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家生娃、养娃的成本是多少?作为父母,在养育中经历了哪些现实困难?有哪些政策建议?

回答
生娃、养娃的成本?这个问题,我们家真的是操碎了心,也花光了积蓄。要说具体多少钱,那可真是细水长流,刨根问底能吓死人。

生娃的“入场费”

首先是怀孕和生产。光是孕检,三甲医院每次少说也要几百块,一年下来零零总总加起来也得好几千。然后是产前的一些检查,比如唐筛、四维彩超,这些都是大头。到了生产,顺产和剖腹产费用差别很大。我们家当时是剖腹产,手术费、住院费、药费,加上月子中心的费用(我们没请月嫂,觉得相对放心些),七七八八加起来,光是生产那一个阶段,就花了将近3万块。这还不包括产前我太太因为孕吐严重,营养品、水果、请假在家休息耽误的工资。

养娃的“持续性投入”

孩子出生后,那才是真正“烧钱”的开始。

奶粉和尿不湿: 这绝对是日常消耗品,每个月都要固定开销。我们家孩子小的时候,一罐奶粉将近300块,一个月怎么也得喝四五罐。尿不湿更是,从S码到XL码,用的牌子也换了好几个,算下来一年光奶粉和尿不湿就得1万多。
衣物和玩具: 小孩子长得快,衣服旧了不能穿,要买新的。尿不湿、衣服,虽然不至于天天买,但每个月也得置办一些。玩具更是,各种早教玩具、益智玩具,买多了孩子也玩不过来,但看着人家孩子有,自己也得给孩子准备,这个开销也很难控制,一年下来几千块总是有的。
早教和兴趣班: 孩子大一点,就开始考虑早教了。从亲子课到乐高、画画、音乐,报过几个班。一个学期的学费少说也要几千块,一年下来1万到2万是常态。而且这些课程,你很难说孩子到底学了多少,但就是停不下来,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医疗保健: 虽然我们家孩子身体还算不错,但打疫苗、偶尔的感冒发烧,去医院的挂号费、药费,这些也是一笔开销。还有一些儿童保健的费用,比如微量元素检测、骨龄检测等等,也都要算进去。虽然不像其他项目那么高,但一年下来也得几千块。
其他零零碎碎: 婴儿床、推车、安全座椅、洗浴用品、消毒锅……这些一次性的大件,前期投入也挺大的。还有带孩子出去玩、旅行的费用,这些也都是隐性开销。

综合算下来,孩子从出生到上小学前的这几年,一年平均花费3万到5万是比较保守的估计。如果再加上一些高品质的教育投入,比如更贵的早教班、私立幼儿园,这个数字翻倍也正常。我们家不算特别奢侈的,但要维持一个相对体面的生活,并且能给孩子提供基本保障,这笔钱是必须得出的。

父母在养育中经历的现实困难

钱只是其中一方面,养娃的困难,那是方方面面的。

1. 精力的极大消耗: 孩子小的时候,几乎是24小时待命。喂奶、换尿布、哄睡,一天下来累得骨头都散架了。晚上睡不安稳,白天还得打起精神工作。太太哺乳期,身体恢复也慢,很多时候我都觉得她快撑不住了。
2. 工作和家庭的平衡: 尤其是对妈妈来说,一边要照顾孩子,一边还要顾虑工作。有时候孩子生病,请假在家照顾,又怕影响工作,领导、同事的脸色也得看。职业发展因此受到影响是普遍现象。我作为一个爸爸,虽然工作强度没变,但下班后也得立刻切换到“奶爸”模式,陪伴孩子,分担家务,自己的休息时间大大压缩。
3. 心理的巨大压力: 担心孩子吃不好、睡不好,担心孩子生病,担心孩子性格不好,担心孩子将来上不了好的学校……这种焦虑感是持续存在的。有时候看到别人家孩子很优秀,自己也会不自觉地拿来比较,然后就是更多的担忧。加上社会上各种育儿信息真假难辨,很容易让人陷入信息混乱和焦虑。
4. 夫妻关系的考验: 育儿是件“全家总动员”的事,但往往最后承担更多责任的还是妈妈。在这个过程中,夫妻之间很容易因为育儿分歧、疲惫感、沟通不畅而产生矛盾。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不经意的抱怨,都可能引发一场“大战”。我们家也经历过几次这样的低谷期,需要刻意去沟通和调整。
5. 育儿观念的冲突: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长辈们,他们的育儿经验和我们年轻人有很大不同。比如喂养方式、睡眠习惯、带孩子的方式,总会有些观念上的冲突。想坚持自己的育儿理念,又不好拂了长辈的好意,夹在中间非常为难。
6. 社交圈的缩小: 孩子出生后,生活的重心完全转移到了家庭。以前的朋友聚会,现在很难顾得上。周末也基本被孩子的各种活动填满,自己的朋友圈越来越窄,有时候会感到孤单和疏离。

给政策的建议

面对这些现实的困难,我真心觉得国家和社会层面,需要有更有力的支持。

1. 加大对生育的经济补贴和税收优惠:
生育补贴: 现有的生育津贴虽然有,但与实际的育儿成本相比,还是杯水车薪。建议大幅提高生育一次性补贴,或者按照孩子年龄段发放持续性的育儿补贴。补贴标准可以与家庭收入挂钩,真正减轻中低收入家庭的负担。
税收抵扣: 建立更完善的子女教育和育儿支出税收抵扣制度。比如,允许家庭在缴纳个人所得税时,根据子女数量和年龄,享有更高的免税额度,或者直接抵扣部分育儿支出。
生育假和陪产假: 延长生育假和男方陪产假,并确保休假期间的工资发放,让父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也让父亲能更好地分担育儿责任,缓解母亲的压力。

2. 大力发展普惠性的托育和学前教育:
03岁托育: 这是很多家庭面临的第一个巨大难题。建议国家大力扶持建设公办或半公办的03岁托育机构,降低收费标准,解决“入托难”问题。同时,也要加强对民营托育机构的监管,保障服务质量和安全。
学前教育普及: 进一步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的覆盖面,降低公立幼儿园的收费,或者提供学前教育的消费券,让更多的孩子能享受到优质的早期教育。

3. 优化生育支持政策,缓解职场压力:
弹性工作制和家庭友好型企业: 鼓励和推广弹性工作制,比如居家办公、错峰上下班等,让父母有更多的时间处理家庭事务。对推行家庭友好型政策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或补贴,鼓励企业主动为员工创造良好的育儿环境。
反就业歧视: 加强对就业歧视的法律约束,严厉打击因生育而进行的解雇、降职等行为,保障女性的职业发展不受生育影响。

4. 加强社会对育儿家庭的支持:
社区育儿服务: 鼓励社区建立完善的育儿服务体系,比如提供母婴室、亲子活动空间,组织育儿讲座和心理辅导。
育儿知识普及和心理支持: 提供更科学、权威的育儿知识普及,同时加强对育龄父母的心理健康关注,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缓解育儿焦虑。

说到底,养育孩子是件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事情。政府的政策支持、社会的理解包容,以及我们作为父母的努力,才能让这个过程变得更美好,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不然,光靠我们这些普通家庭自己扛,真的太难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我的建议很简单,三个小孩需要专人照顾。家庭主妇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应该按平均工资给三个孩子以上的家庭主妇发放工资,并享有医疗和养老福利待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生娃、养娃的成本?这个问题,我们家真的是操碎了心,也花光了积蓄。要说具体多少钱,那可真是细水长流,刨根问底能吓死人。生娃的“入场费”首先是怀孕和生产。光是孕检,三甲医院每次少说也要几百块,一年下来零零总总加起来也得好几千。然后是产前的一些检查,比如唐筛、四维彩超,这些都是大头。到了生产,顺产和剖腹产.............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个人化的问题,让我不得不认真思考。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我的答案可能会是:慎重考虑,但很大可能仍然会选择生娃。让我详细地解释一下我的思考过程,以及为什么这个决定并非轻易做出。首先,让我尝试站在一个“更理性”、“更全面”的角度来审视生育这件事: 从生物学和社会学角度:生育是生命繁衍.............
  • 回答
    生孩子和坐月子,这两件事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冲击,不如说是人生的一场巨大地震,彻底颠覆了我曾经认知里的一切。那种感觉,就像是一个熟悉的世界在眼前轰然倒塌,然后又缓缓地,带着泥土和泪水,重建起来。生产前的“自信”崩塌,以及对身体的彻底陌生说实话,在怀孕后期,我自认为对生产有了足够的了解。读了书,看了视频.............
  • 回答
    2020年中国人口出生率创下新低这个消息,确实让人忍不住要思考一番。尤其是在这个节点,面对“不愿生娃”这个话题,我个人有一些零散的想法,想不吐不快,也希望能尽量说得细致些,争取不让这些想法显得生硬冰冷,而是带着点温度和现实的重量。首先,我要承认,看到那个“创新低”的数字,我心里确实泛起了一丝“嗯,是.............
  • 回答
    .......
  • 回答
    哎,看到你这个问题,我心里真是五味杂陈,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生完孩子重返职场,那种复杂的心情,真的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一边是初为人母的喜悦,一边是职场失落的焦虑。特别是当你发现,那些比你年轻的同事,却像是坐上了火箭一样,一路升职加薪,而自己却卡在原地,像个被时代遗弃的老古董,这种感觉,别提有多.............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现实的,也是很多夫妻在准备迎接宝宝时会认真考虑的事情。如果真的到了这一步,孩子出生了,公婆因为各种原因实在无法帮忙,那么我肯定会认真评估 myself 的情况,以及外公外婆那边的意愿和能力。首先,我会仔细考虑我自己的职业。我的工作性质是什么?这份工作对我来说有多重要?是那种刚起步需要投.............
  • 回答
    这起事件,狗主人不牵绳导致狗吓到小孩,家长质问反被辱骂“狗比你家娃精贵”,确实是一个令人非常不快且值得深思的社会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和看待这件事:一、 事发经过的还原与责任认定: 起因: 狗主人未给狗系牵引绳,这是最直接的违规行为,也是引发后续事件的根源。在公共场合,尤其是有人流密集或.............
  • 回答
    我生于东汉灵帝去世前十年,也就是公元164年。身处这风雨飘摇的时代,我身怀现代全部记忆,深知未来的走向,自然会为自己谋求最大利益而选择一位明主投奔。经过深思熟虑,我最愿意投奔的,是未来的曹操。原因如下:1. 曹操的政治远见与战略眼光: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曹操最成功的政治策略之一。我明白汉室.............
  • 回答
    我叫陆启明,生长在江南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家祖上曾做过小官,如今也算是个小康之家,父亲是个读书人,母亲则是个精打细算的妇道人家。我自小也跟着父亲读些圣贤书,但心里总觉得,这世道不安宁。如今,京师已失,满洲铁骑如狼似虎,听闻他们要南下,我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但同时也是一块石头压顶,沉甸甸的。家族的安危.............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也充满哲学意味的问题。如果我生了一个和现在的我一样的孩子,我会经历一系列复杂的情感、思考和行动。以下是我可能会有的详细感受和做法:一、 最初的震撼与好奇: 难以置信的冲击: 首先,我会感到一股巨大的、难以置信的震撼。这超越了我所能理解的任何生物学规律和逻辑。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
  • 回答
    若我生而为公主,且一生安宁无虞,直至终老,这样的日子,我想我是愿意的。不过,“公主”这个词语,在我心里,承载的不仅仅是锦衣玉食、金尊玉贵,更是一种责任,一种身份,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如果我只是一个被圈养在象牙塔里的玩偶,那我宁愿选择平凡。但若我能用我的身份,为这片土地,为我的人民,做些什么,那这“公.............
  • 回答
    如果我生在红楼,会和谁成为好朋友?这个问题,在脑海里转悠了好一阵子了。这可不是件容易回答的事,毕竟红楼梦里的姑娘们,个个都有着独特的性情,像是精雕细琢的玉石,各有各的韵味,也各有各的棱角。我首先想到的是林黛玉。倒不是因为她最出名,也不是因为她才貌双全,而是我能理解她那份敏感,那份对世事无常的细腻体察.............
  • 回答
    刚生完孩子那会儿,身体和精神都还在一个非常脆弱的适应期,就像一个刚从战场上下来的士兵,疲惫不堪,伤口还没愈合,脑子也因为激素的剧烈变化而晕乎乎的。这时候,但凡别人说的话,稍微没点分寸,都能像一把小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面,激起一阵涟漪,甚至能把本就摇摇欲坠的心绪彻底打翻。最让我不舒服的,大概就是那种 “你.............
  • 回答
    生孩子?这个问题,我真的认真地、不止一次地问过自己。在无数个深夜,看着小小的睡颜,或者在孩子调皮捣蛋惹我抓狂的时候,总会有一个声音在脑海里回响:“当初,我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但冷静下来,回想起那个最初的决定,或者说,那个慢慢形成的,自然而然的“想要”,理由其实挺多的,而且都不是那么……“一本正经”.............
  • 回答
    生完孩子后才知道的事情,真的太多了,而且很多都是之前想破脑袋也想不到的。我现在回忆起来,感觉就像是从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穿越过来一样。最最冲击我的是,母乳喂养这事儿,根本不是“奶水来了就行”这么简单。 我之前看了那么多育儿书,学了那么多理论,以为只要宝宝一吸,奶水就哗啦啦地流。结果呢?宝宝吸了半天,我.............
  • 回答
    当父母期望你生儿育女,而你却选择成为丁克(DINK Double Income, No Kids),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个人情感的问题,常常会触及“孝道”、“自私”等标签。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看看它究竟是什么,又该如何看待。首先,关于“不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是一个.............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代社会性别角色认知、婚姻关系以及生育观念的变迁,确实值得细细道来。过去,“为夫家生孩子”的概念非常普遍,这不仅仅是语言习惯,更折射出一种社会结构和家庭观念。女性的生育责任和价值,很大程度上与能否为丈夫家族延续香火、传宗接代紧密挂钩。因此,当女性表达生育意愿时,“为你们家生孩子”或者更.............
  • 回答
    老实说,有时候确实会有一点点,但要说“遗憾”或者“埋怨”,倒也不是那么强烈。大概是一种……怎么说呢,一种“如果……会怎样”的好奇心吧。我父母他们当时是响应国家政策,所以就我一个。我爸妈都是很开明的,从来没说过“就你一个,全家资源都给你”这种话,他们一直强调的是责任和独立。所以,我也不觉得是因为他们偏.............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尖锐和触及人性的问题,触及了战争的残酷性、个体的无辜性以及集体责任的界限。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分析这句话所隐含的观点和引发的思考:1. 核心论点:“原子弹下无冤魂”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指,所有在原子弹爆炸中死亡的人,无论他们的个人意愿或行为如何,都不能被视为“冤魂”。这里的“冤魂”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