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这是现实,富二代的责任压力比普通人大,你废了,顶多家里面三万美元无法好好继承了,人家是三千万、三亿美元。
原汁鸡汤来了,“所以你就庆幸吧,你生长在普通中产阶级家庭,衣食无忧,只需要考个过得去的大学,学个一技之长,家里北京三套学区房两个蓝色港湾和世贸天阶的店铺,可以让你不必过得太苦,或因过度奋斗而妨害了兴趣,你的人生可以相对恬静充实。”
是。因为富二代有能力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你不能。
富二代为什么可以比你更努力?因为富二代衣食无忧,他们根本不用为了生计而工作。他们拥有无限的试错资本,可以一个行业一个行业的尝试,一个公司一个公司的尝试,不疾不徐,无限耐心,直到找到他喜欢的行业喜欢的公司。
实在找不到自己喜欢的行业或者公司,他们还可以创造一个公司甚至创造一个行业。
一个衣食无忧,没有生存压力的人,全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一家自己喜欢的公司里,从事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努力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取得成功后受到激励,会更加努力。工作很容易进入正向激励的循环,工作已经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劳役,很容易进入马斯洛金字塔比较高的层级。这种情况下努力工作是非常正常的,不努力才奇怪。
工作狂其实就是这样诞生的,他们也许未必是富二代,但是机缘巧合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行业喜欢的公司,工作进入了正向激励循环,工作已经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劳役。我本人就有过这种体验。
而普通人呢?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养家糊口,缺少试错资本,哪怕明明不喜欢自己的公司或者行业,也不敢轻易跳槽或者改行,无法像富二代那样通过慢慢试错的方式找到自己喜欢的行业或者公司。至于自己创造一家公司乃至创造一个行业,更是想都不用想。
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公司里,从事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这种情况下工作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折磨。大部分人受不了折磨,会选择混日子。因为不能形成正向激励的循环,努力收效甚微。单纯靠毅力是没法维持长久的努力工作的,因为毅力无法抵消折磨人的工作带来的疲惫感。
富二代工作比你努力,通常是因为他们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不是他们毅力比你顽强。
肯定是鸡汤啊。。。富二代努力的,也不是没有。但大多数一生钱都用不完,还努力个屁啊。。。
这让我想起了老舍的一段话。他从1924年到1929年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授英国人汉语。其中有不少英国军人做学生。他是这样评价他的这些军人学生的:
“他们都是小军官,又差不多都是世家出身,所以很有规矩,而且很用功。……考题很不容易,言语,要能和中国人说话;文字,要能读大报纸上的社会论与新闻,和能将中国的操典与公文译成英文。学中文的如是,学别种语文的也如是。厉害!英国的秘密侦探是著名的,军队中就有这么多,这么好的人才呀:和哪一国交战,他们就有会哪一国言语文字的军官。我认得一个年轻的军官,他已考及格过四种言语的初级试验,才二十三岁!想打倒帝国主义么,啊,得先充实自己的学问与知识,否则喊哑了嗓子只有自己难受而已。”
所以鸡不鸡汤的,努力总比不努力强吧。努力不一定强的过“富二代”。但是,不努力,不是更没有希望吗?
富二代并不是比普通人更努力,而是他们拥有更多的希望和选择。
知道创业中,真正最重要的成功条件是什么吗?
不是能力,也不是机遇,甚至不是人才和选择。
真正最为重要的,是试错资本。
你有五十万,我有五千万,你错一次就无法翻身,我错十次仍旧游刃有余。
这才是真正的降维打击。
无数普通人,并不是不够努力,而是倾尽全力,仍旧不知道尽头在哪里。
无数创业狗,并不是不够努力,而是刚见到一丝曙光,便弹尽粮绝,不得不放弃。
普通人无法像富二代一样从容,所谓十分的拼搏,最少有九分的努力得倾注在生存上,唯有剩下的一份,才能付诸未来。
而王思聪,赔了五个亿,仅仅是五个小目标。
明明是马太效应而已,却非要包装成励志的鸡汤,这简直对普通人的PUA。
这就不仅是鸡汤,还有毒了!
PS:富二代也是人,吃喝拉撒都一样,你打游戏,人家也打游戏。但区别在哪里呢?你是一个人努力,别人可以安排别人替他去努力啊!人家调动资源的效率高多了。你一天干24小时,人家找10个人干996,你就是干死了也没人家效率高。
富二代的努力和你的努力不是一回事。
富二代努力是学习企业管理,准备接班。即使学,也是随随便便学个什么哲学啦,玛雅文明啦。混个文凭。或者是学个艺术类。很多国外大学的文史类方向就是给这种富二代用来混文凭的。
你的努力是学习数理化,会计,这些需要就业的东西。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可怕就可怕!无所谓!!
以我活了20年80%都在玩的经验告诉你。
不要跟别人比什么努力
盯着人家室友几点起床,
看着同学写作业超快,
一点意义都没有。
你只能跟自己比努力,你的路是在自己脚下的。
你没有别人那么优越的家庭,那会给他捷径。
你没有别人那么困苦的家庭,那会给他智慧。
你没法比,你没办法做任何假设
跟什么努力的富二代,刻苦的寒窗学子比
别人付出多少努力,得到多少成果
和你没有任何关系
一切都没有任何意义。
你自己的路就只能在自己脚下。
你努力了还比不过别人。
但你只能努力,不努力的人一点机会也没有,
有时候心里不平衡,心里及其迷茫
反思一下
一个是看看自己是不是选错道路了
跟有钱人拼要人脉的工作,跟天才拼科研成果,
你不输谁输。
一个是降低自己的预期,
不是让大家躺平
少想多干!少想多干!!少想多干!!!
干完了就去玩,别整体闷头想,最后弄得自己抑郁得不行。
别把自己太当回事
该努力就努力,该玩就玩。
分享一下
我在大学设计课就是
看很多理论书,学得累死累活,不喜欢不开心,成绩也差
那种家庭很小康,喜欢画画的漂亮妹妹
对设计就是有那么一点点小天赋
人家什么都不干都比我好
随便一个小点子都被老师夸。
我看着这种同学拿高分,参加老师的工作室,参赛拿旅行奖学金。
艹,羡慕啊,但是我是个废物,给老师做狗老师都不要。
但是我去社团、去到我擅长的领域,
轮到别人抓耳挠腮,刷阅片量,要死要活地努力
我随便的想法,都能被老师夸起来
根本不用什么努力,每次社团活动就两手空空去看电影,觉得不错就用便签记一下想法。
记着记着,我就能写几个剧本,
我觉得那些努力的同学都要气死了,
我也纳闷,这么简单的镜头语音,铺垫和暗示而已,为啥他们运用得那么烂?
这里插播一个小技巧
想要勾引(吸引)喜欢的男人,
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她/他带到你自己擅长的领域,
你篮球打得好,邀请他看球赛。
你会弹唱,给他你演出的门票。
你喜欢看书,带他去博物馆,给他买杯奶茶让他闭嘴,你来输出知识。
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就有主导权,就有底气和自信
嗯,兄弟们可以试试。
只要在擅长的领域,思考就变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
我上周末坐公交车,到站就完成一个剧本一大半的构思。
没有什么劳累和消耗,只会觉得很开心。
后续收集资料、看书学习
虽然不太喜欢,但都踏踏实实做好了。
可能20岁,已经完成了很多“天赋”的积累,完成了人生一件大事业的积累。
所以
扬长避短,
做自己喜欢而擅长的事情,
这时候的努力,就是全身心投入的努力,
就不会总想着什么富二代比我更努力了。
是。
用个好理解的例子说吧,搬砖。
在这个社会,除了那十万分之一不到的科研尖子,其他人的工作都是搬砖。搞艺术的是圈地自萌,他们搬的砖外人不一定明白而已。
常人对努力的理解是什么?个人经验多数都想不清楚。无非是常人人均搬10块,某人搬了11块或以上,就是“这人好努力啊,将来一定有出息吧”。个人单位时间内搬更多的砖而已,也就是拿命搬砖。
然后推己及人,开始皇帝的金锄头遐想。某富二代一次12、13、14块,哇,好努力,比不上比不上。再看看富一代恢宏巨大的财富金字塔,哇,他当年搬砖得有多努力啊!同时勉励自己,我要更努力的搬砖,将来也拥有自己的金字塔!
富一代们金字塔下的血汗和尸骨是他们一直在掩埋的东西。二代们应该会进步些,比如搞个起重机啊,上个重卡啊,拉个传送带啊。几十吨的砖走起,还轻轻松松。天天拿命搬砖的人看不懂,也很难想象出来那个模样。
二代们真的跑去动手搬个十几块砖就是努力吗?也是一种努力吧。努力地作秀,努力地催眠。
来,干了这碗鸡汤,好有力气爬去更努力的搬砖。
我个人觉得吧
这是因为人家离目标实现只差努力了
而咱这些大部分的普通人呢?
除了努力几乎啥都缺
有时候连努力的条件和机会都没有
努力和不努力产生的结果
差距也不大
就这么说吧
如果人生是个竞技游戏
你是个普通人
电脑还是960显卡,4G内存,烂鼠标,破键盘,处理器也拉胯,现在还用拨号上网
穷人呢只能用二极管,网络只有1b/s
富人泰坦显卡,32G内存,16核cpu,外设全部定制外星人,还带了个教练教ta,30mb/s的5G
普通人开游戏,网路宽带查,显存也少,开起来一卡一卡,为了上段每天要花12个小时
穷人连游戏下载下来估计都要几十年
富人说:练个啥,直接开挂,买一堆绝版橙装,你看着游戏画面赏心悦目就行了!
那不是
人家上全服第一只消点点鼠标的功夫
然后在榜上看着一群普通人天天打来打去
结果呢
你天天花十二个小时练技术,人家还酸你,嘲讽你:“没用的,就你这天赋,练不上去的,你看看全服第一,长得好看,还聪明,人家有钱就算了,还努力。你真费拉”
很多人天天被这么打击,悟出来一个道理:那既然是游戏,快乐就好了嘛。
我就觉得这句话怎么看都觉得别扭,试着分析一下发现它确实有问题
首先,这句话把穷富和努力联系在一起,显得特别古怪。富二代官二代的朋友我有认识的,不靠谱的纨绔子弟当然不少,但是很努力的人也很多!而且不夸张的说,他们当中确实有很多人努力的程度让人瞠目结舌。只是在我看来,努力不努力跟富和穷好像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东西似乎如同一个随机分布,无论富和穷都有一定比例的人就是很努力。而这句话硬要把二者联系起来的话,隐含的意思就是“有了钱就能不努力”。这种隐含的逻辑其实非常奇怪!人之所以努力,是因为有自己想做的事情,无论富贵贫贱,都是如此。假如一个人觉得努力的动力就是有一天可以躺平,那么他所谓的“努力”肯定持续不了太久,更不要说做出什么事业。因为“躺平”什么时候不行呢?
其次,富二代比你还努力为啥就可怕了呢?而且还“最可怕”?话里的意思是,你必须比富二代更努力才能缩短差距,否则就会永远比不过富二代。但问题在于,比不过就比不过,有什么可怕的?全中国这么多人,靠自己+运气能够比过王思聪的也不会超过一百万,那剩下的13多亿人难不成都要天天生活在比不过富二代的恐惧中,惶惶不可终日?如果这种事情都“最可怕”了,那么遇到那些不努力躺在家里就拆二代的人,是不是吓得心脏都不跳了?
第三,富二代比你还努力,这种事情怎么去判定呢?是富二代起的更早?睡得更少?日程表更满?还是同时做一件事他们做得更专注?
比较努力程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比如,同样是走路,你正常走一百米,跟在万丈深渊上踩着钢丝走一百米,努力的程度一样吗?说出来,都是走了一百米,好像没啥区别,可是你这一百米,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每一步都异常艰难。如果对这些都视而不见,只是粗暴地比较谁走得更多,这样合理吗?
同样是创业,王思聪手里有老爸给的两个小目标儿,而且赔光了还有无数个小目标在后面等着。你手里是老爸老妈的保命钱,朋友买房结婚的存款。王思聪看看方案觉得不错,一拍板就做了。你读完方案,也觉得方案不错,可是晚上合不上眼,心里反复琢磨它会不会失败,万一失败了怎么办,怎么预案,到底要不要做……一宿一宿的失眠。那么问题来了,王公子一天看十个方案日理万机,你十天看一个方案,谁更努力?
也即是说,努力这个事情非常不好比较的。我在上高中的时候,有时候一道题一个下午搞不懂,我的富二代朋友,直接把数学老师请回家,半个小时给他讲明白了。直到高中毕业,我才知道他是这样学数学的。怎么说呢,我老妈天天拿我跟这样的富二代比努力,至今想来都是槽点满满!所以我说,在不了解真实情况的时候,跟别人瞎比较,那就是找虐!
学习也好,工作也罢,无论做什么都需要一个好的参照系,如果参照系定的不对,要么天天受挫,要么无法激发出全部的力量。很多人活得不痛快就是因为定错了参照系,误以为一块儿上过学,一起踢过球,坐在一个办公室里大家就差不多了。其实哪里是这样!你看不到的地方,天壤之别!
所以,真的打算努力,就不能拿“富二代”做参考系,要踏踏实实地进步就要先从自己身边找合适的人作比较,或者干脆拿自己做参照系,力求作更好的自己。
总之,这句话似是而非又隐含了大量负面能量和扭曲的价值。它的正面激励的效果短期而有限,更多的是把挫败感,无力感和虚无感传递给你。这也是我觉得非常别扭的原因。
现实生活里,富人就是走在平坦的大陆上,普通人就是在走钢丝。哪怕同时做一件事,富人只需要关注事情本身,而穷人却要瞻前顾后,思前想后,因为一步不慎就是万丈深渊,一大半的精力都要用来克服恐惧。所以富人专注获利,穷人专注完全,马太效应就是这么来的。
这个不是鸡汤,而是一种堵住普通人发泄不满,最好是自惭形秽,躺平任凭“高贵者”支配的话术。
因为“富二代”的努力,和普通人年轻人的努力,得到的社会反馈确实是不太可能一样的。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年轻人来说,权利和资源分配的不平等,会抵消绝大部分的个人努力,即便勤能补拙,最终努力出的成绩也会被大大抵消(就像努力打工赚钱,但工资收入如果跟不上物价上涨和通胀,以及资本增值的速度,越努力相对下来反而越“穷”)。
而发展基础(所在城市的教育资源、生产资本、工作权利和家庭出身)的差距,会大大抵消天赋和能力的效果。
导致即便是一个天才的非浪,最后努力出来的结果,也可能远远比不上后浪随便玩玩的成绩。
就像一个普通的非浪,即便投资选股票时和某整天刷屏的“投资精英”后浪选了同样的几家公司,投资组合的比例完全一致,最终也很难像他那样长时间持有,因为各种生活需求都会让他不断提取出部分投资出来(准备结婚、买房、看病等等)。
而对后浪来说,投资用的钱,只是家里的一部分资本,拿出来投资是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因为这部分钱本就是用来增值的,更不用说,这些后浪用来投资的钱,还有可能本就不是自己的,而是从投资者那里获得的,自然心理压力就更小了。
为什么经常看到有人炒股买基金亏了几千块就骂人,而有人亏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却感觉没啥,还能耐心慢慢来?因为前者更输不起一些,本金的亏损对他们的生活质量影响是更直接的。这就是资金量带来的心态差距,而心态的不同,很可能会导致前者的操作相对更不理智。
同时,即便同样长期持有,资金量的差距,也会让两者之间的投资回报比和风险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非浪的10万元翻100倍和后浪的10亿元翻100倍,最终取得的社会反馈完全是两个量级的概念,哪怕这两者在决策思路和最终方案上是完全一致的,回报率也完全相同。
所以说,单纯的“努力”,作用真的有那么大吗?
然而,社会是结果论的,是一切以“成败论英雄”的富审美,甚至“富的就是美的”(就像为什么夸女生不是用“白穷美”而是用“白富美”呢?)。
有1000亿的人,就是比有1000万的人话语权大,有钱人就是比普通人更受欢迎,甚至后浪随意晒个衣柜和新入手的游戏装备、手机之类,录个vlog灌些鸡汤,都比非浪累死累活做出来的专业向服装市场调查和新机评测受欢迎,也更受资本推崇。也别不服气,别指出这点,不服气地指出这点,就有人说你“酸”,最后各种粉丝再补两刀“你知道我们XXX有多努力吗?”“还不是因为你不努力”之类的。
而有1000亿的人也愿意让有1000万的人的人心甘情愿认为自己“技不如人”“不够努力”,让这些普通人认为自己之所以没有那么受欢迎,就是因为自己“不努力”,同时尽可能淡化努力的基础(本钱)的差距在造成不同努力结果上的作用。
就像Kim Jong-un,如果论能力、阅历和学历,肯定都属于朝鲜年轻人里最出色的梯队,用能力、阅历和学历这些硬指标去考核他,他也必然是最能胜任其现在所处位置的朝鲜年轻人之一,凭借这些硬指标胜出不难,但是不是每个朝鲜年轻人都有和他一样的机会去获得同样的能力、阅历和学历呢?
普通的昭和男儿和平成宅男看漫画,就成了“死宅”甚至“废物”各种低级和讨人厌,而麻生太郎也看漫画,却能当奥运选手、当社长,当大臣,甚至最后当首相。而这一切,又和麻生的比赛成绩差、考试成绩差有什么关系呢?这一切都是麻生太郎“努力”出来的吗?
于是,朝鲜和日本都有了各自特色的“血统论”。
而“努力”论,只是比“血统论”的遮羞布略厚一点儿,可蕴含的恶意却更大了的障眼法罢了,不仅淡化血统的基础作用,还要否定普通人的“努力”本身╮(╯_╰)╭。
剧毒无比,谁信谁死!
黄子华说过,富二代之所以比我们更努力建设这个社会,是因为他们能算出这个社会的几分之几是属于他们的。
例如香港对于李家来说,那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香港经济差了,李家直接吃亏,香港经济好了,李家赚得盆满钵满。
但,这跟我们普通人有条毛关系?
经济差了,也未必就没有饭吃,经济好了,我们是能吃饱饭,但人家可就香车美女大鱼大肉了。
我不是说我们就因此想这条船沉,但是积极性肯定没有富二代们那么高。
毕竟打工人能有多少梦想,能有多少激情?
你公司做成一单大生意,预计可以赚一亿,你老板当然欣喜若狂脱裤子开香槟庆祝,就这我都觉得他太冷静了,他也就开心了一两百万的度。
你一问有多少提成,老板说每人五百,你当然也高兴,但是你肯定也就给他高兴个500块的反应吧?你不可能比他还要疯狂吧?
所以普通人比富二代不努力是正常的,也没必要比他们努力。
玩游戏厉害的人最怕什么?
他一身神装,手速无敌,意识超群,环顾身边一看,没人陪他玩。
这是我最想看到的反应。
还有人说穷不是应该更加努力吗?
错了!
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
现在的差距不是经济落后,先猥琐发育二十分钟,后期大家都是六神装。
现在是你玩到游戏结束才能憋出一双草鞋,人家开局就是六神装。
这种游戏没有努力的意义,也没有操作的空间。
富二代努力不努力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句话是用来给大众洗脑的。
因为这句话的潜台词其实是:有钱的人比你努力,所以活该人家有钱,活该你穷。再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有钱人之所以有钱,是因为人家天生优秀,而你之所以没钱,是因为天生低人一等——
阶级固化那味儿,社会达尔文主义那味儿,是不是很明显了?
先说宏观层面。越南社会的一个荒诞之处在于:明明社会上不存在什么old money,某些靠时代机遇和运气一夜暴富的人就开始跟人民群众划清界限,试图用资本合法化自己的财富和地位了。
那些先富起来的有钱人,起家靠的是一些不能公开的龌龊手段,赚到钱以后想的根本不是什么“社会责任”和“企业家精神”,先富带动后富,而是个个争先恐后地玩资本运作和炒作,把资产转移到国外让后代生生世世享受荣华富贵,然后再继续站在道德制高点鄙视越南那些没富起来的人。
论鄙视链,越南富人在欧美发达国家old money面前基本上就是个笑话。人家富起来多少年多少代人了,要是真玩鄙视链那一套,比财富比底蕴比传承,哪一方面不是分分钟完爆越南富人。但,你看人家社会风气和社会舆论是什么样的?
人家的贫富差距再大,至少在宣传层面,是非常尊重个体平等和权利的,马斯克乔布斯这个级别的企业家,要是敢在公开场合宣称“我自己靠本事赚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信不信分分钟被网友骂到自闭,股价一天蒸发个20%也不是没可能。
再说微观层面,我读书时候认识不少富二代,创业之后因为接触的都是高净值客户,所以对于这个群体的了解比一般人深得多。反正在我的观察里,富二代是一个两级分化非常严重的群体——
努力的人极其努力,而且往往因为优越的家庭背景和资源,无论是学业还是事业都做的游刃有余,这一部分人将来很可能成为真正的社会精英,为社会创造出很高的价值。
但是与之相对的,也有一部分富二代极其堕落,由于从小缺少父母的严厉管教肆意妄为,学习成绩一团糟,整天跟一群狐朋狗友厮混,出国以后吃喝玩乐夜夜笙歌。男的开豪车泡妞吸毒打气,女的沉迷各种买买买,私生活非常随便,这些人的未来不出意外令人堪忧,甚至可能会败光家里的产业。媒体上报道的富二代糜烂生活,很多就来源于这个群体。
如果你说前面这个富二代群体,到底是不是比普通人有钱还努力?那我肯定举手赞同,这些富二代不但努力,而且聪明、谦虚、优秀、自律,虽然很年轻,但是却有很多值得赞许甚至令人钦佩的地方;
但要是第二个富二代群体,绝对就不是一个学习的榜样了。这些人非常平庸,极度迷茫、懒惰、自大,别说和优秀的富二代相比,哪怕是和很多中产家庭的孩子,都有非常巨大的差距,未来如果没有大的转变,大概率就是混吃等死的角色。
所以这就涉及到一个终极的本质问题:一个人究竟如何,是取决于他自身,而不是他的家庭和出身。我们经常说,优秀的人要和自己比较,而不是别人比较,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用上海人喜欢的一个比方就是:
如果你是一个阿武卵,那么哪怕你的祖上是金刚砖头,你也还是一个败坏家族的阿武卵;
如果你一块金刚砖,即便你的祖上是阿武卵,你还是一块金刚砖,而且是优秀的克服了不利因素的金刚砖。
是想做阿武卵,还是做金刚砖,这恰恰取决于你自己。
公众号:小舜利
留学类精华回答:
情感干货:
我和超多富二代打过交道。
有超级争气的,有吃喝玩乐的。
吃喝玩乐的就不谈了,我就谈一个超级争气的。
确实比较努力。
强度大约等于996。烈度大约是3年。
公司稳定后就是12,4,5。
主要是屁事不干的富二代太多,一下把这些正常努力的二代给凸显出来了。
再大家崇尚结果论,谁有钱谁有理。
而拼尽全力的穷二代太多,稍微懈怠一点就被人诟病还不够努力。
很简单的比方,你没钱,你掏出手机打游戏,看到的人会说,有时间打游戏不知道用这个时间充实自己。
而富二代掏出手机打游戏,大家会觉得这个人生活单纯,保有初心,不去蹦迪只打游戏,可爱极了。
你没钱,996无人说你努力。
你是富二代,每天只要能正常上下班,几乎就是方圆百里的富二代楷模。
你没钱,上厕所玩手机就是一辈子就这个样子了。
你是富二代,能按时回家吃饭就是模范儿子,优秀丈夫。
努力的富二代确实很多,但是,他们的努力标准只不过是:没有严重的吃喝嫖赌抽倾向。
而你努力的标准则是:以惊人的毅力持续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终年无休不说,最关键的是还要做出一定的成绩来表现自己的努力,不然也是白搭,你的话题会变成:
能吃苦就够了吗?
已经不会再去讨论你努力不努力了。
归根到底,这个社会就是一个功利的结果导向的社会。
人人只看结果,假装关心过程。
这有啥好可怕的,这不是挺好一件事?维特根斯坦就是富二代,人也贡献挺大的,不也挺好的?
要是富二代都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这世界就好多了,起码娱乐圈少一半瓜。
现在还是努力的富二代太少。
这是正常,不是鸡汤。越是资源匮乏,就越容易被形成负面驱动力:如果我不努力,我就会失去这些我不能失去的资源。反而不缺资源时,人更容易建立正面驱动力:如果我努力,我就可能获得我暂时没有但很想要的资源。资源可以是钱,也可以是机会。
说到资源,如果我们抛开「富二代」这个限制,比你有资源的人也比你努力不是很正常吗?你经理收入比你高、资产比你多,如果碰巧他还比你更努力,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他有可能很想做到总监的位置,知道竞争很激烈,所以必须努力。他往上看,总监比他努力就不正常吗?总监往上看,副总裁比他努力就不正常吗?
换个角度看别的资源,例如教育资源,小镇做题家面对一个北京的同龄人,发现他素质教育还比自己更努力,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一个人把 211 看作自己努力的方向,为此而努力;另外一个人把 211 当做兜底,为哈佛、斯坦福而努力。我看不出这有什么不正常的。
富二代也可以有自己的梦想,也可以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