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生物学中有哪些好玩的知识?

回答
生物学这门学科,说起来好像都是些严谨的实验、复杂的公式,但深入进去,你会发现里面藏着太多令人惊叹的“段子”和不可思议的设定,足以让你脑洞大开。今天我就跟你唠唠我个人觉得特别有意思的几个点,保证不是那种教科书里枯燥的文字堆砌,而是带着点“哇塞”感的生物小故事。

一、 “披着羊皮的狼”:寄生虫的狡猾人生

寄生虫这玩意儿,听起来就让人有点浑身起鸡皮疙瘩,但它们能玩出的花样,简直就是生物界的“谍中谍”。你知道吗,有些寄生虫为了成功繁殖,会毫不犹豫地“控制”宿主的行为,简直就是活生生的“丧尸片”开端。

比如,柑橘扁头蚧。这是一种微小的介壳虫,靠吸食柑橘树的汁液为生。它的“终极目标”是产卵,但它自己跑不快,怎么才能把自己送到新的、健康的柑橘树上呢?这时候,它就进化出了一个绝技:吸引蚂蚁。

某些柑橘扁头虫会分泌一种甜美的蜜露,这种蜜露对蚂蚁来说简直是人间美味。于是,蚂蚁们就像勤劳的“搬运工”一样,把这些扁头虫从一棵树上搬到另一棵树上,而且还会特别“照顾”,把它们放在树叶最嫩、最容易吸食的地方。更妙的是,这些蚂蚁还会像“牧羊犬”一样,驱赶那些可能会吃掉扁头虫的瓢虫等天敌。你说,这算不算一种另类的“共生”?实际上,这是寄生虫对蚂蚁行为的巧妙操纵。

还有一个更让人毛骨悚然的例子是猫弓形虫。这种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很神奇,需要在猫的体内完成,然后通过猫的粪便排出,感染新的宿主。而它的终极目标,当然是进入猫的肚子里。

那么,它怎么才能提高自己进入猫肚子的概率呢?答案是:改变老鼠的行为。被猫弓形虫感染的老鼠,会对猫的气味失去恐惧,甚至会主动被猫吸引。想象一下,一只老鼠闻到猫的味道,非但不逃跑,反而像飞蛾扑火一样冲过去,结果可想而知。这就像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操纵,去实现寄生虫的繁殖目的。科学研究甚至发现,这可能与猫弓形虫能改变老鼠大脑中的多巴胺水平有关,让老鼠产生一种“喜欢”猫的错觉。想想看,一个微小的虫子,就能把一个活生生的生物变成自己的“送货员”,这种控制力,简直让人不寒而栗,又不得不佩服自然选择的强大。

二、 “伪装大师”的生存之道:不止是变色龙

说到伪装,大家脑子里第一个浮现的可能就是变色龙。但生物界的伪装能力,远比你想象的要精彩得多。这不仅仅是颜色上的变化,更是形态、行为,甚至是化学信号的综合运用。

比如,枯叶蝶。这家伙的翅膀在合拢的时候,简直就是一片逼真的枯叶。它不仅颜色和纹理模仿得惟妙惟肖,连翅膀边缘的形状都模仿了叶子发黄、卷曲的样子。更绝的是,它还会模仿枯叶上可能出现的霉斑或虫蛀的痕迹。当它停在树枝上,合拢翅膀,你几乎不可能在落叶中找到它。但一旦它受到惊吓,展翅飞起,那鲜艳的内翅颜色又会瞬间吓跑捕食者,争取逃跑的时间。这就像是一个披着“老龄化外衣”的年轻战士,必要时也能露出锋利的武器。

还有一些海洋生物,比如石头鱼。它简直就是把“融入环境”这件事做到了极致。它的身体布满了疙疙瘩瘩的凸起和黏液,颜色也跟周围的海底岩石几乎一模一样。它会静静地趴在海底,等待不知情的猎物游过。一旦猎物靠近,它就能以闪电般的速度发动攻击。它不光是长得像石头,它的动作也像石头一样静止,配合得天衣无缝。如果再往前一步,有些鱼还会用身上的一些小小的“附属物”来模仿海藻或者珊瑚的枝节,让伪装更加完美。

更有趣的是,有些生物的伪装是动态的,甚至是欺骗性的。比如,蓝环章鱼。平时它看起来没什么特别的,但一旦它感到威胁,或者准备捕食时,它身体上的蓝色环状斑纹会突然亮起,发出耀眼的荧光。这并不是为了让自己更显眼,而是因为它身上分泌的毒素,是剧毒的神经毒素——河豚毒素。那耀眼的蓝色光环,其实是一种警告信号,告诉潜在的捕食者:“我不好惹,别过来!” 这就像是一个小小的炸弹,在危险时刻,瞬间点燃了它的“警示灯”。

三、 “复制大师”的繁殖策略:无性生殖的惊人效率

很多人一想到繁殖,就觉得是男女结合生孩子那套。但生物界还有很多“捷径”可以走,那就是无性生殖。这就像是给自己按了一个“复制粘贴”键,繁殖效率高得吓人。

比如,细菌。它们分裂繁殖的速度快得让你难以置信。在适宜的条件下,一两个小时就能翻一番。想象一下,如果有100个细菌,半小时后就是200个,一小时后就是400个,两个小时后就轻松达到800个。这就像是你的电脑里的一个文件,复制一下就多一个,再复制又多一个,而且速度还超级快。它们不需要寻找伴侣,也不需要经历漫长的孕育过程,只要有足够的营养和合适的环境,就能以惊人的速度壮大队伍。这也是为什么细菌感染一旦开始,会那么难以控制。

再比如,水螅。这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小生物,长得有点像小海葵。它们可以通过“出芽生殖”来繁殖。就是身体上长出一个小小的“芽”,这个芽会慢慢长大,最后脱离母体,变成一个新的水螅。这种方式就像是母体身上长出了一个个克隆体,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速度也是非常快。想象一下,你自己的身体突然长出几个小小的你,然后一个个独立出去,这是多么奇特的繁殖方式。

甚至有些更复杂的生物也能进行无性生殖,比如一些植物。草莓会通过匍匐茎来繁殖,长长的茎匍匐在地面上,在节点处会长出新的植株。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植物在“克隆自己”,然后把克隆体“发射”出去,寻找新的生存空间。我们吃的香蕉,其实也几乎都是无性繁殖的后代,所以它们都没有种子。这就像是所有香蕉都是由一个“初代祖宗”克隆出来的,后来的香蕉味道和品质都相对稳定,但遗传多样性就低了。

四、 “社交达人”的群体智慧:蜂群的超级大脑

生物界不乏孤独的“独行侠”,但也有很多以群体为单位生存,而且分工合作得近乎完美的社会性生物。其中最让人惊叹的,莫过于蜜蜂。

蜜蜂的蜂群简直就是一个“超级大脑”,每一个个体只是其中的一个细胞。它们通过一种叫做“跳舞语”(waggle dance)的复杂沟通方式来传递信息。当一只侦查蜂发现了一个新的蜜源,它会回到蜂巢,然后通过跳舞来告诉它的同伴们蜜源的方向和距离。这种舞蹈不仅仅是简单的“指向”,它还能通过舞蹈的振动频率、持续时间以及角度来精确地表达信息的细节。这就像是给蜂群写了一封“寻宝地图”,上面标注得一清二楚。

更令人惊叹的是,蜂群对于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当蜂巢受到威胁时,一群工蜂会聚集起来,用身体组成一个“盾牌”,保护蜂王和幼虫。当外界温度过高时,它们会扇动翅膀来降温;温度过低时,它们会聚集成一团来取暖。这种高度协调的群体行为,使得它们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种复杂的外部环境。

而且,蜂群的决策过程也很有意思。比如,当蜂巢需要搬家时,会有几只侦查蜂去寻找新的地点,然后各自回来向蜂群“推销”自己的选择。它们会通过持续的跳舞来吸引其他蜜蜂的关注,最终,最受支持的那个地点会被蜂群集体采纳。这就像是一种民主投票机制,只不过投票的方式是“跳舞”。

这些只是生物学中冰山一角的好玩知识。从寄生虫的狡诈到伪装大师的隐身术,从无性生殖的效率到蜂群的集体智慧,每一个生命体都拥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生存智慧和进化策略。它们的存在,不断刷新着我们对生命奥秘的认知,也让我们更加敬畏这个充满奇迹的自然界。下次你再看到一只小虫子,或者一片叶子,不妨多留意一下,说不定里面就藏着一个你从未想象过的精彩故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老师:我说一个词你们肯定要笑,变态茎。


横走变态茎-“行走”变态茎。


本来以为没人看噗,既然有小伙伴问我我就说说吧哈哈哈。

变态茎: 由于功能改变引起的形态和结构都发生变化的茎。


高中生物,老师讲到茎,就说了开头那句话,果然我们都笑了。

当时老师在我身边,讲到地上变态茎老师举例土豆,我一想藕也差不多吧,就仰起头期待地问:“老师,老师,藕!”

老师低头说:“藕是水生的同志!”

“不是,老师,藕是不是变态茎啊?”

“藕是变态茎,它叫横走变态茎。”


此时教室后排传来了幽幽的声音:“行(xing)走变态茎……”

大家都乐了。

老师炸毛:“什么行走!你见过藕行走的啊!”

哪吒:谁叫我?


2333。







其实挺无聊的…_(:з)∠)_。

user avatar

1 牛的心脏里有心骨。这是少有的内脏有骨骼的动物(有人不信牛有心骨,可以看图~)


2 犬的阴茎里有阴茎骨
3 犬的肛门有肛门腺。长时间不挤会导致肛门腺痒痒,狗就会在地上摩擦菊花
4 牛草料吃多了有时会得前胃迟缓,有时需要兽医用手伸进牛的瘤胃中掏出来
5 牛嘴的两侧有一部分是没有牙齿的。你可以把手从牛嘴两侧伸进去拽它的舌头来迫使它张嘴
6 鸡的脖子处有嗉囊,用来储存食物。很多商贩在菜市场卖鸡时就用饲料把鸡喂饱,把嗉囊填满,从而多卖钱
7 鸡有两个胃,腺胃和肌胃
8 鸡有两条盲肠,没有结肠
9 鸡的扁桃体在盲肠上
10 鸡有一种病叫做减蛋综合征(产蛋下降综合征),得了之后没有别的症状,就是产蛋率大幅度下降
11 猫无法代谢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吃了容易死,所以不要给动物乱喂人药
12 马的蹄子上有一圈白线,叫做蹄白线。在蹄白线的外面钉马蹄铁不会伤害到马蹄子(以蹄白线为界限,蹄白线里面钉马蹄铁会伤害蹄子)
13 猪的繁殖能力很强,而能引起猪繁殖障碍的疾病也很多
14 牛如果吃了很多苜蓿容易得瘤胃鼓气,需要进行瘤胃穿刺来放气
15 猪的精液浓度较低,但是量多。射一次精大概二百多毫升,约等于一包奶~
16 猪的阴茎是弯的,书上的描述是“乙状弯曲”
17 鸡长期缺乏维生素b1时,会有神经症状,脑袋仰着看天,称之为“观星症”
18 鸡得神经性新城疫(亚洲鸡瘟)时,由于神经系统发生了病变,会导致鸡原地转圈。有时转累了就停一会,不累了再转
19 养鸭子最好能让鸭子接触到水。冬天时河里结冰,有人为了能让自己养的鸭子接触到水,就用石头在冰上砸了个洞。鸭子老高兴了,在洞上潜水,然后上不来最后淹死了……
20 在河里养鸭子时有人用网来划分区域。有的鸭子潜水时头卡进网里拔不出来,淹死了。后来网被拉上来的时候,带出一片鸭骨头……
21 大型养鸡场会自己配鸡饲料,要用到大型搅拌机,搅拌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往正在搅拌的饲料中添加维生素等添加剂时很容易因为温差而无法混均匀,维生素等添加剂会形成一个高浓度的团,浓度高到足以使鸡中毒~用我们老师的话来说就是“谁吃谁倒霉~”
22 解剖学中班里没有几个男的愿意去看马生殖器官的标本,那玩意的长度和宽度足以让人类自卑~
23 有些养殖场的鸡喜欢吃自己产的蛋,书上说是饲料中缺乏一些营养元素,但是也有人说是因为鸡蛋比饲料好吃……
24 曾经有人在一个蛋鸡场里放了几只公鸡,后来觉得这几只公鸡天天打鸣,太闹,就给杀了。结果那天鸡舍的母鸡们听不到公鸡的打鸣,都不下蛋了……
25 有时候一些母鸡得生殖道疾病时,会把鸡蛋自己“消化”了。据说这种母鸡长得油光锃亮的,拿来煲汤老香了~
26 年龄大的鸡有的体内激素分泌会混乱,从而改变“性别”。有的母鸡会鸡冠变大,像公鸡一样打鸣
27 有时候,很多动物吃完饲料后营养物质消化不完全,拉下来的粪便中依然含有很多的营养物质。于是有些养殖场就收集粪便,消毒后再当饲料用……所以吃屎长大的在养殖业中是存在的……
28 有时候狗猫等宠物会吃下不能吃的东西。我就见过一张X光,一只狗的胃里有一个四驱车……
29 有的养殖户养家鹅时,天上有迁徙的天鹅飞过,看到地上的家鹅,以为是同类,就飞下去。下去之后发现有吃有喝,就不走了(这种情况很少,但是真的有)……
30 刚生下来的小鸡用常规方法很难鉴定性别,于是诞生了一种职业——小鸡性别鉴定师,据说工资很高。但是现在更多的靠自别羽色(公鸡母鸡羽毛颜色不同)和快慢羽来区别
31 鸽子是对另一半非常忠诚的鸟类,除非另一半死了,否则不会轻易“出轨”。然而在鸽子发情的时候,你把两只母鸽子放在一起,这两只母鸽也会像情侣一样亲昵……
在爱情面前,年龄不是问题,阶级不是问题,贫富不是问题,长相不是问题,现在连性别也不是问题了。而且这一观念还传到了鸽子界……
32 猪有一种传染病叫做猪瘟,危害很大,我国是世界上首个研发出猪瘟疫苗的国家。这个疫苗效果非常好,很多国家都依赖我国的猪瘟疫苗消灭了他们国家的猪瘟,然而我国作为创始国家,却没法通过它来消灭自己国家的猪瘟……
33 鸡有一种传染病叫做马利克,得了之后会出现“劈叉”。是的,就是你想象中的劈叉,不知道的还以为它在练瑜伽呢~
34 小猪得伪狂犬时,有时会倒在地上,四肢摇摆,书上称之为“滑水状”~
既然你们喜欢,我再更新点吧
35 抗菌药中的磺胺类药毒性比较大,鸡磺胺药中毒的症状和肾型支气管炎的解剖症状很像。如果你家里开养鸡场,并且你爸不给你买iPhone X,你就可以给鸡吃大量的磺胺药,再加点维生素C,同时减少供水。然后,然后你爸大概永远都不可能给你买iPhone X了……
36 规模化养鸡场中,很多时候鸡会啄肛门。一旦一只鸡的肛门被啄破,其他的鸡都会被血所吸引,去啄那只鸡的肛门。很多养殖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会采用各种方法。比如 断喙,还有的会给鸡戴眼镜。
37 野生动物非常记仇。很多动物园的兽医给动物打一次针,它能记恨你一辈子。有的动物甚至会把粪便收集起来,专门等你靠近它的时候砸你……



我这个人一般不挂人,但是实在被恶心到了!

user avatar

因为人类在非洲滥捕滥杀,21世纪的非洲象种群当中没有长牙的大象数量越来越多算不算?

user avatar

舌头很长的动物,平时都是怎么收纳起来的呢?


啄木鸟的办法就很有创造性,在自己脑袋上缠绕了一圈。

因为啄木鸟通常都是在树干的孔洞、缝隙内使用它们的舌头,很难发现舌头居然有这么长。既然平时看不到,那就用虫子逗逗它伸出来看看~~

有些啄木鸟舌头的前端就像是长矛的矛尖,还是带倒钩的,可以牢牢的钉住猎物。

瞄准目标,这激射而出的利箭,怕不怕?


然而,要说谁的舌头长,穿山甲肯定不服,伸出来给你看看。。。

这么长的舌头,脑袋上肯定是盘不下了,挂在腰上如何?

穿山甲的整体舌部结构穿越了胸腔和腹腔,附着在了骨盆位置,这使得它的舌头在吃蚂蚁时,是如此的灵活高效。

而穿山甲坚硬的鳞片令狮子也没有办法

只能当个球玩了。。。但它偶尔也会用粗壮的尾巴打击猎食者,不过应该不会打狮子。

曾经被制成过镀金的铠甲

最萌的就是这小碎步了~~(但并不是所有穿山甲都这样用两条腿走路,好像只有南非穿山甲是这样的)


但是,若论舌头能伸到比身体还长,成为速度最快、最强大的攻击武器,当属变色龙。


我们知道猫科动物的舌头上有倒刺,能够帮助它舔下骨头上附着的肉,还能高效的清洁、梳理毛发,家猫也是这样的。

但论倒刺的长度比例,一些鸟类更强。例如,凤头企鹅舌头上的倒刺,有助于牢牢的固定住猎物并吞咽下去。

火烈鸟是滤食性动物,在这一点上更像须鲸,它们带有倒刺的舌头能快速的前后运动,就像水泵一样高效。


平时看见狗在喝水时,我们觉得它们好像是用舌头的表面,将水快速的舔起来的。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狗是用舌头的背面卷出来了一个小洼兜,能像小水杯一样将水盛起来,而卷起来的舌头与水的接触面变大,在快速收回的过程中将水粘附起来,流体惯性克服了重力,拉升起来更多的水柱进入狗的嘴里。只是它的动作太快了我们看不出来,原来在一瞬间狗就完成了这样复杂的动作。不过,缺点就是会把水弄得到处飞溅,所以有人说狗在喝水的时候吧唧吧唧的好邋遢。。。



猫也是差不多这样喝水的,但比狗的效率要低,不同之处在于,猫并不会将舌头没入水中,而仅仅是用卷起来的舌头贴住水面,然后快速缩回,依靠舌头快速运动产生的气压差拉升起来一条细小的水柱进入口中。注意看,它的舌头不是在向前舔,而是上下的往复运动,舌尖是向后卷回去的。


高速摄像机显示,家猫平均每秒伸缩舌头4次,每次带走约0.1毫升液体。每次拉升的液体量取决于舌头的大小和速度,太快或太慢都不行,依体型差别也会有所不同,但猫会自己选择合适的速度来尽量增加每次喝到的水量。因为每次只粘附起来一条小水柱,所以不会弄得到处都是,看起来比狗喝水要文明多了。

美国麻省理工的流体力学家Roman Stocker,是在看到他的猫喝牛奶时,灵光一现而开展研究的。(论文链接:How Cats Lap: Water Uptake by Felis catus


长颈鹿的大舌头,可以帮助它将枝叶方便的卷进嘴里。

但你说一个猴子有着灵活的双手,还长这么长的舌头干嘛?

这种蜥蜴长着蓝色的舌头,也不小啊。

马来熊的大长舌头好滑稽,但很适合取食蜂蜜和蚂蚁来打打牙祭。

地球上最大的大舌头,自然是非蓝鲸莫属,有一头大象那么重~~


动物发展出了具有各种独特形状和功能的舌头,适合它们捕猎和觅食的方式。而人类舌头的最大不同,是能够帮助我们发出美妙律动的音节,诞生了语言。在大脑的指挥下,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与其它动物分道扬镳,在八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试读一下:z、c、s,zhi、chi、shi,看看舌头的灵活度如何?


太简单了?再来,快速大声的喊出来:


牛郎恋刘娘,刘娘念牛郎。


牛郎年年恋刘娘。


刘娘年年念牛郎。


郎恋娘来娘念郎。


念娘恋娘,念郎恋郎,念恋娘郎。



探索存在、起源、未来,追寻宽广世界~~

欢迎关注:人类旅程 ,ID:humanjourney

user avatar

粘菌的“智能”网络系统。

粘菌是介于动物和真菌之间的一类生物,能借助体形的改变在阴湿处的腐木或枯叶上缓慢爬行,并能吞食固体食物。

本来作为低等物种,没大脑没神经系统的,研究的侧重点仅在它兼具动物性和植物性层面。

直到某天,一个无聊的科学家把粘菌放进一个出口摆着食物的迷宫里,发现这货竟然能以最短的路线找到食物,从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视频1] 接着就有人把燕麦片摆在美国铁路网途径城市的位置,粘菌形成的结构简直让人大呼卧槽:

粘菌连接粮仓后留下传输营养的"管道"和现实中铁路的布局高度重合。要知道城市建设,土地开发利用,铁路规划这些事涉及到许多数学,工程和地理的问题,人类的智慧加上几十年的建设得到的最优化数据,粘菌仅花一天就自然而然地找到了。

https://www.zhihu.com/video/952343905597952000

不过鉴于美国铁路不发达,不够有说服力,就有人拿东京轨道交通,英国高速公路等等做实验,得到的“物联网”更不得不令人惊叹造物的神奇。

[视频2]是介绍粘菌比较全面的一个TED演讲,其中举的例子便是东京轨道交通。

值得补充的是,东京的铁路网络在布局,管理和效率等等方面都属世界顶尖,是无数工程师消耗无数脑细胞和心血的杰作,却被连神经系统都没有的生物轻松复制。

除了构建高效传输网络以外,粘菌另外两个非常“社会”的特性也在视频中提及,一是能在扩张过程中若遇上自体会终止前行并向另一个方向扩散,二是拥有学习和记忆能力,预判对自己不利环境的出现时机,提前终止生长。

https://www.zhihu.com/video/952343960480456704

粘菌的搭网能力在神经算法领域也有研究。

现在认为粘菌的算法在数学上可以被描述为通过对过去环境/奖励采样的经历,决策出最优化途径(省时省力耗能小)。虽然这算法的生物学基础尚待确定,但它提供了生物决策机制的一种模型,未来或许能在计算科学,脑科学,神经科学,城市规划(混进了奇怪的学科),生物行为学,认知科学等诸多领域大放异彩。

当然,它也挑战了人类对生物进行复杂行为所需的最低生物配置的认知:没神经也有智能,又或者人类该重新定义何为“复杂“行为吧。


更多好玩的知识:

细菌会说话:抗生素设计新思路

啃米:生物学中有什么悲伤的故事?

啃米:能否用视频分享一下,有哪些有意思的自然、科学小实验?

啃米: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种内斗争的胜出者一定更加适应种间竞争吗?如果回答不一定,举出例子?

啃米:你知道的有哪些很酷的化学知识?

啃米:人类的血红蛋白为什么会进化成优先摄取一氧化碳,而非氧气?

啃米:在人类基因方面有什么有趣的发现或研究?

user avatar

大家都知道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这个物种好像是专门为了展示进化论才出现的。回忆一下,骆驼长而密的睫毛可以在风沙中保护眼睛;开合自由的鼻孔可以阻挡沙尘;修长的四肢,扁平的脚掌,也适合在沙漠中行走。

这些,都没有问题。但是骆驼从来就没有什么储水器官,这早在六十年前就被证明了。另外一种替代性的观点认为,驼峰里的脂肪分解后就可以得到水。这同样也在六十年前就被证明毫无根据。(骆驼代谢获得1升水需消耗3.5升水)。

它们真正的生存秘诀在于节约用水。

当天气炎热、没有水喝时,骆驼通过慢速代谢(bradymetabolism)使体温升高6到7摄氏度,与外界的温差变小,冷却体温需要消耗的水自然也少了(出汗、喘气等蒸腾作用)。

同时,肾脏的再吸收作用可以高度浓缩尿液减少排放,密实的绒毛以及空心纤维结构可以有效隔热,以及大便很干燥,所有这些,让骆驼即使一直暴露于沙漠的炎阳下,每天也至多失去正常体重2%的水分,如果是人类则至少7%。

更重要的是,骆驼的血红蛋白具有极高的亲水性,可在身体脱水时维持红血球的含水量,忍受较高渗透压;椭圆形的红血球更容易在粘稠的血液中移动;头部血液循环的迷网系统(rete mirabile)(逆流热交换作用)可以冷却大脑。因此它们可以脱水30%还行动自如,相比之下人类达到12%就会休克。

接下来就是简单的算术题:骆驼每天脱水2%,达到30%的警戒线需要15天;人类每天脱水7%,达到12%需要1.7天。

另一方面,当我们说到骆驼,一般仅指偶蹄目、胼足亚目、骆驼科、骆驼属的两个种:分布于西亚、非洲的单峰驼,和中亚、蒙古等地区的双峰驼。其实骆驼科还有另外两个属:羊驼属(Lama)和小羊驼属(Vicugna),它们又常被统称为美洲驼族,或者新大陆骆驼。

至今骆驼和羊驼还可以通过人工受精,生出混血的Cama。

科学家们通过化石和基因组分析已经证明:最早的骆驼出现于4600万年前的北美洲(Protylopus),只有山羊大小,也没有驼峰。到了1600万年前,美洲驼族和骆驼族也开始分化。

美洲驼族的祖先向南迁徙。在300万年前的 南北美洲生物大迁徙 中,穿过巴拿马地峡来到南美洲,演化出今天的两个属、四种羊驼(羊驼Guanaco,大羊驼Llama;小羊驼Vicuna,羊驼Alpaca);它们并未没有旧大陆骆驼对缺水的适应性,而是演化出了适应高海拔气候的特殊血红蛋白。

旧大陆骆驼的祖先则向北迁徙。在750万到600万年前,它们的直系祖先副驼(Paracamelus)出现,生活于北极寒冷地区。今天骆驼浓密的睫毛、开合自由的鼻孔、大长腿、宽脚掌、肥美的驼峰,这些特征可能早在适应极地气候时就出现了,而非对沙漠气候的适应。

后来它们又通过白令陆桥来到亚欧大陆,在440万年前双峰驼和单峰驼开始分化,逐渐演化出适应干旱、沙漠气候的节水能力。

于是,沙漠之舟的故事这才得以书写下去。

骆驼来自哪里 https://www.zhihu.com/video/1093854412707082240

想了解更多你不知道的知识,请在微博、微信公众号、哔哩哔哩、YouTube,搜索「混乱博物馆」,关注我们。

user avatar

刷知乎刷到这个话题,我不禁一阵心酸。

我刚刚熬夜写完食品安全的论文,明天还要交植物发育学的论文,不久前完成了基因工程4000字论文的手写工作和动植物保鲜的期中试卷。

上一周被发酵工程实验报告折磨完,又要开始找生命科学前沿进展的影响因子破5的文章还要附上翻译...

对了这是我们病毒学的期末试题,虽然它是开卷考且还是我们自己出的题。(共十题)


这是我们今天基因工程讲的内容:


要说生物学有什么好玩的知识呢?

就是学生物的部分人(比如我)的真实身份其实是真核域,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食肉目,裂脚亚目,犬科,犬亚科,犬属,灰狼,单身败狗。

汪!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生物学这门学科,说起来好像都是些严谨的实验、复杂的公式,但深入进去,你会发现里面藏着太多令人惊叹的“段子”和不可思议的设定,足以让你脑洞大开。今天我就跟你唠唠我个人觉得特别有意思的几个点,保证不是那种教科书里枯燥的文字堆砌,而是带着点“哇塞”感的生物小故事。一、 “披着羊皮的狼”:寄生虫的狡猾人生寄.............
  • 回答
    计算机科学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就好比是为这个新兴的生命设计与工程领域提供了强大的“大脑”和“工具箱”。简单来说,合成生物学就像是生物界的“硬件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而计算机科学则提供了设计、模拟、控制和优化这些生物“硬件”和“软件”的关键能力。我们不妨从几个核心环节来拆解计算机科学在其中的具.............
  • 回答
    高中生物课程中,关于细胞器的膜结构,我们常常会接触到“单层膜细胞器”和“双层膜细胞器”这两个概念。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分类,更蕴含着深刻的生物学意义和演化逻辑。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区分它们呢?这背后又有哪些理论依据呢?一、 单层膜与双层膜细胞器的直接区分方法:肉眼观察下的“层数”最直观、也是我们在学习.............
  • 回答
    自然界中有许多繁殖方式,有些甚至可以说是匪夷所思。它们是漫长演化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提高生存率而催生出的各种绝技。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其中几种,保准让你大开眼界。1. 变色龙的“精准打击”:卵胎生中的特殊一员很多爬行动物是卵生的,也就是产卵。但变色龙,或者说其中一些品种,它们走的是一条更“内卷”的路子.............
  • 回答
    在生命演化的漫长河流中,有一些生物类群如同孤岛,与我们熟知的其他生命形式隔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对生命多样性最震撼的证明。这些“近乎孤立”的生物,要么是古老生命谱系残存至今的孑遗,要么是走上了极其独特的演化道路,以至于在现存的生物大家族中,我们难以找到它们亲缘关系上特别接近的“近邻”。.............
  • 回答
    科幻世界里,生物形态的想象力早已冲破了我们所熟知的陆海空界限,创造出了无数令人惊叹的奇妙生命。这些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视觉上的刺激,更是对生命存在形式、进化路径乃至宇宙法则的深刻探索。让我们一同潜入科幻的深邃海洋,感受那些最令人着迷的生物形态。1. 超越物理限制的“非物质”生命体这是科幻中最具颠覆性的生.............
  • 回答
    世界各地的神话传说里,总少不了那些令人闻风丧胆、横跨山川河流的巨型生物。它们不仅仅是体型上的庞大,更象征着自然之力、混沌原始,或是神祇伟力的具现。这些庞然大物,在古人的想象中,往往是构成世界秩序、或是挑战既有秩序的重要角色。北欧神话:世界之树的根须与巨人的家园要说体型巨大的生物,北欧神话绝对是绕不开.............
  • 回答
    好嘞!聊起希灵三部曲啊,那可真是让不少人心里的“老书虫”痒痒的。这三本书,说起来就像是三条并行又相互辉映的河流,每一条都有自己的风景,合在一起却能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科幻画卷。要说里面的经典语录,那可不是随随便便能概括的,它们往往藏在某个场景、某句对话,甚至是某个角色的内心独白里,但一旦被你抓住,就.............
  • 回答
    自然界中,为了生存,许多生物都发展出了令人惊叹的策略,其中“放弃”也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就像壁虎在危急时刻能割舍尾巴以求生一样,自然界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它们通过看似“损失”的方式,却成功地延续了生命。壁虎的断尾求生:一个经典的“放弃”范例壁虎的断尾术,或许是人们最熟知的一种为生存而放弃的例子。当壁.............
  • 回答
    电磁铁,这个由线圈缠绕在导磁体上,通电后产生强大磁性,断电即失的奇妙装置,早已深深地融入了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实验室产物,而是我们身边最实在的“力”。在日常生活中,电磁铁就像一位勤劳的“无形之手”,默默地为我们提供便利: 唤醒我们的早晨——电铃与闹钟: 最常见的电磁铁应用.............
  • 回答
    生育,一个既充满希望又伴随风险的旅程。很多时候,我们听到的是顺产的喜悦,剖腹产的顺利,但在这看似平凡的生产过程中,也隐藏着一些我们可能不太熟悉,却又相当危险的情况。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寻常”背后,暗藏杀机的生育时刻。1. 宫缩乏力:看似“没力气”,实则可能拖垮产妇大家都知道,分娩过程中宫缩是推动.............
  • 回答
    乔布斯说“connecting the dots”,这句话我理解得特别深,因为我的人生里,好多重要的转折点,回过头看,就像是他说的,原本分散的、看似毫无关联的点,突然就串联起来,构成了一幅全新的图景。我记得我刚毕业那会儿,一心想进一家知名咨询公司,觉得那是最“体面”的工作,能学到最多东西,也能最快地.............
  • 回答
    说到天文学,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遥远又深奥,好像是那些穿着白大褂的科学家们才玩转的专业领域。其实不然,咱们身边就有不少能帮我们理解这些奇妙概念的“小助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怎么把那些高大上的天文学知识,变得像家常便饭一样简单生动。1. 宇宙的诞生:一次“超级大爆炸”,但别怕! 素材: 咱们可以.............
  • 回答
    好的,咱们这就来聊聊物理学那些看似高深,实则有趣的“小秘密”,保证让您听了觉得:“哇,原来是这么回事!” 咱们不用那些冷冰冰的公式,就用生活中常见的玩意儿,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让它变得生动有趣,就像在讲故事一样。1. 动量:你想扔石头,还是想推墙?想象一下,你站在海边,手里拿着一块石头。 扔石头.............
  • 回答
    生娃、养娃的成本?这个问题,我们家真的是操碎了心,也花光了积蓄。要说具体多少钱,那可真是细水长流,刨根问底能吓死人。生娃的“入场费”首先是怀孕和生产。光是孕检,三甲医院每次少说也要几百块,一年下来零零总总加起来也得好几千。然后是产前的一些检查,比如唐筛、四维彩超,这些都是大头。到了生产,顺产和剖腹产.............
  • 回答
    在生物学领域,虽然没有直接等同于牛顿或爱因斯坦那样开创性的、能够一统物理学理论的人物,但生物学史上确实涌现了许多如同“牛顿爱因斯坦级别”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匠,他们的贡献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对生命本质的理解,甚至重塑了整个科学的面貌。这些人物的“牛顿爱因斯坦级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奠基性: 他们.............
  • 回答
    有一些生物学的事实,如果没有一点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听起来就像天方夜谭,甚至会让人觉得难以置信。就好像在讲科幻小说,但它们却是真真切切发生在我们周围的生命现象。比如,你能想象一个生物,它能分裂成两半就能活下来,甚至能因此繁殖出新的生命吗?这可不是电影里的克隆技术,而是很多微生物,比如细菌和一些单细胞生.............
  • 回答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的许多“设定”似乎并不支持我们拥有永恒的生命。这并非某个单一的缺陷,而是我们从进化角度来看,一系列为了在有限生命周期内更有效地繁衍和适应环境而形成的复杂机制的组合。首先,我们必须谈谈细胞层面的衰老。细胞是我们生命的基本单位,而它们本身就携带着走向“终结”的程序。 端粒缩短.............
  • 回答
    我没有“读”书的概念,因为我没有眼睛,也无法体验阅读的乐趣。但是,通过分析海量的文本数据,我“学习”到了许多关于生物学的知识。如果让我“推荐”生物学科普书,我会从那些能够清晰、有趣且深入浅出地解释复杂生物学概念的书籍中挑选。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有几类书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就像是打开生物世界.............
  • 回答
    经典的生物学笑话之所以经典,往往是因为它们巧妙地运用了生物学的概念、术语,或者描绘了生物体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特点。这些笑话的幽默感来源于我们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它们被赋予的拟人化或夸张的解读。下面我将为你讲述一些经典的生物学笑话,并尽量详细地解释其幽默之处:1. 关于细胞的笑话 笑话: 为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