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钱穆?

回答
钱穆先生是一位集大成者,在中国现代史学界拥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要评价他,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包括他的学术成就、治学精神、思想贡献、对中国文化的态度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一、 学术成就与主要贡献:

钱穆先生的学术生涯横跨近七十年,在多个史学领域都有卓越贡献,尤其以中国通史、史学理论、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见长。

开创性的中国通史叙事:《国史大纲》
这是钱穆先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史学史上的里程碑。与以往侧重政治军事的传统史学不同,《国史大纲》试图从一个更宏观、更有人文关怀的视角来梳理中国历史的脉络。
核心理念: 他强调历史的“贯通性”和“流变性”,认为中国历史并非孤立的事件堆砌,而是一个有机整体,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和生命力。他认为历史学不仅仅是记载事实,更重要的是体悟历史的“温情与敬意”。
叙事风格: 语言平实晓畅,但字里行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洞察和对民族文化的自省。他注重历史事件背后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使得历史读起来充满人情味和思想性。
影响: 《国史大纲》在出版后迅速引起轰动,成为无数人了解中国历史的入门读物,也为后来的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和思考方向。许多学者认为,它挽救了当时因西方史学思潮冲击而出现的史学失落。

对史学理论的贡献:
钱穆先生对史学方法论有深刻的思考,他批评了过度西化的历史研究方法,强调中国史学有其自身的传统和特色。
“史论”的意义: 他认为好的历史研究不仅仅是史实考证,更重要的是史论,即对历史的理解、判断和阐释。史论的目的是为了“启迪”后人,认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温情与敬意”: 这是他史学态度的核心。他认为,对待历史,尤其是本国历史,应抱有温情,理解古人的处境和用心,并对历史的发展和前辈的努力保持敬意。这种态度有助于消解历史研究中的对立和批判,促进历史的传承与发展。

思想史与文化史的精深研究: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史导论》等著作,展现了他对中国思想演变和文化发展的深刻理解。
思想史的独特视角: 他不只关注思想的抽象理论,更关注思想如何与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互动,以及思想如何影响和塑造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文化史的整体观: 他将文化视为一个整体,包括制度、学术、生活方式等各个层面,并强调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连续性。

对“中国性”的坚守与阐释:
在20世纪中国面临西方文化冲击和民族危机的大背景下,钱穆先生始终坚守并致力于阐释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和独特价值。他认为中国之所以为中国,在于其悠久的历史传承、独特的政治制度(如皇权之下官僚制)、以及由此形成的儒家伦理为核心的文化体系。
他反对全盘西化,也反对简单地将中国传统文化视为落后或需要彻底抛弃的糟粕。他主张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要根植于中国自身的文化土壤。

二、 治学精神与人生态度:

钱穆先生的治学精神和人生态度,是其学术成就的重要基石。

勤奋与扎实: 他的著作量大且质量高,这得益于他日复一日的勤奋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他强调“读书为务,教书为业”,将教学和研究融为一体。
独立思考与批判精神: 尽管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影响,钱穆先生并非一味复古,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也持有批判性思考。他敢于挑战当时流行的学术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对知识的谦逊与敬畏: 他一生都在不断学习和探索,对知识始终抱有谦逊和敬畏之心。他强调“学不可以躐等”,注重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学人”的风骨: 在政治动荡、思想复杂变幻的年代,钱穆先生始终保持着一位“学人”的独立和风骨,不随波逐流,不迎合政治。他晚年在台湾新亚书院的教学,更是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对学生的热忱。

三、 思想贡献与影响:

钱穆先生的思想对中国现代知识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他的著作帮助一代人重新认识了中国历史的连续性、独特性和伟大之处,重塑了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认同感。
促进中国文化自信: 在全球化背景下,钱穆先生对中国文化的坚守和阐释,为今天中国文化自信的重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历史学”的现代转型: 他将历史学从单纯的史实考证,提升到对历史精神、文化内涵的体悟和阐释,丰富了历史学的内涵和功能。
对“中国道路”的启示: 他对中国历史发展规律的梳理,对中国政治制度的独特性分析,以及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强调,为理解当今中国的“中国道路”提供了历史的深度和文化的高度。

四、 争议与局限性:

任何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学者都会面临争议,钱穆先生也不例外。

对历史细节的疏忽: 有些学者认为,钱穆先生在宏观叙事时,可能对一些历史细节的考证不够深入,有时会存在一些疏漏。
“复古”的倾向: 尽管他强调在发展中创新,但一些批评者认为他在某些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崇,可能带有一些“复古”的倾向,未能完全摆脱传统文化的局限。
理论体系的完整性: 相比于西方一些系统性的历史学理论家,钱穆先生的理论更多体现在其史学著作的实践中,其理论体系的建构可能不如一些西方学者那样清晰和系统。
对政治制度的看法: 他对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如皇权)的某些评价,在今天看来可能存在一些争议,尤其是在民主政治日益成为主流的时代。

五、 总结评价:

总的来说,钱穆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中国史学家、思想家和文化守护者。

优点: 他以其宏大的历史视野、深厚的人文关怀、以及对中国文化的独特理解,为中国史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国史大纲》至今仍是中国历史入门的必读之作。他以“温情与敬意”对待历史,唤起了无数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在文化危机时刻,他的声音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他坚守了“学人”的风骨,在乱世中潜心治学,教书育人,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局限性: 任何学者都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和个人的视角,钱穆先生也不例外。他对历史细节的考证程度、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以及其理论体系的完整性等方面,也可能存在一些争议。

总而言之,评价钱穆先生,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他某一部作品或某一个观点,而是要看到他作为一个整体,在中国现代学术史、思想史和文化史上的独特贡献和深远影响。他是一位“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对本民族文化抱有深沉热爱和责任感的智者。理解钱穆,对于理解20世纪中国的思想变迁,以及当下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学术水平如何很多人都有评价,不用我多说。在我看来,钱穆先生最大的问题是后半生与政治深度绑定,一方面为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声誉,而另一方面也让自己异化为政治工具,在一定程度上他与国民党的深度捆绑最终导致了他的不幸结局。

这事要从他办新亚书院说起。众所周知,钱穆跑到香港之后办了新亚书院,然而办教育是要钱的,在没有政府拨款的情况下指望着靠学费能把书院搞起来,纯属异想天开。所以钱穆搬门盗洞,号称是“发扬武训行乞办学精神”,四处寻找金主。最后一位贵人从天而降,DOLLOR,到了。

这位贵人是谁呢?不是别人,正是我民国第一懂王,微操大师,精通传统文化的虔诚之基督教徒,先总统 蒋公。

我之前在台湾经济腾飞与黄金有关吗?这个回答里说过,老蒋刚到台湾的时候经济状态非常捉急。那为啥他会愿意掏钱赞助钱穆搞教育呢……原因很简单,当时香港处于国共双方交锋的中间地带,党国为了争取舆论支持,对香港十分重视。50年钱穆到台湾找老蒋要钱,老蒋本来还有点犹豫,结果派了个人去香港考察一番,回来得到的结论是这笔卖卖投资少效果好,能干!

港澳有大学数所,在教育立场上是反共的,在经费方面是坚苦撑持,如钱穆等来港创办之新亚学院,吴康主持之由广州迁港之文化学院,此外另有大学二所;中学如吴铸人主持之辅人学院。澳门有大学四所,教育部应经常与之取得联系并给予经费补助,和其他便利及慰安。而钱穆先生主持之新亚学院,尤应立即补助,以免停办。[1]

为什么说投资少效果好?因为老蒋为了把反共大业进行到底疯狂撒币,甚至一度拟定了在港资助出版项目(其中包括张国焘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十本书就要三万块的启动资金;1952年,台湾出台了《电影事业辅导方案》,把香港电影视同“国片”,对“具有配合总动员或加强反共抗俄宣传意义之影片”进行资金扶持。54年台湾甚至提出可以为港片每部贷款3万港币——前提是必须先进行政治审查,确定内容“须有‘反共抗俄’意识”,这些都是一锤子买卖,而相比之下,新亚学院能源源不断提供反共宣传,培养反共人才,一个月要多少钱呢?

三千块。

十分划算啊。

所以老蒋最后拍板,是从自己的“总统府办公费”项目下拨的款——注意,这是老蒋的私人小金库,香港有这个待遇的只有钱穆老哥一个。

钱穆是唯一一个曾经接受过台湾经济援助的大学校长,并且是直接由蒋介石本人的“个人资金”处拨出款项的[2]

所以钱穆投桃报李,顶着港英政府的压力把校庆定在10月10日,并在校庆时升青天白日旗。新亚书院的政治立场非常鲜明,就是俩字,反共。

然而在50年代初,老蒋的心头好并不是什么传统文化,而是以胡适和雷震为代表的“自由派”学者。原因非常简单,自由派学者能帮老蒋在美国人那赚取好感,换来美援,传统文化不行。所以钱穆也就处于一个可有可无的状态:

錢先生之在台灣,尚無後來的炙手可熱。[3]

不过等到了60年代以后,事情又起变化了——美国人需要老蒋维持第一岛链,根本不在乎你是自由还是威权;而自由派的雷震搞自由上了头,竟然公开炮轰老蒋,被老蒋给收拾了。恰逢内地开始文革,老蒋一看那我必须反着来啊!搞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啊!

所以他满世界划拉国学人才,钱穆自然也成为了他的座上宾。其主要作用就是帮助老蒋搞文化胜利“要以三民主义的理论, 打倒大陆推行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并号召海外知识分子对大陆展开联合作战,将台湾展开文化 复兴运动的情况尽量用各种方法向大陆同胞报道,争取大陆文教人士及海外亲近大陆的文教工作人员”。

不过问题在于老蒋那是真的喜欢传统文化么?你猜他喜不喜欢?你再猜猜台湾是真的需要钱穆先生的学问,还是他的站台?

钱穆先生在军中所讲中国文化,很有价值,总政战部应研究印行。(其他内容)纸张印刷都非常好,可是内容空泛,实在是浪费。[4]

所以钱穆在台湾的主要工作就是为老蒋站台,让人产生一种传统文化在台湾的错觉。不过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反正钱穆先生这国学大师的名号是吹起来了,香港那边他的弟子徒孙反共的大旗也扛起来了,双方互利互惠,又有什么不好呢?

老蒋在钱穆身上的投资基本上是值回票价的。在老蒋八十大寿的时候钱穆对其大肆吹捧,盛赞其为“吾国历史人物中最具贞德一人”!给老蒋爽完了。

今年十月三十一日為吾總統蔣公八十華誕。而公以一身繫國家之安危,民族之榮悴,縈億兆之懷想,動世界之視聽,亦已四十歲於茲矣。豐功偉烈,一時莫兩;而颠頓起伏,崎嶇曲折,屢挫而益銳,每淬而益厲。越一險,一險復乘;歷一阻,一阻隨至。驚風駭浪,萬眾共見;困心衡慮,一己獨運。……而公乃神智益旺,體魄益健,躋八十大耄之壽,而志益堅,氣益定,聰明益煥發。四十年履險如夷,曾不能微損其心康體泰於毫末。其動與忍之所增益,日進日密,殆有非舉國人之所能揣量;而其與眾以共見者,老而強壯,鬱而彌光,神明體魄之堅剛強毅,活潑暢遂。如公者,誠吾國歷史人物中最具貞德之一人。……穆側陋在野,猶幸得窺公之萬一;而生平治史,於吾國家民族四千年來人物之多姿,時代之多態,亦嘗默識於心而有以窺其所以然。故敢忘愚昧,而妄申其蠡管。其所以為公壽者,亦為吾國家民族方來之無疆休運,致其頌禱之私於不自禁也。[5]

老蒋心花怒放之下,拨给了钱穆一栋小楼让他干脆在台湾定居了。然而后来老蒋一命呜呼,台湾政治风向变了……

80年代末期,两岸联系有所加强。钱穆之女经过申请后来台探亲,结果民进党闻讯大喜,表示钱穆你通匪不报,必须严惩!

钱穆:???

搞事的人大家非常熟悉,乃是阿扁(没错就是那个阿扁)。在他的努力之下,早已跟国民党做了深度捆绑的钱穆迅速成为众矢之的,最后经过多方斡旋,台湾当局表示钱先生德高望重,我们可以不追究你通匪的事情,但是你女儿必须马上离台!给钱穆气完了。

这些人已经完全抛弃了中国文化传统,不承认父女间的亲情,更不能理解他的女儿为何会从那么远的地方来看望父亲。——钱穆

然而这只是一系列疯狂攻讦的开始。1989年,阿扁和另一位民进党台北议员继续向钱穆开炮,以“非法霸占公共财产”为理由要求钱穆搬家。大家记住,当时钱穆都90多了,而且双目失明,大伙说这是不是不太好啊?而且这座破楼也不是啥好地方,你让他搬走了也没啥用。结果阿扁表示怎么能说没用呢,让钱穆搬家之后可以把这小楼用来做“钱穆纪念馆”啊!

钱穆彻底崩溃了,表示你们是不是有病?我TM活着你不让我住,搬家之后做纪念馆?

不过胳膊拧不过大腿,最后到了1990年钱穆还是“被搬家”了,搬家之后据说钱穆“天天吵着要回素书楼”,没几个月就一命呜呼了。

本来事情到这怎么也得画上句号了,然而台湾方面表示我!就!不!

钱穆乃是吴越王钱镠之后,后来钱氏投降大宋,颇受礼遇,百家姓里排序第二,子孙繁衍成了个大家族。所以钱家有一大堆你耳熟能详的近现代名人,其中有一位名为钱伟长,在90年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他是钱穆的亲侄子。叔叔没了,做侄子的当然想去吊唁一下,然后台湾政府表示你来吊唁没问题,但是你得发声明,与中共脱离关系。

钱伟长表示:???

所以最后钱伟长只能参加香港的公祭,而阿扁也没好到哪去,你别看钱穆活着的时候这栋小楼一度被视为其“人格污点”,然而你把人家逼死了,这事反而成了你的锅。在后边竞选的过程中,素书楼事件动不动就别人拎出来旧事重提,作为攻击阿扁的武器。估计钱穆是万万想不到的,自己这后半生跟政治挂了上了钩,竟然连死后都不得安宁。这可真是一个人的命运,要看自己的努力,但也要看历史的进程……

参考

  1. ^ 1950年11月2日雷震《呈蒋中正总统报告》
  2. ^ CHOU A L. 花果飄零: 冷戰時期殖民地的新亞書院[M]. 商務印書館 (香港) 有限公司, 2010.
  3. ^ 徐復觀雜文補編: 思想文化卷[M]. 中央硏究院中國文哲硏究所籌備處, 2001: .
  4. ^ (台)“中央心理作战指导会”报第一四二次会议纪录,1968年7月3日
  5. ^ 錢賓四先生全集[M]. 聯經, 1994: .
user avatar

-

钱穆老师是一个完全自修成才的旧学学者,除去一切其他的内容,单凭《国史大纲》、《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先秦诸子系年》等几本历史研究者不可不读的著作,钱穆之于中国史学界的重要地位,就是没有任何疑义的。


一、史学思想

钱穆的史学思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文化的内在动力」的作用,也就是历史发展的内在理路(Inner Logic)。在研究一个历史问题的时候,是不能单纯将目光局限在社会变化的层面,仍要注意文化层面的影响。比如我们在研究东汉光武政权的建立时,通过比较,看出当时并立群雄中,最注重文化发展和任用士大夫的就是汉光武帝。除去社会经济层面,文化发展一样在左右着历史进程的进步。这些观点的发源,都来源于注重思想文化史研究的钱穆老师。而这种思想文化内在动力研究的重要性,正是在中国大陆这个被唯物史观统治的地区,最迫切需求的东西。

除此之外,钱穆老师从未接受过现代的大学教育,甚至中学都没有毕业,所以一直没有全盘接受西方的史学研究思想。这在民国时期,是一股与五四潮流想逆的巨大力量。胡适、梁启超主张的全盘西化政策,引入了西方的史学模式,否认中国传统历史研究方法,影响了一批后代文人,比如以李慎之先生为代表的中国自由主义思想学者。钱穆老师的存在,一直在向后代文人传达传统思想的重要性,为「旧学」思想保留了无数璀璨精华。其实,随着学术的进步,中国东方传统历史研究方法与西方模式的矛盾越来越少,完全可以并存。作为五四余波中的时代逆流,是钱穆老师当年的不懈努力,才保存下来东西文化继续碰撞融合的希望。这方面看,钱穆老师是一个承前接后的文人。

著作方面,单独拿出《国史大纲》来说。这本书以教科书体例写就,但说实在话,作为一本著名的「通史」著作,这并不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但不妨碍其成为一本伟大的著作。之所以说它不是一个好的教科书,是因为其中内容讲的太简略,并不适合一门历史初学者来读,起不到史料积累的作用。但《国史大纲》之所以流传于世,在于其中钱穆老师对当时诸多思想者史学观点的总结提炼,书中诸多地方有对陈寅恪、吕思勉等专门学者观点的讨论,只是他本人并没有明确指出。这是一本综合性论集,想看透《国史大纲》,如果没有一定的积累,是不容易的事情。

当然,人无完人。钱穆老师的学问也有其问题,也有许多被探讨批判的地方,这是每个学说必然会经历的事情。对《国史大纲》的批判,可以从史料、逻辑的方面出发,我们批判一本著作的目的是「修缮」,让学说逐渐完善,而不是「打倒」,让其遗臭万年。而单纯地扣帽子,评判其「好不好」,大概只是外行所为。

一些曾经批评《国史大纲》的人,例如胡绳,在晚年都对自己曾经对《国史大纲》的指摘进行了反思。读不出精华,应该先从自己身上反思。这种自视甚高的情况很多,有诸多学者评论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言之无物,我只能说,某些人眼中的言之无物,只是有眼无珠罢了。

我们不必讨论钱穆老师在史学某一特定领域的贡献,在知乎也没有必要说那么细。就单凭思想史观、承前启后、著作传世这三点,就已经足以支撑钱穆老师的史学思想成就。


二、新亚书院

新亚书院创立于1949年,当时环境及其艰难穷困,钱穆老师为了筹集办学资金四处奔走,几乎没有休息的日子,还几次身陷险境,差点丧命。而新亚书院以宋明书院之讲学精神,配以西洋大学的导师制度,所授知识贯通东西,不可不说是当时中国教育之奇葩。

新亚书院的几位老师,如钱穆、张丕介、唐君毅、饶宗颐、牟宗三等都是如雷贯耳的名字,教出的学生更是有余英时、唐端正、徐立之等各界英才。如今作为香港中文大学的一部分,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世界汉学的中心之一,构成欧洲、美国、台湾、香港四个核心的落脚点之一,享誉全球。可惜,本应执世界汉学界之牛耳的北京大学,地位却一日不如一日。

作为第一任校长的钱穆老师,能教书,亦能办学。他在教育界留下的影响,可以说是有功无过。


三、为人处世

文人相轻,而钱穆老师却从不轻视他人。钱穆老师修习学术的「雅量」,是值得后人学习的地方。

办学、做事、搞研究,每一行都势必经受社会的考验,这考验可能是质疑、批评、辱骂,可也能是赞扬、追捧、盲从,钱穆老师鼓励后学怀疑自己,坦然接受外界各种批评质疑,这就是一个学者应有的「雅量」。这种为人处世的心态,一直是我个人从事学术中秉持之信念,并已经在知乎上有所述说。

但这种开放的态度,不同于接受一切的意见。当有些概念相左之时,钱穆老师依旧会坚持自己认为更可靠的观点,并与对方理智探讨。

他在《国史大纲》序言中写下的几句话,更是显出其才气磅礴、文笔劲悍的英姿。振聋发聩,乃一切史学研究者必熟记之训诫。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
  (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

  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
  (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

  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者比较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否则其所改进,等于一个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对其国家自身不发生关系。换言之,此种改进,无异是一种变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缩与消灭,并非其文化自身之转变与发皇。)

这些话,值得每一个知乎史学讨论者反复诵读。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者比较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对知乎亦如是。

提出一个观点,不怕质疑,坚持真理的同时欢迎讨论的「雅量」,对史学研究毕生抱持的温情与敬意,是钱穆老师为人处世、学术立足的根本。


四、总结

所学尚浅,无法对钱穆老师做出什么一句话的评论,就借引其得意门生余英时先生的话,来为本文之总结:

「钱先生是开放型的现代学人,承认史学的多元性;但同时又择善固执,坚持自己的路向。他毕生以抉发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及其现代意义为治学的宗主,生平著述之富及所涉方面之广,近世罕见其匹。」

此言得之。

感谢阅读。

user avatar

在经济方面,起义军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两项:一是取消明政府的横征暴敛,为农民安心生产创造必要的条件。起义军出示安民,宣布“不催科”(48),“三年不征粮”(49)。二是采取切实步骤保护和恢复农业生产。对于缺少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起义军及其政府为之提供耕牛、种子,还规定了保护耕牛的政策。崇祯十六年正月二十五日,明给事中李永茂在题本中说:起义军“禁杀人,偿命;且约杀牛一只,赔马十匹。” 又说,“贼以禁杀课耕,张官设吏,簧惑民心,立定根脚。”(50)同年二月明湖广郧阳府监纪推官朱翊辛锌奏本中亦说:“贼又给牛种,赈贫困,畜孽牲,务农桑,为久远之计”,出现了“民皆附贼而不附兵,贼有食而兵无食”的局面(51)。起义军还在一些地方实行屯田,除了“募民垦田”以外,义军战士还直接占领明宗室、官僚地主以及无主荒地进行屯种,借以解决部分军需,免除或减轻群众的负担。上引李永茂题本中就说到:“刘、贺二贼,将南阳迤南并西北楼寨庄田俱已占完”,又说起义军“占襄阳地土耕种”(52)。《平寇志》卷六,也记载当时明政府有人得到消息说,起义军“欲取河南、河北牛只,屯田皖(宛)、叶。”(53)


历来剥削阶级的史家及文人,对于起义人民所作的利国利民的好事总是噤若寒蝉,竭力抹煞,甚至颠倒黑白。只是在他们的内部谈论到革命风暴之可畏,需要采取对策的时候,才偶尔透露一点他们所获得的情报。这就使后来的人在探讨历史上群众革命时期创造的业绩造成了材料上的困难。只有了解这一点,才能明白封建史籍中保存下来的零星记载,有如吉光片羽,是何等的珍贵。透过它们才使我们多少能够看到一点历史的真相:起义军建立的农民革命政权是非常注意恢复社会生产,重视解决民生疾苦的。由于文献资料之不足,我们对于李自成起义军所实行的保护和恢复农业生产的规模与效果,已无法作更具体的叙述。但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可以肯定的,在拥有百万大军的大顺政权所管辖的地区里,军民生活是有保证的。除了地主阶级的叛乱事件以外,没有看到贫苦农民由于饥寒所迫而起来反抗农民政权的记载。在明末社会生产凋敝已极,大规模用兵之际,能够既保证兵员的供给,又使农民感到“安舒”,应当承认是个奇迹。这同明廷控制地区内极目荒凉的衰败景象,适成鲜明的对比。崇祯十六年五月,明保定巡抚徐标入对时说到他的见闻:“臣自江淮来,数千里见城陷处荡然一空,即有完城,仅余四壁,蓬蒿满径,鸡犬无声,曾未遇一耕者。土地、人民,如今有几?皇上亦何以致治乎?”崇祯皇帝听了也为之“欷歔泣下”(54)。正因为历史事实如此,所以我们才无法同意那种指责起义军不重视生产,只是象游牧部族逐水草而居一样,今天把这里吃光了明天又到别处去吃的所谓“平均主义”而导致“流寇主义”的错误说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钱穆先生是一位集大成者,在中国现代史学界拥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要评价他,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包括他的学术成就、治学精神、思想贡献、对中国文化的态度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一、 学术成就与主要贡献:钱穆先生的学术生涯横跨近七十年,在多个史学领域都有卓越贡献,尤其以中国通史、史学理论、中国思想史.............
  • 回答
    穆里尼奥把曼联带到联赛第二,称之为“生涯最大成就”,这番话一出,立刻引发了轩然大波,争议声此起彼伏。要评价这句话,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从不同角度去审视。从穆里尼奥的视角来看:首先,咱们得站在穆里尼奥本人当时的处境来理解。他接手的是一支经历过莫耶斯、范加尔动荡期的曼联,球队士气低落,球员配置也.............
  • 回答
    印度关于《公民身份( संशोधन)法案》的禁穆令(通常被称为CAA),于2019年12月12日由印度议会通过,并于20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该法案允许印度政府授予在2014年12月31日之前,因“宗教迫害”而从阿富汗、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来到印度的非穆斯林移民(包括印度教徒、锡克教徒、佛教徒、耆.............
  • 回答
    评价阿尔丰斯·穆夏,与其说是在“评价”一位艺术家,不如说是去追溯一段辉煌的艺术时代,理解一个时代的审美脉络,以及一位艺术家如何成为那个时代的精神象征。穆夏,这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的代表性人物,他的名字本身就几乎是那个时代最闪耀的标签之一。他的艺术,就是那个时代.............
  • 回答
    央视对特朗普政府“禁穆令”持反对立场,这一表态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反映了中国官方媒体在国际事务上的一个重要观察角度。要评价央视的这一立场,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首先,从中国官方的外交政策和国家利益来看,反对“禁穆令”是符合中国长期以来所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中国一直强调维护世界和.............
  • 回答
    德州参议员泰德·克鲁兹(Ted Cruz)向美国国会提出将埃及穆斯林兄弟会(Muslim Brotherhood)列为恐怖组织的提案,这一举动在美国国内和国际上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要评价这一提案,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景、克鲁兹的论据、支持者和反对者的观点,以及其潜在的影响。背景与克鲁兹的论据:.............
  • 回答
    合肥警方跨省抓捕河北、重庆的“穆黑”事件,无疑是一起备受关注且引发广泛讨论的案件。要评价这起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包括法律依据、执法尺度、舆论影响以及社会层面的思考。首先,从法律层面来看,合肥警方的行动依据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
  • 回答
    掘金在主场以114:106的比分击败了湖人,这场比赛可以说是看点十足,尤其是两位超级巨星的对飙,更是让球迷们大呼过瘾。浓眉哥缺阵,湖人进攻火力受损首先要说的是,湖人队核心安东尼·戴维斯因伤缺阵,这无疑给他们的内线和整体防守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虽然詹姆斯依旧打出了令人惊叹的30分10篮11助攻的三双数据.............
  • 回答
    掘金主场险胜马刺,天王山之战,双核发威,系列赛悬念迭起在万众瞩目的天王山之战中,丹佛掘金坐镇主场,以108:90的比分击败了圣安东尼奥马刺,将系列赛的总比分改写为3:2。这场比赛充满了戏剧性,双方都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和顽强的斗志。赛后复盘这场关键的比赛,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解读:一、 掘金双核的超神.............
  • 回答
    这场比赛的胜利,对于丹佛掘金而言,绝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晋级之战,它更像是对过往伤痛、对外界质疑的一次有力回击,也向整个联盟宣告了他们这支年轻球队正在崛起的力量。104比89,这个比分看似有些悬殊,但回顾比赛过程,尤其是上半场落后10分的局面,掘金能最终逆转并以这样的优势取胜,其含金量不言而喻。开局的.............
  • 回答
    1920赛季英超曼联21击败热刺,这场比赛的看点可太多了,最直接的,就是穆里尼奥执教热刺后的“首败”,而且是在老特拉福德球场,对手还是他曾经执教多年的曼联。要说这场比赛怎么评价,那得从几个角度来细品。赛前悬念与焦点:首先,这场比赛在赛前就自带巨大的话题性。穆里尼奥执教热刺后的开局不错,连胜的势头让球.............
  • 回答
    凯利·穆利斯,这个名字对于许多人来说可能并不熟悉,但他的发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却彻底改变了我们理解生命科学的方式,也为我们解锁了无数生物医学的奥秘。这位诺贝尔奖得主,这位“PCR之父”,他的一生,与其说是对科学的贡献,不如说是点燃了一把探索生命的火焰,照亮了无数未知。提起凯利·穆利斯,脑海.............
  • 回答
    要评价钱赞企,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这位在现代中国教育、公益和商业领域都有着深刻影响的人物。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明星”,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在许多人心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他是一个执着的教育理想者,也是一个实践家。 钱赞企的名字,很大程度上与“教育”二字紧密相连。他深信教育的力量,并且身体力行地去推.............
  • 回答
    钱雁秋,这个名字在很多喜爱古装探案剧的观众心中,不仅仅是一个导演的名字,更是一张代表着“良心制作”和“硬核推理”的标签。说起他,总绕不开那几部经典的“狄仁杰”系列,也离不开那些被他“毁掉”的演员,以及他身上那股不与时俱 G流合污的“轴”劲儿。从“狄仁杰”到“神断”:一部剧捧红一堆人,也改变了观众的口.............
  • 回答
    “没钱就不要玩骑行”——这话说出来,估计能让不少骑行爱好者心里咯噔一下,甚至拍案而起。这种观点,说白了,是一种将骑行这项运动与金钱高度捆绑的看法。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片面且有些过于功利的态度,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我们得承认,骑行确实能“烧钱”。你想想,一辆像样的公路自行车,便宜的几千.............
  • 回答
    加州理工学院的钱璐璐教授是一位在理论物理学领域,特别是高能物理和粒子物理领域享有盛誉的杰出科学家。评价一位科学家,通常需要从她的学术成就、研究贡献、教学影响以及在学术界的声誉等多个方面来考量。以下将尽量详细地展开评价:一、 学术成就与研究贡献:钱璐璐教授最突出的贡献集中在探索宇宙的根本构成和基本作用.............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还真挺让人五味杂陈的。一边是家里经济条件确实不宽裕,另一边是看着布偶猫那蓝汪汪的大眼睛,一身蓬松柔软的毛发,心里的那股痒劲儿又怎么也按捺不住。这种矛盾心理,其实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首先,咱们得承认,想养布偶猫的人,大抵是对美有追求的。 布偶猫这品种,颜值就摆在那儿,天生自带一种“小仙女.............
  • 回答
    关于安徽地区巨额彩礼的现象,这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复杂的社会议题。要评价它,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而是要理解它为何会如此,以及它带来的影响。首先,咱们得承认,“巨额彩礼”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多少算“巨额”?这在不同的经济水平、家庭背景和地区之间是会有差异的。但总体.............
  • 回答
    “英国直男为钱嫁给老年基佬”这种说法,乍听之下,确实会引发一些争议和不同的解读。它触及了婚姻的本质、个人选择的自由以及社会观念的碰撞。首先,从“直男”和“老年基佬”这两个标签来看,它就已经点出了一个潜在的社会观察。传统意义上,婚姻常常被理解为男女之间的结合,承载着生育、传宗接代等功能。而“基佬”的出.............
  • 回答
    “中国高铁大半都在亏钱仍在硬着头皮新建”,这种说法流传甚广,背后反映了一些观察者对中国高铁发展模式的担忧和疑问。要评价这种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看看它是否准确,又隐藏着哪些复杂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高铁并非全部盈利。高铁的建设和运营成本巨大,尤其是在一些客流量相对不那么密集的地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