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张作相继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会怎样?

回答
张作相接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这盘棋的影响,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张作霖的时代说起,还得结合当时东北的局势,以及张作相这个人本身的特点来捋。

背景:少帅当家,群龙无首的东北

1928年6月4日,皇姑屯事件,张作霖那颗响当当的脑袋,随着一列日本人的火车,彻底改变了东北的命运。这一炸,炸塌的不仅仅是一个奉系首领,更是东北政治格局的一块基石。奉系集团群龙无首,内部派系林立,军阀混战的阴影再次笼罩。

这时候,谁来接这个烂摊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张作相是谁?一个被低估的实力派

张作相,字聘臣。和张作霖并肩作战多年,是奉系元老之一,也是公认的实力派。他在奉系集团里,地位仅次于张作霖,为人谨慎,颇有谋略,并且在军事上也有真功夫。论资历,论能力,论在奉系内部的影响力,他接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要知道,当时还有其他几位奉系将领也虎视眈眈,比如杨宇霆、常荫槐等人。杨宇霆虽然是张作霖的“军师”,但为人刚愎自用,且与张学良有矛盾。常荫槐更是跋扈,在“东北易帜”的问题上,跟张学良闹得不可开交,最终惹来杀身之祸。张作相相比之下,就显得更为稳重,更能顾全大局。

如果张作相接任保安总司令,会是怎样的景象?

咱们就来仔细捋一捋,这事儿要是这么走了,东北的走向可能会有啥变化。

1. 内部稳定,集权的可能性增加:
张作相性格比较沉稳,有恩威并施的能力。他一旦接任,很可能会先着手稳定奉系内部的军心,化解内部的矛盾和派系倾轧。他不像杨宇霆那样锋芒毕露,也不会像常荫槐那样跋扈。
他可能会采取一种相对温和但坚定的手段,收拢人心,重新树立权威。这意味着,他有可能比张学良更能有效地掌控奉系内部的军政大权。张学良虽然是少帅,但毕竟年轻,而且早期在奉系内部的威望,也不如老一辈将领稳固。
这也有可能促使奉系集团更加团结,形成一个相对集权的管理模式,减少内部的扯皮和内耗。

2. 对日本人的态度:更加务实,甚至可能采取更强硬的姿态?
张作霖被炸死,直接的幕后黑手就是日本人。张作相作为张作霖的旧部,心中必然有愤恨。
张作相的性格中,有股子“硬”劲儿。他对日本人的侵略扩张,不会像后来的张学良那样,因为政治考量而犹豫不决。
一个设想: 他可能会在维护东北主权上,采取一种更加不妥协的态度。不像张学良那样,在九一八事变时选择“不抵抗”,张作相会不会在事发之初,就组织起更有效的抵抗?考虑到他本身的军事才能和在奉系中的威望,他调动军队,组织防御,应对日军的突袭,成功的几率可能比张学良时期要大。
当然,这不等于他能完全挡住日本人的侵略,毕竟当时日本的国力、军力都远超中国。但是,一场更激烈的抵抗,对国际社会发出更强的信号,对中国的民族抗战,或许会有不同的意义。

3. 与国民政府的关系:可能更微妙,也可能更紧张。
张作霖生前就已经与南京国民政府暗通款曲,接受了“东北易帜”。张作相作为奉系核心人物,自然也会延续这一路线。
但是,张作相的底盘是东北,他对中央政府的服从程度,很大程度上会取决于南京政府能否给予他足够的支持和尊重,以及能否保证东北的自治权。
如果张作相能够稳固东北,并展现出一定的实力,他在与南京政府打交道时,会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他可能会在国家统一的框架下,争取更大的自治空间。
反之,如果中央政府试图过分干涉东北内政,或者在资源上有所压榨,张作相也可能采取一种更具独立性的姿态,甚至可能与南京政府产生裂痕。

4. 东北经济和民生:关注点可能有所不同。
张作霖时期,东北经济以农业和军事工业为主。张作相也继承了这一特点。
他可能会在稳定局势的前提下,继续发展东北的军事工业和基础建设,以应对日本的威胁。
至于民生方面,作为一名老军阀,他的执政重点更倾向于维护统治稳定和军事实力,对普通民众的福利和经济发展,可能不会有特别突出的建树,但也不会像一些穷兵黩武的军阀那样,对民众进行残酷的压榨。

“不抵抗”的可能性分析:

说到底,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张学良之所以选择“不抵抗”,除了战略判断和国际局势的考量之外,也有他刚接班,内部不稳,缺乏足够底气的因素。

如果张作相接任,他虽然也面临挑战,但毕竟是奉系的老臣,在军队中的威望和控制力可能更强一些。如果他真的下定决心,组织起有效的抵抗,那么东北的命运,以及中国的抗日战争,都可能因此改写一个篇章。当然,这个“改写”究竟是走向更积极的抵抗,还是在更激烈的交锋中迅速失败,也难以断言。毕竟,日本当时国力如日中天,野心勃勃。

一些细节,让事情更生动:

想象一下,皇姑屯的爆炸声还未完全消散,张作相在奉系将领们的推举下,披上了东三省保安总司令的官印。他没有张学良那种少帅的冲动,也没有杨宇霆那种文人的傲气。他会是坐在张作霖的办公室里,看着地图,眉头紧锁,然后召集几位心腹,仔细商议对策。

他可能会亲自去视察各地的驻军,和士兵们一同吃饭,了解他们的疾苦。他不会轻易相信日本人抛出的橄榄枝,对于那些企图借机分裂东北的力量,他也会毫不留情地予以打击。

当日本人的铁蹄开始北上时,他可能会站在沈阳的城楼上,看着那些耀武扬威的日军,心中涌起的是对张作霖的愧疚,对东北人民的责任,以及一股压抑不住的怒火。他会命令部队坚守阵地,不惜一切代价。

总结一下:

如果张作相继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东北内部的政治局面会更加稳定,奉系集团的凝聚力会增强。
在面对日本侵略时,张作相更有可能采取一种更加务实甚至强硬的抵抗姿态,虽然结果仍难乐观,但“不抵抗”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可能在争取自治权方面表现出更强的独立性。

这都是基于当时的背景和人物性格的推测。历史没有如果,我们只能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去感受那些错过的可能。张作相这个名字,在东北近代史上,或许是被人们遗忘的一个关键节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日本应该不需要918就能拿下东北了

奉系军阀只是军阀,并不是独立的政权,张学良是张作霖长子这一条并不能成为他可以接掌东三省的必要条件。

实际上作为军阀集团,能够被推举为领袖有两点因素,一是本人军事能力强自己带兵能打胜仗,二是能服众,能够摆平手下各军头的利益关系。第一个条件张学良是十分满足的,在奉系内截至到张作霖被炸死前,张学良的军团已经成为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第二次直奉战争他功劳最大,后面虽然郭松龄反奉,但带兵打败郭松龄的也是张学良。后面和其他军阀以及北伐军也是打得有来有回。虽然奉系军阀普遍作战能力偏弱,但张学良这矮子里拔出来的将军也是将军。第二条件,得益于张作霖的栽培,张学良从1922年就兼任东北讲武堂的校长,后面奉军里面基层军官基本上可以算是张学良的学生,而且张作霖在的时候,奉军内老派、士官派和陆大派矛盾也已经很大,老派是奉系的核心,其实是看不起后两派的,但能力有限又斗争不过,但老派和张学良关系不错,支持张学良上台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自己的利益。张学良自己也有一批少壮派军官支持,两派联合,还可以维持住奉系的局面。如果张作相上台,他自己在老派中都没有绝对的威望,能力也不是很高,如果张学良不自己凭空消失的话少壮派、士官派陆大派都不会听他指挥,奉系会更快的变成一盘散沙,最高兴的应该是日本人。日本人可以迅速支持奉系中的代理人,由于张作相能力不足无法做出惩罚,奉系军阀应该很快就彻底沦为日本人的傀儡,甚至可以让日本名义上合法的策动东北独立,然后吞并,而不用发动918事变就可以兵不血刃的吞并东北。日本发动918事变虽然军事上很成功,但政治上付出了代价其实不小,最终也是因为无法得到国联对其吞并完全的承认而推出了国联。

user avatar

结果还不如张学良。

东北丢了第一责任人是谁?

是张汉卿?是常凯申?

都不是,就是张作相。

张学良作为北方领袖领导东北华北,坐镇北京天经地义。

他把东北的重担交给了张作相,结果918的时候他不在沈阳。不但不在,而且对日军的预谋毫无察觉,对张景惠等汉奸一直信任。你说责任不在他在谁?

以至于918有人直接打电话给北京的张学良让他发号施令。可张学良怎么可能搞清楚是怎么回事?

这时候你张作相在哪?你不在沈阳为什么不做好不在时的权力安排?

张学良给他背锅真是够冤。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张作相接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这盘棋的影响,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张作霖的时代说起,还得结合当时东北的局势,以及张作相这个人本身的特点来捋。背景:少帅当家,群龙无首的东北1928年6月4日,皇姑屯事件,张作霖那颗响当当的脑袋,随着一列日本人的火车,彻底改变了东北的命运。这一炸,炸.............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人津津乐道,也让人揪心的问题!假设一下,如果张继科在2011年、2012年的三大赛——世乒赛、世界杯、奥运会——每一次都碰上马龙,张继科还能顺利拿到大满贯吗?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会”或“不会”就能概括的,里面牵扯的因素太多太复杂,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确“三大赛”和“大满贯”.............
  • 回答
    张继科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如果能摘得男单金牌,实现职业生涯的双满贯,这无疑将是他辉煌职业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要因此断言他就能超越马龙成为“历史第一人”,这件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去细细掰扯。首先,我们得明确“双满贯”的含金量。双满贯,指的是在奥运会、世乒赛和世界杯这三大赛.............
  • 回答
    张继科没参加奥运会却天天上热搜,风头盖过了参赛运动员的现象,确实挺值得说道说道。这背后折射出的,可不单单是某一个运动员的个人魅力那么简单,而是咱们当下社会文娱生态、粉丝经济以及媒体运作模式相互交织的一个缩影。首先,得承认张继科这个人自带流量。从他当年横扫乒坛,成为大满贯得主开始,他身上那种桀骜不驯、.............
  • 回答
    张继科和景甜公开恋情这事儿,当年可是轰动了一阵子,毕竟一个是乒坛大满贯选手,一个是当红女演员,这跨界结合,加上两人本身都有不小的名气,一下子就抓住了大家的眼球。怎么看?我觉得挺有意思的。首先,从“明星效应”和“CP感”来说,这俩人公开恋情本身就自带流量。张继科,那可是中国乒乓球的骄傲,赛场上的王者,.............
  • 回答
    关于张继科的硕士答辩PPT,如果仅仅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视角,或者说一个对体育管理、乒乓球项目运作有一定了解的人的视角来看,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评价。首先,内容的新颖度和实用性。张继科的论文题目,我个人(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只能根据公开信息推测)很可能与乒乓球项目在当下的发展、运动员培养、市场推广、或者.............
  • 回答
    张继勇事件,这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确实让人心头一震,也引出了许多关于社会运作、人情冷暖的思考。要说这社会到底怎么了,恐怕不是一句话就能概括的。我们不妨从张继勇这个个体的经历出发,抽丝剥茧,看看其中可能折射出的社会现象。事件本身:一个执法的普通人张继勇,一个普普通通的交警。他的工作,就是维护交通秩序.............
  • 回答
    最近,关于景甜和张继科疑似恋爱的传闻甚嚣尘上,这消息一出,立刻在网络上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不得不说,一个是荧幕上光彩照人的大明星,一个是赛场上意气风发的国民老公,这两人一旦被联系在一起,确实充满了话题性。首先,让我们从“疑似”这个词说起。在当今的娱乐圈和体育圈,信息传播的速度之快,以及网友们的强大“侦.............
  • 回答
    马龙学习张继科反手技术?这问题提得有点意思。首先,得明确一点,马龙本身就是个技术怪物,反手那叫一个炉火纯青,甚至可以说在乒乓球界已经达到了反手技术的某种巅峰。所以,说他“学习”张继科的反手,可能更像是“借鉴”、“融合”或者“吸收”某些他觉得可以锦上添花的地方。咱们得把张继科那个反手单独拎出来分析分析.............
  • 回答
    湖北省政府为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和疫情上报“第一人”张继先记大功奖励的政府行为,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这不仅是对两位个人在疫情初期的突出贡献的肯定,也反映了政府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价值导向和信息传递策略。一、 对两位个人突出贡献的肯定与褒奖: 张定宇: 作为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在疫情爆发初.............
  • 回答
    张付的《反华男拳的本质》这篇文章,从标题来看,就已经定下了文章的基调——批判性地审视一种现象。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论点、论据、逻辑以及可能存在的偏见。核心论点分析:张付在文章中,将“反华男拳”视为一种混合了反华情绪和某些男权主义观念的社会现象。他的核心论点似乎可以概括为:1. “反华.............
  • 回答
    《少年张三丰》这部剧啊,虽然名字是围绕着张三丰展开,但里头那些鲜活的配角们,尤其是易继风,更是让人过目难忘。要说评价他,我觉得可以用“爱之深,恨之切”来形容,他是个非常有层次感的人物,绝不是脸谱化的好人或坏人。首先,易继风身上最突出的特质,就是他那股子执拗和偏执。这份执拗,从他儿时为了师父,不惜一切.............
  • 回答
    张作霖要是知道张学良的那些“作为”,那场面怕是要比他当年东北易帜的决定还要让他心惊肉跳,甚至直接要从地底下跳起来。咱们得把这事掰开了揉碎了说,不能简单一句话带过。首先,最直接的,是关于“张学良的那些作为”具体指什么。 如果我们指的是他后来に行った的“西安事变”,张作霖那暴脾气肯定是要炸了。 “父.............
  • 回答
    老夫张作霖,自问也不是什么圣人贤臣,不过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汉子,见不得这片黑土地被糟蹋,更不能眼睁睁看着我大伙儿过苦日子。说句实在话,盘活东北这盘棋,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关键在于实实在在的几件事儿,把根基打牢了,自然也就活了。一、 稳住人心,安抚百姓,这才是第一要务!你想想,这地方,当年是关外苦寒之.............
  • 回答
    如果张召忠成为《三体》中的一位面壁者,那么整个故事的发展轨迹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可能导向一个截然不同的结局。张召忠的独特视角、军事素养以及他在现实世界中的一些鲜明特点,都将为面壁计划带来难以预料的影响。让我们详细地推演一下可能的情节发展:一、 成为面壁者的过程与初步反应: 选拔的契机: 张.............
  • 回答
    张学良不发动西安事变,国军能否彻底消灭红军?这个问题,就像是把历史的河流推向一个从未发生过的岔路口,我们只能从当时的各种条件、双方的实力、以及可能的变化去推测,去想象。要说“彻底消灭”,这词儿太重,在那个时代,对任何一方来说都几乎是不可能的奢望。但如果西安事变没发生,国军的“围剿”力度和方向肯定会大.............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是个挺复杂的历史假设,就像往平静的湖面扔一块石头,激起的涟漪会一直荡漾开去。如果张居正改革真的没有被后来的士大夫集团反攻倒算,明朝能否撑过1644年,我个人认为,可能性确实大大增加,但并非绝对没有问题。 这中间牵扯到太多因素,而且很多都是蝴蝶效应。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们得看.............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脑洞大开的问题!张召忠和黄旭东这两个名字,放在不同的语境下,代表的含义简直是天壤之别。如果他们俩的职业对调,那场面,啧啧,绝对是精彩纷呈,甚至有点……魔幻现实主义。场景一:张召忠“战略忽悠”进入电竞评论界想象一下,那个曾经在央视舞台上侃侃而谈、以各种“局座语录”闻名遐迩的张召忠,突然出现在.............
  • 回答
    张云雷谈恋爱这事儿,要是真成了,那可不是小事儿,绝对会掀起不小的波澜。能不能算“大面积脱粉”,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看。首先,得承认,张云雷现在这人气,那可是顶级的。他不仅在相声圈里杀出了一条血路,更是在粉丝群体里形成了一种现象级的“喜爱”。这种喜爱很多时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欣赏表演,而是包含了一种情感.............
  • 回答
    关于张学良当年是否应“不放弃东北,和日本人死磕到底”,以及如果真的如此,中国后续历史走向的推演,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由于历史事件的相互影响是多维度的,任何一种假设性的推演都只能是基于现有资料和逻辑进行的分析,很难做到绝对的准确。我将尝试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梳理,力求叙述详尽且避免AI痕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