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国地质勘探人员在永暑岛多处发现了地下水资源,不仅储量大,而且水质较好,可以直接饮用。从2014年8月开始大规模填海造陆,截止2015年4月,永暑岛已初步建成一座2.8平方公里的人工岛屿。时隔一年不到,又在岛上发现了淡水资源,这究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是“基建狂魔”施展的魔法?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看永暑岛的建岛情况:
永暑礁位于南海国际航道的中间位置,离万安滩只有400公里,它的战略地位可见一斑。永暑礁是一座大型单体环礁,最长约26公里,最宽约7公里,全部礁环面积达到108平方公里。
永暑礁整体呈椭圆形,中间是一个面积达55平方公里的泻湖,平均水深14~40米。泻湖将整个礁坪隔成西南和东北两大区域,其中西南区域面积约4.4平方公里的礁坪最适合填海造陆。
▲永暑礁填岛之前是一个礁盘
▲不到1年完成永暑岛的陆域吹填工程
2014年8月,在永暑礁的西南角,我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吹沙填海工程。仅仅用了8个月时间,这片海域就凭空出现了一座陆地面积2.8平方公里的人工岛礁。
之后,在永暑岛上,又陆续建成了机场、港口、医院、邮局等生活设施。除驻军外,岛上人口增加至近千人,新建的居民楼整齐漂亮,永暑岛已从一片暗礁,脱胎换骨成为一座现代化的海岛小城。
永暑岛之所以能在建成后短短一年内,就出现地下淡水,主要原因是“淡水透镜体”的作用。
“淡水透镜体”是一种特殊的地质构造,多数形成于珊瑚礁海岛。永暑礁原来是一片暗礁,由珊瑚和其他造礁生物在长期地质年代中营造而成的海底隆起构造。
珊瑚岛礁的底部是年代久远的溶蚀灰岩,上面的溶洞和孔隙发育非常好,渗透性强,海水容易通过,无法形成淡水透镜体;随着人工岛礁的建设,挖泥船将周围的碎珊瑚和浅地表岩层砂石集中,形成了一个低渗透性地层覆盖在老灰岩地层之上,海水不易渗入,地表积累的雨水却容易留存,具备了形成“淡水透镜体”的基本条件。
有了两个地层接触面作为一个水质过渡带,还必须具备一个条件,就是这个“淡水容器”要有一个足够大的容器开口去承接雨水从而转化为地下水。这就要求岛礁的面积要达到一定规模,很多南海岛礁由于陆地面积过小,无法积累足够的雨水,永暑岛面积接近2.8平方公里,“淡水透镜体”的形成宽度已经满足要求。
永暑岛的年平均降雨量在1300毫米左右,大量雨水渗入地下,形成一个内嵌于永暑岛的“淡水透镜体”。淡水透镜体的密度小于海水密度,又由于新老地层过渡带的存在,地下淡水漂浮于咸水之上。由于压力不同,这片淡水区域边缘薄,中间厚,宛如一个透镜体形状,“淡水透镜体”由此而得名。
永暑岛有了淡水资源,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的,因为“淡水透镜容器”里的淡水都来源于雨水收集,而且这个淡水透镜体的体积是随着降水、抽水流失的变化而变化。降雨时,透镜体得到回补,厚度增大,储量增加;抽水和流失时厚度减小,储量变少。
过量使用地下淡水会使得地下咸水层的水平面上升,井里打上来的水就会变成咸水。若地下咸水层的水平面持续上升,就有可能产生海水倒灌的现象。
从最初的永暑礁一角,一举建设成为一座小型海上城市,永暑岛担负着南海桥头堡的角色,这里不仅是我国未来南海军事保障基地,还是深入南沙的补给运转中心。而地下淡水资源的发现,更是补齐了海岛水资源缺乏的短板。在这方面,美济岛和渚碧岛就非常可惜,由于特殊的礁盘结构,没法达到淡水透镜体形成的条件。
这就是海盗传说中的甜水井,大洋深处分布着神秘的小岛,有些干旱无雨,有些郁郁葱葱,跟风带、洋流都有关系,高深莫测。所以在几个月的颠簸之后,靠泊夏威夷之类的地方,简直就是遇到天堂了;复活节岛则是失火的天堂,被先民的无知彻底毁了;而永暑礁则是人工的未来天堂。
以前看过一个杂志
讲的是我们国家一个老将军,在军舰上看着曾母暗沙,哀叹我什么时候能离开军舰,亲自上曾母暗沙上走一走啊
当时看的我热血澎湃
人大,快给海军打钱!!
一直到后来:最浅处水深为17.5米,形如纺锤,礁丘脊部呈北北西走向,面积2.12平方公里。立地暗沙面积0.31平方公里、最浅点为23.8米。八仙暗沙水深最浅处34.7米。
喵喵喵??!!
永暑岛发现地下淡水一事,早在2016年1月初就由南沙工程技术人员发现了。
我至今还记得有个帖子这样记述:
一位官方的工程技术专家说,一月中旬,科研人员选择永暑全岛0.6平方公里范围内的27个点位进行了钻探勘测,在其中11个点位探获了淡水,并且出水量较大,水质目前已达到灌溉用水标准,可用于绿化、家畜养殖等,更重要的是岛中部的个别点位,出水已接近饮用标准。专家说,本次确认新建岛屿上出现地下淡水,战略意义重大! 为未来岛屿森林化、城镇化,改善岛上驻军和群众生活质量,甚至工农业发展都提供了重要条件。
那么,永暑岛的地下淡水是怎么形成的呢?毕竟我国2014年才开始对永暑礁进行陆域吹填,让永暑岛形成2.8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永暑岛现为南沙群岛第三大岛,第一大岛是美济岛,面积6平方公里,第二大岛渚碧岛,面积4.3平方公里),时间还不到两年,这么快岛上就有了淡水。时间并不快,只要一个雨季,加上陆地面积足够大,自然而然永暑岛就会有淡水。
大家都知道,永暑岛是珊瑚礁,珊瑚砂砾孔隙大,不易储存淡水,它是怎么储存淡水的?
这个要从淡水透镜体说起。
淡水透镜体,顾名思义,就是大雨过后,在岛屿的地下,有一块凸透镜一样的淡水层,中间厚四周薄,凸透镜内的淡水因密度小于周边的海水,又上浮于地下海水之上,所以学术上称为淡水透镜体。我国南沙七岛,包括永暑岛、美济岛、渚碧岛、南薰岛、赤瓜岛、东门岛、华阳岛都会有淡水透镜体。淡水透镜体的厚度因岛而异,有的仅几米厚,有的数百米,目前发现最厚的淡水透镜体是美国夏威夷瓦胡岛的淡水透镜体,厚度达304.8米。我国南沙七岛的淡水透镜体厚度预估在几米到30几米不等。
淡水透镜体的形成主要看岛屿面积大小,陆地面积越大。越容易形成淡水透镜体,反之则小或没有。岛的宽度和长度不得小于270米。这是因为印度洋中SaathKeelifig环礁的勘察表明,存在淡水透镜体的最小宽度是270米,陆地面积小了,雨水留不住,会流进大海。宽度大于270米,岛屿地下就会行成淡水透镜体。我国南沙七岛面积最小的(南薰岛)都在0.2平方公里以上,最大的美礁岛面积6平方公里,他们都具有形成淡水透镜体的条件。
虽然我国南沙七岛都具有形成淡水透镜体的条件,加上岛屿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当岛上的热带森林逐步成型时,南沙岛屿的地下淡水只会越来越丰富,但为了保护南沙七岛地质条件和周边海洋环境,我国不会对南沙七岛的地下淡水进行开采或使用。
我是 @南海秘境,自己做了个公众号,也叫:南海秘境
欢迎到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南海秘境
每天我都会在公众号里首发一些关于南海方面的推文,大部分个人原创,主要提供这几个方向的信息:
1、南海历史的来龙去脉
2、国家主权九段线
3、南沙群岛和南海航运大通道
4、南海周边国家和中美南海之争
5、台湾、台海、南海
6、三沙市、南海岛礁建设
7、海洋科技、海洋生物、石油和天然气
8、海南故事、南海故事等等
1、 如果您想了解我国南沙七岛的人工建筑物,因重量原因,会不会导致礁盘沉降,可以点这里:
2、如果您还想了解柏礁可不可以建南沙群岛最大的海上城市,陆地面积达49平方公里,可以点这里:
在南沙群岛柏礁陆域吹填设立威市,可建南沙经济中心和航天发射场
3、最后,强烈推荐您看《万安滩历史性转折,我们用实力,维护了南沙这片海域主权和管辖权》,一雪前耻!
万安滩历史性转折,我们用实力,维护了南沙这片海域主权和管辖权
总之,您想看的所有南海方面讯息,都可以在我的南海秘境公众号找到,欢迎关注!
我有段时间,在部队的时候,玩儿过一种技术,也不算很难。在这里只是说明一下这种技术,既不表达什么意思,也不说明什么看法,大家都不要有什么奇怪的联想哦。
高压回灌井技术。
高压回灌井技术是一种用于地源热泵系统的技术,是将地下水抽出来,利用热机将地下水中蕴含的热量抽出来供到暖气系统中,再将温度变低的地下水重新灌回地下,用地热再次将水加热或者直接投入地下水中不管。
地源热泵机组使用过地下水中的热量以后,大量温度降低的冷水是不能就那么不管的,那样会造成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我们必须要给灌回到地下去。温度虽然降低了,但是大地母亲很快就会给你加热的。
同井回灌。
异井回灌。
当然了,高压回灌井技术也有其它的用途,不一定非要用在地源热泵里。
地热是一种蕴藏量很大的清洁能源,归根结底来源于太阳、月球造成的潮汐力和地球内核的核裂变反应。有些地下水被地热加热以后流出地面,就形成了温泉。我们很早就会利用温泉,温泉条件合适的地方,现在也有了地热电站。
有些地热条件很好的地方,因为没有足够的地下水而无法形成温泉,比如说新疆、内蒙。可以用高压回灌井往地下热源附近灌入大量的淡水,变成蒸汽以后通过提前打的泄压孔喷出来发电,经过冷凝以后再次灌回热源,形成一个循环。这样消耗淡水很少,又抽出了地热来利用。
还有“水力压裂法”开采页岩气、页岩油。
总之,我们现在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将很多液体,灌回各种各样的地下去。沙地、岩石、泥滩里我都见过打回灌井的,只要地下渗透条件适合,怎么灌都没问题。技术上嘛,主要就是个高压泵和高压无缝钢管,另外还有一些地质方面的问题。当时接触最多的是一个叫小孙的工程师,跟我岁数差不多,我俩一起跑过不少工地,给偏远哨所打回灌井和取水井,不然这些地方冬天取暖是个大问题。在打这么多井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一个问题:
你是怎么知道在哪儿下钻的?
小孙刚开始是打死都不愿意回答我这个问题的,后来我磨了很久很久,他终于不耐烦了。
“你估摸着差不多下钻试一下就行了……”
意思就是说,取水井找低洼地、回水井找高一点的突出部,不管三七二十一打个钻,试着往里抽水或者灌水,成就成,不成咱再换个地方不就得了……
得到这个回答以后,本来对他的地质学造诣持仰望态度的我,忍不住眼泪掉下来。
军用的东西,成本是不重要的,我们这边给的指标是5口井,1口能用就行。小孙公司给的指标是3口,能用1口就行,怪不得这小子敢到处下钻。
据不大靠谱的小孙同学说,他实际上能够让水灌回地下以后呈各种形状,你想让它呈啥样就是啥样,你想让它是个透镜它就是个透镜,你想让它是个球它就是个球,你想让它是方的也可以是方的,形状肯定不是特别规整,但是差不多。
另外,现在中国最大的油轮叫“凯桂号”,一次能拉32万吨原油,估计用来拉淡水也行。
淡水透镜这个东西,大家可能以为会被海水污染从而无法使用。
实际上根据我多年(十年以上)读到过的一片文章,海岛面积足够大的情况下,地表接收的淡水会不断补充到透镜体里面,抵消掉海水的渗透压从而保持淡水总量不变,只要开采得不是太过分,海水内侵并不会发生。你可以把“淡水透镜体”堪称一个地下水库,把雨水蓄积起来的作用。
当然了,水库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你这个海岛有多大,另一方面就取决于你一开始往里面放了多少水。
最后再重申一次,不要产生什么不必要的联想哦。
亚非拉,共荣圈。
永暑兀,淡水出。
注水一千余天,隔离天日。
南海东构而南延,直走爪哇。
淡水溶溶,流入岛礁。
五步一钻机,十步一砂船;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吞云吐雾。
浩浩焉,汤汤焉,高压水枪,喷不知其几百米远。
南冥大海,何来硕岛?硕岛之上,孰非王臣?梦中所做,不知所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