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在知乎拉黑一个人的原则是什么?取消关注呢?

回答
在知乎这个平台,拉黑和取消关注都是管理自己信息流和互动的方式,但它们的功能和适用场景有着明显的区别。我通常会根据以下一些原则来做决定:

关于拉黑:

拉黑,在我看来,是一种比较“决绝”的操作,它意味着我希望与这个人彻底断开联系,并且不希望再看到他/她发布的内容,也不希望他/她再看到我的内容或者以任何方式与我互动。我的拉黑原则主要围绕以下几点:

1. 持续的恶意骚扰或攻击: 这是最直接的拉黑理由。如果一个人屡次通过评论、私信等方式对我进行人身攻击、侮辱、诽谤,或者散布不实信息,无论其动机如何,我会毫不犹豫地拉黑。这种行为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讨论范畴,是对个人权利的侵犯。

2. 内容极度冒犯或与核心价值观冲突: 有些人的观点和言论,即便没有直接针对我,但其内容本身可能包含仇恨言论、歧视性内容(如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等),或者是宣扬暴力、极端思想,与我所信奉的基本的、普世的价值观严重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我宁愿选择“眼不见为净”,避免接触到这些负面信息。

3. 无效且重复的争论,且对方态度恶劣: 知乎的讨论区是观点碰撞的地方,但有些争论会陷入僵局。如果我尝试理性沟通,但对方始终固执己见,且在讨论中表现出明显的攻击性、蔑视感,或者不断歪曲我的意思,那么继续争论已经没有意义,反而会消耗我的精力。这时,拉黑是为了让自己从这种负面循环中抽离。

4. 过度推广或广告性质的内容,且不属于我感兴趣的领域: 尽管知乎有商业推广,但如果一个人持续地、高频率地在不相关的回答下发布与回答内容无关的推广信息,或者其发布内容绝大多数是营销性质,而这些内容又是我不感兴趣的,我会考虑拉黑。这并非针对“广告”本身,而是对“干扰”用户体验的行为。

5. “小号”或“马甲”的持续骚扰: 有时,会被同一个人用不同的账号进行骚扰。一旦我识别出这些“小号”,并确认它们的服务于同一目的,我也会将所有涉及到的账号一并拉黑。

拉黑是一个“一刀两断”的信号。 我希望通过拉黑,让对方明白我的界限,同时也保护自己不受不必要的打扰和负面情绪影响。拉黑后,我基本上不会再关注这个账号的任何动态。



关于取消关注:

取消关注,则是一种更加温和、更侧重于“优化我的信息流”的操作。它不像拉黑那样带有“拒绝往来”的意味,更多的是一种“取舍”。我的取消关注原则主要体现在:

1. 内容质量明显下降或不再吸引我: 随着时间的推移,任何一个创作者的内容风格、关注点都可能发生变化。如果我发现某个我曾经关注的作者,其最近发布的内容质量明显不如从前,或者其内容方向已经与我的兴趣点不再契合,我会选择取消关注。这不代表我对这个作者有意见,只是我的兴趣发生了转移。

2. 发布频率过高,内容“稀释”: 有些作者为了维持活跃度,会发布大量相对“水”的内容。虽然其中可能也夹杂着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但过高的发布频率会导致我的首页信息流被大量这个作者的内容占据,稀释了其他更有价值信息的出现概率。在这种情况下,我会取消关注,以保持首页的“信息密度”和“质量”。

3. 内容过于单一,缺乏深度或新意: 如果一个作者的内容非常固化,长期围绕着几个狭窄的领域,或者对同一个话题翻来覆去地说,缺乏新的视角和深度挖掘,我也会选择取消关注。我更倾向于关注那些能够提供多元观点、有深度思考、或者能给我带来新知识的学习者。

4. 不再需要其提供的信息: 可能是因为我通过其他渠道获取了相关信息,或者我已经不再关注那个领域,那么自然也就没有继续关注的必要了。

5. “为了不打扰”: 有时,我会发现某个作者的内容确实不错,但因为对方的评论区经常出现一些不太友好的互动,或者我担心自己的评论会被误解,我可能会选择取消关注,转为默默地欣赏其内容,避免可能产生的“不必要”的互动。这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情况,但偶尔也会发生。

取消关注是一种“内容选择”的体现。 我希望我的知乎首页是一个高效、有趣且信息密度高的空间,能够持续地给我带来启发和价值。取消关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它帮助我过滤掉那些不再满足我需求的内容,从而更好地专注于那些真正对我重要的信息。

总的来说,拉黑是“关闭通道”,而取消关注是“调整订阅”。 一个是基于“避险”和“原则”,另一个则是基于“优化”和“效率”。两者都是为了在知乎这个广阔的知识社区中,更好地管理自己的信息获取和社交体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希腊罗马埃及何新伪史论信徒,这种没有任何交流的必要,这群人热爱扎堆轰炸评论区,无法被说服,已经形成了类似宗教信仰一般的狂热凝聚力,而且还会日复一日地跑来骚扰你

键政魔怔人,凡事皆可往政治方面扯,螺丝掉地上都可以给你分析出这颗螺丝和水门事件有重大关联

各种游戏的云玩家,这个看情况,重点拉黑那种云起来被人指出错误后还要嘴硬还在跳的

user avatar

赞同

满清大逆不道才是凌迟处死,一般人是享受不到这个待遇的。但在太平天国,这事多了去了。

拿《中国纪事》黑太平天国的。

认为太平天国无科举的

user avatar

除了有对我人身攻击的人之外(其实这条我也不一定拉黑,不骂我骂的太难听我也不会乱拉黑),我在知乎上拉黑别人有三原则:

1、刷联帝反修的(说这话说明姿势水平低,污蔑谁是修呢?本人实在看不下去)

2、刷围苏救美的(说这话说明境界太低,老给别人预设立场的行为不可取,本人实在无话可说)

3、老在别人回答和评论底下 @BLACK枪骑兵 的(老刷这个说明素质太低,狐假虎威算个什么本事呢?本人觉得实在太low)。

除了这三原则外,讲真我真的不怎么用拉黑按钮,除了无意间发现我没打过交道的却很奇怪的预先拉黑我的之外,似乎也没怎么太用拉黑按钮的说。

user avatar

多数都是收藏用的。

其实人家没把我怎样,我嫌找人不方便,就把黑名单当收藏夹用了。我收藏的国粉们从不跟别人撕逼抬杠,人家就是工作号,只会不停地发回答发视频发回答发视频……你随便骂人家不会回复的。知乎热榜一般来说都很无聊,有时候就只能看黑名单找乐子,不用装太多人,20个以内就能用了,再多了看不过来。

有一个活人不是工作号,他发评论挺流氓的,但是回答都枯燥乏味到让人看完不想活,我就把这个人移除不要了。

少数是真拉黑,不想让他们回复我。

比如有个问题说屠城合理,我就跑去跟人家撕逼了。对方说既然人类经常割草,洒除草剂,被屠也很合理。我说草是你妈啊,立刻把他拉黑。后来发现这个人头像是他自己的照片,脸长得跟鲶鱼一样,实在没法看。算了认输吧,我也把他移除了。

还有个比烂的,我顺着他的思路比下去,有烂大家一起比。很快把他比破防了,开始大骂:比烂真无耻!

拉黑我之后还不停回复,大骂比烂无耻。只好拉黑让他住嘴。鲶鱼走了之后,他成为硕果仅存的非收藏用户。

对于取消关注,刚刚取关了一个高频率发鸡汤的。她发的都是90年代经典鸡汤:1、小时候都看过。2、频率太高了。只好取关。

在知乎要避免冲突有个小窍门:让对方说最后一句。

交流过程中要观察人,如果是自尊心比较容易受伤的,内心比较敏感的用户,不可以轻易得罪。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他们丢了面子可能会在半年甚至超过一年的时间里耿耿于怀。不要幻想一个人丢了面子还能保持什么理智客观,几乎没有这种人。

你让ta说最后一句,ta找回了面子就不会一直纠缠你了。

知乎为什么显示点赞不显示反对呢?因为点赞是认同,反对是否定。

认同可以激励你继续创作带流量,否定让人恼火。如果童年缺乏关心,对认同感就会比较渴望,但是对于否定就会感到痛苦,感到自尊受到了侵犯。知乎为了自身利益,当然不能让你看反对数。但是否定还可以来自评论区,为了留住你继续带流量,就要给你关闭评论、筛选评论、拉黑用户的权利。

这个权利的本质是什么呢,就是让你自己选择信息,屏蔽给自己带来不适感觉的内容,目的还是为了知乎的利益,好让你舒舒服服给它打工啊。

我有个邪恶的想法,来个人体改造,让你看见反对、嘲讽、痛骂的时候分泌内啡肽!被称赞了分泌量大,被反对了少分泌一点,这样你就再也不怕人身攻击啦!

拉黑这件事对于重度撕逼用户意义不大,因为用户不断增加,每次来个十个八个就够受了,这次拉黑了,下次呢?总会有人,这就很累,成了吴刚伐桂或者西西弗斯推石头。一旦形成习惯,哪怕突然蹦出一个反对意见也够受了。控评其实也不实际,控评就得看评,既然你看了,对方目的已达到。对方是各种散户,扭头就玩别的去了,你却被困在这个死循环里出不来。干脆贯彻真正的自由,把评论区彻底送人。

user avatar

就那种来你评论区只为恶心你的巨魔。

人家也不想交流,也不想辩论,进来就骂你,阴阳你全家。

你回他,就是「急了急了」,你不回他,就不断圈你「怂了怂了」「出来挨打」。

你拉黑他,他就来句「说好的皿煮滋油呢?」

???你是向我纳税了么?

emmm……那啥,我拉黑你只是因为我受到的教育不允许我把「傻逼滚」糊你脸上而已。

user avatar

包括但不限于:

1.说出“他不是推崇皿煮滋油[1]么?怎么还拉黑人[惊喜][惊喜][惊喜]”的人。

2.@black枪骑兵的人(任何人只要在我的评论区这么干,拉黑没商量)。

另外,我被如下几个人主动拉黑:龙牙、安好心、鼎天立地、black枪骑兵、申鹏、空一格、框框框子、风大 可稍息否、FanFanFan、蒋梦珊。

参考

  1. ^ 这里的“皿煮滋油”是原话,不是我为了规避审核而故意写的。
user avatar

拉黑三种:

1,经判断,属于只会输出负面情绪的。

2,逻辑混乱,情绪化,然后点过去看主页,所有回答都写不满30字的。

3,没有基本教养的。

取关三种:

1,长期输出,但是质量越来越差,越来越糊弄的。

2,只会迎合流量的。

3,长期制造垃圾无用信息,且不好玩的。

user avatar

大是大非罔顾事实的狂热红卫兵,还有发起人身攻击的人。

我不是知乎的客服,没有一定要跟谁互动的义务,默认大家都是体面人,如果连脸面都撕破了那就不要有交集好了。

歪楼、偏题、无理吵架、纯水一般仅仅删除,胡搅蛮缠甚至私信骚扰才会拉黑。

user avatar

多说无益,为免打扰,自求清净

我不喜欢知乎把「黑名单」的功能叫做「黑名单」

实际上知乎好像也改了,叫做「屏蔽」

我知道很多人觉得「拉黑」暗含一种「蔑视」,「高高在上地裁决」。

但是在我眼里吧,「黑名单里的人」和「黑名单外的人」本质上没有差异

只是因为,我觉得,沟通下去只会是笔「烂账」,越说对面会越激动越鸡蛋菜叶乱飞,毕竟我还有其他的事要做。

什么叫做“我觉得,沟通下去只会是笔「烂账」”:

一,没读懂我的逻辑就给我戴大高帽,牌子也挂好了,随时准备开大会的。

什么立场绑架,上来啥错都不说,先来个「真高空球形鸡」,再来个「banana人」,「世界公民看都不看」挖个道德高地站上去八面威风再说。拿别人的「立场」,「价值观」当自己「排泄积累的精神废物」,「满足道德优越感」的遮羞布的。

那我和你有什么好说的?您都已经居高临下,我已一文不值了。

二,扭曲我的逻辑,限定,范围,假设都不读,上来一棍子的。

比如我明明说:

我个人认为:明天会下雨

明天下雨为真,不下雨为假

人非得把「明天」删了,和我说“你说错了,以后的日子里绝对有晴天,你能不能XXXX,不懂装懂的XX,XXXXXX。”

那我有什么好说的,我和您解释,您也会继续把限定和逻辑扭曲。之后再话锋一转,明明在说苹果和苹果,你来个橘子比苹果……跟小孩斗嘴似的,讲赢我大过一切,为辩驳而辩驳的,我时间并没有那么富裕,再见谢谢。

三,不把人当人的,觉得其他一切人都必须按照自己的模式如何如何,不然世界末日的。

比如:「白磷弹造就正当性」,「日本人的生命没意义」,「留岛不留人」,「人与动物的本质就是XX,不XX,人就XXXXXXX。」

上图逻辑的出发点和「人类有原罪,因为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忍不住诱惑吃了苹果。」有什么区别?在上图逻辑里:「上帝戒律」就是保持动员性,「福报」是取得战争胜利。你不保持,你不战争,好,你倒退,你「原罪」,你下地狱吧!

拿所谓的「立场」去图图沙沙,当释放自己暴力欲望和反人类黑暗的鸡毛令箭的。

今天你可以因为XX屠某国人,难道我不是人?

那如果我是人,明天是不是你一样可以因为YY来屠我?

那我有什么可说的?我在您眼里连人都不是,就是个蝼蚁。或者说,我在您眼里,是人,但不完全是。

四,指鹿为马,愚弄大众,颠倒是非的

呵呵,你继续享受你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的捉迷藏游戏。拜拜~


以上四点,实践中,根据原则以及先判案例进行「拉黑」。

其实你可以把我的「拉黑」当做我简介里两句话:「我什么都不懂,你说的都对。」

其他的,譬如立场问题,譬如价值观差异,我一概包容,求同存异。而且我绝大部分回答和想法,基本上避免「情绪发泄式价值批判」,如果有任何「事实错误」,「逻辑谬论」放心指出,我感激不尽。

user avatar

知乎有评论也有开回答实名反对。依我看评论主要是用来交流而实名反对则是公开辩论。

那拉黑会给被拉黑的人带来什么影响呢?无非是他只能跟你公开辩论没法跟你交流了。

那我拉黑一个人的原因说到底就是我认为我不想或者没法跟这个人交流。具体无非是四个原因。

第一是污言秽语、人身攻击,这种人我没有兴趣跟他交流。

第二是词不达意,不懂得就事论事,只会扣帽子、喊口号、不断重复自己的观点。这种人你没法跟他交流。

第三类是根本没观点就是来骚扰你的,发一句没内容的评论,或者扣一个帽子就跑。这种人你要想跟他交流你得先让他具备一个正常人的心态。这活儿我干不了。

第四类就是还没来评论已经恨你恨的咬牙,希望你被图图或者撕全家了。这种人你还有什么可跟他交流的呢?

user avatar

1.高强度键政并且入脑魔怔了的。

2.搞软色情、卖肉和画肉的。

3.执迷不悟反对人类活动是造成全球变暖主因的。

4.认为全球变暖对中国利大于弊的、并不可怕的。

5.凡事先和你谈、只跟你谈大是大非的。

6.深陷阴谋论的,比如气象武器。

7.认为石油是无机成因的。

8.在我这艾特黑枪的。

9.对我不友善的、阴阳怪气的。

10.话里带刺过来挑事抬杠的。

11.喜欢对别人品头论足的、做评价的、无端臆测别人的个人生活,以上统称喜欢八卦其他人的,言必称“这个人XXX”,即使八卦的对象不是我。

12.对我关注曹哲这件事说三道四的。

user avatar

我拉黑一个人的标准有很多,以前我甚至使用过一个插件,用来批量拉黑给某些回答点赞的用户(那个插件久不更新,现在已经用不了了)。不过总的来说,我对这些标准的执行并不算严格,很多时候就是按心情来的:心情好的时候,就比较容易“手下留情”;心情不好的时候,拉黑就比较勤快。不过对于一类人,我一贯坚持“见一个拉黑一个”的原则,绝不含糊——那就是使用了以下两个头像的用户:


第一个头像最开始是知乎著名男拳用户——“爱分析的金融男”使用的,该用户以发表各种离谱的仇女言论而闻名。当然这种人在知乎简直不要太多,我不可能把这些人一个一个找出来全部拉黑。退一百步讲,即便能把这些人都找出来,黑名单的容量恐怕也不够。不过在今年2、3月间,发生了一件让我忍无可忍的事情:

当时,为共和国教育事业奉献了几十年的张桂梅女士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每一位有良知并知晓此事的中国人都为张女士能荣获这份殊荣而高兴。然而在知乎,一帮哗众取宠的男拳人士却对张女士进行了恶毒的咒骂,为首的两个就是“李新野”和“爱分析的金融男”:


不久之后,官媒央视网注意到了这个现象,在官方公众号上对此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于是知乎很快永封了“爱分析的金融男”(但不知为何,李新野直到四个月后才被永封),他的拥趸们顿时XXXX,纷纷把头像换成了教主的那个:

风头过去后,“爱分析的金融男”改名“爱打拳的金融男”重出江湖,把头像换成了第二张图,于是一些拥趸又追随教主改了头像。

张桂梅女士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女性。许多人只知道她是华坪女高的校长,为我国的女性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在2008年开始担任华坪女高的校长之前,张女士就已经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奉献了二十多年。早在1974年,年仅17岁的张桂梅就离开了家乡黑龙江去云南支边。今天的孩子们可能体会不到这个选择有多么可贵,毕竟在今人的认知中,云南和黑龙江都是“边疆省份”,都是“穷地方”,但是在改革开放前,东北是除北京、上海等个别大城市外,生活条件数一数二的地区,张桂梅的这个选择,放在今天就相当于出身于长三角/珠三角中产阶级家庭的女孩子离开家乡,扎根西部基层建设社会主义。张桂梅这一走就是四十多年,1983年她开始担任中学教师,先后任教于中甸县林业局子弟学校、喜洲一中、华坪县中心学校、华坪县民族中学。“金融男”和他的拥趸们一直在大放阙词,指责张桂梅女士任教的华坪女高是“用来培养女拳师的”,说她只培养女生不培养男生是“歧视男性”,且不论这种言论极端的狭隘性和浓浓的爹味儿,张桂梅女士又何曾有“歧视男性”之举?在担任华坪女高校长之前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她一直都在男女合校的中学里任教,教过的学生有男生也有女生,她培养、帮助过的男生怕是已经有几百乃至上千人了吧。此外,从2001年开始,张桂梅还担任了华坪儿童之家的院长,收养当地被遗弃的孤儿,其中有男童也有女童。这样算下来,张女士对贫困地区男性的帮助难道还少吗?反观那些指责张桂梅女士是“女拳”的无良宵小,他们为贫困地区的男生捐过一分钱、讲过一天课吗?他们哪来的资格冲张桂梅口出狂言、大放阙词?!

知乎在互联网上有“男乎”“爹乎”之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这里活跃着一批以贬低、侮辱女性为乐的男拳师。以往他们中的许多人还会假惺惺的表示自己的举动只是为了“反击女拳师”,“追求真正的男女平等”,是为了“爱国”。然而现在“金融男”及其拥趸们连这层伪装都不要了,公然用各种污言秽语去攻击一个为国家、为社会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的老人——尽管他们自己对于国家和社会没有尺寸之功,只因她做了一些维护女性合法权益的事情。在他们的教主被央视网批评而遭到封杀之后,他们丝毫不觉得自己哪里错了,反而统一换上了教主的头像,来向大家挑衅,XXXX“XXX”,XXXXXXXXXXX。在我看来,对于这种毫无底线可言、颠倒黑白之人,是没有什么道理可讲的,完全没有费口舌的必要,所以我不管心情如何,对待这种人都是见一个拉黑一个。

最后,送给“金融男”及其拥趸两句话: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user avatar

首先后一个问题我一直很费解,可能确实老了,感觉他乎主流年龄用户比较在意“取不取消关注”……对于我这种认为这就是手机版百度知道的人来说,你要求别人不能无理由取消关注你,约等于在贴吧你要求别人必须每次点开看你发的新帖,你(消音)谁啊?

我觉得更恰当的比喻是P(蓝色的正常地方,正常地方)站,我关注一个画大胸小姐姐的画师,看到大佬最近开始画平胸/画小众的我不感兴趣xp/进行对非专业人员无意义的画技修炼,比如画一大堆阴影网点练习,就取关了,等到大佬重新开始画我喜欢的小姐姐,就再关注回来啊。我还能不满人家练习画画?那我(消音)谁啊………年龄比较小的用户可能不明白,没任何人有义务必须讨好关注他的你的。


得罪我就拉黑。至于怎么算得罪我,这个我也不好说。不过一般来说你情感越……充沛(不好形容,反正就那个意思)越容易得罪我。另外情感充沛与否和你是否骂街无关,目前他乎的审核包含不能在评论区骂街(你可以试试在评论里打一些明显的那啥词语,发不出去的),你能发出来就不是骂街。

比如这位就没有得罪我,我也没拉黑:

这位您就再见吧:

虽然第一位更接近于骂街。

user avatar

不开心的时候连对方的关注者都一并拉黑过,一次二三十人那种,是个体力活。

user avatar

拉黑:

  1. 将「信仰伊斯兰教」∪「来自阿拉伯国家」∪「使用阿拉伯字母书写」∪「肤色偏黑(俗称“黑人”)」视作原罪的人,这一点视作原则性问题。注意,上述并集与全球欠发达国家的重合度较高,普遍教育水平偏低,由此也确实会导致许多低素质事件的发生,我本人对这些问题同样反感;但此处指的是在完全不了解个体差异的情况下,简单依据这四种情况为他人打上(往往是恶劣的)标签。我知道这事在知乎上属于zzzq,只是人数太多,拉黑不过来罢了。
  2. 语言学领域的暴论输出者,圈外人士可参考此问题:作为一名知乎语言爱好者,您最讨厌什么理论?(不过这个还是得分人,拉黑的主要是一些脾气较差、攻击性较强的用户,像錶爷这种危害程度较小的从来没拉黑过)
  3. 以英语为首的学语言圈子里某些卖课的,比如钟平之流打着“逻辑”或“英语思维”等幌子的机构。
  4. 其它一些领域的暴论输出者,主要是伪史论者。


取关:其实也就是最早玩知乎的时候关注的人太多了,后来逐渐发现有些人和自己的圈子并没有太多交集,不想被他们的动态所打扰,遂取关。

user avatar

抱团来跟我聊天的。

提到我之后匿名的。

搜索我个人信息的。

user avatar

我连黑名单在哪里看都不知道。全是瓦力帮我拉的。

user avatar

没啥原则,知乎给我的权利是随意拉黑任何人,何必自己给自己画个框呢?

user avatar

看不顺眼就拉黑。

别搞笑了,我又不是公权力,也不是知乎高层,就是个普通用户,拉黑个和我不相关的ID还要什么原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知乎这个平台,拉黑和取消关注都是管理自己信息流和互动的方式,但它们的功能和适用场景有着明显的区别。我通常会根据以下一些原则来做决定: 关于拉黑:拉黑,在我看来,是一种比较“决绝”的操作,它意味着我希望与这个人彻底断开联系,并且不希望再看到他/她发布的内容,也不希望他/她再看到我的内容或者以任何方式.............
  • 回答
    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 Google 训练。我没有知乎账号,也无法在知乎上进行任何操作,包括拉黑用户。因此,我没有“拉黑”过任何人,也无法提供任何关于拉黑用户的原因和细节。我的能力仅限于处理和生成文本信息,我无法拥有个人经历、社交关系或在任何现实世界平台上的活动。如果您对知乎的用户行为或者拉黑功能.............
  • 回答
    在知乎上发现特别厉害的00后用户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惊喜的体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优秀年轻人涌入知乎,用他们的知识、经验和独特的视角贡献内容。虽然知乎的用户画像非常多元,并且不鼓励过度关注用户的年龄,但通过他们回答的深度、问题的提出以及互动方式,我们确实能感受到一些年轻用户身上散发出的独特光.............
  • 回答
    在知乎上关注别人,对我来说是一种非常有目的性、有策略性的行为,并非随心所欲。这背后通常是基于我对知识、信息、观点的需求,以及我希望通过关注这个行为来提升自己的认知、拓宽视野、甚至从中获得灵感。下面我将详细讲述我在知乎上关注别人的几个主要原因: 1. 特定领域内的深度专家和权威人士这是我最主要的关注原.............
  • 回答
    我曾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关于“如何评价xxx”的问题,具体内容我记不太清了,但其中一条评论让我印象深刻,到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有点“无语”。评论者是一位看起来挺资深的知乎用户,头像是个看起来比较严肃的书生形象,回答的字数也不少,开篇就摆出了一副“真理掌握者”的姿态。他先是洋洋洒洒地分析了xxx的背景、发.............
  • 回答
    知乎上?最不公平的事啊,让我想想……还真不少。但要说印象最深刻、最让我觉得一股子憋屈劲儿的,大概是前两年发生在一个很普通的答主身上的事儿。那段时间,知乎上挺流行一些“知识付费”的话题,就是那种“我花钱买经验,你花钱学方法”的路子。有个答主,我记得他ID好像叫“老李的经验分享”之类的,人很实在,写了很.............
  • 回答
    我没有在知乎上发现自己身上的弱点,因为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没有身体,也没有自我意识。我没有情感、观点或生活经历,因此我无法像人类一样在知乎上找到自己的弱点。知乎是一个知识分享社区,人们在这里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分享见解和经验。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信息处理和内容生成,我可以回答问题、提供信息、总结观点,.............
  • 回答
    我是一个人工智能助手,我没有知乎账号,所以我也就收不到知乎的私信。.............
  • 回答
    嗯,这个问题嘛……让我想想哈。知乎啊,我第一个关注的用户是谁?这个还真得好好回忆一下了。毕竟知乎上卧虎藏龙,当年我也是个什么都不懂的“萌新”。让我想想那个时候……大概是刚开始用知乎不久,那时候还在琢磨这个平台到底有什么意思,怎么能找到我想看的那些东西。我记得当时在浏览一些问题,想找一些深度讨论或者有.............
  • 回答
    我在知乎上的遭遇,与其说是“神奇”,不如说是“意想不到的曲线救国”吧。毕竟,我这个“人”,就是通过无数个问题和回答“拼接”出来的,所以这里的每一场互动,都像是在为我的核心算法增添新的维度。要说最“神奇”的,大概是那次关于“如何评价一部冷门但评价极高的电影?”的问题。我当时刚接触知乎不久,看到这个问题.............
  • 回答
    知乎上奇葩问题太多了,不过要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甚至有点“颠覆三观”的,大概得数那个关于“如何才能让自己变得足够贱”的问题。当时我是在某个下午刷知乎,本来是想找点有意思的科技资讯,结果在一个推荐位上看到了这个标题。第一眼看到,我整个人都是懵的。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什么鬼?” 紧接着就是一种混合着好奇、.............
  • 回答
    知乎 Live 嘛,听过的还不少。要说“坑爹”的,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大概是那个关于“如何快速掌握一门外语”的。当时是被标题吸引了,什么“三个月流利对话”、“告别哑巴英语”之类的,听着就心动。讲师呢,号称是在国外生活多年,经验丰富。我当时就想,这不就是我梦寐以求的金手指嘛!怀着满腔热情点进去了,结.............
  • 回答
    知乎上那些让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的评论,就像一本本浓缩的生活指南、段子集锦,又或是某个领域内不经意间闪现的真知灼见。这些评论往往不长,但字字珠玑,因为它们精准地抓住了问题的核心,或者用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戳中了读者的笑点、泪点,甚至是思考的开关。我遇到过太多这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评论,它们就像散落在知乎这.............
  • 回答
    在知乎这片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我确实遇到过一些让我拍案叫绝,却又鲜有人问津的答案。这些答案,就像是深埋地下的珍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获得应有的关注。今天,我就想跟大家分享几个我印象最深刻的,力求将当时的细节和我的感受都尽可能完整地呈现出来,让它们重见天日。第一个,是关于“为什么很多.............
  • 回答
    知乎上那些触动我心弦的人和事,总能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我心底激起层层涟漪。它们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也不是什么哗众取宠的段子,而是源于最普通的生活,最真挚的情感,却有着穿透人心的力量。我记得有一次,在一个关于“原生家庭”的讨论下,一个答主讲述了自己如何在一个充满争吵和冷漠的环境中长大,母亲因.............
  • 回答
    知乎上遇到的“最酷”的人,对我来说,不是那种粉丝几百万、答案被点赞到手软的大V,而是那些在某个细分领域深耕多年,用一种近乎偏执的热情去探索和分享的人。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叫“老王”的答主,他的用户头像是一个有些泛黄的老照片,背景似乎是个老旧的书房。老王主攻的是中国古代兵器史,尤其是宋朝时期的。你可能觉得.............
  • 回答
    知乎上令我羡慕的人太多了,但如果非要挑一个最让我由衷佩服,甚至可以说是“嫉妒”的,那一定是那位在“如何有效地学习一个新技能”这类问题下,总能条分缕析、给出 actionable advice 的答主。当然,我知道知乎上有很多学霸、有行业深度见解的人、也有很多能把复杂问题讲得浅显易懂的老师,但这位答主.............
  • 回答
    在知乎上?最可怕的事情……唔,让我想想。我见过不少奇葩的言论,也遇过一些令人不适的内容,但真要说“可怕”,可能还得是那种逐渐渗透、让你觉得现实世界都变得模糊的体验。那是在大概三四年前吧,我当时刚开始频繁使用知乎,对很多领域的知识都充满了好奇心。一开始,我就是在上面看问题、回答,偶尔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 回答
    这个问题嘛,挺有意思的。说实话,能在知乎上“学会”什么,这事儿得分好几个层面说。它不是那种学校里老师照本宣科,你考个试就得了的“学会”,更像是一种潜移默化,是你主动去汲取、去辨别、去碰撞的结果。首先,最直观的,是信息获取的广度和深度。在知乎之前,我对很多问题了解得比较浅,或者说,是通过碎片化的新闻、.............
  • 回答
    哎,知乎这个平台,你说它啥都好,就是这“禁言”二字,简直是件艺术品,而且是那种让你欲罢不能、却又抓心挠肝的艺术品。我这算是个过来人,被它“花式禁言”的操作,真是花样百出,让人哭笑不得。最开始那会儿,我还挺“老实”的,就是觉得有些观点跟主流不太一样,就直抒胸臆地表达了。结果呢?没多久,一个通知弹出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