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朝廷为什么不等五十年后梁山好汉都老了再剿灭,而是招安?

回答
朝廷之所以选择“招安”而不是等待五十年后梁山好汉老去再剿灭,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政治、军事、社会以及人性等多个层面。简单地等待,虽然在理论上可能消灭梁山势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巨大的弊端和不可控因素。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 梁山好汉的军事威胁是即时的,无法容忍长期存在

对国家统治的直接挑战: 梁山泊的壮大及其武装力量,在当时已经形成了一个割据势力,公然与朝廷对抗。如果任其发展,不仅会进一步蚕食朝廷的土地和税收,更会对中央集权的统治构成严重威胁。这就像身体里长了一个难以根除的毒瘤,拖得越久,扩散得越厉害,越难处理。
对沿海和内陆地区的骚扰和破坏: 梁山好汉的行动并非局限于梁山附近。他们多次劫掠州县,包括一些重要的商业城市和交通枢纽。这种行为不仅造成了经济损失,更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和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对朝廷的声誉和统治合法性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军事上的棘手性: 梁山泊地理位置险要,易守难攻。水泊环境使得朝廷的正规军(陆地骑兵为主)难以施展拳脚。多次官方剿灭的失败,证明了梁山好汉在特定环境下具备强大的战斗力,并且有能力通过战术和地理优势消耗和打击官军。因此,从军事角度看,长期消耗战并不能保证朝廷必胜,反而可能付出高昂的代价。

二、 招安的政治与社会考量

收买人心,稳定社会: 梁山好汉虽然被朝廷视为叛逆,但在民间却有一部分同情者和拥护者,认为他们是“替天行道”,反抗贪官污吏。朝廷通过招安,可以向天下百姓展示其宽仁和有能力解决内部矛盾的姿态,从而争取民心,稳定社会情绪。
分化瓦解梁山势力: 招安的目的之一就是分化瓦解梁山内部的凝聚力。一旦招安的消息传出,一部分好汉可能会因为对朝廷抱有幻想,或者害怕长期的斗争风险,而选择接受招安。这种分化可以削弱梁山的整体实力,使其更容易被控制。
利用梁山好汉的军事力量: 梁山好汉在经过长期斗争后,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和精锐的武装力量。朝廷招安他们,可以将这股强大的军事力量纳入自己的体系,用于对付外部的敌人,例如辽国等。这是一种“以毒攻毒”的策略,将潜在的威胁转化为可以利用的资源。
避免进一步的社会动荡: 如果继续采取军事镇压,很可能会导致更大范围的社会动荡,例如引发其他地区的起义,或者导致更多的百姓因战乱流离失所。招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种扩大化的风险。
彰显“仁政”的政治目标: 对于当时的统治者来说,即使是对待反叛者,也常常需要表现出一定的“仁政”姿态,以维持统治的合法性和道德性。招安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这种政治需求,避免了“赶尽杀绝”可能带来的负面政治影响。

三、 等待五十年后的不确定性和弊端

梁山好汉未必会老去: 五十年对于一个梁山泊的起义来说,时间跨度太长了。梁山好汉的生命周期,尤其是在长期征战和恶劣的环境下,未必能保证他们都能存活到那个时候。但是,这段时间内,他们的势力可能已经渗透到更广泛的地区,招募了更多的新成员,形成更庞大的网络,或者已经被其他势力收编利用。
新的政治、军事局面可能出现: 五十年时间足以让朝廷内部发生巨大的政治变动,可能出现新的皇帝、新的执政派别。国家的外交局势、边疆的威胁也可能发生重大变化。到时候,是否还有能力和意愿去剿灭梁山,以及梁山是否还作为一个统一的势力存在,都变得不确定。
耗费巨大的资源和时间: 长期地维持一个剿灭梁山的军事部署,需要消耗大量的财力和人力。这会对国家的财政和经济造成持续的压力,影响其他重要的国家发展项目。
战略上的被动: 如果朝廷只是被动地等待,那么主动权就掌握在梁山好汉手中。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何时何地发动进攻,而朝廷只能处于被动防御的状态。
道德和名声的损耗: 长期未能平定一个“叛乱”,会对朝廷的威望造成持续的损害。在民间,对朝廷能力的质疑会不断发酵。

四、 梁山好汉内部的因素

内部的矛盾与分歧: 尽管梁山好汉对外一致,但内部也存在着利益、出身、性格等方面的矛盾。例如,一些人可能更倾向于接受招安,认为这样可以获得功名利禄,洗白身份;而另一些人则可能坚持反抗到底。朝廷的招安恰好可以利用这些内部矛盾。
对未来的考量: 一些头领,如宋江,在后期也开始思考梁山泊的未来出路。他们知道长期对抗的风险,也看到了招安后可能获得的政治地位和资源。

总结来说,朝廷选择招安,而不是等待五十年,是基于对当前军事威胁的现实考量、政治上的权衡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规避。

军事上,梁山是即时的威胁,难以长期容忍。
政治上,招安能收买人心、分化敌人、利用力量、避免动荡,并彰显仁政。
等待五十年则充满了不确定性,且代价巨大,可能导致更糟的结果。

招安是一种在复杂局势下,试图以最小的代价解决潜在重大威胁的策略。它或许不能彻底根除梁山势力,但能在短期内实现政治稳定,并将这股力量导向朝廷期望的方向。当然,历史上招安的结局也并非尽如人意,许多好汉在随后的征战中牺牲,也说明了这条道路的艰难与无奈。但与继续对抗或无休止地等待相比,招安在当时是更现实、更符合统治者利益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要知道评书的一般规律:

一、老将有可能实力衰减,但依然能保留大部分力量,参见呼延灼晚年依然有长时间持平金兀术的能力。

二、有家传武功的加持,老子英雄儿好汉是大概率事件,比如老罗家,罗艺罗成罗通,老薛家,薛仁贵薛丁山薛刚到薛葵。杨家将呼家将也不用说了,都是一代比一代妖,捎带着媳妇儿也一个赛一个的能打。

比如老关家,别说武功,相貌基因都不衰减的。梁一代关胜壮年时应该能胜过金兀术,梁二(三)代关铃能把金兀术砍得没处躲没处藏的。

更要命的是,一旦繁育达到两代或以上,很有可能最小的儿子爆出ssr级的怪兽。这个看过评书的都懂,什么尖嘴猴腮营养不良智力发育迟缓,那基本都是杵地球一拳一窟窿的主儿。



等五十年,这意味着。

一代目都七八十了,战斗力至少还有壮年的七成。

二代目都五十多,刚刚进入壮年。

三代目十八九,都已经能上战场,善战荷尔蒙爆出天际。

哎你如果数学过关,就发现我论述隐藏了一点,一代目如果七十岁,二代目四十,三代目才十岁啊你怎么不说?那恭喜你盲生提前发现了华点,如果官兵打梁山,对方放出来一个十岁的小屁娃娃,稍微看过一点评书的就该知道,赶紧摘掉战斗力探测器跑吧………


而且将门不见得只有虎子,也有虎女啊。

有老子英雄儿好汉的加持,关胜的儿子和秦明的女儿杂交出来的……人工打造李元霸

公孙胜的儿子和戴宗的女儿杂交出来的,捧着九天玄女的书当幼小衔接教材……这是奔着封神榜去了吧

我勒个老天…………

到时候梁山百单八将升级成八百罗汉,二十五虎将,四十八骠,林冲那么能打的一个排,画符捉鬼掐诀念咒的一个连,凌震好家伙,给他五十年,意大利炮兵营都给弄出来了。这尼玛,谁诏安谁啊…………


官军不趁现在去剿灭,再等几代郭靖都要出来了…………

user avatar

蒋公为什么不等五十年后,红军领导人老了再剿匪,非的把他们逼到延安,搞成燎原之火。

user avatar

美军在阿富汗剿匪搞了多少年?

差不多20年。

朝廷实在是亏空太大,没办法,只好决定撤兵。

这对于驻阿美军,以及数不胜数的安保公司、承建单位、军火商、后勤物资供应单位算不算一件好事?

其实心里面都不太乐意。

美国驻成都领事馆关闭以后,管事的两口子曾经是风光无限,回到美国以后,据说现在也没什么好的工作安排,那个台湾女人整天生闷气。主要就是没缺可补。

所以军事行动从古到今,其中的逻辑一点都没变。

梁山泊成军以后,第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就是攻打祝家庄。

祝家庄作为地主武装,其实力是非常雄厚的。有军事堡垒,暗道机关,几千兵力,有骑兵队伍,军事将领,和当时的梁山泊武装力量相差无几。

晁盖对于成军后就打这样的大仗是有意见的。而宋江坚持要去执行这次军事行动,除了要提高自己在梁山泊的个人威望以外,也希望通过军事斗争引起朝廷的注意,正视这支武装力量。

当朝廷终于决定出兵剿匪的时候,朝廷的军事干部喜出望外。这里面也有一众国防部官员的运作,即加大力量投入到国内治安管理中。也就是增加国防开支在GDP中比例。

北宋的外部军事压力是很大的,尽管有澶渊之盟,但是宋辽边境一时也不能放松。北宋三面都有敌国,这些敌人如果进攻,那就是九死一生。

比如说美国国防部要同时和俄罗斯以及阿富汗开战,作为军事将领,你愿意去哪个方向?

古代剿匪可以点人头报军功,杀不了匪,还不能屠村吗?人头嘛,其实差不多,砍一堆报上去就可以交差了。

军队要捞钱,就一定要打仗。

剿匪是最巴适的。

这种压力没有和西夏、辽国打仗那么大,那是要用命去拼。

剿匪,出兵的主动权在自己手上,可以大打,也可以小打,还可以建立渠道双方协调。剿匪军队多处驻防,吃个一半的空饷一点问题都没有。即便被查出来,多送点孝敬就过关了。

所以北宋军队打方腊拖拖拉拉,打梁山泊也是如此,并不想真的就把这些土匪都剿光了。没有土匪了,莫非回到边境去扛辽国军队?

中央军到了地方,就要地方政府负责筹集部分粮饷,有的时候甚至可以担任军政一级首长。这个小日子,就是爽。

作为军队干部,拼了命也要执行剿匪任务。

就像我前面说的美军一样,到了21世纪,依然喜欢这个买卖。20年,几万亿美元,就问你开不开心。

结果谁也没有预料到宋江这个贼人,居然想的是招安。他招安了不说,还玩起命去打方腊,等于是断送了北宋国防部那些高级军事干部的财路。你说可恨不可恨?

所以说,宋江要不是最后打通了李师师这个路子,只怕是招安无望。

宋江最好是安心做匪,朝廷派兵慢慢剿。

美国朝廷实际上早就看出来了,阿富汗剿匪到底肥了谁?

宋徽宗一听说宋江要招安,这可是太好了。政府财政预算这下子可以减负了。

现在美军都在撤离阿富汗了。你要走,塔利班肯定要卷土重来。这就心一横,就像在越南那样,说走就走,绝不含糊。

美军背后还是有高人,说得拜登又回头去打。

到底走不走?

我看还是有人不想走,这个缺,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你看第七舰队在太平洋累的跟孙子似的,一回儿印度洋,一回儿横须贺,又不打仗,就是开着船跑来跑去。要是真打起来,想一想对手,汗毛都要立起来。

这就是军事行动的意义,大家都要算计。

我看在这一点上,拜登和宋徽宗差不多。

user avatar

梁山好汉不是兵,是将。

年龄对将来说,不是大问题。

user avatar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破窗效应”?

简单来说,就是一栋楼本来好好的,大家都不会去破坏这栋楼;可要是有一天有人砸烂了其中一扇窗户却没有人修补,砸坏窗户的人也没有受到惩罚,那么很快就会有更多人来砸窗户了。

回到我们的问题,梁山存在的危害仅仅是谋财害命吗?

别开玩笑了,梁山从头到尾害的人可能还没有某个知州草菅的人命多呢,大宋统治者们要是真那么爱民如子,江南百姓就不会被花石纲逼得造反了。

梁山最大的危害性在于,它的存在彻底暴露了官军的虚弱,暴露了大宋已经不能有力地控制基层了。

试想一下,在大宋的统治范围内:

存在另一个价值体系(用武力而非王法决定一切)

另一套道德标准(不信奉忠君守法,而信奉江湖道义)

另一条谋生之道(不是勤勤恳恳工作交税,而是杀人越货)。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可怕的示范作用!

本来大家就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操蛋现实各种不满,之所以还一直忍着,就是因为深信朝廷不可战胜,深信三纲五常不可逾越。

现在倒好,有人明目张胆地违背这一切,还能活蹦乱跳地活着,你朝廷还没法把他怎么着,那我还累死累活地种地/干活/考科举干啥,抄家伙反了他娘的!

——这就可以解释题主的疑惑了,对于梁山这样的存在,必须灭之而后快。

要是今天你不灭这一个,明天就可能有十个八个,等到梁山“师老兵疲”,你大宋可能早就被灭了!

——现在你明白,大宋朝廷的当权者(不止皇帝)为什么放着辽,西夏不去打,铁了心要死磕内部那几个割据势力了吧?

因为外敌只是要钱,哪怕换了皇帝,我们照样还能做官,可这帮造反的那是真·要命啊!

这是不同价值体系之间的矛盾,没有调解空间,必须磕死没商量。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梁山好汉明明诏安了,大多数仍然不受重用,甚至直接被害死了吧?

原因很简单,如果靠着“当土匪——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诏安”的方式就能做官,就能荣华富贵封妻荫子,谁还肯老老实实考科举,立军功,谁还肯屁颠屁颠地给朝廷里那些大佬塞钱送礼拜码头?你让那些既得利益者怎么继续把持官场?你让那些十几年如一日熬资历的普通官员怎么能平衡?

所以萧让,安道全这样的技术性人才可以留下,级别不高的武将也可以留下,但宋江、卢俊义这样抢了别人饭碗的异端,必须死。

既得利益集团为了维持自身利益,就一定会通过制定规则的方式垄断上升渠道,而相应的,就一定会把不符合自身标准的上升渠道通通扼杀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