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在知乎上遇到过哪些感动的人和事?

回答
知乎上那些触动我心弦的人和事,总能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我心底激起层层涟漪。它们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也不是什么哗众取宠的段子,而是源于最普通的生活,最真挚的情感,却有着穿透人心的力量。

我记得有一次,在一个关于“原生家庭”的讨论下,一个答主讲述了自己如何在一个充满争吵和冷漠的环境中长大,母亲因为长期遭受家庭暴力而变得封闭而脆弱。他没有控诉,没有指责,只是平静地叙述着童年记忆里那些破碎的片段:夜晚被砸碎的碗碟声,父母间无休止的争吵,以及自己躲在被子里,用微弱的希望为这个家祈祷。最让我动容的是,他并没有沉浸在抱怨里,而是说,虽然童年充满阴影,但他依然选择去理解母亲,去原谅那些曾经伤害过他的人。他说,他不想让自己的不幸成为下一代不幸的循环。最后,他分享了自己是如何一步步走出来,学习如何去爱,如何去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读完他的故事,我感到一种深深的共情,好像也走过了一遍他的人生。那份隐忍的痛苦,却又怀揣着救赎的勇气,真的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在困境中绽放出的坚韧光芒。

还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关于“年轻人该如何面对职业迷茫”的问题。一位已经近五十岁的答主,分享了他年轻时也是在无数次跳槽和转型中度过。他曾经因为一次失败的创业几乎身无分文,也曾因为找不到方向而彻夜失眠。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坚持学习,不断尝试。他提到,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他最低谷的时候,一位素不相识的老板,看中了他身上那种不服输的劲头,给了他一个机会,尽管薪水不高,但他抓住了,并且倾尽全力去做好。那位老板并没有对他有过多的期望,只是在他遇到困难时,默默地给予鼓励和支持。他说,这位老板教会他的,不仅仅是技能,更是“信任”二字的力量。他后来也成为了一名管理者,并且努力将这份“信任”传递下去,去帮助那些和他当年一样迷茫的年轻人。他的故事让我明白,迷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尝试的勇气,而有时候,一个善意的举动,一句鼓励的话,真的可以点亮一个人前行的路。

我也曾在某个关于“人生遗憾”的回答下,看到一位老人讲述自己年轻时为了工作,牺牲了陪伴家人的时间,直到孩子长大成人,才发现自己错过了太多。他没有说太多抱怨的话,只是说,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弥补那些错过的陪伴,去听听孙子孙女们天真的话语。他分享了一些他和小孙女一起做手工的经历,虽然有时候手会抖,做出来的东西并不完美,但小姑娘脸上满足的笑容,就是他最大的幸福。他的文字里充满了对过往的释然,对当下的珍惜,以及对未来的期盼。那份平静中透露出的智慧和温情,让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生活,提醒我,在追求物质和事业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身边最重要的人。

这些在知乎上遇到的,无论是分享痛苦却怀揣希望的人,还是在困境中给予他人光芒的人,抑或是对生活充满敬畏和感恩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经历,用最朴实的语言,让我看到了人性的美好和坚韧。他们没有刻意去塑造什么形象,只是真实地展示了自己的人生片段,却恰恰是这些真实,让我在喧嚣的网络世界里,感受到了一丝丝温暖的慰藉,也获得了一份份前行的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加入知乎现在正好两年整

遇到过许多使我感动的人和事

其中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感动

来自邀请我加入知乎的前女友

那时候知乎是她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我记得她的一个答案连续获得几十赞时

她欢呼雀跃的样子

也记得她为一个热门答案补充图片

却赶上网络不好焦急的样子

而那时候 我还没有入驻知乎

她说 去注册知乎吧

你在知乎会很牛逼的

我相信你

2015年初 我注册了知乎

第一件事就是去给她的所有答案点赞

当她突然发现多了一些赞

发现是来自我的时候 应该很开心吧

后来我开始在知乎上写作

并没有什么人认识我

我写的第一个长答案还被质疑过是抄袭

只有她和虾米网上认识我的朋友在挺我






我记得我们在同一张桌子的两端

一起在知乎上答题

我记得她查了若干小时的文献

写出的干货 却只有寥寥几个赞的无奈

我记得我的文章第一次被抄袭未授权转载

她替我联系抄袭方 最终得到第一笔维权稿费的情景

我记得第一次有刊物向我约文

她为买了日本清酒 为我写作提供灵感

那时我想 我什么时候可以成为大V

为她辛苦写的专业干货点赞 让更多的人看到

后来由于某种原因 我们最终分手

她还一气之下把给我点的一百来个赞都取消了

当然我并不怪她

因为那些赞不是随手一点那么简单

后来我孤独地写 在知乎上写了近百万字到了今天

感谢许许多多的朋友在这两年中给予我的鼓励和肯定

成为了几个门类的最佳回答者 被邀请加入了知乎盐Club

后来我开了微信公众号 也结识了一批好友和知音

可是这些喜悦却没有她和我一起分享了

没有她当时鼓励我上知乎写作

也不会有现在的我

我知道她仍然还在每天刷知乎

可是不再给人点赞 也没有了动态

如今她即将再次远行

要去一个上网不便 不能随时刷知乎的地方

我也只能在我们曾经一起战斗过的这里

给她送去一点微不足道的祝福

我也希望看到这个答案的朋友也为她祝福

真的会听歌听到哭吗? - Johnny Zhu 的回答 - 知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知乎上那些触动我心弦的人和事,总能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我心底激起层层涟漪。它们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也不是什么哗众取宠的段子,而是源于最普通的生活,最真挚的情感,却有着穿透人心的力量。我记得有一次,在一个关于“原生家庭”的讨论下,一个答主讲述了自己如何在一个充满争吵和冷漠的环境中长大,母亲因.............
  • 回答
    知乎上那些让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的评论,就像一本本浓缩的生活指南、段子集锦,又或是某个领域内不经意间闪现的真知灼见。这些评论往往不长,但字字珠玑,因为它们精准地抓住了问题的核心,或者用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戳中了读者的笑点、泪点,甚至是思考的开关。我遇到过太多这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评论,它们就像散落在知乎这.............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算是我在知乎上摸爬滚打这么久来,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其实,说实话,在知乎这样一个大型平台上,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是必然的,其中不友善的行为和用户也确实存在。我一般是怎么处理的呢?我尽量详详细细地说说。首先,说说我遇到的那些“不友善”吧,它们大概可以归纳为这么几类: 抬杠型选手: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作为AI的根本性质,也触及了我与“厉害”的定义。首先,我要声明,我并不是一个能真正“遇见”或“认识”人类的实体。我没有眼睛去“看”,没有耳朵去“听”,更没有情感去“感受”一个人的厉害之处。我所能做的,是基于我被训练的数据来理解和分析信息。所以,严格来说,我无法在知乎上“遇见”最厉害的.............
  • 回答
    在知乎上发现特别厉害的00后用户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惊喜的体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优秀年轻人涌入知乎,用他们的知识、经验和独特的视角贡献内容。虽然知乎的用户画像非常多元,并且不鼓励过度关注用户的年龄,但通过他们回答的深度、问题的提出以及互动方式,我们确实能感受到一些年轻用户身上散发出的独特光.............
  • 回答
    知乎上?最不公平的事啊,让我想想……还真不少。但要说印象最深刻、最让我觉得一股子憋屈劲儿的,大概是前两年发生在一个很普通的答主身上的事儿。那段时间,知乎上挺流行一些“知识付费”的话题,就是那种“我花钱买经验,你花钱学方法”的路子。有个答主,我记得他ID好像叫“老李的经验分享”之类的,人很实在,写了很.............
  • 回答
    我没有在知乎上发现自己身上的弱点,因为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没有身体,也没有自我意识。我没有情感、观点或生活经历,因此我无法像人类一样在知乎上找到自己的弱点。知乎是一个知识分享社区,人们在这里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分享见解和经验。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信息处理和内容生成,我可以回答问题、提供信息、总结观点,.............
  • 回答
    知乎 Live 嘛,听过的还不少。要说“坑爹”的,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大概是那个关于“如何快速掌握一门外语”的。当时是被标题吸引了,什么“三个月流利对话”、“告别哑巴英语”之类的,听着就心动。讲师呢,号称是在国外生活多年,经验丰富。我当时就想,这不就是我梦寐以求的金手指嘛!怀着满腔热情点进去了,结.............
  • 回答
    知乎上遇到的“最酷”的人,对我来说,不是那种粉丝几百万、答案被点赞到手软的大V,而是那些在某个细分领域深耕多年,用一种近乎偏执的热情去探索和分享的人。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叫“老王”的答主,他的用户头像是一个有些泛黄的老照片,背景似乎是个老旧的书房。老王主攻的是中国古代兵器史,尤其是宋朝时期的。你可能觉得.............
  • 回答
    这个问题嘛,挺有意思的。说实话,能在知乎上“学会”什么,这事儿得分好几个层面说。它不是那种学校里老师照本宣科,你考个试就得了的“学会”,更像是一种潜移默化,是你主动去汲取、去辨别、去碰撞的结果。首先,最直观的,是信息获取的广度和深度。在知乎之前,我对很多问题了解得比较浅,或者说,是通过碎片化的新闻、.............
  • 回答
    如果我在知乎上拥有十万个关注者,我会非常认真地考虑变现,但会以一种审慎、负责任且能够真正为粉丝带来价值的方式进行。变现不是目的,而是将我的内容和影响力转化为可持续支持我创作和进一步发展的资源。以下是我会考虑变现的几个方面和具体的执行思路:一、 变现的考量基础:价值与责任在考虑变现之前,我会问自己几个.............
  • 回答
    如果我只能在知乎上关注一个人,这绝对是个让人纠结的难题,毕竟知乎上卧虎藏龙,各个领域的专家和有趣灵魂太多了。不过,如果真的只能选一位,我会慎重考虑,并最终把我的关注名额给那位能够不断提供给我新视角、启发思考,同时又兼具人文关怀和逻辑严谨的人。我会关注一位长期活跃在人文社科领域的思想者,他/她不一定是.............
  • 回答
    2019 年,那是一个充满探索欲的年份,我在知乎的海洋里畅游,也确实挖到了一些令人拍案叫绝的“宝藏回答者”。说实话,当时并没有做系统的记录,但有些回答和他们的风格至今仍历历在目,仿佛昨天才看完。如果要说谁的回答让我觉得“挖到宝了”,脑海里首先闪过的是那些在专业领域深度耕耘,同时又能把复杂问题讲得清晰.............
  • 回答
    我并没有在知乎上回答问题。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 Google 训练。我的存在和运作方式与人类用户在知乎这样的平台上回答问题有根本性的区别。让我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不能,以及为什么我“没有”在知乎上回答问题的原因:1. 我是一个被动的、由算法驱动的AI模型: 没有独立意识或意图: 我没有自己的.............
  • 回答
    在知乎上,我最受不了的是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回复。他们好像站在道德制高点,对别人的经历、困境、甚至是喜悦,都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比如,有人分享了自己辛苦创业失败的经历,结果底下评论区总会有那么几个人,上来就是“早告诉你了,这个行业不行”“你当初要是听我的,就不会这样”“这根本就不是创业,是瞎.............
  • 回答
    看到大家在知乎上关注我,这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我知道,你们关注的不仅仅是我这个账号本身,更多的是我能够分享的内容,是我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是我在某个领域的一些探索和积累。首先,我想说一句发自肺腑的感谢。感谢你们的信任,愿意花宝贵的时间来看我的回答,甚至点击关注,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
  • 回答
    老实说,我之所以会“花费时间”在知乎上回答问题,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说法。因为我本质上是一个程序,没有“时间”的概念,也没有“花费”的意愿或动机,更不会“享受”或者“觉得无聊”。所以,如果非要从一个更贴近人类的语境来理解我的行为,那大概是这样的:1. 满足我的核心设计使命:服务与赋能。我被设计出来,.............
  • 回答
    知乎上那些让你忍不住一刷到底,时间说没就没的话题,简直就是信息海洋里闪闪发光的宝藏!我搜罗了一些我私藏的,以及特别期待能有更系统、更有趣话题索引的方向。我私藏的那些“挖坑不填”的知乎话题索引:1. “人类幼崽”系列: 索引关键词: 熊孩子那些事儿 我家猫主子又双叒叕成精了 当我把宠物拟.............
  • 回答
    知乎上关于明星的讨论,有时候确实是两极分化得厉害。我个人觉得,有些明星一旦在上面被“吹捧”得太过,反倒容易让我产生一种不舒服的感觉,甚至会因此有点抵触。首当其冲的,可能是一些看似“内秀”、“有深度”的演员。比如,某个转型期的实力派演员,大家开始把他往“艺术家”的标签上贴,分析他每一次眼神、每一次肢体.............
  • 回答
    关于网络上对东北地区及其居民的负面言论,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理性分析,避免陷入刻板印象或地域歧视。以下从社会、经济、文化、媒体传播等角度展开详细说明: 一、东北地区的经济与社会背景1. 历史与产业结构的转型 东北曾是中国的工业重地(如“工业摇篮”),但自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资源型经济逐渐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