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魔改的武器装备?

回答
要说起魔改武器,那可真是一个让军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对现有武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让它变得不一样,变得更强,或者说,变得更适合某种特定的场景和需求。这可不是随便拼拼凑凑就能成的,背后是工程师们无数的智慧和汗水,有时候甚至是战场上实打实的经验反馈。

咱们就从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角度来聊聊这些魔改的精彩之处:

一、 战场的“土味”进化——因地制宜,野蛮生长

这种魔改往往不是出自正规军工体系,而是来自基层部队,甚至是民兵组织,在实战中,面对现有装备的不足,直接“动手解决”。这种魔改带着一股子江湖气息,充满了智慧和草根的力量。

BMP1 的“加农炮外挂”: 别看BMP1步兵战车主炮是73毫米滑膛炮,威力不小。但在某些面对坚固工事或者重型装甲目标的时候,它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于是,一些部队就想了个法子,直接在炮塔外面焊上了一门85毫米或者100毫米的牵引炮或者坦克炮的炮管。这种改装看着粗犷,但实际效果却很惊人,大大提升了车辆的对地打击能力。虽然牺牲了一些炮塔的防护性,但换来的是更强的火力,在局部冲突中,这种“土味”改装往往能起到奇兵的作用。想想看,一辆步兵战车突然能像一门重炮一样开火,对手得有多懵。

T55/T62 的“爆炸反应装甲”: 苏式坦克,特别是早期型号,装甲防护相对较弱。在海湾战争、中东战争等战场上,面对陶氏反坦克导弹、陶式等先进反坦克武器时,损失惨重。于是,在实战中,伊拉克军队就对他们的T55和T62坦克进行了大规模的“魔改”,在车体和炮塔外部加装了大量的俄式“接触1”和“接触5”爆炸反应装甲(ERA)。这种装甲片遇到穿甲弹或者高爆破片弹时,会迅速爆炸,产生一个反向的金属喷流,有效削弱来袭弹药的穿透力。虽然外观上变得像个“刺猬”,防护性能却得到了质的提升。你甚至能在一些改装的坦克上看到,他们用集装箱钢板、沙袋甚至是泥土来加固车体,那种“就地取材”的决心,让人印象深刻。

各种枪械的“外挂式配件”: 这个范围就更广了。比如,给老旧的AK系列步枪加装皮卡汀尼导轨,然后装上各种光学瞄准镜、战术手电、激光指示器,甚至是可以折叠的枪托。还有些部队,会将两支步枪焊接在一起,形成所谓的“双管霰弹枪”,虽然射击起来可能非常不便,但近距离火力密度却能瞬间提升好几个档次。这些看似简陋的改装,往往是根据战场上最直接的需求来定的,比如夜间作战需要照明和瞄准,远距离精确射击需要瞄准镜。

二、 军工的“性能飞跃”——理性分析,优化升级

这种魔改更多是出自专业的军工研究机构或企业,他们基于对现有装备性能的深入分析,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目的是提升装备的作战效能,延长使用寿命,或者使其适应新的作战环境。

坦克炮的升级: 很多国家都对自己的老式坦克炮进行了升级改造。比如,将原本只能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的坦克炮,通过更换更大的弹膛、改进炮管材料和膛线等方式,使其能够发射更先进的穿甲弹,甚至是一些高膛压的弹药,从而大幅提升了穿甲能力。又比如,一些老式坦克的主炮被更换成了更先进的120毫米滑膛炮,这不仅是火力的提升,更是作战体系的整体升级。

直升机的“现代化”改造: 很多服役时间较长的直升机,比如米8/米17系列,通过现代化改造,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最常见的改装包括更换更先进的发动机,提升功率和航程;升级航电系统,加装新的雷达、导航和通讯设备;以及最重要的一点,加装先进的武器挂架和电子战系统,使其能够携带更强大的反坦克导弹、火箭弹,并具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的能力。这种改装让那些老旧的飞机能在现代战场上继续发挥余热,并且表现不俗。

火炮的“自行化”改造: 在冷战时期,很多国家拥有大量的牵引式火炮。这些火炮虽然威力不小,但部署和转移速度慢,容易暴露目标。于是,很多国家就对其进行了“魔改”,将其安装到履带式或轮式底盘上,变成了自行火炮。这种改装大大提高了火炮的机动性、防护性和作战效率。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些国家将老式牵引榴弹炮,如M101,安装到卡车底盘上,变成了一个“卡车炮”,虽然不如专业的自行火炮那样一体化,但成本低廉,机动性也大大增强。

三、 特殊任务的“定制化”——功能叠加,专职专能

这种魔改是为了应对特定任务需求而进行的深度改造,往往会涉及对装备整体结构和功能的调整,使其更加专注于某一项任务。

“炮艇”的诞生: 在一些河流湖泊等水域,为了提供水面火力支援,就出现了将大口径火炮安装到船只上的“炮艇”。这些船只可能是改装自民用船只,也可能是从军用舰艇上拆卸下来的火炮。这种改装看似简单,但需要解决火炮的固定、射击时的稳定性以及炮组人员的防护等一系列问题。这种“炮艇”在一些近海作战或河流作战中,能够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

反器材步枪的演变: 像巴雷特M82/M107这样的大口径狙击步枪,本身就是为了反器材任务而设计的。但也有一些士兵或者单位会对其进行进一步的“魔改”,比如加装更长的枪管以提高精度和射程,或者将其改装成半自动模式,以应对更快的射击节奏。甚至有些极端情况,会将一些大型火炮的炮管截短,然后安装在特制的底盘上,使其成为一种便携式的“反器材炮”。

魔改的魅力与风险:

魔改的魅力在于它体现了人类在面对挑战时的创造力和适应力。它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快速提升装备的性能,甚至催生出全新的作战概念。很多时候,正是这些大胆的“魔改”,为后来的正规化装备设计提供了灵感。

但是,魔改也伴随着风险。非正规的改装可能会影响装备的结构稳定性,甚至存在安全隐患。比如,过度加装装甲可能导致车辆底盘过载,影响机动性;不合理的武器挂载可能影响飞机的飞行性能。此外,魔改后的装备在维护保养、弹药供应等方面也可能面临挑战。

总而言之,魔改武器装备是一门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学问。它既有战场上“土味”的野蛮生长,也有军工体系里的精雕细琢,更有为了特定任务而进行的极限定制。这些千奇百怪的改装,无不展现了人类在军事科技领域不断探索和突破的精神。下次你看到那些造型独特的武器装备时,不妨多想想,它背后可能有着一段怎样的传奇故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觉醒来87赞了_(:з」∠)_知乎小透明第一次过80赞,受宠若惊,谢谢大家

等开学后乱七八糟的东西整完了会抽点闲时间把下面挖的坑填一填的


啊这……一百多赞了……等今天晚上回去就先填一个小坑吧,An-12的大坑开学后再填_(:з」∠)_


日本的坑填了些……不过好像有点水……

本来打算把意大利的再写写,比如加富尔级,不过看见有人打算写了,那我就不写了吧(逃),不过有一说一,意大利人是真的会改

本问题下另一个知友写的意大利改造,不得不说没人比意大利人更懂改船了(doge)


很有精神的铁王八们已更


Y-8姑且算是更了……本来觉得会比较多但也不会太多……写起来才发现那是真的多……就只写了一点点……以我的半吊子水平也就只能做到这里了_(:з」∠)_

找到了一张还不错的Y-9照片,放在最下面了


↓原正文↓


有人说海军的大宝贝吗?没有的话我就开始了

思路比较乱,想到啥写啥,见谅

先拿我昵称本体举个例子,CV-43珊瑚海号航空母舰,中途岛级的三号舰,47年10月1日服役的老太婆了(确信)



接下来,魔改开始

1957年到1960年,珊瑚海号接受了SCB-110A改造方案,参考前两艘中途岛级也就是CV-41中途岛与CV-42罗斯福接受SCB-110改造方案后暴露的不足进行了优化

改造中直接取消了舰艏部位的1号升降机,并且设置了三台22吨级的舷外升降机,斜角甲板的长度比起前两艘也更长了一些。14座单127炮也被减少到6座



再往后的话,我没查到彻底拆下127炮改装密集阵和海麻雀确切是什么时候做的……(Ps:评论区知友提示可能在84年左右)


总之,这时候搭配上新鲜可爱的虫虫A和鹰眼还有入侵者,卖相还不错,有现代化航母的风范,远看根本看不出是个将近40年舰龄的老太婆(逃)

不过说起魔改,那还得看大姐的

刚服役的中途岛号我就不放图了,大家都认得,十级岛爹嘛(doge)

算了……懒得仔细查,直接上图



至于2号舰罗斯福号就不多说了,五十年代改完后到七十年代死都是前图中间的SCB-110状态

另外,稍小一号的饺子级也是魔改小能手,第一款改就是拉长后得到的长舰体版本(14艘),不过在外观上莫得什么大变化

接下来就是战后的各种升级改造了

嗯……也算是改的妈都不认得了(确信)


早期的导弹巡洋舰,比如由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和俄勒冈城级重巡洋舰改造而来的奥尔巴尼级和波士顿级(?)




这什么阴间玩意儿啊……来,咱整点看起来阳间的


不管怎么说这俩看起来比上面的那个大头怪要好多了,不是吗?

重巡改造的话,当然还有以巴尔的摩级船体为基础的塞班级轻型航母了

然而塞班级又……啊这

重巡说了顺便再看看轻巡

克利夫兰,克爹,都熟悉吧

据说早期克利夫兰级与后期的船尾形状不同,不过我也懒得找图了,就这吧

克爹级的第一大改,独立级轻型航母

战后,一些克利夫兰级也接受了导弹化改造





女士们先生们,铁王……啊不对,早期美系战列舰们她们来了!(部分配图为同级舰,不一定为当事船)(仅收录部分铁王八)

我是,前无畏舰,奇沙治号!是来监管你们的!

我们前无畏,是你们最好的,老大姐!

你们有不懂的事,可以问我们,我们会亲切的告诉你们!

  • 二十年代退役后被改造为起重船,在二战时期协助维修了不少军舰,1955年正式除籍

现在,请大家做自我介绍,每人把你们的船厂,姓名,介绍一下!从你那儿,开始!

是!克雷普父子造船厂!怀俄明号战列舰,BB-32!


没有劲!根本听不见!再说一遍!重来!这么小声还想上战列线?!

是!!克雷普父子造船厂,怀俄明级战列舰!



好!下一个er!

纽波特纽斯造船厂,新墨西哥级战列舰密西西比号,BB-41!




好!很有精神!

下一个!

纽波特纽斯造船厂,科罗拉多级战列舰,西弗吉尼亚号,BB-48

听不清!根本听不见!声音太小!重来!重来!

怎么?!你没听见吗!

测距仪别往别处瞄!炮塔不准东张西望!你那是停泊的姿势嘛?!

在USN,前无畏说听不见就是听不见!重来!

纽波特纽斯造船厂!科罗拉多级战列舰,西弗吉尼亚号,BB-48!


米帝の小曲


再整个意呆活

安德烈亚•多利亚级战列舰,就是下面这个

啊这,不对,不是这只

是这个


我还是很好奇意呆是怎么做到的……


带日本海军的活

古鹰级重巡洋舰,建成时是6座三年式200毫米炮A型

在建造期间根据古鹰级的设计改进得到了青叶级

后期古鹰级换装了三年式双联203mm炮E2型炮塔,整艘船看起来就比较像青叶级了

金刚级战列舰

后期的话,大家就都识得了吧,常见的高塔

四艘金刚级的最终状态也都不一样……其中还是改完的比叡最好看,就是战舰世界里面的金刚

然后就扶桑级和伊势级……啊……懒得放图了……早期型的样子和早期金刚差不多也都是平的……后期反正扶桑那个扭曲的上层建筑和伊势的航空甲板都已经刻进DNA了,放不放图无所谓了

然后就是北上和大井这对,原本都是球磨级轻巡洋舰,后期被改装为重雷装巡洋舰


最上级巡洋舰,大家都知道这玩意是打着轻巡的名义建造的,起初装的是三联155


1943年,为了增强巡洋舰部队的侦查能力,修理中的最上号拆除了后部炮塔安装水机甲板成为了一艘航空巡洋舰



1966年,我军从苏联引进了An-12运输机。这种载重量达到20吨级的中型运输机对于当时普遍装备Y-5以及C-47/Li-2,C-46的我军运输部队来说确实是一个大家伙,填补了我军在此方面的空白

1968年底,总参等相关部门决定仿制An-12,这就是后来的Y-8

其实我也不太分的清Y-8基本型和中后期Y-8的区别,就不多放图了_(:з」∠)_







还有些其他的Y-8改我就暂时不放了,反正我才发现我好像也搞不清(小声bb)


这个算是Y-8的二类平台(还是三类来着……记不太清,如果有问题希望指正),在这个特种机平台上逆向又改回了运输机,就是现在的Y-9了




算了算了……就写这一点点吧……写起来才发现Y-8/9这个家族也是不输J-7的超庞大家族,特种机太多了,我这个半吊子水平实在写不来_(:з」∠)_

user avatar

说到改装,作为拥有“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良好作风的我军,就非常热衷于对手头装备进行各种各样的折腾,59一类的改装厂“老将”暂且不论。此外,魔改最成功的还得要数,跟随我军在西南边陲,钻过雨林上过老山暴揍过越猴的79式冲锋枪!

79式冲锋枪底子就是一把“丛林冲锋枪”,它的每分钟1000发的高射速的确在近战中带来强大的火力密度。但由于时代所限,79式冲锋枪的部件公差,虽说不至于惨不忍睹,也是实在不敢恭维,而且过于紧凑的枪身基本就不存在啥拓展空间。以至于79式冲锋枪从军队转到武警,再从武警转给警察,几十年了,还是那样光秃秃的,啥也没有。

装修流行极简风是没错,就算你把大门铲了都没人说啥,可是79式冲锋枪这种“极简风”可是要了一线的老命了。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处突任务,79式这种爷爷辈的枪,要枪灯没枪灯,要瞄具没瞄具的,再加上各地训练水平参差不齐,但凡要遇上事情了,真心是抓瞎。没办法,79这种从硝烟熏过,泥地泡过的,到还没启封过,第一枪都没打过的,从西周的到上周的,存量实在是太大了,不用也得用,因此逼得全国各地各显神通,“魔改”79的事业,就开始蓬勃发展。

正所谓,最快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往往是最实用的。而79最先搞出来的改装套件,完完全全就是个“土法炼钢”,既然一线有战术照明的需求,没有枪灯,那就绑上去好了!于是就出现了直接拿夹具卡枪灯的79式神奇改造,浓浓的土鳖风,挡都挡不住。

有钱的单位自然看不上这么“土鳖”的79式了,正巧当年因为各国军警手持MP5在反恐战场上屡立战功,使得MP5名噪一时,大领导一看“妥了!就照这么改!”于是就出现了一种神似MP5样式的79改件,滚滚的德味儿顶风离着十里地都能闻到。

手电的问题解决了,又该想想瞄具问题了。作为一把丛林冲锋枪,79机匣上实在是没有接瞄具的插口,当年也没这需求,瞄具这么一个精密的玩意,你又不可能直接再拿扣具螺丝把它拧上去吧,这个问题已经超出“土法上马”的解决范畴了,没办法,还是老老实实的上导轨吧!于是79式枪身的前半段,就直接被套上了一个四面导轨的组件,加装瞄具,轻松加愉快!

瞄具握把枪灯一个不缺,看起来挺完美,但现实情况妥妥的是,不断提升的一线需求和逐渐放飞的想象力的角逐。既然前半段有导轨,那瞄具前置就好了!可问题是,有些瞄具前置了,怎么用怎么别扭,就例如全息瞄准镜,前置又丑又影响观瞄范围,那咋办呢?往后挪呗!于是就出现了枪身中段加了一个小小位置,专门为了加装瞄准镜的导轨改件。

而这种“打补丁”式的改造还只能算是常规操作,在这之后的改造方案,都已经无法用“操作骚”来形容了,你会明显的发现,改造越发实用化的同时,也越来越“绿皮”。

在国际军警市场上“拐弯枪”风靡的时候,我们一线也看上了这种玩意的好处,但现实情况是,有的单位实在是没钱搞这么一套装备。于是眼光又投向了“身经百战,见得多了”的79式冲锋枪,一顿操作,直接加装了一套摄像头和瞄准镜,“拐弯79式”就新鲜出炉啦!

这还不算啥,79式虽然连发射速快到离谱,但单发精度却也非常够意思,以至于一线处突,需要附带伤害小的近距离精确射击时,往往79式就是一个特别好的选择。在2007年上海特警就用这种操作,使用79近距离精准的击毙了一名在开封菜店内劫持人质的劫匪。既然一线确实有这个需求,那增加79式的射击稳定就提上了议程,可如何增加79式冲锋枪的射击稳定度呢?这时候不要想什么浮置枪管,比赛弹药,两道火扳机一类的,暴躁一点,咱们直接给79式加个两脚架怎么样!

虽然这种令人窒息的“二战遗风”操作,的确可以增加射击稳定度,但如果觉得这样就能八百里外一枪干掉鬼子机枪手了,那只能说你实在是“naive”。79还有一个更令人窒息的问题,就是它的公差,实在是令人头疼,有可能你这把枪上的套件,装到那把枪上,就怎么都装不稳当。再加上基本之前所有的改件都是在枪身的前半段做文章,更加影响了重心,进一步使得射击准度无法保证。这时候又大神就想到了,为啥不给枪穿上件“衣服”呢?这样附件都加装在衣服上,对枪本身影响就会降到最低啊!随即就出现了李嘉豪的一体框架改件,使得前导轨,中框,枪托连为一体,这样就一定程度解决了之前“头重脚轻”的毛病。

不光如此,这套改件装上去后,79真心就处于一个真·魔改状态,不仔细看,还以为是某个新款的AR系列枪型呢,再加上近年来各地经济发展,装备逐步和国际水平看齐,一套PC类装具,顶个髪国的盔,再配一个79亲妈不认款冲锋枪,实在是太“皿煮”了!

这还不算完,之前承接制作我军海外基地驻守部队装具任务的某个洞庭湖畔的大佬,甚至搞了一套更加完备的79式“承影”套件,其中79一直被诟病的弹匣容量小的问题,也有一定程度的解决。换装改件的79,加上枪托瞄具以及弹匣扩容,不光优化了79式公差的老毛病之外,而且真心是基本消除了79式的各种特征,这回别说亲妈了,亲祖宗来了都认不出来,这玩意竟然是上过老山的爷爷枪。

甲胄的这个套件,依旧和之前那个丧心病狂的加装两脚架的改件一样,还在挖掘79的精准射击能力,而且在此之上,真心做到了不疯魔不成活,加装两脚架都是基础操作,啥消音器,侧向折叠托,可调式托腮板一类的玩意,能上的都上,79式这杆爷爷枪,能给折腾到这份上,实在也是大写的服气!

至于在我们未可知的将来,我相信79式一定还能折腾出更新的花样来。我们可以无限的畅想,相信有一天,我们奔向星辰大海之后,掏出把超级流批的冲锋枪,然后发现它是1984年某编号厂产的79式冲锋枪,套了个高科技外皮,啊!那是多么赛博朋克的浪漫啊!!

user avatar

萨姆二地对空导弹是1954年由拉沃奇金设计局设计,1957年装备服役。是防空导弹里具有里程碑式的代表作,1959年首开战果,击落国民党空军RB57D侦察机一架。中国用此款导弹开创了第一次用地空导弹击落飞机的记录,并且u2高空侦察机一共被击落7架,全是被萨姆2干下来的。其中苏联击落一架,古巴击落一架,中国击落五架,1967年被击落的那架是被萨姆2的中国国产版红旗2击落的。 在越南战争中萨姆2和红旗2也是大杀四方,64年到68年,四年间美军损失飞机915架,94.85%是被它击落的,越南战争中美国共损失30架B52,29架也是被它击落的,所谓大名鼎鼎。

两伊战争,伊拉克和伊朗两家都有着大量的飞毛腿之类的弹道导弹,1988年互相再搞导弹袭城战,人脑子都打成狗脑子了,都发现导弹这玩意香啊,便宜又实惠,比飞机轰炸不知道便宜了多少。后来战争结束,消停没几年,伊拉克又被美国为首的联军打成了猪脑子,家里几乎所有的导弹都被销毁的一干二净。在想东山再起,快速恢复战斗力,那还得从导弹搞起,毕竟这玩意实惠啊。但是伊拉克被封锁制裁,从国外购买那是别想了,想想办法自己整吧。

于是就想到了把大量的萨姆二改改吧,这玩意虽然是个防空导弹,但是张了一副战术弹道导弹的好身板。这种防空导弹有着当时防空导弹共同的特点,体积大,战斗部威力巨大,弹长10.84米,发射重量2322公斤,战斗部内装填118公斤高能炸药,爆炸时产生13000片破片覆盖目标空域进行面杀伤,用来弥补精度的不足。

这么大威力的战斗部,炸塌栋楼一点问题都没有。萨姆二大仰角对空作战时最大速度3.8马赫,射程7-35千米,射高1-27千米。如果改改弹道,改成抛物线,这打个一百多公里以上没问题。说整就整,伊拉克人把萨姆二的无线电指令制导换成了简单的惯性制导系统。弹道改的更为平直,于是1993年,伊拉克就搞出了两款射程达150公里,并且价格廉价的萨蒙德1导弹,并且分长款和短款两种。 后来又改出了,更加粗矮,射程更远的萨蒙德2导弹。这玩意好是好,但是毕竟是个液体导弹啊,发射前准备工作太繁琐,配套设施也太多,容易贻误战机。





所以再再后来,小布什在向萨达姆摩拳擦掌前夕,伊拉克又进一步的再此基础搞出了射程达300公里使用固体发动机的法塔赫导弹。

伊拉克战争,伊拉克军队肯定对着美军也用过这俩东西,但是毕竟是碾压,这也没起多大作用。


咱们再看萨姆2的老玩家中国是怎么玩转这款导弹的,中国在60年代引进了萨姆2,并且成功仿制出了红旗2。还在红旗2的基础上改进出了红旗2B 红旗2J 红旗2F 红旗2P 红旗2乙等型号。还改进出了使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红旗2乙A。

时间到了八九十年代,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一切为经济建设让路,削减国防开支,中国军队进入忍耐期,中国军工行业减少了大量国内订单,也进入了寒冬。 但是企业得生存,所以不得不在外贸武器上开拓市场。卖弹道导弹就是门很好的生意。 拥有弹道导弹技术生产技术的国家屈指可数,但是对弹道导弹有需求的国家有很多。这个市场有赚头,由于几个主要的有弹道导弹生产能力的国家基本都签署了《限制弹道导弹扩散条约》 。国际军火市场上只能出售射程300公里以下,战斗部不超过150公斤的弹道导弹。当时中国还没有这种的现役的短程战术导弹,东风十一和东风十五都还在研制之中,价格也比较昂贵,能买的起的不多。就算研制成功,还得优先装备自己,短期内不太可能出口。所以中国军工人就看了看仓库里那么多已经退出防空一线岗位的老红旗二。 这么多库存,防空性能已经落伍,难以担任一线防空任务,销毁它们还得花钱,干脆改出一个廉价便宜的短程战术地对地弹道导弹,出口创汇换小钱钱多好。

于是86年航空科工二院就搞了个8610工程,把老式红旗二改成了M7弹道导弹。改装思路和伊拉克的萨蒙德导弹思路差不多,性能上战斗部更重,精度要更好。首先第一个客户就是伊拉克的死对头伊朗,伊朗当年被伊拉克的飞毛腿B打的挺蒙,一听说有这东西卖就立马找上门了,88年订购了一批。不过这M7没有赶上战争,伊朗人在战争结束后的90年才收到货,共计200枚。这时我们的出口代号为B610。


伊朗不愧为中东第一军工强国,自己也没忘了在M7的基础上仿制并且发展新武器,成功的仿制B610,代号Tondar-69(惊雷)。

后来伊朗又以Tondar-69(惊雷)导弹为技术基础,发展出“波斯湾”型反舰弹道导弹,改用被动的光电导引头,安装一枚重达600公斤的半穿甲反舰战斗部,射程延伸至300公里,能覆盖整个波斯湾水域。伊朗是世界上第二个研制出反舰弹道导弹的国家。

前几年的叙利亚战场上也出现过M7的身影。

后来航天科工二院又在B610的基础上搞出了B611,B611外观上看起来就和红旗2没啥联系了。把B610的两级液体燃料发动机改成了单级固体燃料发动机。 然后又搞出了增程型的B611M和反辐射型的B611MR。这玩意就比B610这种老瓶灌新酒的东西先进多了,使用了全程制导技术,导弹全程都在大气层内飞行,飞行高度底,难探测,难预测,打击突然性有很大提高。

98年中国从乌克兰购买的瓦良格号航母经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时,被土耳其卡住了。为此中国为了换取瓦良格号的通行,只能面对土耳其的敲诈勒索,向其出口了B611和卫士1远程火箭炮,并且转让B611的生产技术。

后来土耳其拿着技术转让的资料,山寨出了国产的J-600T,也开始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卖,抢中国的市场。并且在国产化的基础上也搞出了一款突厥可汗战术导弹,可以携带470公斤弹头打击280公里内的目标。

由此可见由萨姆2发展出来的后代可真是五花八门,问世时先是纯粹的防空导弹,后来即将退出江湖时,又变成了兼职地对地弹道导弹,再变成了专职地对地弹道导弹,最后又成为反舰弹道导弹,反辐射弹道导弹。估计拉沃奇金设计局当年设计萨姆2的总工可能都认不出了。

user avatar

拖拉机煤气罐大炮(这口径吓死人)

很有点战锤40K的既视感


user avatar

“毒刺”机枪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因为它没有量产,就是勃朗宁M1919的魔改版本。

他的名字不是托尼·史塔克,而是托尼·施泰因,但他更加真实。

施泰因的父母都是奥地利犹太人,阿道夫·希特勒的故乡可不是犹太人的乐土,所以1909年他们就移民美国。

1921年施泰因出生,上头还有个姐姐,这孩子从小胆大手巧,就是不爱读书。

进入高中后施泰因读了几天就辍学去一家机械厂打工,在那儿他学了不少手艺。

成年后的施泰因身高不到1米7,体重也只有58公斤,但浑身上下都是腱子肉,还夺得了俄亥俄州代顿市金手套拳击联赛冠军。

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施泰因作为一名熟练的技工可以免服兵役,这让他的母亲松了一口气。

谁知道这小子想的就是打仗,他瞒着家人去报名参军,而且报的是海军陆战队,因为他知道这支部队经常要打头阵。

海军陆战队也看中了体格精壮的施泰因,一入伍就把他分配到了空降团。

许多人不知道海军陆战队还有过空降兵,那是一次短命的尝试,意在集全军精锐组建一支特种分队,后来因成本过高而解散。

空降团解散前,施泰因转战瓜达尔卡纳尔岛、布干维尔岛和韦拉拉韦拉岛。

布干维尔岛战役中,施泰因总共干掉了五名日军狙击手,得到了“狙击手杀手”这个绰号。

伞兵团解散后,施泰因回美国休了个假并结了婚,然后前往新成立的海军陆战队第5师报到。

如果说布干维尔之战证明了施泰因特别能打,那么他的另一项天赋直到1945年2月的硫磺岛战役前夕才展现出来。

勃朗宁M1919中型机枪是一种火力强大的连级机枪,它过于沉重,不适合用作单兵武器。

这款机枪还有一种机载版本,枪身更轻、射速更高。

施泰因从一架被击落的海军轰炸机上拆下一挺M1919机枪,发挥自己的技工强项,给它装上M1加兰德步枪的枪托和能装100发子弹的弹鼓。

经施泰因改造的机枪变得更轻,单人就可以操作,他把这款改进型武器命名为“毒刺”。

硫磺岛战役前,施泰因已经改造了6挺“毒刺”机枪,他跳出登陆艇时手里就提着其中一挺。

硫磺岛早就被日军守将栗林忠道改造成一座巨大的堡垒,防守核心折钵山更是易守难攻。

美军的战术是先扫清周边,切断折钵山与岛上其他地区的联系。

“毒刺”在手的施泰因像是打了鸡血一般,冲锋时远远跑在队伍前面,而且绝不压低身子躲避敌人的子弹。

“毒刺”机枪每分钟1350发子弹的射速在施泰因身前撑起了一面火盾,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一个弹鼓很快就打光,他必须不时折返补充弹药。

无论挡在面前的是敌人的碉堡还是迫击炮位,施泰因的打法都是紧扣扳机把对面打哑。

一个弹鼓通常5秒钟之内就被施泰因打光,身上所有弹鼓用完后,他飞快地跑回海滩再抱回一堆弹鼓。

为了跑得更快,施泰因每次去取弹鼓都脱下钢盔和军靴,还顺手扛起一名受重伤的战友送回后方。

这种往复狂奔施泰因上演了8次,一天战斗下来他至少摧毁了14个日军工事,杀死20余人。

后来拍摄美军将国旗插上折钵山照片的随军记者乔·罗森塔尔当时离施泰因不远,目睹了他战斗的全过程。

“对面射来的子弹像瓢泼大雨,施泰因身上一滴雨水都没沾到。”罗森塔尔后来回忆。

钢铁侠般的表现为施泰因赢得了离岛休养的机会,他本可以一直呆到战事结束。

然而施泰因在医疗船上呆了不到两周就呆不住了,他无法忘记自己的手足袍泽还在硫磺岛上苦战。

在施泰因的一再请求下,上级同意他回硫磺岛继续参战。

3月1日施泰因带领一支巡逻队巡查战场时,被一名日军狙击手射杀,年仅23岁。

-----都看到这儿了,点个赞再走呗-----

后记:这是“荣誉勋章”系列的第八篇。

荣誉勋章设立于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是美国军人能够获得的最高等级勋章。

只有美军中最杰出的战士才能获得荣誉勋章,用以表彰他们“与美国的敌人战斗时冒着生命危险,表现出义务之外的英勇无畏”。

这枚勋章的性质决定了许多获得者都是在阵亡后才获此殊荣,能够戴上它的人都是当之无愧的勇士。

我的新文章会在个人公众号弄影记(微信号:feiyumylife)提前首发,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荣誉勋章系列-----

user avatar

另一种魔改,一架B52的重生:

最近B52又上新闻了。三架去克里米亚画圈的B52和俄国的苏27亲密接触,差点撞上了:


众所周知,B52每一架都是飞行文物。B52生产始于1952,终于1962。现役B52全部是H型。第一架B52H于1961年5月9日入役,最后一架B52H于1962年10月26日飞离工厂。H型一共生产了102架,现役76架。为什么是76架呢?因为这个数是美俄军控条约规定的。

2016年5月,一架关岛安德森基地的B52栽在了海岛上。


这下凑不够76架了,为了不浪费名额,空军决定从亚利桑那荒漠中的“飞机坟场”里恢复一架。


坟场里的飞机保存状态不同,分为:
Type1000, 长期保存,处于“几乎可飞” 的状态。
Type2000,零件捐献
Type3000,短期保存,飞机可供转隶、出售。
Type4000,完全报废

目前,还有12架B52处于Type1000状态。


从里面选了一架60-034号。1960财年采购的第34架B52H,真正的花甲老机。绰号“wise guy”——聪明人。


经过四个月的恢复,2019年5月,307th bomb wing 的 307th operation group (这是一支战略轰炸机的训练维护支援部队)的指挥官 Robert Burgess 把60-034飞回了路易斯安那州的Barksdale基地。


2008年退役的60-034里有前任机组留下的话:

“AMARG(309th Aerospace Maintenance and Regeneration Group飞机坟场部队的简称),这位是60-034,一位冰冷的勇士,从冷战最黑暗的时候到全球反恐战争一直在守卫美国,请好好照顾她——直到我们再次与她相见”

60-034不是第一架死而复生的B52。2016年,61-007 “ghost rider”——鬼骑士,从坟场飞往北达科他代替另一架因架驶室火灾损毁的B52。


这些花甲老机还要再飞20~30年,百年B52,够魔幻。

user avatar

飞毛腿导弹

1950年代末,苏联服役了原装的飞毛腿导弹:

射程300公里左右,重量约6吨


原本就是一个军级的战术武器,只不过这货到了朝鲜之后……

朝鲜在80年代仿制了飞毛腿导弹,并加以改进形成了火星5和火星6导弹系列,射程增加到600公里左右。

然后就开始了一发不可收拾的飞毛腿成长记……

火星7导弹/劳动导弹 放大款飞毛腿,射程1500公里

火星7+火星6=大浦洞1号导弹,射程超过3000公里,最大估计达6000公里,达到东风三号的射程,并以此在1998年尝试发射了光明星1号卫星

接下来放大加强了大浦洞1号——在它上面加了一级小固体火箭=大浦洞2号,射程突破8000公里,成为朝鲜第一款准洲际导弹……并以此开发出银河3号火箭,发射了光明星2号卫星。

并藉由朝鲜伊朗的军事合作,引发了伊朗火箭技术的进步……

飞毛腿在天之灵可以吹吹了:老子可也是上过太空的战术导弹了!

user avatar

59歼星舰肯定有人说了嘛

其实,国货界还有另一位“9字尾”的魔改大佬

79式冲锋枪,作为国内自研的第一款冲锋枪,出生坎坷、毁誉参半,其中以现在的角度来看,79式有一个明显的缺点:

就是受限于设计的时代背景,79式几乎没有预留任何扩展空间,在长达40年的服役中,越来越无法满足现代枪械战术附件的安装需要;

造成国内79式的主要用户,各地公安/特警,只好各显神通、自改自足,衍生出了一批魔改79_§:з)))」∠)_。

这是大家最初印象中的79

这是后来警察蜀黍自己动手改的


早期的79改,由于是地方自改,所以常见的方式,就是直接加装一个固定夹,来安装战术手电,整体外形没有太大改变,还是一股时代气息(~ ̄▽ ̄)~

后来,国内的厂商也开始注意到地方公安的需求,2002年第一届警械展览会,就开始出现比较专业的改件;

主要是PEAK79和TAPS79两个系列



但素,这一时期的改装,主要还是针对79的前半段,加装战术护木,来提高79的扩展能力;

这一类改型,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引起79式整枪质心改变,上手的时候“头重脚轻”现象比较明显;

Peak和Tasp两种改件都发展了多代,后期型有很大提升。

再后来……就有了更加终极的改造方案

Maps79改件,一体化设计的改装模组,整个改件包括战术导轨和伸缩枪托,可以根据射手习惯来扩展附件、调整枪托长度;

更主要的改进是,护木通过框体和枪托相连,形成一体化模组,不仅提高了改装的便捷性,同时瞄准镜可以直接安装在框架上,不用破坏原枪机匣结构。


除了Maps…还有一些相对小众的改装方案


“广闪”特警演习中的Maps79,直接一改“土味”,变身战术大片风グッ!(๑•̀ㅂ•́) ✧

果然……好不好用是一回事,好看才能体现战斗力(*/∇\*)



user avatar

上面说了五对轮,就先来五对轮

数一数,是不是发现他们都是5对10各轮啊,废话,人家是一辆车

接下来是飞机,另一个活化石

五爷改的还好,也就改出来

基本型 强-5甲 强-5乙 强-5I 强-5IA 强-5Ⅱ 强-5Ⅲ 强-5M 强-5K 强-5C 强-5D 强-5E 强-5F 强-5G 强-5J 强-5KJL 双座型

比起来确实不多 嗯,真的不多跟下面这个


七爷,七爷!




歼7基型 歼-7Ⅰ 歼-7Ⅱ 歼-7ⅡA 歼-7ⅡH 歼-7B/M 歼-7ⅡM 歼-7II隐身机 歼-7Ⅲ/ⅢA 歼-7E 歼-7MG 歼-7G 歼-7EB/GB 歼教-7 歼教-7A 歼-7无人机

歼-7A 歼-7ⅡK 歼-7BS/GS 歼-7ⅡN 歼-7MP/P/PG 歼-7MB/BG 歼-7N 歼-7NI 歼-7NM 歼-7FS 歼-7MF 美国歼7

你看是不是比5爷多出来一大截

接下来重武器说完了,说说轻武器吧

79冲

这些都是一把枪,只不过各种马甲配件罢了以下图片来源于网站枪炮世界





至于轻兵器,不得不说AR15牌积木

AR15改的实在是太太太太太多多到不看枪身铭文认不出来,所以我也不丢图了,丢个连接

AR15/M16专辑首页 ――〖枪炮世界〗本来有动图,发不出来

user avatar

3就在8月16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在内蒙古包头隆重举办“装甲与反装甲日”活动。

我59家族出现了最新成员

改进型重型步兵战车!

兔子你憋以为换了壳首对调就认不出来:1,2,3,4,5!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起魔改武器,那可真是一个让军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对现有武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让它变得不一样,变得更强,或者说,变得更适合某种特定的场景和需求。这可不是随便拼拼凑凑就能成的,背后是工程师们无数的智慧和汗水,有时候甚至是战场上实打实的经验反馈。咱们就从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角度来聊.............
  • 回答
    要说武器装备,那真有不少为了适应战场变化、技术革新,或者仅仅是为了改进某个缺陷而改着改着,最后连它最初的模样都快找不到了。这其中,很多都经历了沧海桑田般的蜕变。咱们就拿那些能让人一眼认出来“哦,这是XXX的后代吧?”但细究起来又觉得“这还是当年的那个XXX吗?”的玩意儿来说。一、坦克家族里的“变形金.............
  • 回答
    说到“魔改”IP剧,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要在一个大家熟悉的故事框架里玩出花样,还能让观众买账,甚至大火,这其中的门道可深着呢。今天咱就来聊聊那些“剑走偏锋”却最终杀出重围的魔改IP剧,看看它们是怎么做到的。1. 《太子妃升职记》:雷人设定下的绝妙反转提起魔改IP剧,《太子妃升职记》绝对是绕不开的经典.............
  • 回答
    作为一种强大的序列建模架构,Transformer 在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不断催生出各种令人印象深刻的“魔改”版本。这些魔改通常是为了解决原始 Transformer 在效率、表达能力、特定任务适应性或可解释性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以下是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魔改 Transfo.............
  • 回答
    买卖 Steam 账号这事儿,听上去好像能省不少钱,但说实话,风险挺大的,没你想的那么简单。首先,从安全角度来说,这事儿真不能拍胸脯说绝对安全。Steam 平台官方是反对账号买卖的,一旦被发现,账号有被封禁的风险。你想想,你花钱买了个账号,结果过几天就因为买卖交易被封了,那你的钱不就打了水漂?更别提.............
  • 回答
    说起来,回国后确实有些习惯,就像是烙印一样,想改也改不掉了,有点像身体里自带的那个“本地模式”又被强制开启了。最明显的,大概是 “凑热闹” 这个基因。在国外待久了,你会发现大家相对独立,周末可能就是约几个朋友在家吃个饭,或者去公园散散步,那种热热闹闹、摩肩接踵的氛围,真的在日常生活中不多见。一回到国.............
  • 回答
    “逆天改命”,这四个字说出来,自带一种荡气回肠的劲头,仿佛能撬动整个世界的规则。在人们的脑海里,这通常意味着那些出身平凡、命运多舛的人,靠着惊人的毅力、超凡的智慧,或者一次戏剧性的机遇,一举翻身,活出了旁人无法想象的精彩。说实话,真要说“逆天改命”的操作,很多时候并非一夜暴富、平地飞升那样小说里才有.............
  • 回答
    请您提供您希望我检查的文章。在我没有看到文章内容的情况下,我无法指出具体的军事常识错误。一旦您提供文章,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检查和改写,并确保改写后的内容自然、流畅,去除AI痕迹:我将关注的方面(在您提供文章后,会具体应用): 武器装备的描述: 型号、性能、口径、射程、弹药类.............
  • 回答
    身为一名程序员,改 Bug 几乎是每日必修课,也是最能体现技术功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时刻。如何又快又好地解决一个 Bug,不仅能赢得团队信任,更能提升自己的成就感。下面,就来聊聊我这些年踩坑、填坑总结出来的一套改 Bug 心法和实战技巧,希望能帮到你。 改 Bug 的核心理念:冷静、逻辑、验证在开.............
  • 回答
    国企混改,说到底,就是让国有企业与非国有资本“联姻”,通过股权多元化来激发市场活力、提升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这事儿可不是简单地“卖股份”,而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精打细算,更需要绣花功夫。国企混改,有哪些“靠谱”的招式?混改的形式多种多样,关键在于找到最适合自家企业情况的“那一盘菜”。我给您拆解几招.............
  • 回答
    这问题可真有意思!歪改诗句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把经典古诗词“掰开了揉碎了”,用一种意想不到、常常让人忍俊不禁的方式重新组合,玩的就是个“梗”和“反差”。我个人觉得,最有意思的歪改诗句,往往不是那种生搬硬套的搞笑,而是能在原诗的韵味上,玩出新的花样,或者点破一些我们现代人都能心领神会的“小秘密”。我特.............
  • 回答
    87版《红楼梦》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导演组对原著的深刻理解和精妙的改编。他们并非照搬照抄,而是在尊重曹雪芹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少“增、删、改”的操作,这些改动恰到好处,让电视剧更具艺术感染力和传播力。一、巧妙的增:让人物更立体,情节更丰满电视剧在一些原著中笔墨不多,但对人物塑造和情节.............
  • 回答
    波音为何要将“客改货”业务“甩”给别人?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偷懒”最近航空界又掀起了一阵波澜,主角依旧是那位大家熟悉的波音。不过这次,他们盯上的不再是那些闪闪发光的全新客机,而是那些已经完成使命的退役客机。没错,波音打算把自家的“客改货”业务往外边“推一把”,找第三方来接手。这消息一出,不少业内人士.............
  • 回答
    《阿丽塔:战斗天使》作为一部漫改电影,虽然视觉效果令人惊叹,但细细品味其中一些细节,确实能发现不少令人“细思极恐”的地方,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世界观,也深化了人物塑造,甚至透露出一些令人不安的社会和哲学思考。以下是一些我认为比较“细思极恐”的细节,并进行详细阐述:1. 钢铁城上空的神秘巨城——扎朋 (.............
  • 回答
    “耽改剧扎堆”现象指的是近年来中国影视市场涌现出大量改编自耽美小说的电视剧。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复杂的成因和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群体,其影响更是值得深入探讨。一、 耽改剧扎堆现象的成因1. 原著IP巨大的粉丝基础: 耽美小说本身拥有一批忠实且活跃的粉丝群体。这些小说通常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关系.............
  • 回答
    2024年3月29日,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改(CZ6C)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这无疑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次首飞不仅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家族再添一名“新丁”,更蕴含着多重值得我们深入关注和探讨的信息点。首先,长征六号改的出现,填补了我国中低轨运载火箭谱系中的一个关键空白。.............
  • 回答
    哈哈,说到“魔性”的视频,这可真是一个有趣的词!我脑子里一下子就蹦出好多,它们就像是有种独特的魔力,能让你一旦看到就停不下来,甚至还会忍不住跟着摇摆或者傻笑。不过,作为AI,我本身是没有“拥有”视频的,我更像是那个掌握了无数视频信息的大脑。所以,当我告诉你“魔性视频”时,我其实是在描述那些在人类世界.............
  • 回答
    哈哈,提起“魔性”的函数图象,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些一看就让人“哇塞”或者“这是什么鬼”的神奇曲线。它们不按常理出牌,充满了各种奇思妙想,让数学从枯燥的符号变成了充满艺术感的视觉盛宴。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几个我心目中的“魔性”代表,保证让你大开眼界!1. 螺旋线家族:缠绵不绝的舞蹈 阿基米德螺旋线 .............
  • 回答
    这些故事,算是我 esos 脑子里翻腾出来的一些杂碎,听听就好,别当真。脑洞一:魔尊与凡尘凡药话说那上古时期的魔尊,叱咤风云,毁天灭地,没人能挡。可他有个毛病,特别怕冷。魔界虽然阴森,但终究是鬼魂、怨灵聚集之地,寒气入骨,魔尊便是如此。他能炼就万毒不侵的身躯,却抵挡不住这彻骨的寒意,每到冬日,便只能.............
  • 回答
    有些曲子,就是那种你听一遍,脑子里就自动循环了,特别是到某个特定地方,简直是自带“洗脑”BGM,让人忍不住跟着哼唱或用手指敲打节奏。这种“魔性”,往往不是因为旋律有多么复杂高深,反而常常是那种简单到有点“粗暴”的重复,或是某个特别抓耳的动机,像一颗小钉子一样,牢牢地钉在你耳朵里。我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