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优秀的女孩是没有性生活的》一文?

回答
《优秀的女孩是没有性生活的》这篇文章,如果单从标题来看,确实能引发不少讨论。它触及了一个比较敏感且复杂的话题,即女性的性生活与她们的“优秀”程度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

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个标题本身就非常具有冲击力,它试图将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观念,或者说是某种社会期望,直接抛给读者。在很多文化语境中,似乎总存在一种隐性的、甚至有时是显性的倾向,认为“好女孩”、“乖乖女”就应该纯洁、保守,而性生活,尤其是婚前性行为,往往被视为“不乖”或“不够优秀”的标志。这篇文章的作者,很可能就是想抓住这一点,来提出自己的观点。

当我们深入到文章内容本身去分析时,评价的角度就会更加多元化了。

从其可能的论点来看:

构建“优秀”的定义: 文章可能是在尝试重新定义什么是“优秀”。它可能认为,一个女孩如果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学业、事业、个人成长、兴趣爱好等方面,并且能够因此获得成功或认可,那么她就是优秀的。在这种视角下,性生活被视为一种潜在的“干扰”或“分散精力”的因素,尤其是在年轻、未成熟的阶段。它可能暗示,那些没有性生活的女孩,更能专注于自我提升,从而达成世俗意义上的“优秀”。
批判性视角(可能性): 另一种可能性是,作者可能是在进行一种反讽或批判。它可能是在揭露社会对女性性行为的过度审视和不公平评价,借用这种极端的论调来暴露问题。比如,它可能是在暗示,社会对女性的“优秀”定义本就狭隘,将女性的价值简单地与性行为挂钩是多么荒谬。在这种情况下,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宣扬“无性生活就是优秀”,而是要质疑这种联系本身。
特定群体或情境的观察: 也可能文章是对特定群体或特定情境的观察和总结。比如,作者可能观察到身边一些在学业或事业上表现突出的年轻女性,她们确实在当时没有性生活,并将此作为一种“现象”来解读。这种解读可能带有作者个人的经历和感悟,并不一定具有普适性。

从其潜在的负面影响来看:

压迫和道德绑架: 最直接的批评是,这篇文章极有可能是一种对女性的压迫和道德绑架。它试图用一种所谓的“标准”来限制女性的自由和选择。将性行为作为评判女性价值或优秀程度的标准,本身就是一种性别歧视。女性的价值应该由她们自身的才能、品德、成就来衡量,而不是由她们的性生活状态来决定。
制造焦虑和不安全感: 对于那些正在经历性萌动、拥有性生活或者渴望拥有性生活的年轻女性来说,这篇文章可能会制造巨大的焦虑和不安全感。她们可能会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错误”,是否因此就“不优秀”,甚至会因为这种观念而感到羞耻或自卑。
对性行为的污名化: 这篇文章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对女性性行为的污名化。将“没有性生活”与“优秀”画等号,无形中就是在暗示“有性生活”就是“不优秀”,这不仅狭隘,而且是对一种正常生理和心理需求的一种否定或贬低。
忽视个体差异和复杂性: 人的发展和成就是非常复杂的,性生活也是个人情感和生理发展的一部分。将如此复杂的个体体验与“优秀”进行简单的二元对立,是极度片面和简化的。一个人的性生活状况,与其智力、情商、事业成就、道德品质等几乎没有必然的、直接的关联。很多伟大的女性,她们有丰富的个人生活,包括亲密关系和性生活,但这并没有妨碍她们在各自领域取得杰出成就。

如何看待“优秀”本身?

文章的评价还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优秀”。如果“优秀”仅仅指在某个特定领域(如学术或职业)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并且作者认为性生活会分散精力,那么这种论述或许有其逻辑起点。但如果我们将“优秀”理解为一个人全面、健康、有价值的发展,包括情感、心理、社会交往等多个维度,那么将性生活排除在“优秀”之外,甚至视之为阻碍,就显得非常短视和片面了。

健康的性观念是个人成长的一部分,能够促进情感交流,增进身心健康。一个能够平衡好个人生活(包括性生活)与事业、学业的个体,才更能体现出真正的成熟和优秀。

总结:

《优秀的女孩是没有性生活的》这篇文章,如果真的在宣扬这样的观点,那么它无疑是一种狭隘、片面,甚至可能具有压迫性和歧视性的观点。它简化了“优秀”的定义,忽略了人作为完整个体的多面性,并且可能对女性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更重要的是,这种论断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一个人的价值和成就,与其性生活是完全分离的。将两者挂钩,是一种落后且有害的社会观念的体现。真正的优秀,在于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能力、贡献以及她对世界的积极影响,而不是她们的个人私生活状态。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女性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用预设的刻板印象去限制她们。

所以,对这篇文章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背后所承载的意图和它所产生的实际影响。但从普遍的、健康的价值观来看,这种将“优秀”与“无性生活”强行关联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甚至是反对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来写标题啦

没有性生活的女孩是没有前途的

好女孩,好性生活,好未来

优秀女生的优秀性生活展

在性生活中展现优秀——优秀女生的私密之旅

身脑的高潮——优秀女生的心身历程

每个优秀女生背后都有一个杰出的他

优秀女生背后的男人

不一样的尺寸——优秀女生伴侣size均值考

不一样的时间——优秀女生伴侣弛豫时间均值考

穿越时空——优秀女生伴侣狭义相对论框架下的时间增长、尺度增长的反常效应研究

那一刻的你——优秀女生高潮点合集

吃鸡岁月——优秀女生的浪漫小点滴

优秀从突破尺度开始——优秀女生的燃情岁月

小荷才露尖尖角——记优秀女生的闺中秘闻

她是我的王——优秀女生后面那个人的口供

.............

有文案公司要我吗?

user avatar

老套路罢了。


在互联网上,有一类特别火的文章,它的「套路」是这样的:


标题的格式:「 A 的 B 是没有 C 的 」

A 往往是一些 正面 缺乏客观标准 的词汇,比如:优秀 / 成功 / 聪明 ……

B 是一个很大的群体,大到几乎没什么共性,比如:女孩 / 男人 / 年轻人 / 90后 ……

C 是一个很常见的词汇,大部分人都会做,主流社会也比较认可,比如:性生活 / 买房 / 按部就班地工作 / 努力存钱 ……


文章的内容:先驳斥「普通人」,再拿「特例」说事,最后灌鸡汤

文章结构很简单,分为 「起」「承」「转」「合」四个部分。

  • 起:

作者有一个朋友 / 同事 / 同学 / 通过 XX 途径认识的人,遇到了困惑,想向作者请教。作者问他:你在做 C 吗? 求助者给出肯定的答案。作者说,你大错特错了,做 C 是不对的。

  • 承 :

那么,为什么做 C 是不对的呢?作者开始列举 C 的似是而非的所谓「坏处」。里面必然会有类似「如果做了 C,你就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 你就会平庸 / 你就会失去创造力 / 你就会丧失改变自己的机会 ……」 这样的字眼,反正都是一些大词。

  • 转:

那么,怎样才能变得与众不同呢?作者开始卖故事了:我身边有几个很牛的人,他们是怎么做的。故事的真假不重要,关键是要突出他们的「优秀」。末了,那些人说:其实你们不知道,我们为了变得「优秀」,牺牲了很多,比如,牺牲了 C。

  • 合:

例子举完了,文章也饱满了。于是作者就开始说教,说要像优秀的人学习啦,不要去做 C 啦,要独立,保持期待,成功正在向你招手……


就这样,一篇荡气回肠的爆款「爽」文诞生了。


好了,我们来想想,这类文章为什么会火?


首先,标题包含了几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 A,是美好的东西是大家向往的;

第二个关键词是 B,确保受众面足够大;

第三个关键词是 「没有」/「不会」之类的否定词,因为大多数人对否定句比肯定句敏感;

第四个关键词是 C,C 一定是热词,大家都会接触到。


好了,这个标题准确地清洗了足够多的受众。这类受众有什么特点呢?

他们属于 B,但实力有限,向往却达不到 A,心态很不平衡。至于 C,他们可能有,也可能没有。


其次,文章的论述在逻辑上似乎无懈可击

因为有例子支撑啊。例子栩栩如生,至于是不是典型,甚至是不是真的,并不重要,只要有感染力就好了。


之所以文章会火,是因为看完这篇文章后,那些足够广泛的「受众」会有一种很奇妙的「爽」感:

  • 那些没有 C 的人,看了这篇文章后,得到了「安慰」:你看,那些优秀的人也没有 C 嘛! 我虽然没有 C,但也没什么的,说不定正说明我走在了成为 A 的路上呢!
  • 那些拥有 C 的人,看了这篇文章后,有一种恍然大悟的「受教」感:原来,我没有成为 A,是因为我没有放弃 C,不能抛弃世俗的眼光。从今天起,我要不再向往 C,努力成为 A!


然后,那些不是受众的人,看了这篇,肯定也很不爽,一定会骂,无形间又帮助文章宣传了一波。


你看,是不是很完美!


那么,事实真相是什么呢?


事实真相是:

能不能成为 A,和你有没有 C 没有什么关系,或者说关系非常弱。

成为 A 的人,既有拥有 C 的,也有没有 C 的。作者先射箭,后画靶, 把那些没有 C 的疑似 A 取出来,然后拿特例做典型,看起来很有道理,其实毫无意义。


那么,如果要「严谨」一些的话,该怎么做呢?

找出足够大的样本,进行【统计】即可。只要证明:

没有 C 的人,成为 A 的概率,比拥有 C 的人要高。


那你可能会问了,既然可以证伪,为什么别人不去打脸呢?


哈哈,作者可早就算好了:

  1. 是否拥有 C 是难以统计的,反驳成本可高得很呢!
  2. A 的标准又是模糊的,即使你给出标准后啪啪啪打脸,作者可能还会再写一篇「爆款文」,叫作:


「庸俗的人认为 A 是 X,但其实 Y 才是真正的 A 。」

user avatar

我们人类都是不优秀女孩的后代

user avatar

《优秀的猪都心甘情愿被别人吃》

前几天杀猪过年,临动手前,我问那头猪,你还有理想吗?它懵懵懂懂看了我一眼,低下了头,半响后喃喃道:“怎么没有,我的理想就是不要别人吃我。”
我听了以后很感动,于是我做了一个决定,一刀捅进它的身体里面,因为优秀的猪都应该心甘情愿被别人吃掉

我本来是一个懦弱的人,自从进入屠夫这个圈子以后就变的冷血起来。早上在伦敦陪着老板采购,中午坐头等舱飞到香港修杀猪刀,晚上就在曼谷的粉灯店陪着客户嫖宿。工作之余,我结识了猪圈里面太多优秀的猪才,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心甘情愿被人吃掉。

猪a,具有大兴安岭野猪贵族的血统。它每次吃食必须伴随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在浑然天成的高潮中斯条慢理的进食,举手投足之间永远都是猪low一辈子都学不会的风范。它最大的爱好就是汗流浃背的健身,说走就走的旅行。按说这种猪才应该有更广阔的猪生,可是它却心甘情愿被做成火腿,红烧肉,卤猪蹄。
我问它,你到底是怎么做到心甘情愿被吃掉的?
它笑了笑说,你去过西藏吗?
我瞬间懂了,我仿佛看到了宛若油画的布达拉宫下面,跪拜着一头猪,它虽然阅尽了人世沧桑,唯独眼眸里干净纯粹。古城净化了它,它用淳朴反哺古城。


我还认识一头猪,刚出生就去了伊猪公学。为了做一个课题,它曾经独自一猪攀登过德玛西亚山,也曾下潜过北冰洋,也经历过一年只睡20分钟。
我劝它,以你的身价不用这么拼命吧?
它回我,我不能容忍身价不如我的人还比我努力。你见过凌晨三点的屠宰场吗?
于是我瞬间懂了。

优秀的猪,始终清楚,并且愿意被人吃掉。这是一种近乎诅咒般的宿命,在这个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的社会,正是因为它们这种不忘初心的思维才让它们出现在了营销号,而不是因为它们出现在了营销号才有这样的思维。它们很清楚,它们愿意被吃是因为它们优秀。其他的猪,也应该愿意被吃。

打个广告,前方高能吐槽合集:

100字以内可以写出怎样的武侠故事?

user avatar

优秀的韭菜是不需要脑子的

user avatar

《优秀的鸡汤文都是有套路的》

前几天/最近/不久前

我正在和我一个闺蜜/朋友/同事/下属/哥们在聊天/面试/下午茶/逛街/摔跤。

然后他说balabalabalabalabalabala。

然后我不由得感叹/忽然发现/猛然惊觉/真没想到/竟然如此。


小丽/阿娟/涛姐/丽丽/阿花/阿猫/阿狗在不久之前刚刚失恋/择业迷茫/被渣男骗/应聘失败/被辞退/工资低

她跟我说的时候,我就觉得balabalabalabalabalabalabalabalabalabalabalabala。

最后小丽/阿娟/涛姐/丽丽/阿花/阿猫/阿狗终于明白了,她,大彻大悟/酩酊大醉/号啕痛哭/痛哭流涕/悔不当初。


苗苗/花花/球球/蕊蕊/叶叶/是某某某公司的一个高管/高层/经理/人事/HR

他在以前谈恋爱/工作/应聘/和人交往的时候就balabalabalabalabala。

所以那个时候我就很好奇/奇怪/不解。

后来才明白原来balabalabala。


我在大学的时候遇到过一个同学/朋友/渣男/暖男/富二代/老实人/程序员

他们往往都是那种balabalabalabalabalabalab。

这就是为什么被渣男骗/找不到工作/工资低/渣男受欢迎的原因。


之前,我看到,有人问我/有人向我咨询/网友说/歌词说/电影台词/谁谁的文章里说

balabalabalabalabalabalabalabalabalabalabalabala

然后我当年创业/奋斗/找工作/谈恋爱的时候balabalabalabala。


所以啊,人还是要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满怀期待,心存美好/奋斗在路上/做兄弟在心中/学♂哲♂学。

这样你才可能在五年内/十个月/一年/三十岁前/毕业三年

月薪五万/年薪百万/找到灵魂伴侣/进入管理层/找到兄贵。

user avatar

《优秀的男生满脑子都是性生活》

user avatar

我一朋友看到此文,愤怒到不行,破口大骂:「什么鸡巴玩意儿,要逻辑没逻辑,要数据没数据,他说他认识的优秀女孩没有性生活,就等于优秀的女孩没有性生活了?我认识的鸡都有性生活,是不是有性生活的都是鸡啊!神经病啊!」

骂完之后,他掏出手机,说要写个答案,我说,你别写了,你这么不友善,会被和谐的,他就没写,然后……他的话被我引用了。

所以,有的人你不骂,别人就会去骂。

有的人你不去睡,别人就要去睡。

user avatar

这种文章的受众群体就不是那些心态健康的的女孩。


和优秀的女孩相对的,那就是不优秀的女孩。


文章等于给她们的不优秀找了一个遮羞布——性生活。


没错,你读书读不好,是因为有男人缠着你做爱。你上班上不好,是因为有男人缠着你做爱。你不能专心致志的做好一件事,是因为,有男人缠着你做爱。


我们考试的时候知道,正确的答案就只有一个,错误的答案才千奇百怪。


做人也一样啊。优秀的人他们的特质其实高度相似,比如自律,有节制,目标明确,懂得权衡利弊,做事情有轻重缓急,知道换位思考,碰到挫折会换个路子……


但是不如意的人就会有千奇百怪的理由,什么别人影响我啊,社会不公平啊,阶级固化啊,爹妈不行啊。《夏洛特烦恼》里面的夏洛不就找了个理由是马冬梅上课老磕瓜子影响我学习嘛。


就算在知乎上,我也见过无数的题主表述,是因为早恋,耽搁了学业。


其实不早恋,也学不进去了。


所以,真优秀的人,看见这种标题撑死了一笑而过,按照这个逻辑,尼姑庵里面应该英才辈出,国家领导人就应该都是太监。


文章作者取标题的功力,真的是强爆了。


这个标题一下就契合了三个最牛逼的点。


第一,那些失败的人看见这个文章就会好比抓到了救命稻草,是啊,我为什么不行啊,就是因为总有流氓想睡我!


第二,也特别契合了极端女权的想法,女人的苦全部是男人带来的。而极端女权是网络上仅次于小动物保护组织信息传播速度最快的群体。


第三,安慰了某些连性生活也没有的失败姑娘,告诉她们,别为了没有男人追求而难过,你们可能未来更优秀。


这一石三鸟,屌屌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此文作者不去统战部,可惜了。)


当然,为什么这种文章特别流行,最根本的原因,是失败的人太多了。而这些失败的人从来没想过,他们失败的最大原因,其实就是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不坑他们,坑谁啊。


精准营销,没毛病。

user avatar

被踩到那么低,是不是怪我瞎说大实话砸人饭碗了?

------------

答之前吐槽一句,为什么我有这么多邀请?请问你们在歌颂我优秀,还是认定了我没有性生活,嗯?!



先说结论——我反对那些嘲讽本文一无是处的答主(滑稽)
这篇文章有点意思。不得不说,本文的作者已经领会掌握了「咪蒙派鸡汤」的精髓,但又青出于蓝。

什么叫咪蒙派鸡汤?
以《读者》和《意林》为代表的老派「说教类鸡汤」,核心思想是「教做人」,一般带有比较强的教条意味。这类鸡汤往往通过故事去赞美某种高尚的品质,借此呼吁和教育读者。但是,改变一个人总是困难且缓慢的;尤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以80后-00后为主流的读者群体也变得越来越自我了。对当今的自媒体人来说,若用老派鸡汤所带来的转化率养家糊口,要饿死。

所以咪蒙开创了一种新的玩法,一种「筛选类鸡汤」,核心思想是「只要你是我的粉丝,你做啥都是对的」。具体方法是定义一个人群,然后用故事和牵强的逻辑为他们正名,赋予他们的行为最大程度的合理性,再歌颂并赞扬他们。

比如说有些女生喜欢问男人索要礼物,世俗认为这样是不对的,但咪蒙说,你们这样做很对!于是这些人产生了认同感,成为了咪蒙的粉丝。
比如说有些人爱在背后议论朋友的是非,世俗认为这样是不义的,但咪蒙说,不是你们的错、是你朋友太贱了!于是这些人产生了认同感,成为了咪蒙的粉丝。


这种写法算开创先河,但针对的人群过于精准,相当于在茫茫人海中画了一个小圈;不仅涨粉慢,还容易被圈外的人群嘲。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本文作者在咪蒙的玩法上加了点创新——二分法;他不在人群里画圈,而是直接把人群一分为二进行筛选。
世界上只有两种女孩——有性生活的和没有性生活的。作者大胆断言《优秀的女孩没有性生活》,如此一来,相比起咪蒙,本文作者的鱼网就大多了,一扔下去就圈起了大致一半的鱼。

不过除了这点大胆创新,总体上这篇鸡汤还是师承咪蒙:它不是在教育女孩子不找伴侣、放弃性生活来专注事业,而是为了让没有男朋友、没有性生活的女孩在阅读本文时候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很优秀。有性生活的女生看了之后,会嗤之以鼻的关掉页面;而其他的女孩则会在自己被大V正名和认同之后,很开心地给出自己的「赞同」和「关注」。

筛选类鸡汤是骗赞骗粉的一条捷径,只要定义好了目标人群,随手写一些毫无价值的内容,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获得最大的收益。
举个例子,如果我写篇文章,讲些狗屁不通的逻辑,最后得出结论「割了包皮的男孩更容易获得职场提升」,也会有很多割了包皮的男性用户关注我的……




但这篇文章真的一无是处吗?事实上,它很可能是今年知乎最有价值的一篇文章(手动滑稽)


我们知道,知乎男性用户居多。
我们也知道,很多男性用户是抱着找女朋友或约炮的想法在玩知乎的(即「获得性生活」),有些非常寂寞的甚至不顾此举招恨+效率低下,给所有女性用户群发骚扰和勾搭私信……


这篇文章目前获得了九千赞;依据以上分析,作为一篇筛选类鸡汤,它相当于一个调查问卷。

Q1
你有性生活吗?
有,请一脸黑人问号+愤怒地关掉页面;没有,请回答Q2。

Q2
你觉得自己优秀吗?
优秀,请点赞。

虽不是作者本意,但本文阴差阳错地在短时间内精准筛选出近万个没有性生活又急需认同感的单身女用户,造福了单身男用户,也不能说是一无是处(再次手动滑稽)
话不能说太透,该怎么做大家应该已经知道了。对了,我叫红领巾。(终极手动滑稽)

user avatar

从社会科学角度看,这篇“论文”的核心论点是:优秀的女孩没有性生活。

作者采用了案例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三个人访谈的方式获取研究资料。

然而,这篇“论文”研究结论缺乏信度和效度,理由如下:

第一,核心概念界定不清。“优秀”的概念不清晰,且未操作化。

第二,从方法论的角度说,文章选取的访谈对象都是身边接触过的人,代表性/典型性存疑,导致结论的信度存疑。从有限的几个访谈对象得出的结论上升为全体“优秀女性”,缺乏理论支撑,导致研究的效度存疑。

第三,研究不透明。整个“研究”过程,尤其是关键访谈人物,没有细致介绍,让人无法确定这是否“无中生友”。

综上,这是篇辣鸡文章,不值得刊发。

user avatar

《优秀的男孩都是和纸片人过性生活的》

——————————————————————————————————

前几天,开征稿大会,有一个用户来我专栏投稿,我问了他几个问题,他都答的很好。

最后我问他:“你有纸片人老婆吗?或者说二次元的女神。”

这位用户顿了顿,回复了我一句:

“我有女朋友,死宅挺恶心的。”

这个回答让我无言以对,我只能问他:“那你为什么还要来我的专栏投稿?”

“因为贵专栏粉丝个个都是人才,大佬又活跃又会说话,超喜欢这里的。”他激动的回答。

我不禁陷入了沉思,2秒后,我拉黑了他。

这几年,在职场上转来转去,认识了不少大佬,有在北京做动画制作的,有在上海做动画媒体的,还有在家工作的自媒体人,甚至还有几个已经走到大佬级别的朋友,比如叶某,浅某,歧某,而我发现了一个残酷的共同点——

他们都是爱纸片人的。

是没有女朋友吗?他们不少人已经结婚了。

是很难在现实生活吗?其实不少人都是人生赢家。

我问过其中一个大佬,问:“你就不能放弃纸片人吗?”

他说:“废话”

我问:“为什么不放弃?现实太无聊?”

他叹气:“不,传统。”

他意味深长的道:“优秀的男孩都是和纸片人过性生活的。

跟我聊天的这位浅某,本身出身书香世家,而且是人生超级现充,不但拥有一个从高中谈到现在的漂亮妻子,还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不但自己在工作上算得上称心如意,而且业余做ACG方面内容也相当出色。

早在2010年以前,浅某就已经是某ACG杂志著名撰稿人,可谓功成名就。

但至今为止,他依旧深爱着纸片人。

我还认识一位叶某。

他是那种生活里充满了正义感和责任感的汉子,浑身散发着一股伟光正的气质,如果我是一个女人,恐怕已经不可救药的喜欢上了这位。

在这个圈子里,有不少人以抄袭为生,更是抄了一个又一个平台,也有人离开这个圈子,去做其他项目。而叶某不但从不抄袭,还颇具正义感,发现其他人抄袭,他就会立刻追究到底,在叶某的努力下,一番斗智斗勇后,某平台河清海晏,群众无不感谢叶某。

我问他:“你到底是怎么保持这种正义感和责任感的?”

他淡淡一笑:“你看过《路人女主的养成方法》没有?”

我立刻就懂了。

即使是自己做不好的东西,哪怕熬夜,哪怕带着老婆一起干,牺牲自己节操才能完成的东西,也一定要做到。

就好比加藤惠在男主出走以后,依旧一个人挑起大梁,做完整个游戏,最终大卖,这样的女孩子,即使在现实里,也是值得我们热爱的。

这种对于工作的坚持,对于正义感和责任感的追求,是他们和纸片人老婆过日子的根本原因,这种温柔而又执着,美丽而又可爱的女孩子,是任何一个人都放不下的。

事实上,即使从古代开始,我国出色的小说家,作者和画家,都深深的爱着纸片人老婆。

七步成诗曹子建路遇洛水,有感而发,写出《洛神赋》塑造洛神并且与其谈恋爱,后人传为佳话,此外还有贾宝玉梦游太虚,宋江路遇玄女,种种风流,不足为人道也,这也正如鲁迅所说。

我们中国的最伟大最永久,而且最普遍的艺术也就是热爱纸片人。

——鲁迅(鲁迅:我没说过)

所以,一个男孩要成为他理想中的样子,不屈服于这个恋爱至上的时代,仍要不屈服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仍要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要记住啊,热爱纸片人,新垣绫濑最好,五更琉璃次之,打倒桐乃骨科势力。

——————————————————————————————————

PS1:

因为不愿意透露姓名的 @叶佳桐 先生和 @浅色回忆 先生以及 @歧路先知 先生,所以此文为化名。

PS2:

最后给自己打个小广告

敬请关注公众号:框框框子的修罗场

每晚更新相关文章和回答(赚不了50万,只能让你图个开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