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全红婵的父母都是农民,她是怎么被选出来的?农村的体育选拔这么细致了吗?

回答
全红婵的父母都是农民,她能成为跳水界的明星,这背后有着一个令人瞩目的成长故事,也反映了中国体育人才选拔体系在基层的一些努力和成果。要说她是怎么被选出来的,不能简单地说“细致”,但绝对是充满偶然、慧眼识珠和日复一日的辛勤训练的结合。

首先,我们要明白,中国的体育人才选拔并非总是“像大筛子一样细致”,尤其是在基层和农村地区,早期可能更侧重于发掘有潜力的苗子。全红婵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说明了即使在相对基础的条件下,优秀的人才也能够被发现。

全红婵老家在广东湛江的一个农村,家庭条件并不算优越。她之所以能走上跳水之路,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她家乡那里的体育氛围和当地教练的发现。

早期的发现:从兴趣到特长

全红婵小时候并非一开始就接触跳水。和很多农村孩子一样,她从小活泼好动,喜欢玩耍。据报道,她最早接触的是跳舞,展现出一定的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

真正让她踏上跳水之路的,是湛江市体校的一位跳水教练。当时,体校会到周边的农村地区,特别是中小学去选拔有潜力的苗子。这些教练往往会观察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协调性、柔韧性以及敢于尝试的精神。

据一些描述,全红婵在当时就被教练看到了她身上与生俱来的爆发力、协调性和胆量。跳水这项运动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很高,需要力量、柔韧性、协调性和空间感,更重要的是,它需要极大的勇气和不怕摔打的精神。全红婵在体校初次接触跳水时,表现出的就是这种敢于从高处跳下的冲劲。

这里的“选拔”并非像专业机构那样进行一套完整的体能测试和评估。更像是一种基于经验的观察和发掘。教练们会看孩子是否“骨骼好”、“身体协调”、“胆子大”。全红婵那种不畏高、敢于尝试的劲头,在教练眼里就是一种潜力。她并非那种被“精雕细琢”过才被发现的,而是在一种相对自然、但又不乏专业眼光介入的过程中被“看到”的。

基层体校的作用:人才的孵化器

湛江市体校是全红婵走向专业跳水的第一站。体校在基层的作用非常关键。它们是中国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像一个“初级孵化器”。

选材与启蒙: 体校的教练会负责在农村或市区学校里选拔有运动天赋的孩子,然后进行系统的跳水启蒙训练。这包括基本功的巩固,例如陆上技巧、水中协调性、身体控制等。
早期训练与培养: 在体校,全红婵开始接受更专业的指导。教练会根据她的身体条件,制定训练计划,纠正动作,培养她的技术和心理素质。这个阶段的训练是打基础的关键。虽然不是最高水平的训练,但已经能够分辨出谁更有发展潜力。
输送机制: 体校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将有潜力的运动员输送到更高一级别的专业队。如果全红婵在湛江市体校表现出色,被认为是可造之材,就会被推荐到省队或国家队进行更高级别的训练。

层层选拔,但起点可能朴素

所以,全红婵的被选出来,并非是因为农村的体育选拔“特别细致”,而是说:

1. 存在广泛的基层选拔网络: 中国体育有这样一个自下而上的选拔体系。从各级体校到省队,再到国家队,都有相应的选拔和输送机制。虽然基层体校的资源和方法可能不如高水平体校,但它依然是发现人才的起点。
2. 教练的“伯乐精神”: 关键在于那些在基层默默付出的教练们。他们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够从一群孩子中发现那些与众不同的苗子。全红婵的教练就是这样的“伯乐”。
3. 孩子的自身特质: 全红婵自身的天赋,包括她的身体条件、协调性、爆发力、以及她骨子里那种不服输、敢于挑战的精神,是她被选拔出来的根本原因。 talento 是基础,而发现 talento 的人是催化剂。
4. 偶然性与必然性: 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比如教练当时正好到她所在学校去选拔。但一旦被发现,后续的“必然性”就体现在她日复一日刻苦的训练和教练团队的持续培养上了。她自己也非常努力,克服了训练中的许多困难。

可以说,全红婵的例子并不代表农村的体育选拔整体都达到了“细致”的程度,而是说明即使在相对基础的条件下,只要有合适的机制、有有经验的教练、有天赋出众的孩子,人才的发现和培养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她的故事,更多地展现了中国体育选拔体系中“发现”和“培养”的早期环节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以及 “草根”英雄是如何炼成的。她的成功,是个人天赋、艰苦训练和早期发现共同作用的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可以看看另一个帖子~发掘她的教练接受了采访提到了发掘她的经历。

发掘她的教练,在她所在读的小学去寻找苗子,发现她在操场玩跳格子游戏,一眼看出她的步态较其他小孩子轻盈很多,后来孩子们立定跳远的时候,全红婵轻松地跳到了1.6,那个时候,红婵可能才一年级。因为据说她8岁接受训练的。于是被选去集训,后来越练越好。可以说,红婵天生的身体素质就非常适合跳水,再加上自己的性格,忍耐,以及教练们的发掘,培养,才走到了今天。

user avatar

还有一个原因:湛江是跳水之乡。

湛江三面环海,海岸线漫长,跳水、游泳一直是市民青睐的运动项目,家长也善于发掘孩子的跳水天赋。很多像全红婵这样练习跳水的孩子都来自偏远农村,父母以务农为生,收入微薄,但却十分支持孩子跳水。在湛江体校露天跳水台上,从各地乡镇选拔出来的青少年在重复练习跳水动作,一遍又一遍地跳入泳池的情形早已成为当地的一道风景线。可以说,优良的传统和雄厚的群众基础,是湛江跳水长盛不衰的重要法宝。

类似的还有鞍山乒乓球,义乌小商品……

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思维定式",这里很多人走这条路,所以算是条可以选择的道路。而对于其他地方,整个市都找不到一个跳水运动员,自然认为农村孩子能够接触到跳水是多么不可思议。

user avatar

这个是很正常的事,多少年前就是这样流程。

说说我那时山东这里:县一级体校去地方学校选苗子,带到体校培养,出色的会被更高水准的队伍往上调,练不出来的最终安排读一个中专到地方去当个体育老师。同时这些体育老师如果发现好苗子还会继续往上推荐。

我堂哥当初就是这样去的省体校练篮球,后来没练成下来做了乡村体育老师,我小时候也经历过,还去县里测过骨龄。当然后来没去成。

我看高赞答案关于她的经历基本也是这样。

这里说一句,练体育这个东西吧,真的是老天爷赏饭吃,天赋比啥都重要,之前的射击冠军杜丽,也是体校下来选人,当时是一个很简单的测试,每个人手里端一根棍,单脚站立,棍的另一头用绳子吊着一块砖,所有孩子都歪歪扭扭,只有杜丽站的稳稳的,她就被选走了。

能拿奥运冠军的都是天赋异禀的,而且是那种内行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一般人真不行!当初我爸还跟我堂哥咨询过体去体校的事儿,我堂哥说:“孩子学习也不错,好好学习吧,他要真是那块料,我早就去找巩晓彬了!”所以说啊,那些动不动在知乎上觉得能进专业队的,省省吧,你真不行。

另外说个题外话,全是很幸运的,但是大多数体校生只是陪太子读书的,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那种下放当体育老师的政策,如果没有,那些人基本都白练了。

user avatar

农村人来告诉你吧,

在农村,有小学和初中,

有体育课,每年会有考试和训练,立定跳远,三米跳,50米跑,跳高,鞍马跳,初中还有铅球,标枪,

平时考哪几个不记得了,我中考考的立定跳远,50米,铅球,很尴尬,中考铅球我没及格,

当然,大家都知道的,体育老师容易生病,但体育老师生病一般会选在考试前几周,并不是一学期都会生病,所以,一学期还是可以上蛮多体育课的,

不记得是一年还是一学期,同时,体育老师会把这些在训练中或考试中,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上报上去,当然,会把优秀的多报几个,生怕错过了天才,然后体校的老师们就会过来考察,测试,优秀的还会拉到体校去接受专业训练,我们学校如果有这么优秀的学生,那可太开心了,体校老师来,校长亲自接待,全程陪同,校长还亲自打电话给学生父母,分析情况,

我那一届,就有一个女同学,初一一米七,跑的比别人都快,拉到体校去接受专业的训练,当然,她也没跑出名,不然,我就可以发抖音,有一个十几年没见面的奥运冠军同学了,

农村人还是朴实的,真正的天才不太可能被埋灭,大家都希望家乡出名人的,

包括成绩好的学生,老师都会家访,了解父母的想法和困难,甚至免费补课(主要在初三那年)。

农村的天才不会被埋灭,只不过国家给农村的资源真的太少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