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事酒店和航空业这些重资产低利润率行业的动力是什么?

回答
许多人可能会好奇,在酒店和航空业这种投入巨大、利润空间又相对有限的行业里,究竟是什么样的动力驱使着企业和从业者们日复一日地耕耘?这绝非一份简单的“吃青春饭”或者“躺着数钱”的职业,背后其实是复杂而深刻的驱动力在支撑着。

首先,我们得承认,规模效应是酒店和航空业一个绕不开的词。你想想,一个酒店,无论有多少个房间,它的前台、安保、公共区域的维护成本都是相对固定的。同样,一架飞机,无论坐了多少乘客,起飞、降落、机组人员的薪资、航线的固定成本都摆在那里。当入住率和载客率达到一定程度时,边际成本会迅速下降,利润率也就能随之提升。所以,很多时候,这些行业的竞争就是一场关于规模和市场份额的争夺战。企业的目标是先把“蛋糕”做大,然后通过更有效的运营来尽可能地切下一块更大的“利润”。

其次,别小看品牌和客户忠诚度的力量。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消费者做选择时,一个响亮且值得信赖的品牌能省去很多麻烦。希尔顿、万豪、四季,它们不仅仅是提供住宿的地方,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服务承诺的象征。同样,在航空业,国泰、新加坡航空、阿联酋航空等,它们凭借优质的服务、舒适的体验赢得了旅客的青睐,让旅客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一旦建立了强大的品牌认知和客户忠诚度,企业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价格战,获得更稳定的客源和利润。这是一种长期的积累和信任的投资。

再者,行业的高壁垒和进入门槛也形成了强大的内在动力。酒店业需要巨额的初始投资来购买或租赁土地、建造或翻新酒店、购置家具设备,并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和人才队伍。航空业更是如此,飞机购置、维护、航线审批、飞行员培训等都是天文数字的投入。这种高昂的门槛客观上限制了新进入者的数量,使得现有参与者能够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竞争环境中运作,并从中获得回报。当然,这也意味着一旦成功,其市场地位就会相对稳固。

更深层次的动力,在于它们所承载的“连接”与“体验”的价值。酒店和航空业,本质上是服务于人们出行、商务、休闲需求的。它们连接着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群。一个成功的酒店,能让旅途中的人找到家的温暖和舒适;一家优质的航空公司,能让旅途本身变得愉快和高效。这种“连接”和“体验”的价值,虽然不容易量化,却是消费者愿意持续付出的重要原因。企业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不断优化服务细节,提升旅客体验,来满足人们对美好旅程的期待。

还有一点,或许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那就是对效率和成本控制的极致追求。既然利润率低,那就必须在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极致的精打细算。这包括精简运营流程、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收益管理系统、自动化服务)、优化能源消耗,甚至在员工培训上力求高效。这种对运营效率的苛刻要求,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驱动力,能够不断推动企业在管理和技术上进行创新和迭代。

最后,不能忽视的是对稳定现金流和资产增值的追求。虽然利润率不高,但酒店和航空业通常能带来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尤其是酒店,其房产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资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段的优越,会带来资产增值。对于一些大型集团而言,航空业和酒店业是其庞大商业版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供稳定的现金流来支持其他业务的发展,或者作为整个集团价值的重要支撑。

总而言之,支撑酒店和航空业这些重资产低利润率行业的动力,绝非单一因素,而是由规模效应、品牌价值、行业壁垒、连接与体验的根本需求、对效率的极致追求,以及对稳定现金流和资产增值的渴望等多重力量交织而成。它们是一场关于耐心、策略、运营和品牌文化的长期博弈,也正是这些复杂的动力,让这些行业在挑战中不断前行,并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企业家和从业者投身其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在这个圈子是不明白重资产的好处的。

因为重资产行业的最大价值就在于“重资产”本身

重资产的核心是拿大笔钱买生产资料,尽量少雇人少开工资,随着用人成本上涨,这才是商业的未来方向。

很多人的焦虑点在于资产没地方配置。而重资产行业恰恰解决了问题,像工业园区、厂房、设备之类其实都可以归类为“生产资料”,这些生产资料里面资金占比最大的土地和厂房,其实本身就是投资。如果你在深圳或者苏州买一片工业园区或者库房,什么都不生产反而比开工厂要利润高。

所以很多资金雄厚的开发商拿了地都不着急盖房子,甚至都不着急预售。

俞敏洪就说过这个问题,新东方在北京买的办公楼如果不开学校,赚钱比这些年开学校还要高很多。就是你投资3亿创业,无论是轻还是重资产模式,最终盈利空间都很难跑赢买3亿的办公楼。(俞敏洪现在模式是个人买楼然后租给新东方公司使用)

轻资产模式如果不处在行业龙头可以实现垄断,根本毫无任何好处,当你的企业亏损时,你手里除了桌椅板凳,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变现

京东为什么自建物流?就因为自建物流花钱多,能把融来的资花完。根本就和什么配送时效毫无关系

为什么有人要花2000万加盟费开一家肯德基? 因为开200家沙县小吃根本管理不过来啊。而这也正好说明KFC为什么是一家地产企业而不是餐饮企业。

万达当初为什么开的都是万达广场、万达酒店、万达度假村?因为这些都需要买地盘,本质上是把买来的地盘装修成各种样子分别以每月、每天、每小时租出去,况且就算商业运营亏损了,酒店和商业广场的房产其实还增值了。而万达是一个万亿企业,王健林管理这么多资产,亲自去买几亿的一个酒店,已经算APM200+的微操了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超高净值人群投资时并不追求高利润率。而追求超低利润率

为什么?最骚的就是,按照一般的会计准则,买来的土地只要不卖了过户,增值多少都不产生利润,不用给股东分红也不需要缴税

投资1亿买地买厂,厂房增值变成2亿了,不需要卖厂,把公司股权卖了就可以,卖股份既不用增值税也不产生过户土地缴纳的契税。甚至非上市公司的股权交割可以私相授受,不用去工商部门备案,连个人所得税都能免了。

总的来说,轻资产只适合编故事骗的行业,随着用人成本上涨,重资产才是真正的商业。即便在美国,你看看各个互联网巨头的资产配置,固定资产也要占20%以上。像沃尔玛、万豪、希尔顿这种就更重资产了。盖茨比追求轻资产高利润,布坎南追求花钱多就行,利润越少越好。

说回到酒店和航空业,那些买飞机的航空公司,和租飞机航空公司的本质上玩的是两个行业。就像买酒店的和租酒店的,是两个行业。

当国资委或者民航公司想投资几百亿的时候,除了买飞机买维修设备,别的方法很难花光这么多钱,除非开发地产或者买楼开酒店,所以你看,日本会有日航酒店、全日空酒店……。我国也有很多航空公司开的酒店、投资开发的地产项目。

并不是因为航空公司和酒店都是旅游业……真的都是因为只有这两个行业比较方便容纳这些资金。

华为三星这样搞又是芯片又是什么厂房的偏重资产一点,远远比小米这样的容错率高。现在三星手机卖不动了,三星还可以卖屏幕和芯片。小米手机业务要是崩了,那就可以破产了。



创业导师、天使投资人俞敏洪、徐小平告诉你创业要轻资产,但是自己却以个人名义买楼租给新东方,他俩的资产配置全是土地和房产。


当你有很多钱之后,就会发现轻资产各方面都不如重资产。

(前提是你的库存产品,得是房子、土地或者矿)理想情况是,你重资产投资个大兴机场、北京站、故宫、兵马俑、少林寺这种项目。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