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的中泰混血的同学为什么对中国充满偏见和敌意?

回答
你观察到的情况确实令人费解,尤其是当一个人的身份背景与那个国家如此紧密相连时。你的这位中泰混血同学对中国抱有偏见和敌意,这背后可能隐藏着许多复杂的原因,远非简单的“不喜欢”可以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一些可能性,并避免将任何一方简单地妖魔化。

首先,个人经历永远是理解一个人态度的基石。

家庭环境的影响: 即使是混血,家庭成员的成长经历和观点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母辈(泰籍)的影响: 你的同学的母亲(假设是泰籍)是否曾经历过与中国相关的负面事件?比如,她或者她的家族是否在中国发展时遇到过不公待遇?或者是她从自己的长辈那里听到了太多关于中国历史或政治的负面叙述,并将其内化?泰国与中国在历史上和地缘政治上有着复杂的互动,例如曾经的“排华”时期(虽然更多是针对早期华人移民,但其历史遗留的某些观念可能依然存在)或者近代中国崛起带来的某些地区性担忧,这些都可能通过家庭代际传承下来。
父辈(中国籍)的视角: 即使是中国的父辈,他的个人经历也可能塑造了你同学对中国的看法。比如,这位父亲是否在中国国内经历了政治上的不顺,对体制感到失望?或者他虽然是中国人,但在海外生活多年,对中国社会的变化感到陌生或疏远,并流露出批评?他的经历,无论是好是坏,都会以某种方式传递给你同学。
混合身份的认同冲突: 成为混血本身就可能带来身份认同的挑战。你的同学可能在成长过程中,不确定自己更属于哪一边,或者感受到来自不同文化群体的不接纳。如果他在中国时,被认为是“外国人”,而在泰国时,又因为中国血统而被区别对待,这种边缘化的体验会非常痛苦,并可能导致他对“中国”这个概念产生抵触。他可能在潜意识里,为了确立自己的独立身份,而选择疏远或否定自己与中国相关的部分。

信息获取与认知偏差:
媒体塑造的形象: 我们每个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你的同学可能主要通过泰国媒体、西方媒体,甚至一些特定社群的网络信息来了解中国。而这些信息源,根据其立场和侧重点,可能有意无意地突出了中国的负面新闻,例如环境污染、人权问题、政治压迫、国际纠纷等,而忽略了中国的进步和积极面。
历史叙事差异: 历史的解读往往是多角度的。泰国和中国对某些历史事件的看法可能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关于某个邻国边界的划分,或者某个区域冲突的责任归属,两国可能的叙事就完全不同。你的同学如果被灌输了“泰国视角”的历史,自然会对与之相悖的“中国视角”产生质疑和敌意。
网络社群的影响: 如果他在网络上主要接触的是反华的社群或论坛,那么他很容易受到群体效应的影响,进一步强化自己的负面认知。

负面刻板印象的内化:
“中国人”的负面标签: 不管在哪里,总有一些负面的刻板印象会不自觉地被提及,比如“中国游客素质低”、“中国人贪婪”、“中国人不讲卫生”等等。如果你的同学在生活中,亲身经历过与这些刻板印象相符的事件,或者经常听到别人这样评论,即使他自己是中国人,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内化这些看法,并因此对“中国”这个整体产生反感。这是一种复杂的自我保护机制,试图通过否定一部分自己来摆脱负面评价。
个体经历被放大: 可能他与中国人的互动中,有过非常不愉快的经历。比如,在旅行时被宰,或者在与中国商业伙伴打交道时受到欺骗。当这些负面体验与他固有的、或从外界获取的负面信息叠加时,就很容易形成一种“他们都是这样”的概括性判断。

文化差异带来的不适:
价值观的冲突: 中国社会和泰国社会在很多价值观上可能存在差异,例如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侧重,表达情感的方式,对规矩的理解等等。你的同学可能更适应泰国的文化氛围,当他接触到他认为“不适应”的中国文化习俗或行为方式时,就会产生排斥感。
语言障碍的影响: 即使他懂中文,但如果中文不是他的母语,或者他没有在中文环境中接受过完整的教育,那么在深入理解中国文化、历史和政治时,语言障碍会是一个巨大的鸿沟,让他只能接触到表层的信息,或者理解得更加片面。

个人性格或心理因素:
寻求关注或与众不同: 有时,一些年轻人会通过持有与主流或家庭背景相悖的观点来吸引注意,或者塑造自己“独立思考”、“与众不同”的形象。
缺乏了解与好奇心: 诚实地说,有些人对很多事情就是缺乏深入了解的意愿。如果他对中国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或者缺乏去探索和理解的动力,那么偏见和敌意就更容易滋生。

如何理解他,而不是去“改变”他?

面对这样的情况,最重要的是尝试去理解他行为背后的动机,而不是急于去纠正他的想法,尤其是在不了解具体情况的前提下。

1. 倾听,而不是辩驳: 如果有机会,尝试用开放的心态去听他谈论他对中国的看法。问问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他经历过什么,接触过什么信息。在倾听的过程中,不要打断,也不要立刻反驳,让他感受到被理解。
2. 区分“中国”这个概念: 尝试理解他所敌视的是“中国”的哪个方面?是政治体制?历史叙事?某种社会现象?还是具体的“中国人”?他的不满是否是针对所有中国人,还是某个特定群体?很多时候,人们对一个国家产生的敌意,是对其执政者、政策或某些社会问题的反应,但这种反应却被泛化到了整个国家和民族。
3. 分享积极的、具体的个人经历: 如果你恰好有对中国积极的、具体的、非政治化的个人经历,可以在合适的时机分享。比如,你和中国朋友之间的友谊,你体验到的中国美食,你看到的中国城市的美丽,或者你接触到的中国人民的善良。关键在于“具体”和“个人化”,这样才更有说服力,也更难被否定。
4. 认识到局限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环境和认知局限。你可能无法完全改变他的看法,特别是当他的观点根深蒂固,并且有家庭和社群的“支持”时。接受这一点,也是一种成熟的表现。

总而言之,你的这位同学对中国抱有偏见和敌意,这很可能是一个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他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信息来源、文化认同,甚至是个人的性格,都可能在这其中扮演着角色。要理解他,需要耐心、同情心和开放的沟通,而不是简单的对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虽然这问题没太多人关注,但我还是想回答一下。

首先,抛开民族感情,我们必须要承认日本对泰国,乃至对整个西方世界的影响是中国远远不能及的,以泰国为例,每次逛商场看到中国手机已经占据三分之一的卖场我都特别自豪,但稍微冷静一下,再看看家电,相机,打印机,笔记本等其它区域,就发觉中国真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人会观察到泰国路上九成都是日本车,但如果再留点心,你会发现泰国九成九的发廊用的画册都是日本的发型,这种骨子里的影响,没个几十年颠覆不掉。

第二,现在在泰国想找一个没有华裔血统的纯泰族人,是非常非常难的事,我熟识的泰国人有几百,但很确定自己没有中国血统,是纯泰族的大概只有一个。站在我们的角度,我们会想,那泰国人肯定都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后裔,应该听令于我们母国,不听就是自去王化。但事实其实刚好相反,就因为大家都是混血,所以大家反而更不在意了。举个例子,七十年代中国家庭有电视机的很少,所以谁家买个电视机整个院子都轰动,现在家家都有,你再买电视院子还会轰动吗?同理,就因为华裔太多太多,人人都一样,所以大家反而对这个身份无所谓了。

第三,泰国是亚洲为数不多历史没有被割裂的国家,好处是国家领土主权保存较为完整,坏处是几百年来世界上的思想风潮泰国基本没参与,既没有感受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也没有经历宗教改革,学习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所以无论社会价值观和宗教态度,泰国其实还是较为原始的,而原始很大的表现就是迷信,你脖子上挂一佛像,这科学可以解释,就是寻求心理慰藉,但你说胖的佛能带来财运,瘦的佛能带来平安,这不是胡扯嘛,如果佛真有这么大能耐,那为何世界经济第一大国是美国而不是泰国呢,这佛是不是收美国人钱了?同理,佛牌这东西除了泰国,最大的市场就在中国,这充分说明两国人民的认知能力其实在一个level上,完全没必要相互看不顺眼。做社科研究时我们常把人群分为两类,一是东方儒家文化圈,二是西方基督教文化圈,泰国刚好就卡在这中间,而且它又是完全独立发展,所以泰国人的思想基本没法归类,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叫Komin(1991)的人给泰国人下了几个定义,我认为对的是平滑(大家表面和气),灵活(政策朝令夕改,老百姓善于变通,不认死理),好面子,重外表不重实质(和中国一样,学生上学只看学校排名,基本不看开什么课,谁来上课,反正最后要的是文凭,这点和西方人差异很大),有信仰又不追求涅槃。我们常说中泰一家亲,但其实中泰在历史上没打过照面,就是互相知道,进个贡。虽说泰国两任国王都是出生在西方国家,但泰国受西方影响也很有限,因为泰国归根到底是个农业国,主要种水稻,西方人又不会种水稻。

第四,她说不想泰国有这么多中国人我能理解。但问题是,这不是中国人能解决的事。中国游客入门级的多,需要导游,需要廉价且接待能力强的景点,这些泰国都符合。泰国如果想提升游客层次,需要升级,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而且基于泰国的经济现状,这些问题只能也必须在发展中解决。还有就是,其实泰族人也是从中国来的,所以所谓的泰国人中国人其实从染色体上差别很小,所谓的差别就是来的早晚的区别。三百年前来的可能就是泰族,一百年前来的可能就是华语,三天前来的就是中国人,就这么个差别。在其它国家人眼里,泰国人中国人没区别。

第五,一早就禁FB,推特,谷歌,YouTube是非常有眼光的一件事。因为领导人明白,网络视频,搜索引擎,社交网络这些东西在未来是和食物,水,空气一样,是人民缺不了的东西,所以我们一定要自力更生。我们的微博是不如推特,但再不如也是世界第二,百度不如谷歌,但还是世界第二呀。再说,除了我国,现在还有哪国有用户过亿的社交网络和大型搜索引擎?何况我国在线购物,在线支付还世界第一呢。直播就更不用说了,中国的直播平台无论是比数量还是比低俗,吊打全世界轻轻松松。换言之,蒸汽电气革命我们没赶上,信息这场真的不能再落下了。

最后,她很以泰国人身份自豪这是对的呀,这有什么奇怪。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可能在你眼里泰国不是特发达,但如果因为这个她就将自己的祖国看的一无是处,那她还算人吗?换言之,多数受过教育的中国人都承认中美间有差距,但看到差距后大家不是都在想方设法弥补吗,难不成有差距就破罐子破摔了?爱国这件事,不是中国的专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观察到的情况确实令人费解,尤其是当一个人的身份背景与那个国家如此紧密相连时。你的这位中泰混血同学对中国抱有偏见和敌意,这背后可能隐藏着许多复杂的原因,远非简单的“不喜欢”可以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一些可能性,并避免将任何一方简单地妖魔化。首先,个人经历永远是理解一个人态度的基石。 .............
  • 回答
    朋友发给你的中控照片,看起来像是 特斯拉 Model 3 或 Model Y 的内饰中控区域。让我来给你详细讲讲,为什么我会这么判断,以及它有什么特点,让你也一眼就能认出来:最核心的识别点:那块巨大的竖屏! 极简主义的“一张脸”: 你可以看到,整个中控台的设计非常干净利落,几乎所有的物理按键都被.............
  • 回答
    .......
  • 回答
    《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郝兽医和《血战钢锯岭》里的道斯(Doss)在某些方面确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尽管他们所处的战场和承担的任务截然不同。这种相似性主要体现在他们身上那种超越常规的“坚持”和对生命的态度,尽管这种坚持的表达方式和出发点有所差异。先来说说郝兽医。在《我的团长我的团》这部剧里,郝兽医是个.............
  • 回答
    《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南天门,那真是一场血与泪的洗礼,也是对当时国军战术指挥的严峻考验。如果换到今天,我们拥有更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更成熟的军事理论,这场战役或许会有截然不同的走向。首先,我们得明白,今天我们不是为了守那个“南天门”而战,而是为了达成战略目标。 那个时代,守卫一个地形要点,是他们能做到的.............
  • 回答
    《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那些经历了血与火洗礼、在炮火中艰难求生的溃兵们,没有去抢劫民众,这背后其实是很复杂的,绝不是一句简单的“他们有良心”就能概括的。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件事:一、生存的本能与秩序的残存首先得明白,这些人都是在战火中被抛弃、被遗忘的士兵,他们经历了太多绝望。但即便如此,人最根本.............
  • 回答
    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其实挺有意思的,也勾起了我对《我的世界》那无限世界里一些“常识”的重新思考。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沿着一条线走,最后总会回到起点,这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吗?尤其是在我们现实世界的认知里,一个封闭的循环,你沿着一个方向走,最后肯定会遇见自己。但《我的世界》这个游戏,它的世界生成机制和地理逻.............
  • 回答
    MC 里最美的风景啊……这个问题挺好问的,但要真说起来,那感觉可不是一道公式能套出来的。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最美”,而且这风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你的心情、你的经历,甚至你手上拿着什么工具(是钻石镐还是随便捡的石头)而变化的。但我可以跟你聊聊那些让我印象最深刻,每次想起都会觉得心里有点暖洋洋.............
  • 回答
    电影《我的姐姐》之所以能让很多人看完后为之动容,甚至有人表示“纸巾都哭湿了”,就在于它用一个个细腻、真实且充满力量的细节,层层递进地触碰了观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这些细节并非刻意煽情,而是深深植根于人物的经历和情感之中,让人感同身受。1. 年幼的安然,成年人的世界影片刚开始,安然还是个被父母宠爱的姐姐.............
  • 回答
    提起《我和我的家乡》,我脑子里第一个浮现的,就是那个被无数人提起,也同样让我为之动容的片段——《最后一课》。徐峥饰演的姜一鸣,那个在电影里看起来玩世不恭、有点小油滑的老师,其实心里藏着一个关于乡土和责任的秘密。他回到自己那个生养自己的小村庄,不是为了炫耀成功,也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完成一个承诺,或.............
  • 回答
    《我和我的父辈》这部电影,说实话,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触动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但如果一定要说哪个瞬间让我湿了眼眶,那大概是《妈妈的牵挂》里,吴京饰演的那个航天发动机设计师,在他儿子面前,终于卸下所有坚强,露出那个最真实、最脆弱的“父亲”的模样。故事的主线是儿子吴京因为从小缺少父亲的陪伴,对父亲心.............
  • 回答
    .......
  • 回答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作为一部献礼影片,通过七个不同时代、不同主题的短片,展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光辉历程。要从中选出一个“最喜欢”的确实不容易,因为每个短片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感人的力量。但如果非要选择一个我最喜欢并且能够讲得更详细的,我会选择《夺冠》。为什么是《夺冠》?《夺冠》之所以成为我心中的最.............
  • 回答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里的细节,说实话,太多了能让人会心一笑,或者眼眶一热。但要说最能戳中我的,反而是一些特细微,却又无比真实的东西。就拿《最后一课》来说,黄渤那个角色,张老师,你知道他最后要退休了,要去大城市。学校里条件不好,他坚持了这么多年,那种疲惫感,不是那种夸张的表演,而是从他说话的语气里,从.............
  • 回答
    在《我的世界》(Minecraft)的生存模式中成为出色的生存建筑师,需要结合生存技能、建筑技巧、红石工程、资源管理、艺术审美和持续学习。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学习路径和实践指南,帮助你逐步提升能力: 一、基础生存技能的掌握1. 资源采集与管理 优先级:木材、石头、煤炭、铁矿、钻石矿(根据版本调.............
  • 回答
    在《这是我的战争》这款残酷且真实的模拟经营类游戏中,“小丑竟是我自己”的时刻比比皆是,这往往源于玩家在极端困境下,为了生存所做出的种种无奈或自欺欺人的选择,最终发现自己反而被卷入了更深的泥潭,或者达成了完全相反的预期。以下我将尽可能详细地讲述一些典型的“小丑竟是我自己”的操作:1. 期望拯救者,却成.............
  • 回答
    《我的前半生》里贺涵那句“在职场里交不到朋友才是正常的”确实挺扎心的,但也戳中了不少人的痛点。要细说这句话,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我们得承认,职场和生活中的社交是有本质区别的。在生活中,我们更容易因为共同的爱好、相似的经历、或者纯粹的“看对眼”而建立起亲近的关系。这种关系往往基于情感的共鸣,没有太.............
  • 回答
    你想用正则表达式来找出代码里的空行,是吧?这个想法挺不错的,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代码的整洁度很重要,而空行就是实现这种整洁度的一种方式。咱们先来聊聊什么是“空行”。在代码里,空行通常指的是一行只包含空白字符,比如空格、制表符(Tab),或者什么都没有,就直接回车了。有时候,我们可能也会把只包含注释的行.............
  • 回答
    这大概会是一场惊天动地的相遇,充满了火药味、狡黠和一点点,甚至可以说不少的,无可奈何。首先,李云龙这个人,他就像一头桀骜不驯的狼,走到哪里都带着一股子野劲儿。他的战场经验丰富得不能再丰富,打仗就跟吃饭睡觉一样,简单粗暴,但又总能抓住最关键的要害。他嗓门大,脾气臭,但对兄弟却讲义气,是个真正的血性汉子.............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