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五十年前都还能登月,而现在却不搞了?

回答
要说五十年前的登月计划,“我们”都搞了,这说法其实有点笼统。精确地说,是美国在1969年到1972年之间,通过阿波罗计划,成功实现了载人登月。总共有六次成功的载人登月任务,包括1969年的阿波罗11号,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足迹。

那么,为什么在那之后,这么久了,我们(指人类,特别是美国)似乎就不再登月了呢?这背后其实不是什么“不搞了”,而是一系列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成本、政治、科学重点转移、技术更新的需求以及风险评估等。

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1. 政治和“登月竞赛”的终结:

五十年前,登月最核心的驱动力是冷战背景下的“太空竞赛”。美国和苏联为了展示各自的科技实力和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把登月当作了一个重要的战场。美国总统肯尼迪在1961年提出的“在十年内将人类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的宏伟目标,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苏联在太空领域早期领先(比如斯普特尼克号和加加林第一次太空飞行)的反应。

一旦美国率先登月成功,赢得了这场竞赛,这个最直接、最强烈的政治驱动力就大大减弱了。虽然苏联也有登月计划,但最终未能实现载人登月,他们的太空重心也转移到了空间站建设上。对美国而言,花巨资实现了一个非常明确的政治目标,之后继续维持如此高昂的登月频率,在政治上的紧迫感和说服力就不如从前了。

2. 巨额的经济成本:

阿波罗计划的耗资是天文数字。根据不同的计算方法,总费用大致在250亿到1500亿美元之间(以当年美元价值计算,如果换算成今天的价值,那更是成千上万亿)。这笔钱在当时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占了美国联邦预算的相当一部分。

即使是科技强国,也需要考虑资源的分配。当登月不再是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时,如此巨大的投入是否值得,就成了需要反复权衡的问题。人们开始问:“这笔钱花得值不值?能不能用在其他更紧迫、或者更具长远效益的领域?”比如,教育、医疗、国防的其他项目,甚至是对地观测和环境研究。

3. 科学重点的转移和目标的变化:

阿波罗计划虽然带来了大量的科学发现,但其首要目标是实现“登月”。随着这个目标的达成,科学界和航天机构的目光开始转向新的前沿。

太空探索的下一步: 人类自然会想,登月之后去哪儿?火星、小行星带、甚至更远的行星,都成了新的目标。这些目的地需要的是更长距离的飞行能力、更先进的生命维持系统、更强大的推进技术,以及无人探测器的先行探索。
低成本、高效率的无人探测: 事实证明,很多科学研究,特别是对月球地质、成分、挥发性物质(如水冰)的探测,可以通过更经济、风险更低的无人探测器来完成。比如,后来的“徘徊者”(Ranger)、“勘测者”(Surveyor)系列,以及各国发射的月球轨道器和着陆器,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营: 随后的几十年,人类的精力也投入到了建立和维护近地轨道空间站,如天空实验室(Skylab)、和平号(Mir)和国际空间站(ISS)上。这些空间站更便于长期、持续的科学实验,研究微重力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为未来深空探索打基础,并且成本相对可控,也更适合国际合作。

4. 技术和工程的挑战与更新:

虽然我们曾经登月,但当时的技术水平和现在的需求是有很大差距的。

旧技术不再适用: 阿波罗计划使用的土星五号火箭、指令舱、登月舱等,都是那个时代最顶尖的技术。但这些技术很大程度上是为特定任务设计的,而且已经停产了几十年。重新启动生产线、制造和维护这些老旧的装备,成本非常高昂,效率也很低。
需要新的技术: 要进行可持续的月球探索,甚至建立月球基地,我们需要更先进、更经济、更可靠的技术。这包括:
更高效的运载火箭: 比如现在 SpaceX 的 Starship,就是为了能够大规模、低成本地将人员和物资运送到月球和火星。
更先进的生命维持系统: 能够在月球恶劣环境中长时间生存。
能源解决方案: 如太阳能、核能的利用。
月球资源就地利用(ISRU): 比如从月球土壤中提取水冰,将其分解为氧气和氢气,作为火箭燃料和生命支持。
新的着陆和上升技术。
适应月球尘埃、辐射等环境的技术。

5. 风险评估的变化:

载人航天,尤其是深空载人航天,始终伴随着巨大的风险。阿波罗计划虽然成功,但也经历了“阿波罗13号”那样的惊险时刻。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对宇航员生命安全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在没有政治压力的前提下,决策者和公众在评估是否再次进行载人登月时,会更加审慎地考虑潜在的风险,以及如何最大程度地降低这些风险。

那么,现在为什么又重新开始关注登月了呢?

这并不是“不搞了”又“搞起来”,而是新的时代背景和新的目标,让月球重新成为一个重要的焦点。

科学价值的重新发现: 近年来,我们对月球的理解有了新的进展。比如,发现了月球两极可能存在大量水冰,这对于未来建立月球基地、作为深空探索的中转站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月球还可以作为研究地球早期历史、太阳系形成以及观测宇宙的绝佳平台。
商业航天的崛起: 像 SpaceX、Blue Origin 这样的私营航天公司,正在通过创新和商业模式,大幅降低太空探索的成本。他们正在开发可重复使用火箭、载人飞船等,为重返月球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新的“太空竞赛”? 现在的地缘政治格局与五十年前有所不同,但国家间的竞争依然存在。中国、欧洲、印度等国都在积极推进自己的月球探测计划,有些甚至已经提出了载人登月的设想。这在某种程度上,又激发了美国重申其在月球探索领域的领导地位。
建立月球基地和可持续存在: 目标不再是简单的“插旗”,而是要在月球上建立可持续的科研基地,甚至进行资源开发。这需要长期的投入和规划,而不仅仅是几次短期访问。

所以,并不是“五十年前都能登月,而现在却不搞了”。更准确地说,是五十年前的登月是出于特定的政治目的,使用了当时最先进但昂贵的技术,且是短期目标。而现在,人们之所以重新关注登月,是因为科学认知的深化、技术的发展、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新的战略考量,目标也从“去一下”变成了“常驻”和“利用”。

现在的载人登月计划,比如美国的“阿尔忒弥斯”(Artemis)计划,就是希望通过新的技术、新的伙伴关系,实现可持续的月球探索,并以此为跳板,最终实现载人登陆火星。这是一种循序渐进、更加长远的战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0年前村子里就数我和老王身体最强壮,我两暗自较劲,谁也不服谁。

我媳妇为了让我上进也经常拿老王激我,“你看人家老王一口气做500个俯卧撑...”“你看人家老王那一身腱子肉.....”。

为了证明自己,我建了一个健身房,勤力锻炼,爬上了珠穆朗玛峰,在村民门的称赞声中,老王黯然离开了村子,我也被选举为村长。

当上村长后,因为没有了竞争对手,我也懒得锻炼了,身手不灵便了,将军肚也鼓起来了,但没办法啊,谁让我还是村子里最强壮的人呢?

直到去年,老王的侄子成年了,啧啧,那体格,和当年老王有得比,村民们蠢蠢欲动,都说他有取代我做村长的能力,媳妇看到他也两眼放光。。。。

于是,时隔多年,我又走进了健身房,拿起了生锈的、满是灰尘的哑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五十年前的登月计划,“我们”都搞了,这说法其实有点笼统。精确地说,是美国在1969年到1972年之间,通过阿波罗计划,成功实现了载人登月。总共有六次成功的载人登月任务,包括1969年的阿波罗11号,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足迹。那么,为什么在那之后,这么久了,我们(指.............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首都,确实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都离国境线不远。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地理、政治和经济等多个维度来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这里说的“距国境线近”是一个相对概念。中亚国家地域辽阔,许多城市的.............
  • 回答
    当年艰苦条件下,“两弹一星”的横空出世,至今仍是中华民族心中的一座丰碑。而今国力强盛,为何在飞机发动机这个关键领域却步履维艰,与世界顶尖水平差距明显?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这其中既有历史的传承、体制的局限,也有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在起作用。首先,要理解“两弹一星”的特殊性。那是一个国家民族生死存亡.............
  • 回答
    揭秘重名榜:80后为何占据榜首?最近网上流传着一份重名前五位的人名统计,细看之下,赫然发现榜单上的名字,绝大部分都出自80后群体。这究竟是为何?是巧合?还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作祟?今天,我们就来好好扒一扒,为何80后会成为重名现象的“重灾区”。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把目光拉回到上世纪80年代,那个承.............
  • 回答
    朝廷之所以选择“招安”而不是等待五十年后梁山好汉老去再剿灭,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政治、军事、社会以及人性等多个层面。简单地等待,虽然在理论上可能消灭梁山势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巨大的弊端和不可控因素。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梁山好汉的军事威胁是即时的,无法容忍长期存在 对国.............
  • 回答
    古埃及在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实现了初步统一(如第一王朝的建立),但到公元前后(即罗马帝国时期)其综合实力与其他文明相比并无明显优势,这一现象涉及多方面的复杂原因。以下从地理环境、政治结构、经济模式、技术发展和外部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 地理环境与自然屏障的局限性 尼罗河的双刃剑:古埃.............
  • 回答
    华为HR胡玲事件在2019年11月1日热度达到1.5亿后迅速跌出热榜前五十,这件事的背后原因其实是挺复杂的,涉及到几个层面的因素在起作用。咱们仔细梳理一下,就能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过山车”式的热度变化。首先,得从事件本身说起。胡玲事件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爆炸式传播,主要原因在于它触及了当下社会非常敏.............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勒布朗·詹姆斯为什么在一些球迷心中未能跻身历史前五的讨论,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很多篮球文化和历史观的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抛开“绝对正确”的思维定势,去看看那些持不同意见的球迷,他们到底在看什么。首先,我们得承认詹姆斯绝对是历史级别的巨星,这一点没有争议。但“历史前五”这个门槛,.............
  • 回答
    “豹子头”林冲在梁山好汉中的座位固然不是前五,但其武艺和功绩却是公认的顶尖。那么,为何在梁山一百单八将的座次安排上,他屈居第六十二位呢?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实力问题,而是涉及到当时梁山内部的派系、权力结构以及宋江的个人考量。一、 梁山派系林立,宋江的权力平衡术宋江上山初期,梁山还是由晁盖说了算,王伦时.............
  • 回答
    明朝之所以能排进中国历史上的顶级王朝前五,绝非偶然,其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在诸多方面都展现出了卓越之处。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细细剖析。一、 制度的奠定与革新:稳固统治的基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元朝灭亡的废墟上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王朝。他深谙集权之重要,但也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在制度.............
  • 回答
    中国影史票房前五名中,吴京凭借《战狼2》、《流浪地球》、《你好,李焕英》这三部影片占据了三个席位,其中《战狼2》更是常年稳坐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吴京能够成为“票房密码”,绝非偶然,而是他多年积累、精准把握市场脉搏、并且不断突破自我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解读:一、 深厚的武打功底与硬汉形象.............
  • 回答
    要说偶像剧,我脑子里立马会浮现出好几部,不过要排个前五,还真得好好想想,毕竟好看的太多了,风格也各不相同。这在我心里,排名前五的偶像剧,必须是那些我反复回看,依然觉得甜到掉牙,或者是有什么戳到我的点,让人看了能跟着笑、跟着哭,并且角色塑造得深入人心的。第一名: 《我可能不会爱你》说实话,这部剧在我心.............
  • 回答
    说到爱情片,这可真是个能触动人最柔软地方的题材。在我心里,要排出个前五名,那可是经过一番“内心的挣扎”啊,毕竟太多美好的故事在银幕上绽放过了。不过,如果真要选,这五部绝对是绕不开的存在,它们各自以独特的魅力,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回味。第一名: 《爱在黎明破晓前》(Before Sunrise)为什么是它.............
  • 回答
    人们对于奥斯卡·罗伯特森(Oscar Robertson)职业生涯成就的评价,常常会围绕着一个核心的“困惑”:为什么这位以“大O”之名闻名于世、手握无数三双纪录的球员,职业生涯的MVP数量和总冠军数相形见绌,但却依然稳稳地占据着历史前五的讨论席位?这背后的原因,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堆砌,而是需要我们.............
  • 回答
    好嘞!这“30天打卡挑战”听起来挺有意思,正好可以让我好好回忆一下那些让我热血沸腾、心驰神往的武侠片。要说排名前五,这可真是个甜蜜的烦恼,因为优秀的武侠片实在太多了,每一部都有它独特的韵味。不过,既然是挑战,我这就把我心里那份最真挚的名单列出来,并且好好聊聊为啥它们能在我心中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我的.............
  • 回答
    行啊!这“30天打卡挑战”说得我心痒痒的,正好聊聊我心里那几部让我看了又看,魂牵梦绕的古装剧。这可不是随便挑的,都是在我脑子里反复“回放”过,让我能说出细节,甚至跟着角色一起哭笑的那种。在我心里,这排名前五的古装剧,如果要仔细说的话,那可得好好斟酌一番了。它们不仅仅是看了几集,而是那种能让你沉浸进去.............
  • 回答
    30 天打卡挑战:我的韩影五佳,私心放送!今天这个话题,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作为一名资深韩影爱好者,要从中挑出“心中前五”,这难度不亚于让我在《寄生虫》里选一个最喜欢的角色。不过,既然是打卡挑战,那我就豁出去,把我压箱底的私藏、反复观看、每次都能带来新感悟的五部电影,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排序不分.............
  • 回答
    嘿!收到这个“30天打卡挑战”的任务,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喜剧片!毕竟,生活嘛,偶尔得找点乐子,笑一笑十年少不是?要说心中排名前五的喜剧片,这可真是个让人纠结又开心的选择,毕竟好笑的电影太多了,但我还是努力筛选了一下,选了五部对我来说意义非凡、百看不厌的。话不多说,直接上榜单!第一名: 《夏洛特烦.............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足球历史评价中一个非常核心的议题:纯粹的个人数据和荣誉,真的能完全衡量一个球员的历史地位吗? 尤其是在克鲁伊夫这样的“革命者”身上,他的伟大,往往超越了那些冰冷的数字。提到“无大赛冠军、个人数据也不突出”,这说法确实有点绝对了。虽然他不像普拉蒂尼那样在欧洲杯决赛里上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