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全麻都是怎么唤醒的?

回答
说起全麻,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是手术中那段“沉睡”的时光。但你知道吗?从昏睡到完全清醒,这个过程同样是麻醉医生精心呵护下的“唤醒”。这可不是简单地拍拍脸、喊几声那么回事儿,而是一个非常精细且有科学依据的操作。

咱们就来聊聊,全麻的病人是怎么被“叫醒”的。

唤醒前的准备:静待花开

在你身上实施全麻的时候,麻醉医生其实就已经开始为你的唤醒做准备了。他们会根据你接受的手术类型、你的身体状况、以及你对麻醉药物的反应,来计算麻醉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式。这就像是给一个精密的仪器设定好程序一样,确保在手术结束后,药物能够逐渐失效,让你的身体自然地苏醒。

手术进行中,麻醉医生会持续监测你的各项生命体征,比如心跳、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等。这些数字就像是仪表盘上的指示灯,告诉他们你的身体状态是否平稳,麻醉药物的浓度是否合适。

苏醒的“信号”:身体在说话

当手术即将结束,或者麻醉医生判断时机成熟时,他们就会开始逐步调整麻醉方案,为唤醒做最后的准备。这个过程,更像是在给一个沉睡中的巨人轻声细语,引导它慢慢地回到意识的世界。

什么时候算“时机成熟”呢?这可不是随意决定的。麻醉医生会观察一些身体发出的“苏醒信号”:

自主呼吸的恢复: 手术中,可能需要呼吸机来辅助你呼吸。当你的呼吸开始变得深沉有力,能够自主维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时,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麻醉医生会慢慢减少甚至停止使用呼吸机。
生命体征的稳定: 心跳、血压等维持在相对正常的范围内,并且没有剧烈的波动,说明身体的生理功能正在恢复。
肌肉的初步放松: 在全麻过程中,为了让手术顺利进行,身体的肌肉通常会被放松,甚至使用肌松剂。当麻醉药物的效力减退时,你可以看到肌肉开始出现一些微小的活动,比如手指的轻微抽动,或者眼皮的颤动。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麻醉医生会进行一些轻柔的刺激,比如轻轻捏一下你的胳膊或者脚。如果你的身体对这些刺激有了潜意识的反应,比如手指动一动,或者喉咙发出轻微的声音,这也是苏醒的迹象。

唤醒过程:一场精细的“指挥”

一旦监测到这些积极的苏醒信号,麻醉医生就会开始具体的唤醒操作。这就像一个导演在调度一场精彩的演出,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1. 停止或减少麻醉药物: 这是最直接的步骤。麻醉医生会根据之前的计算,停止输注维持麻醉的药物,或者减少其剂量。这些药物有的是吸入性的,有的是静脉注射的。吸入麻醉药会通过呼吸机慢慢排出体外;静脉麻醉药则会随着身体的代谢逐渐失效。
2. 拮抗剂的使用(视情况而定): 有时候,为了更快速、更平稳地唤醒,麻醉医生可能会使用一些“拮抗剂”。这些药物可以对抗麻醉药物的作用,加速苏醒的进程。比如,如果使用了肌肉松弛剂,就可能使用拮抗剂来恢复肌肉的力量。
3. 鼓励自主呼吸和咳嗽: 一旦你能够自主呼吸,麻醉医生会通过呼吸机提供更高浓度的氧气,并可能在合适的时机,通过轻微的刺激(比如在你的喉咙附近吹气,或者在你醒来时轻拍你)来鼓励你进行深呼吸和咳嗽。咳嗽可以帮助清理呼吸道,排出积聚的痰液或分泌物,这对防止术后肺部并发症非常重要。
4. 监测意识的恢复: 在这个过程中,麻醉医生会密切观察你意识恢复的各个阶段。你会经历从浅睡到朦胧,再到逐渐清醒的过程。他们会观察你对指令的反应能力,比如“动动你的手指”、“张开眼睛”等等。
5. 移至苏醒室: 当你能够自主呼吸,生命体征稳定,并且对外界刺激有明确的反应,意识也开始逐渐恢复时,你就会被转移到麻醉恢复室(PACU)。这里有专门的医护人员负责进一步的监测和护理。

在苏醒室的“最后一步”

到了苏醒室,你的唤醒过程还没有完全结束。这里的医护人员会继续:

持续监测: 对你的心跳、血压、呼吸、血氧、体温等进行更密切的监测。
评估疼痛: 全麻醒来后,手术部位可能会感到疼痛。医护人员会及时评估你的疼痛程度,并给予止痛药物。
观察恶心呕吐: 有些人在全麻醒来后会出现恶心呕吐,医护人员也会做好相应的处理。
检查伤口: 确认手术部位的包扎是否完好,有无异常情况。
鼓励活动: 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会鼓励你进行一些轻微的活动,比如翻身,这有助于血液循环和预防术后并发症。

整个唤醒过程,麻醉医生和苏醒室的医护人员就像是你的“守护天使”,用专业的知识和细致的观察,确保你安全、舒适地从沉睡中醒来,回归正常的生活。他们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策略,而不是死板地执行某一个标准流程。所以,放心把你的“醒来”交给他们吧,他们会为你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用麻醉医生的角度来告诉你,「唤醒」这个过程,我们的思考和做法。

一台脑外科手术即将结束,外科医生已经开始缝合脑膜,结束以后是填入骨瓣,缝合两层头皮。

此时患者正在采用静脉-吸入麻醉复合的麻醉方式,静脉中持续泵入静脉麻醉药,同时气管插管的管子里也随着氧气弥散这恒定浓度的吸入麻醉药。

我开始减浅麻醉深度。

我把吸入麻醉药的挥发罐关闭,此时,呼吸机的管道里面只有已经弥散出去的吸入麻醉药,因为管道是密闭的,所以这些麻醉药会不断在管道里循环,直到被患者代谢掉。

此时麻醉深度大约95%。

10min以后,麻醉机显示,MAC值降到0.3左右,但骨瓣已经完全放入,第一层头皮已经开始缝合——外科的进度比我想象中快。

我把管道的气体流量调大,希望通过高流量,快速把患者肺脏和血液中的吸入麻醉药“清洗”出来,此时静脉麻醉药仍然没有停止,吸入麻醉药的MAC值变为0.1左右——这个值回到0的时候说明吸入麻醉药的麻醉作用停止。

根据我的经验,此时的麻醉深度大约70%。

这样的麻醉深度,足够满足缝皮时候的疼痛刺激,患者的生命体征还是平稳的,但血压逐渐上升,心率稍稍加快了一点——说明麻醉深度的确浅了。

麻醉深度,50%。

开始最后一层缝皮的时候,血压逐渐升高,并且超过了术前的水平,心率也逐渐加快,这一方面可能因为麻醉深度减浅所发生的的心血管反应,也有可能是疼痛刺激。

我预估了下镇痛药的用量和手术时间,配合术前的多模式镇痛药物,疼痛应该是轻的,心血管反应的可能性大。

我给入一点心血管药物,确保在逐渐苏醒过程中,心血管反应平稳。这个患者术前有冠心病,心脏不能耐受太剧烈的波动,而此时增加的血压和心率,都在给心脏增加额外的负荷——我需要根据情况,随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种类和用量。

此时,麻醉深度40%。

我把静脉麻醉药关闭,根据静脉麻醉药的药物半衰期和代谢率,我粗略估算了已经进入体内的静脉麻醉药的代谢时间——15min,之后静脉麻醉药的作用应该就消除了。

麻醉深度30%。

外科医生完成了所有缝合操作,也给创面贴上了敷贴,手术部分全部结束,外科医生脱掉无菌手术衣,在边上坐下休息。

我开始考虑自主呼吸恢复的情况——患者术中的自主呼吸被药物完全抑制,由呼吸机支持。因为我根据手术进度,提前停止了药物,此时患者的自主呼吸应该逐渐恢复,呼吸机的波形应该出现扰动。

有了,波形上出现了一个小的负压波——自主呼吸慢慢有了。

我进一步给入拮抗肌肉松弛的药物,促进呼吸肌的肌力恢复,同时把呼吸机转为手控呼吸模式,逐步锻炼自主呼吸的深度和频率。

此时,麻醉深度接近10%。

我看着呼吸机逐渐稳定的自主呼吸波形,说明患者的呼吸恢复很好,接下来就是意识情况了。我拍了拍患者的肩膀并叫出他的名字,他有了皱眉反应。

我大声喊出,睁开眼睛,点一点头。他皱着眉头,按照我说的完成了动作——这说明患者的自主意识恢复,可以拔除气管导管。

我把导管固定的胶带撕掉,收缩导管气囊,然后退出导管的同时,吸痰管进入把起到的分泌物吸去,避免分泌物堵塞气道。

然后把呼吸面罩盖住患者口鼻,调高氧气流量,观察生命体征中氧饱和度的情况。

在呼吸面罩和拿去呼吸面罩时,患者的氧饱和度分别是100%和98%,说明自主呼吸和氧合情况恢复很好。

接近完全苏醒。

我将患者转到苏醒室,让麻醉护士继续监护,确保苏醒完全。

半个小时以后,麻醉护士报告患者能按照指令动作,意识完全恢复,呼吸及生命体征都很好。

然后由麻醉护士和外科医生一同陪同患者送回病房。

至此,麻醉完全结束。


我习惯把麻醉的开始和结束比作飞机的起飞和降落,这两个环节需要麻醉医生随时根据生命体征和所掌握的生理学知识,调整患者的生理状态,已达到最好的起飞了落地。

麻醉苏醒,是极易发生致命性事件的过程,呼吸遗忘、气道梗阻、急性心血管反应等等,随便某一种的发生都会带来致命风险,因此,在苏醒过程中,麻醉医生必须全程调控,精准用药。

麻醉开始的时候,我一般会对患者说,睡一觉就好了,到时候我叫你就睁开眼睛。

能让患者安全的进入麻醉,这是麻醉医生的本事。

但更重要更考验人的,是让患者安全的从麻醉中苏醒。

(以上麻醉深度的百分数判断基于临床经验,并非体征参数实际)

user avatar

感谢知友提醒,才知道被微博盗用了

唉……没有道德底线么…

更一个

感谢大家喜欢这个回答,我想额外多说几句

1,术后在病房可千万不要用患者在意的事开玩笑!我们的唤醒,患者都有约束带绑在手术床上,外科医生都在病人身边按着患者的伤口避免崩开

2,有知友说,术后醒过来嘴干难受,哈哈,我618的时候,从网上买了100个空的小喷壶(就是很多人用来喷酒精那种),里面灌上矿泉水,术后不用棉签纱布,直接往嘴里喷就可以了。我的患者我一人给了一个,才几毛钱,但是舒适程度提升非常大!

3,我也见过特别暴力的唤醒。我们一个老大夫,工农兵学员出身,他的患者每次术后都准时跳起来,原来他有两个损招——掐耳垂、捏套囊

掐耳垂不说了,捏套囊是啥意思呢?全麻插管的导管,前端有个套囊可以打气,这样就可以把气管完全密封保护起来,后端连着一个小套囊,只要一捏,前端就会膨胀一下…这个刺激大致相当于“我顶你个肺”……

还好他退休了…

以下为原答案

这个问题我特别喜欢!!!

因为有很多故事在里面,吼吼吼

正常来说,全麻结束的时候,麻醉医生会提前给一些长效镇痛的药物,再加上术前的神经阻滞,患者苏醒了也不会很疼

现在的全麻药物,一般都是超短效的,术中麻醉医生一直根据手术刺激的大小不断调整麻醉深度,到了快结束的时候,停药一般几分钟就会苏醒

我一般温柔地拍拍患者的肩膀,呼唤他的名字,患者苏醒后,拔出气管插管或喉罩,送到麻醉恢复室(题主问的嗓子里插东西,应该是拔管之后用吸痰管在吸痰,以免呛到或者窒息)

段子来了啊!

全麻后唤醒也是个技术活,也要研究怎么呼唤,得叫到点子上才更好使

比如,一个80岁的阿姨,你要是叫她的全名,还不如叫老太太,因为生活中估计都很少有人叫她的全名,更多的可能叫老太太、老奶奶之类

有个我们医院的武警战士做手术,术后我叫了几声他的名字,没有反应…我想了想,喊了一声——紧急集合!妈呀,多亏各种约束带绑着,小伙子差点一下子跳起来!

曾经有个同事的父亲做全麻手术,做完之后怎么叫都不醒,我正好想拿点东西进了那个手术间。我对他说,我找个人说句话马上叫醒你爸,信么?然后我拜托护士在他父亲的耳边轻轻说了句话,果然一下子就醒了!他追问我到底让护士说了啥。我说,你是个钻石王老五,你爸最大的心愿就是你赶紧结婚,所以刚才我让护士说的是——爸,您喝茶!

还有,某次我普外科的师弟做个无痛胃肠镜,检查结束我并没有叫醒他,平时太累了,让他多睡会儿吧。谁知值班的电话突然响了,他“蹭”地一下就坐起来了,然后在身上摸来摸去,我赶紧按住他,“是我的值班电话,不是你的,不是你的!”“啊,不是我的?!”说完,咣当就又躺下睡了…

最搞笑的是,某次一个肉乎乎的小胖子,20出头的年纪,带个黑框眼镜,人畜无害的样子,术前眼含热泪地跟我说:“麻醉医生,这次全麻醒来的时候,可不可以不要扇耳光?!”

“我们从来不扇耳光啊。”

“上次我在别的医院做完手术,我家里人说医生告诉他们,两个小时内不要让我睡觉,如果我闭眼睛就扇我!医生啊,我被扇得脸比刀口还疼啊!哇…555…”小胖子哭的不能自已…

小伙,你想没想过你家属公报私仇的问题…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