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个初衷是好的。
目前的身份证号信息量太大,身份证信息泄露了出生地,出生年月,性别等很多个人隐私。
而且但凡有实名制认证,网站自身就掌握了你的姓名以及身份证号。
国家要求实名制,同时又不希望这些要求实名制的网站掌握网民的身份隐私,那么上网证就是一种折衷。
实际上我的理解,这并非等同于上网必须刷证,而是,把原先身份证实名认证的步骤改成了上网证实名认证。相对确实是有进步的。
但凡需要输入网证的地方,原先都是要输入身份证的,改成网证输入并没有额外的造成隐私泄露。
而存储网证信息的机构「公安部」,本来就掌握了所有公民的身份证信息,所以即便掌握网证信息,也不存在更多的信息泄露。
所以理论上我认为这东西只有好处没坏处。
--
当然,具体执行层面有没有存在什么其它问题,就留观后效了。
目前我能想到的一个问题就是:现有的网站已经记录了你的身份证,如果你再次输入上网证,他们就获得了网证与身份证的对应关系。除非你重新开新账号,否则就有泄露身份证与网证对应关系的风险。
不过我总觉得这么明显的问题应该是有办法解决的。大概这个上网证应该是动态生成的吧。时刻改变才行。避免在不同网站之间共享对应关系。
另外一个问题或许更突出,就是即便不用输入身份证,很多网站还会强制要求输入手机号。但手机号这玩意是身份证实名绑定的,有很多办法通过手机号查身份证,一旦网站要求绑定手机号,那么手机号==身份证==上网证 的绑定就建立了。如此一来,似乎上网证就很难取得想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上网证的最大问题就是它来得太晚了,在很多网站已经建立了基于手机号与身份证的绑定前提下,上网证能带来的隐私提升会很有限。——当然,对未来一代,现在的少年儿童与青年,或许会是更有用的,毕竟他们的电话号码与身份证还并没有那么广泛的被泄露与绑定。
粉丝过7万啦,敲开心!!为了回馈广大粉丝,近期我们开启了一个#抽奖#活动,关注我+转发下面这个想法,将有机会获得iPhone12、华为智能手表、任天堂游戏机等奖品。要参加的小伙伴抓紧啦,本周五(3月5日)就开奖!!
知安局是阿里巴巴安全部官方账号,带你了解网络的另一面!曝光社会阴暗角落,教你学习防范网络诈骗、保护个人隐私,请关注 @知安局 哟!
以下为原回答↓↓
从保护个人隐私的角度讲,这是一个很好的探索。
「网证」通俗地讲,可以理解为经过编码后的电子身份识别符,它背后对应的是每个人的实体身份证。
我们知道,每个人的实体身份证上,含盖了身份证号、姓名、住址以及性别、出生年月等明文信息,以及人脸和指纹这两个生物特征。
现在很多APP或者网站在进行实名认证的时候,就是拍身份证照片上传,甚至还有一些让人拿着身份证拍照上传。
这种明文传输,是非常恐怖的事情,一旦被不法分子截获,信息将完全泄露。
目前正在试点的「网证」,目的就是逐步取代上网时所需的实体身份证等信息,以避免个人信息泄露,从而保护隐私。
要实现保护隐私这个目的,「网证」一是要脱敏不含任何明文信息和生物特征;二是不可回溯逆推,也就是不能根据这个「网证」回溯出个人身份信息。
之前公安部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时介绍过,这个「网证」就是一个经过编码后的脱敏版「电子身份证」,本质上是一个不含明文信息和生物特征的数据文件。[1]
这个数据文件,是通过算法将实体身份证里的信息变换成没有明文信息的、不可逆的、完全脱敏的一个定长的数据。并且,和明文信息有一对一的关系,称之为「唯一绑定」。
简单来说,这个数据文件没有任何明文,不含一丝一毫的个人隐私,也不可能把它逆推回身份证信息,这个数据文件的作用只是链接实体身份证和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
以上两点,可以保证哪怕这个数据文件被黑客或不法分子截获,也可以有效地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当然,风险无处不在,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安全,任何新生事物或技术,都有被黑客挑战甚至攻击的风险。在利用新技术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提高窃取用户隐私的法律成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