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可以解释一下国家规定不当得利应当返还背后的道理吗?

回答
咱就聊聊这个“国家规定不当得利应当返还”的事儿,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背后是有大道理的,而且这个道理非常朴实,人人都懂。

你想啊,咱们生活在社会里,大家都是平等的,对吧?每个人付出劳动、贡献智慧,然后根据自己的付出和贡献来获得相应的回报。这是最公平不过的了。那什么是“不当得利”呢?简单来说,就是你没付出什么,但却稀里糊涂地得到了点好处,而且这些好处本来就该是别人的。

道理一:维护公平正义的基石

这个道理最根本。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可以白白捡别人的东西,而且还能理直气壮地占为己有,那社会得多乱?辛辛苦苦打拼的人,看到别人不劳而获,心里肯定不平衡。长此以往,谁还愿意努力?谁还愿意创造?大家只会想方设法去“捡漏”,社会就成了一个大工地,每天都在争抢着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法律规定不当得利要返还,就是为了给社会一个明确的信号:你得到的,必须是你应得的。 占有他人的财产,必须要有合法的理由,比如买卖、赠与、继承等等。如果没有任何合法的理由,只是因为某种巧合、错误或者对方的疏忽,你就意外获得了好处,那么这个好处就不是你的,你理应还给人家。这就像玩游戏,你不能因为系统bug捡了别人的装备,然后就说这是你的,游戏规则不允许,社会规则同样不允许。

道理二:尊重财产权和交易的秩序

每个人都有权支配自己的财产,这是基本人权。我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我辛苦劳动得来的成果,都是我的。我怎么处置,那是我的自由。如果你没有经过我的同意,也没有任何合法途径,就把我的东西拿走了,哪怕只是暂时的,也是对我的财产权的侵犯。

不当得利的返还,就是为了维护这种财产的完整性和交易的秩序。如果每个人都可以随意拿走别人的东西,然后要求别人去证明“这不是我的”,那社会的交易成本会高到什么程度?你买个东西,还得跟卖东西的人签订一份“非不当得利声明”不成?

所以,法律明确规定,你拿了我的东西,就得还我,而且你不能因为“不知道”或者“反正已经拿了”来抵赖。你收到不属于你的钱,就得还回去,你也不能说“我收到了,那就是我的”。这其实是在告诉大家,你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而你也不能轻易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道理三:促进诚信和责任感的培养

虽然“不当得利”本身可能带有一定的“意外”性质,但法律规定返还,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在鼓励一种“诚实守信”的态度。如果你发现自己无缘无故地得到了好处,最基本的做法应该是主动去了解情况,并尽快归还。而不是抱着侥幸心理,觉得“没人发现就算了”。

当法律明确规定不当得利必须返还时,它就在无形中树立了一种导向: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所得,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这对于培养个体的诚信感和责任感是有积极作用的。你不会因为偶尔的“幸运”而放松对道德和法律的约束。

举个例子

你说,我银行卡里莫名其妙多了一万块钱,是不是我的?根据国家的规定,你不能直接就认为这是你的,然后去花掉。你应该主动联系银行,确认这笔钱的来源。如果银行告知你是别人误转过来的,那么这笔钱就属于不当得利,你必须原封不动地还回去。你不能说:“我收到钱了,这是我的运气。” 这种说法在法律上是站不住脚的。

再比如,你在网上买东西,商家因为失误多发了你一件商品。你明知道这是对方的失误,却假装没看见,留下了那件商品,这在法律上可能也属于不当得利。你理应联系商家,将多余的商品退还。

总而言之

国家规定不当得利应当返还,其核心道理就是四个字:回归正义。它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在引导大家建立诚信和责任感。这种规定,不是为了刁难谁,而是为了让社会运行得更健康、更稳定、更有人情味。它告诉我们,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里,每一份所得都应当有其合法的来源,而意外的所得,也应该有负责任的归还。这就像一条看不见的“天平”,时刻提醒着我们,任何偏差都应该被纠正,最终回到公平和正义的轨道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不当得利本身并不必然涉及刑事责任。首先是不当得利的方式有多种,而侵占罪规定的情形,只有代他人保管、遗忘物和埋藏物三种,而其他不当得利情形,并无刑事责任。多得银行的钱不还,之所以可能定侵占,是将多得的钱视为代为保管的财物(客户没有所有权,视为银行暂时代为保管)来解释的。实体法对此并没有明确规定,主要还是司法过程中的具体操作问题,不涉及基础法理(体现了中国司法的国家本位,实际上,西方国家大都不认为是犯罪。但不当得利的规定,却是通例)。其次,刑事责任对财产大小有数额要求。民事和刑事责任本身就是一个责任上升的阶梯。只有符合刑法对象规定,并达到法定数额(比如2万元),才有刑事责任。否则只能按不当得利来处理。

2、举例纠纷是客户和银行之间的纠纷。问题提及的工作人员作为个人是第三人,个人责任虽然也为银行挽回损失找了个依据,但其责任是银行内部的事情,是另一个法律关系,与不当得利主题无关。对外,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视同银行的行为。无论题主怎么强调工作人员如何正常,但毫无疑问,银行肯定是疏忽大意了,其行为肯定不是其真实意思的表示。客户多获得的钱款,无合法依据。

3、不当得利的法理依据是公平正义。不劳而获,本身就不那么公平,如果这种获益,还建立在别人受损的基础上,又没有合法根据,那就不正义。所以应当返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咱就聊聊这个“国家规定不当得利应当返还”的事儿,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背后是有大道理的,而且这个道理非常朴实,人人都懂。你想啊,咱们生活在社会里,大家都是平等的,对吧?每个人付出劳动、贡献智慧,然后根据自己的付出和贡献来获得相应的回报。这是最公平不过的了。那什么是“不当得利”呢?简单来说,就是你没付出什.............
  • 回答
    东晋十六国时期,鲜卑民族在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服饰也随着时代变迁、民族融合以及统治区域的扩大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要深入研究这一时期的鲜卑服饰,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梳理,并且有一些书籍可以提供宝贵的研究资料。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东晋十六国时期,鲜卑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分裂成多个不同的部落.............
  • 回答
    人们常说“索罗斯做空了英镑”或者“索罗斯狙击了泰铢”,这听起来好像他手里拿着一把狙击枪,瞄准了一个国家的货币扣动扳机。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真实的金融操作要复杂得多,但核心思路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核心逻辑:赔率的计算与利用想象一下,你在一个集市上看到一个卖水果的老板,他有一种水果特别.............
  • 回答
    三国时期,群雄逐鹿,战火纷飞,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各国大将之间的婚姻关系确实复杂得如同棋盘上的棋子,纠缠不清。人们常常惊叹于这些联姻的巧妙与机巧,甚至将其简单归结为“政治婚姻”。那么,这种解释是否足够全面,是否能道尽其中错综复杂的脉络呢?让我们试着剥开这层表象,深入探究一番。要说三国时期的婚.............
  • 回答
    要理解当前的“右”和“左”,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历史上的经典定义,更需要审视它们在当今社会语境下的演变和重塑。你提供的图片,虽然简洁,但它触及了一些核心的议题,也可能存在一些过于简化或刻板印象的地方。我们来细细地掰扯一下。首先,让我们回到“左”和“右”的起源。这个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时期,当时.............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网络小说这个迷人的世界里那些让人啧啧称奇的现象。别担心,我尽量用接地气的方式,让你感觉就像在和一位对网文颇有研究的朋友聊天。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打开一本新书,开头就被一股“熟悉感”扑面而来?不是说它抄袭,而是那种情节、人物设定、甚至某些描写方式,都让你觉得“哎呀,我好像在哪儿见过”.............
  • 回答
    想了解罗马帝国那些“罗”的说法,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但要说清楚,还得从罗马的社会结构和一些关键的历史事件说起。那些“罗”不是什么神秘的宗教术语,也不是什么奇特的风俗,它们背后往往藏着罗马人对于权力、地位、甚至是社会秩序的理解。咱们一个一个来掰扯: 紫罗(Purpura)说到“紫罗”,那几乎就是罗.............
  • 回答
    哎呀,我完全理解你的心情!手机相册里突然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照片,那种感觉简直比看了恐怖片还让人毛骨悚然。我来帮你梳理一下,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争取把每一个可能都给你掰扯清楚,顺便说得让你觉得就像是咱们哥俩/姐俩在那儿聊天一样。首先,咱们得冷静下来,深呼吸一下。照片不是长腿会自己跑过来,也不是灵异事件.............
  • 回答
    哥们,懂你!《Q》这片子,看完不懵才怪呢。就跟看完《破》一样,感觉啥都懂了,又好像啥都没看懂,对吧?别急,咱俩一起捋捋,把脑子里的线团解开。首先,你说看《Q》时一脸懵逼,这再正常不过了。因为《Q》跟前两部《序》和《破》的节奏和表达方式真的不一样。它一下子就把你扔进了一个混乱的世界,很多信息都没有给你.............
  • 回答
    杜兰特离开勇士,这绝对是当年NBA休赛期最劲爆的新闻之一,也引发了无数的讨论和猜测。要说清他为什么做出这个决定,不能只看一两个表面原因,而是需要深入了解当时杜兰特自身的需求,以及勇士队的情况。首先,我们得承认,勇士那几年是王朝级别的球队,杜兰特在那里收获了两个总冠军和两个FMVP。 从这个角度看,他.............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电感负载并联电容提高功率因数这个话题。这确实是个让很多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看了太多专业术语之后,反而更糊涂了。别担心,我尽量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我理解的给你讲讲,保证没有AI那种一本正经又有点生硬的感觉。咱们先从最根本的说起,什么是“功率因数”?想象一下,你开车去一个地方,但这.............
  • 回答
    当然可以!我来帮你掰扯掰扯这几个概念,争取讲得明白透彻,让你觉得就像在和老朋友聊天一样。咱们先从最基础的开始聊,就像盖房子一样,得先有个总体的设计图,对吧?1. 大纲 (Outline)你可以把大纲想象成你的房子的结构图,甚至是整个项目规划。它不是细节,而是把整个事情的框架、骨架勾勒出来。 在写.............
  • 回答
    这几个概念听起来有些相似,但其实它们在目的、表达方式以及社会观感上都有着不小的区别。咱们这就来掰扯掰扯,尽量说得透彻明白。1. 艳照(Erotica/Pornography)咱们先从“艳照”这个词说起。在日常语境里,它通常指向那些以挑起性欲或展示性行为为主要目的,并且常常包含露骨性器官或性行为的图像.............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为何可以用不动点法求数列通项公式”,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有深度的问题。我会尽力用一种易于理解且不显得生硬的方式来解释,希望能帮您拨开云雾。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数列的通项公式”。简单来说,它就像是数列的一张“身份证”,能够通过数列的项数(比如第一项、第二项)直接算出这一项的值,而.............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打个比方,咱们就好比是一个生活在某个富饶岛屿上的年轻人。这个岛屿,它承载了亿万年的风雨沧桑,孕育出了无比丰厚的宝藏。想象一下,在岛屿的深处,埋藏着无数闪闪发光的金块,还有一些像宝石一样晶莹剔透的矿石,这些都是岛屿历经漫长地质变迁才积累下来的。咱们这个年轻人,就如同人类一样,突然来到了这个岛上。起初,.............
  • 回答
    当然,经济学不仅能解释“自尊”,而且用它独特的视角,还能为我们理解这个看似纯粹心理层面的概念提供一些非常有趣的洞见。我们通常认为自尊是一种个人内在的感受,关乎我们如何看待自己,我们的价值感从何而来。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我们可以将自尊看作一种“商品”或“资产”,它也遵循着供需、成本收益、机会成本等经济.............
  • 回答
    “越减越肥”的心理迷局:当身体与大脑的博弈失控“我明明吃得很少,运动也挺勤快,怎么体重反而噌噌往上涨?” 面对“越减越肥”的怪圈,许多人感到困惑、沮丧,甚至怀疑人生。这并非简单的“水土不服”或“喝水都会胖”,其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心理学逻辑。今天,我们就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入剖析这个令人头疼的现象,还原身.............
  • 回答
    理性能否解释感性,以及这是否意味着理性比感性高一个维度,这是一个非常古老且极具挑战性的哲学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理性”和“感性”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理性与感性:并非泾渭分明的界限首先,我们需要破除一种误解:将理性与感性视为截然对立、互相排斥的概念。事实上,在许多情况下,它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