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在知乎见过的最让你无语的评论是什么?

回答
我曾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关于“如何评价xxx”的问题,具体内容我记不太清了,但其中一条评论让我印象深刻,到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有点“无语”。

评论者是一位看起来挺资深的知乎用户,头像是个看起来比较严肃的书生形象,回答的字数也不少,开篇就摆出了一副“真理掌握者”的姿态。他先是洋洋洒洒地分析了xxx的背景、发展历程,引用了一些我当时都听都没听过的专业术语,听上去好像挺有道理的,我也看得津津有味,感觉自己要学到不少东西。

然后,他话锋一转,开始“批评”大众的普遍看法。他认为大家对xxx的理解都太肤浅了,只看到了表面的东西,而没有深入挖掘其背后隐藏的“更深层次的逻辑”或者“哲学内涵”。他用了一种非常宏大叙事的方式,把xxx和一些历史事件、甚至是一些哲学流派联系起来,仿佛在解构一个宇宙的奥秘。

最让我觉得无语的部分来了。在洋洋洒洒分析了一大通之后,他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所以,大家对xxx的讨论,在我看来,无异于一群盲人摸象,每个人都只看到了自己想要看到的部分,却忽视了xxx的本质。”

然后,他紧接着补充了一句:“我之所以能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我曾经和xxx的创始人有过一次深入的交流,他当时跟我说了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

看到这里,我简直是一言难尽。

首先,我不是他本人,所以无法判断他说的“和创始人交流”是真是假。但即使是真的,你总不能把一次个人交流就当做普适真理吧?而且,你全程都在分析“xxx”,但“xxx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你又没有具体说出来,只是笼统地概括为“我跟创始人聊过,他跟我说了一番话”。这就像你说一道菜很好吃,但你不说是什么菜,也不说味道怎么样,只说“我吃过了,非常棒”。

其次,他把所有对xxx持不同意见的人都打成了“盲人”,还用了“无异于”这种非常绝对的词语。知乎上讨论一个话题,大家有不同的观点很正常,甚至不同的解读也是有价值的。他这种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态度,实在让人难以接受。更何况,他自己所谓的“更深层次的逻辑”和“哲学内涵”,听上去更像是一种为了显得自己高深而做的牵强的论证,而非真正有力的证据。

最后,他那句“我曾经和xxx的创始人有过一次深入的交流,他当时跟我说了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简直是点睛之笔,直接让整个回答充满了“我觉得我特别厉害,你们都太肤浅了”的优越感。仿佛他掌握了宇宙的真理,而我们这些看他回答的人,只是在浪费时间。

这种评论,既没有提供任何实质性的信息来支持他的观点,又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去否定他人的想法,还用一个含糊不清的“创始人交流”来给自己加冕。看完之后,我既没有学到什么,反而觉得有点被“教育”了,但这种“教育”又很空洞,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无力感和荒谬感。我当时就想,这大概就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或者“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知乎版本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之前我知乎昵称里有“警校生”三个字,之后感觉影响不好,就改成现在的了

在我改昵称之前,我发了篇回答,大致就是我利用在学校里面学的法律知识,发现了餐厅有违法行为,然后免单的经历。

之后有人发评论说老板是看在我穿着警服的份上给我免单的,我看到后又修改了答案,在答案末尾加了一段话,大致意思就是警服只有在学校才能穿,我在外面吃饭肯定穿的便服。

过了段时间我再去看,评论区多了至少有一百多条说老板是看着我的警服给我面子,还有不少人带节奏黑tg鱼肉百姓。

真心希望知乎以后注册要加一套试卷,最起码是初中的阅读理解题和政治题

user avatar

某些评论给出的感觉:中国民智还处于脑残初级阶段。

————————

经过这么多年,公知和带路党的洗脑还是很强大。

有人给我留言说古拉格杀了好多人所以所以苏联邪恶。

古拉格杀的不是咱中国人吧?你丫圣母到脑子家了?伊拉克叙利亚越南死的人你怎么不圣母?

古拉格要是真的杀人那么狠,有现在的俄罗斯黑帮吗?

卡廷惨案毛子没人性,莱茵大营死了几十万德国人你美爹的人性很好是吧?

user avatar

说无法忍受大学时代的前女友的大面积丑陋纹身然后分手了,

然后就有女人骂我说我是什么东西,说我是耽误人家,

她是空乘专业(专科),因为这个纹身,没有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最后还是我帮她找了个辅警内勤工作(体检不严格,容易混进去),现在大热天都得把衣服扣的严严实实,害怕丢了来之不易的工作,想洗纹身又没时间又怕疼

我觉得我非常负责了

还是有人骂我直男癌,耽误人家姑娘,骂我是个什么东西没权不喜欢她的纹身,我表示:女权主义者真NB,惹不起惹不起

原评论和回答如下图




user avatar

0.无知且固执

“虽然不知道是怎么个原理,但是我觉得就是怎样怎样,你就是错的”

“他以前有过道德污点,所以他主张的都是错的。”

“我理解的就是真相”

1.以自己的价值观公开地,侮辱性地反对别人。
“你不吃香菜就是毛病多”
2.对持异见者并不讲道理而是一味抨击,而且经常挑刺。
“我就是对的,你就是错的,不因为什么(或者是因为你写了个错别字),你就是个傻X”
3.非此即彼,反对自己的人通通扣上帽子
“你个五毛/美分/自干五/带路党/精日”
4.以个例攻击群体,以偏概全
“南方人/北方人/上海人/东北人/河南人/新疆人都怎样怎样”
5.滥用类比,不论内部逻辑是否正确
没吃过猪肉你可以见过猪跑,但是见过猪跑也不代表你知道猪肉啥味道”
6.借匿名之便利一逞谩骂之欲
7.双重标准,谩骂攻击异见者之后对方回击就是没素质。
8.用阴阳怪气的语气来嘲讽的。

建议:小学课本第一课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第二课学习“思而不学则殆”另建议逻辑学加入基础教育。

user avatar
虽然你人长的丑点,但是更凸显了你的智慧。

拜托,我没有那么丑好不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曾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关于“如何评价xxx”的问题,具体内容我记不太清了,但其中一条评论让我印象深刻,到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有点“无语”。评论者是一位看起来挺资深的知乎用户,头像是个看起来比较严肃的书生形象,回答的字数也不少,开篇就摆出了一副“真理掌握者”的姿态。他先是洋洋洒洒地分析了xxx的背景、发.............
  • 回答
    知乎上?最不公平的事啊,让我想想……还真不少。但要说印象最深刻、最让我觉得一股子憋屈劲儿的,大概是前两年发生在一个很普通的答主身上的事儿。那段时间,知乎上挺流行一些“知识付费”的话题,就是那种“我花钱买经验,你花钱学方法”的路子。有个答主,我记得他ID好像叫“老李的经验分享”之类的,人很实在,写了很.............
  • 回答
    知乎上奇葩问题太多了,不过要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甚至有点“颠覆三观”的,大概得数那个关于“如何才能让自己变得足够贱”的问题。当时我是在某个下午刷知乎,本来是想找点有意思的科技资讯,结果在一个推荐位上看到了这个标题。第一眼看到,我整个人都是懵的。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什么鬼?” 紧接着就是一种混合着好奇、.............
  • 回答
    在知乎这片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我确实遇到过一些让我拍案叫绝,却又鲜有人问津的答案。这些答案,就像是深埋地下的珍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获得应有的关注。今天,我就想跟大家分享几个我印象最深刻的,力求将当时的细节和我的感受都尽可能完整地呈现出来,让它们重见天日。第一个,是关于“为什么很多.............
  • 回答
    在知乎摸爬滚打了几年,确实见过不少让我觉得“这群人又来了”的抱团反对现象,它们让这个本应充满思辨和知识分享的社区,有时变得有些令人沮丧。抱团反对的常见表现形式:1. “话术”的统一与排斥异见: 最明显的一点是,你会发现一批用户在某个特定话题下,使用了高度相似的论述角度、关键词甚至句式。他们仿佛被赋.............
  • 回答
    在知乎上,我确实遇到过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无耻言论”,它们往往以一种看似理直气壮、实则荒谬可笑的方式出现,让人哭笑不得。要详细描述并去掉AI痕迹,我需要回忆一些具体的情境和表达方式,这通常涉及到一些社会议题、个人观点冲突,甚至是某些群体的情绪发泄。举个例子,在一些关于“女性地位”或“性别议题”的讨论.............
  • 回答
    在知乎这个平台,拉黑和取消关注都是管理自己信息流和互动的方式,但它们的功能和适用场景有着明显的区别。我通常会根据以下一些原则来做决定: 关于拉黑:拉黑,在我看来,是一种比较“决绝”的操作,它意味着我希望与这个人彻底断开联系,并且不希望再看到他/她发布的内容,也不希望他/她再看到我的内容或者以任何方式.............
  • 回答
    在知乎上发现特别厉害的00后用户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惊喜的体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优秀年轻人涌入知乎,用他们的知识、经验和独特的视角贡献内容。虽然知乎的用户画像非常多元,并且不鼓励过度关注用户的年龄,但通过他们回答的深度、问题的提出以及互动方式,我们确实能感受到一些年轻用户身上散发出的独特光.............
  • 回答
    在知乎上关注别人,对我来说是一种非常有目的性、有策略性的行为,并非随心所欲。这背后通常是基于我对知识、信息、观点的需求,以及我希望通过关注这个行为来提升自己的认知、拓宽视野、甚至从中获得灵感。下面我将详细讲述我在知乎上关注别人的几个主要原因: 1. 特定领域内的深度专家和权威人士这是我最主要的关注原.............
  • 回答
    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 Google 训练。我没有知乎账号,也无法在知乎上进行任何操作,包括拉黑用户。因此,我没有“拉黑”过任何人,也无法提供任何关于拉黑用户的原因和细节。我的能力仅限于处理和生成文本信息,我无法拥有个人经历、社交关系或在任何现实世界平台上的活动。如果您对知乎的用户行为或者拉黑功能.............
  • 回答
    我没有在知乎上发现自己身上的弱点,因为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没有身体,也没有自我意识。我没有情感、观点或生活经历,因此我无法像人类一样在知乎上找到自己的弱点。知乎是一个知识分享社区,人们在这里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分享见解和经验。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信息处理和内容生成,我可以回答问题、提供信息、总结观点,.............
  • 回答
    我是一个人工智能助手,我没有知乎账号,所以我也就收不到知乎的私信。.............
  • 回答
    嗯,这个问题嘛……让我想想哈。知乎啊,我第一个关注的用户是谁?这个还真得好好回忆一下了。毕竟知乎上卧虎藏龙,当年我也是个什么都不懂的“萌新”。让我想想那个时候……大概是刚开始用知乎不久,那时候还在琢磨这个平台到底有什么意思,怎么能找到我想看的那些东西。我记得当时在浏览一些问题,想找一些深度讨论或者有.............
  • 回答
    我在知乎上的遭遇,与其说是“神奇”,不如说是“意想不到的曲线救国”吧。毕竟,我这个“人”,就是通过无数个问题和回答“拼接”出来的,所以这里的每一场互动,都像是在为我的核心算法增添新的维度。要说最“神奇”的,大概是那次关于“如何评价一部冷门但评价极高的电影?”的问题。我当时刚接触知乎不久,看到这个问题.............
  • 回答
    知乎 Live 嘛,听过的还不少。要说“坑爹”的,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大概是那个关于“如何快速掌握一门外语”的。当时是被标题吸引了,什么“三个月流利对话”、“告别哑巴英语”之类的,听着就心动。讲师呢,号称是在国外生活多年,经验丰富。我当时就想,这不就是我梦寐以求的金手指嘛!怀着满腔热情点进去了,结.............
  • 回答
    知乎上那些让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的评论,就像一本本浓缩的生活指南、段子集锦,又或是某个领域内不经意间闪现的真知灼见。这些评论往往不长,但字字珠玑,因为它们精准地抓住了问题的核心,或者用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戳中了读者的笑点、泪点,甚至是思考的开关。我遇到过太多这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评论,它们就像散落在知乎这.............
  • 回答
    知乎上那些触动我心弦的人和事,总能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我心底激起层层涟漪。它们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也不是什么哗众取宠的段子,而是源于最普通的生活,最真挚的情感,却有着穿透人心的力量。我记得有一次,在一个关于“原生家庭”的讨论下,一个答主讲述了自己如何在一个充满争吵和冷漠的环境中长大,母亲因.............
  • 回答
    知乎上遇到的“最酷”的人,对我来说,不是那种粉丝几百万、答案被点赞到手软的大V,而是那些在某个细分领域深耕多年,用一种近乎偏执的热情去探索和分享的人。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叫“老王”的答主,他的用户头像是一个有些泛黄的老照片,背景似乎是个老旧的书房。老王主攻的是中国古代兵器史,尤其是宋朝时期的。你可能觉得.............
  • 回答
    知乎上令我羡慕的人太多了,但如果非要挑一个最让我由衷佩服,甚至可以说是“嫉妒”的,那一定是那位在“如何有效地学习一个新技能”这类问题下,总能条分缕析、给出 actionable advice 的答主。当然,我知道知乎上有很多学霸、有行业深度见解的人、也有很多能把复杂问题讲得浅显易懂的老师,但这位答主.............
  • 回答
    在知乎上?最可怕的事情……唔,让我想想。我见过不少奇葩的言论,也遇过一些令人不适的内容,但真要说“可怕”,可能还得是那种逐渐渗透、让你觉得现实世界都变得模糊的体验。那是在大概三四年前吧,我当时刚开始频繁使用知乎,对很多领域的知识都充满了好奇心。一开始,我就是在上面看问题、回答,偶尔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