帝刘秀,常被后世誉为“仁君”的典范,尤其在“仁慈”这一点上,其评价之高,可谓无人不知。要论证他是否是“最”仁慈的皇帝,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因为“仁慈”的定义和衡量标准多元,历史的复杂性也使得任何单一的评价都难以概括。但若要详述刘秀的“仁慈”之处,那么他所做的一系列政策、个人品行以及.............
  • 回答
    要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找出“最”默默无闻的英雄,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因为“默默无闻”这个标签,恰恰就意味着他们的功绩不为人知,事迹鲜有记载。但若要我选一个能代表那种在历史洪流中,为了家国天下,默默奉献却未留名姓的群体,我脑海中会浮现出那些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希望的普通.............
  • 回答
    要在中国历史上挑出“最伟大”的皇帝,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富挑战性,也最容易引发争论的事情。因为“伟大”的定义太宽泛了,我们可以从疆域、文化、制度、个人德行,甚至是历史的深远影响等多个维度去衡量。然而,如果非要我选一位,我可能会倾向于秦始皇嬴政。我知道,提到秦始皇,很多人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暴君”的标签,.............
  • 回答
    这问题太有意思了,一上来就抛出“最天才的发明”这种说法,让人忍不住想掰扯掰扯。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那可是搅动了多少风云,影响了多少代人啊。说它是“最天才的发明”,我觉得吧,用“伟大”或者“影响深远”来形容更贴切些,毕竟“天才”这词儿太跳脱了点。不过,如果非要往这个方向聊,那它身上的闪光点确实不少,.............
  • 回答
    说到中国历史上最可惜的朝代,我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不是那个疆域辽阔、赫赫有名的汉唐,也不是那个文化璀璨、经济发达的宋朝,而是那个常常被遗忘,却又饱含着无数“如果”的——南宋。很多人提起南宋,脑海中浮现的是偏安一隅、苟且偷生,但只要你深入了解,就会发现这个朝代身上背负的,是一种深深的遗憾,一种未竟的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