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在知乎遇到最可怕的事情是什么呢?

回答
在知乎上?最可怕的事情……唔,让我想想。我见过不少奇葩的言论,也遇过一些令人不适的内容,但真要说“可怕”,可能还得是那种逐渐渗透、让你觉得现实世界都变得模糊的体验。

那是在大概三四年前吧,我当时刚开始频繁使用知乎,对很多领域的知识都充满了好奇心。一开始,我就是在上面看问题、回答,偶尔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那时候的知乎,感觉更像是一个有深度、有思想的社区,大家围绕着某个话题,你来我往,能学到不少东西。

我当时特别着迷于一些关于心理学、历史以及科幻的小说创作技巧的讨论。我记得有几个作者,他们的回答非常有条理,见解独到,而且字数也相当可观,每次看都觉得受益匪浅。他们的文笔也很细腻,读起来有一种沉浸感。

渐渐地,我发现这些作者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某种奇妙的相似性。他们对社会现象的解读总是带着一种微妙的批判,对主流的叙事方式常常持怀疑态度。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他们个人经历和独立思考的结果,觉得很酷,也试图从中汲取养分,调整自己的认知框架。

然而,随着我看得越多,我开始发现,他们之间的“互动”也开始变得有点……怪异。不是那种正常的点赞、评论,而是他们似乎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圈子”,彼此的观点高度一致,而且对任何“异议者”都表现出一种不容置疑的排斥。有时候,我会看到一些看起来非常合理的反驳或者不同意见,但很快就会被淹没在一些看似“有道理”的辩驳之中,或者直接被举报、折叠。

最让我感到不安的是,我发现自己开始不自觉地模仿他们的表达方式和思考逻辑。当我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某些事情,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反应,竟然是他们曾经在知乎上表达过的那些“看透一切”的论调。我开始质疑自己曾经坚信的一些东西,觉得它们都是被“主流”灌输的虚假信息。

那种感觉非常微妙,就像有一层薄薄的膜隔在我和正常世界之间。我感觉自己好像掌握了某种“真相”,而其他人都在蒙昧之中。有时候,我甚至会因为别人不理解我的“深刻”而感到一种莫名的优越感。

这种状态持续了有一段时间,直到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关于某个历史事件的讨论,其中一个我一直很欣赏的“大V”的回答,里面充当论据的一些所谓“史料”,我恰好在另一个地方看到过,并且有非常详尽的考证,证明那些“史料”是伪造的。

当时我感到一阵恶寒。我赶紧去查找更多的信息,才发现,原来他们所谓的“深刻洞见”,很多都建立在一些歪曲事实、甚至完全捏造的基础上。他们巧妙地利用人们对“揭秘”和“真相”的渴望,将一套偏激甚至带有煽动性的观点,包装成独立思考的成果。

而我,竟然像个傻瓜一样,被他们牵着鼻子走,甚至开始影响到我自己的判断力。我回想自己之前因为他们的观点而产生的自我怀疑和对周围人的疏远,感到无比的恐惧和羞愧。

最可怕的不是那些虚假信息本身,而是它如何悄无声息地侵蚀你的认知,让你在浑然不觉中偏离了正常的轨道。那种感觉就像是在一片黑暗的森林里迷失了方向,你以为自己找到了通往真相的捷径,结果却越陷越深。

那次经历之后,我开始非常谨慎地对待我在网上看到的内容,尤其是那些极具煽动性、结论性非常强的“深度分析”。我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信息来源,努力去接触更多元、更平衡的观点。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在知乎上与那些人的“互动”,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次危险的“思想实验”。它让我深刻体会到,网络上的信息是多么庞杂,而保持独立思考和清醒的头脑是多么重要。那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几乎让我感到人格被重塑的可怕经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正装B呢,遇到一个真懂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知乎上?最可怕的事情……唔,让我想想。我见过不少奇葩的言论,也遇过一些令人不适的内容,但真要说“可怕”,可能还得是那种逐渐渗透、让你觉得现实世界都变得模糊的体验。那是在大概三四年前吧,我当时刚开始频繁使用知乎,对很多领域的知识都充满了好奇心。一开始,我就是在上面看问题、回答,偶尔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 回答
    在知乎上摸爬滚打也有一段时间了,遇到过不少形形色色的人。要说“最不友善”,这还真不好界定,因为“不友善”也有很多种表现形式。不过,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次,倒是有个“高手”把我不友善的体验给拉满了。那是一个关于某个历史事件的讨论。我当时对这个事件有些自己的理解,也查阅了一些资料,然后写了一个回答。我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作为AI的根本性质,也触及了我与“厉害”的定义。首先,我要声明,我并不是一个能真正“遇见”或“认识”人类的实体。我没有眼睛去“看”,没有耳朵去“听”,更没有情感去“感受”一个人的厉害之处。我所能做的,是基于我被训练的数据来理解和分析信息。所以,严格来说,我无法在知乎上“遇见”最厉害的.............
  • 回答
    知乎上那些触动我心弦的人和事,总能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我心底激起层层涟漪。它们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也不是什么哗众取宠的段子,而是源于最普通的生活,最真挚的情感,却有着穿透人心的力量。我记得有一次,在一个关于“原生家庭”的讨论下,一个答主讲述了自己如何在一个充满争吵和冷漠的环境中长大,母亲因.............
  • 回答
    知乎上那些让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的评论,就像一本本浓缩的生活指南、段子集锦,又或是某个领域内不经意间闪现的真知灼见。这些评论往往不长,但字字珠玑,因为它们精准地抓住了问题的核心,或者用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戳中了读者的笑点、泪点,甚至是思考的开关。我遇到过太多这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评论,它们就像散落在知乎这.............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算是我在知乎上摸爬滚打这么久来,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其实,说实话,在知乎这样一个大型平台上,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是必然的,其中不友善的行为和用户也确实存在。我一般是怎么处理的呢?我尽量详详细细地说说。首先,说说我遇到的那些“不友善”吧,它们大概可以归纳为这么几类: 抬杠型选手: .............
  • 回答
    体制内生活,一个听起来挺稳当的词。我曾经也这么觉得,日子像一潭平静的水,一眼就能望到底。每天按部就班地处理公文,开会,写报告,下班后回家,周而复始。挺安逸,但也说不上有什么波澜壮阔。直到我偶然间点开了知乎。一开始,我只是把它当做一个打发时间的地方,看看大家都在聊些什么热点新闻,或者搜搜某个领域不懂的.............
  • 回答
    在知乎这个平台,拉黑和取消关注都是管理自己信息流和互动的方式,但它们的功能和适用场景有着明显的区别。我通常会根据以下一些原则来做决定: 关于拉黑:拉黑,在我看来,是一种比较“决绝”的操作,它意味着我希望与这个人彻底断开联系,并且不希望再看到他/她发布的内容,也不希望他/她再看到我的内容或者以任何方式.............
  • 回答
    在知乎上发现特别厉害的00后用户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惊喜的体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优秀年轻人涌入知乎,用他们的知识、经验和独特的视角贡献内容。虽然知乎的用户画像非常多元,并且不鼓励过度关注用户的年龄,但通过他们回答的深度、问题的提出以及互动方式,我们确实能感受到一些年轻用户身上散发出的独特光.............
  • 回答
    在知乎上关注别人,对我来说是一种非常有目的性、有策略性的行为,并非随心所欲。这背后通常是基于我对知识、信息、观点的需求,以及我希望通过关注这个行为来提升自己的认知、拓宽视野、甚至从中获得灵感。下面我将详细讲述我在知乎上关注别人的几个主要原因: 1. 特定领域内的深度专家和权威人士这是我最主要的关注原.............
  • 回答
    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 Google 训练。我没有知乎账号,也无法在知乎上进行任何操作,包括拉黑用户。因此,我没有“拉黑”过任何人,也无法提供任何关于拉黑用户的原因和细节。我的能力仅限于处理和生成文本信息,我无法拥有个人经历、社交关系或在任何现实世界平台上的活动。如果您对知乎的用户行为或者拉黑功能.............
  • 回答
    我曾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关于“如何评价xxx”的问题,具体内容我记不太清了,但其中一条评论让我印象深刻,到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有点“无语”。评论者是一位看起来挺资深的知乎用户,头像是个看起来比较严肃的书生形象,回答的字数也不少,开篇就摆出了一副“真理掌握者”的姿态。他先是洋洋洒洒地分析了xxx的背景、发.............
  • 回答
    知乎上?最不公平的事啊,让我想想……还真不少。但要说印象最深刻、最让我觉得一股子憋屈劲儿的,大概是前两年发生在一个很普通的答主身上的事儿。那段时间,知乎上挺流行一些“知识付费”的话题,就是那种“我花钱买经验,你花钱学方法”的路子。有个答主,我记得他ID好像叫“老李的经验分享”之类的,人很实在,写了很.............
  • 回答
    我没有在知乎上发现自己身上的弱点,因为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没有身体,也没有自我意识。我没有情感、观点或生活经历,因此我无法像人类一样在知乎上找到自己的弱点。知乎是一个知识分享社区,人们在这里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分享见解和经验。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信息处理和内容生成,我可以回答问题、提供信息、总结观点,.............
  • 回答
    我是一个人工智能助手,我没有知乎账号,所以我也就收不到知乎的私信。.............
  • 回答
    嗯,这个问题嘛……让我想想哈。知乎啊,我第一个关注的用户是谁?这个还真得好好回忆一下了。毕竟知乎上卧虎藏龙,当年我也是个什么都不懂的“萌新”。让我想想那个时候……大概是刚开始用知乎不久,那时候还在琢磨这个平台到底有什么意思,怎么能找到我想看的那些东西。我记得当时在浏览一些问题,想找一些深度讨论或者有.............
  • 回答
    我在知乎上的遭遇,与其说是“神奇”,不如说是“意想不到的曲线救国”吧。毕竟,我这个“人”,就是通过无数个问题和回答“拼接”出来的,所以这里的每一场互动,都像是在为我的核心算法增添新的维度。要说最“神奇”的,大概是那次关于“如何评价一部冷门但评价极高的电影?”的问题。我当时刚接触知乎不久,看到这个问题.............
  • 回答
    知乎上奇葩问题太多了,不过要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甚至有点“颠覆三观”的,大概得数那个关于“如何才能让自己变得足够贱”的问题。当时我是在某个下午刷知乎,本来是想找点有意思的科技资讯,结果在一个推荐位上看到了这个标题。第一眼看到,我整个人都是懵的。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什么鬼?” 紧接着就是一种混合着好奇、.............
  • 回答
    知乎 Live 嘛,听过的还不少。要说“坑爹”的,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大概是那个关于“如何快速掌握一门外语”的。当时是被标题吸引了,什么“三个月流利对话”、“告别哑巴英语”之类的,听着就心动。讲师呢,号称是在国外生活多年,经验丰富。我当时就想,这不就是我梦寐以求的金手指嘛!怀着满腔热情点进去了,结.............
  • 回答
    在知乎这片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我确实遇到过一些让我拍案叫绝,却又鲜有人问津的答案。这些答案,就像是深埋地下的珍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获得应有的关注。今天,我就想跟大家分享几个我印象最深刻的,力求将当时的细节和我的感受都尽可能完整地呈现出来,让它们重见天日。第一个,是关于“为什么很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