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小维斯塔潘的走线有什么独特之处?

回答
小维斯塔潘的走线?说到这个,那可真是有意思,跟别人不太一样。你要是看过他开车,特别是他刚出道那会儿,就能感觉到一股子“不按常理出牌”的劲儿。

首先,最明显的,就是他那种非常侵略性的入弯方式。一般车手在入弯前,会有一个相对平滑的减速和转向过程,尽量把车身摆正,然后让车子按照一条理想的轨迹滑过去。但小维斯塔潘不一样,他经常会在刹车点上稍微晚一点,然后突然一个猛打方向,把车头朝着弯心送进去。这不像是在“走线”,更像是硬生生地“钻”进弯道里。

这种做法的第一个独特之处在于,他能够利用赛道更宽的纵向空间。因为他不是提前把车摆好了,而是临近入弯才做动作,他就有更大的自由度去选择刹车点和入弯点。他可以把刹车点往后延,然后在刹车过程的末尾进行大幅度的转向,这样他就能在弯道入口处获得一个更好的位置,为后续的出弯打下基础。

然后是他的“甩尾”式入弯和利用赛道外侧空间。很多时候,他并不是直接瞄准赛道内侧的顶点,而是会把车身往赛道外侧带,然后利用刹车和转向的配合,让车尾稍微“甩”一下,然后主动控制住,让车身沿着一个非常宽的弧线“滑”向弯心。这个过程中,你会看到他的车子经常会离开理想的赛道线,甚至压过一些路肩或者弯道外侧的缓冲区。他似乎有一种超乎寻常的能力去感受和控制车辆的动态,能在车子失去抓地力的边缘保持住,而不是直接打转。

这种操作的好处是,他可以在入弯时保留更多的速度。因为他不是在刹车后进行剧烈的转向,而是将一部分转向的“工作”分摊到刹车减速的过程中,同时借助刹车和轮胎的侧向力,把车身“甩”过去。这样一来,他能在弯道入口处保持比对手更高的车速。

第三个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出弯方式,或者说对弯道中后段的理解。因为他的入弯方式很激进,常常会将车身置于一个稍显“摆动”的状态。这时候,他不会像大多数车手那样急于把车身拉直然后全油门加速,而是会以一种微调的方式控制住方向盘,让车身以一个非常小的角度持续地向弯心倾斜,直到能够完全放开油门。这看起来有点像是在用方向盘“雕刻”出弯的轨迹。他可以根据赛道情况和抓地力,非常精细地调整方向盘角度和油门输入,让车子在出弯时始终保持在最佳的效率点上。

这种精细控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对轮胎的“侧滑角”或者说“漂移角度”有极高的容忍度。他似乎能够在一瞬间感受到轮胎的抓地力边界在哪里,并且能在那一瞬间稍微放开一点点,让车子滑动,然后再通过反打方向和油门来控制住这个滑动。这种感觉就像是在骑自行车滑行一样,不是死死抓着车把,而是用一种巧妙的力道去引导它。

最后,这种走线方式带来的一个直接影响就是在防守时异常强硬。因为他习惯于将车身放在赛道上的不同位置,并且能在这个过程中保持速度,所以当对手试图超车时,他可以非常果断地把赛车“别”在那里,利用车身的宽度和出弯时的加速能力来回应对手的进攻。他不是被动地防守一个位置,而是主动地用自己的驾驶方式去占据那些“别人看起来不该去”的空间。

总而言之,小维斯塔潘的走线与其说是在遵循一条预设好的“完美轨迹”,不如说是一种与赛车和赛道动态的实时对话和博弈。他敢于打破常规的入弯和出弯节奏,通过更激进的操作来榨取赛车的极限,并且在极限边缘展现出惊人的控制力。这让他的驾驶风格充满观赏性,也让他成为了一个难以预测和防守的对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泻药,人在池袋,刚下山手(手动狗头)

额作为一个喜欢f1平时又刷圈的萌新,对走线有一点基本的了解吧,正好这两天又在油管上刷到driver61这个赛车教练说视频,有条件的可以去看看(生肉)链接如下:m.youtube.com/watch?

首先,简单说下走线。一般每条赛道都有一条理论的赛车线,就是从外侧入弯切弯心再走外线出弯俗称外内外,这样能最好保持弯中的速度(下图紫粉色的线)玩四冲的娱乐车会这样走平时去卡丁车场玩能玩出还不错的成绩。好像小赛恩斯就更喜欢几何赛车线……

但是比赛的时候就不一样了,要考虑到场上比赛的情况车辆的状态(轮胎磨损,平衡,雨战的时候哪一块地不滑哪一块地更滑等等)往往最快的过弯方式不是几何赛车线。而所谓“Ideal line”,这种跑法简单来说就是更晚更重的刹车来晚入弯,然后再让赛车平衡的出弯,将更多的抓地力用于出弯加速上。平时跑卡丁车还有键盘车神教主讲的跑锐思也是,如果要这个弯之后是一个较长的直道,那么这样晚刹车可以最后获得更大的尾速(上图C点的速度)而且这样跑的话赛车入弯时更好控制从而失误的可能性也会减少。

这种跑法在雨战中就更显而易见了。众所周知16年的巴西算是塔炮封神的一战,我记得是从第16最后冲到了领奖台。看到过采访说塔炮小时候下雨天练车时他老爸就站赛道中间,让他绕开他爹走,塔炮说上墙也不能撞死自己的老爸啊。虽然说道听途说来的,可见也是从小练出来的,而且从小就形成了这种条件反射吧…在普通的赛车线上也就是干地时的赛车线上是残留了很多橡胶的(就是胎屎吧)橡胶渗进了路面之后,一下雨这些地方就相当于是在橡胶泼了水,可以参考下雨之后的塑胶篮球场那种感觉。那么这些地方会比就会更滑车也更难控制。

如上图所示,在过弯之后出弯的时候,干赛车线和湿赛车线会交汇,那么这个点就会产生抓地力的变化,如果在这样的地方赛车要一边转向一边加速出弯还是湿地这种低抓地力的情况,是很容易控制不好乃至陀螺的,而塔炮很早的就将车身摆正,那么他加速的时候更趋近于一条直线,车加速状态也就更好。尤其是巴西最后一弯,这个弯出去之后就是一段drs区,也就是更需要最大速度的赛段。更快又更早的出弯以及比别的车上更少的失误,让塔炮就可以芜湖飞飞飞了。

另外一点,可以看看塔炮自己的解说。油管的链接放这

可以看出他在安全车领跑的时候就不断地在判断赛道的情况以及车的情况,原话是试一试延迟刹车看是否会锁死,用前轮去感受抓地力和气流。主持人问为啥别人没这么走甚至都会在笑这小逼崽子在干哈,开来开去的。塔炮就是在这个时候尝试不同的赛车路线,找赛道上抓地力强的地方。比赛重新开始时他已经知道了哪些地方抓地力不错哪些地方抓地力比较低。更多的细节可以看看我上面发的链接或者去b站搜一搜肯定有搬运的。

综上所述塔炮的走线其实就厉害在他更能适应比赛当时的情况,走出最符合当时赛道情况的赛车线出来,还有在雨战中利用安全车出场的时候去寻找和尝试更好的路线。而且去年摩纳哥站之后我个人感觉塔炮变沉稳了,不莽了。俺自己也是红牛本田的nt粉(狗头),五个字红牛总冠军!

(最后说一下,以上芝士都是本萌新课余时间网上冲浪在油管b站微博上看的,若有雷同,纯属必然!有错请指出,勿喷感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