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朝鲜族为什么也废除了朝鲜汉字,为什么不恢复?

回答
汉字情结与现实考量:中国朝鲜族为何与朝鲜汉字渐行渐远

在谈论中国朝鲜族为何废除朝鲜汉字,以及为何不轻易恢复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理解一个基本事实:中国朝鲜族并不是“废除了”朝鲜汉字,而是随着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字改革和朝鲜半岛自身文字演变,自然而然地与朝鲜的汉字使用脱钩了。 并且,如今中国朝鲜族的语言文字使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整体文字政策的影响,同时他们自身也面临着保留和发展民族语言的挑战。

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

一、 历史的洪流:汉字作为朝鲜民族文字的兴衰

首先,我们得承认,汉字在朝鲜半岛历史上扮演过至关重要的角色。 至少从公元前开始,朝鲜半岛就深受中华文化影响,汉字是记录古代朝鲜语言(古朝鲜语)和书写官方文献的主要工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汉字是朝鲜半岛知识分子、士大夫阶层的必备技能。

然而,随着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以及对自身语言文字独立性的追求,朝鲜半岛也开始了“文字改革”的呼声。

谚文(Hangul)的诞生与推广: 15世纪,世宗大王创制了谚文,这是一种拼音文字,比方块汉字更易于学习和普及。但谚文的推广并非一蹴而就,初期也受到了一些汉字保守派的阻挠。
近代民族主义浪潮: 进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日本殖民统治的影响下,朝鲜半岛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更加剧了对自身语言文字纯洁性和独立性的强调。废除汉字,只使用谚文,成为一种民族自觉的体现,是摆脱外来文化影响、塑造民族文化认同的途径之一。
朝鲜半岛南北方的差异化发展: 在朝鲜半岛分裂后,南北方在文字使用上也出现了分歧。
朝鲜(北方): 在共产主义政权建立后,朝鲜大力推行谚文,事实上已经基本废除了汉字的使用, 除非在一些历史文献或特定场合,否则日常书写和官方文本几乎都是纯谚文。
韩国(南方): 韩国在一段时间里也曾经历过“汉字排斥”时期,但由于汉字在学术、历史、法律以及姓氏等方面的重要性,汉字的影响力虽然减弱,但并未完全消失。 韩国至今仍允许在特定场合使用汉字,并且在很多教育和学术领域,汉字教育仍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尽管其使用程度和普及度不如过去。

二、 中国朝鲜族:独特的语言文字生态

中国朝鲜族,作为中国少数民族,其语言文字的发展与中国境内的政策以及朝鲜半岛的动向紧密相连。

早期移民与汉字的使用: 最初来到中国的朝鲜族移民,与朝鲜半岛一样,也使用汉字作为书写工具。他们的语言是朝鲜语,文字系统也曾包含汉字。
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字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推行了简化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政策。这项政策旨在提高国民识字率,促进国家统一和文化交流。
简化汉字的影响: 简化汉字是中国境内所有使用汉字的群体所遵循的共同政策。中国朝鲜族虽然使用朝鲜语,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在与汉字相关的书写和交流时,自然会受到简化汉字的影响。
“朝鲜汉字”的界定: 需要明确的是,中国朝鲜族所说的“朝鲜汉字”通常是指未简化的、传统的朝鲜半岛使用的汉字(有时也称为“朝鲜汉字”或“韩字”)。而朝鲜(北方)的汉字使用,如前所述,已经非常有限。
民族语言的保护与发展: 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和发展一直受到重视。中国朝鲜族拥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朝鲜语)和文字(谚文)。政府在教育、出版、媒体等方面都为朝鲜族提供了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和支持。
教育中的文字选择: 在朝鲜族聚居地区的学校,朝鲜语是教学语言之一。在教授朝鲜语时,自然会涉及到谚文。对于汉字的教学,这取决于当时的教育政策和社会的实际需求。
媒体和出版: 中国朝鲜族有自己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台,这些媒体都使用谚文。在涉及汉字的书写时,通常会使用中国通用的简化汉字。

三、 为何中国朝鲜族“不恢复”朝鲜汉字?

这里需要澄清一个误解,“不恢复”的说法可能源于一些人对中国朝鲜族文字使用现状的误读,或者将中国朝鲜族的文字使用与朝鲜(北方)的“纯谚文”政策混淆。

更准确的说法是,中国朝鲜族在语言文字发展中,并没有刻意去“恢复”或重拾朝鲜(北方)那种近乎完全废弃汉字的状况,也未大规模采用韩国在某些领域仍使用的、与简化汉字差异较大的传统汉字。 这背后有多重原因:

1. 政治与国家文字政策的统一性: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层面的文字政策具有一定的统一性。虽然允许和支持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但整体的文字体系和改革方向会受到国家主导。
简化汉字是中国通用的书写系统,在中国朝鲜族的生活和工作中,与汉族人民的交流是常态,因此使用简化汉字是必然的。

2.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考量:
沟通便利: 在中国这样一个以汉字为主要书写系统的国家,熟练掌握汉字(尤其是简化汉字)是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获取信息、接受教育的必要条件。
实用性: 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日常生活,简化汉字在与主体民族的交流中都更为便捷。
社会融合: 语言文字的使用也关乎社会融合。在主流社会中,通用简化汉字能够更好地融入。

3. 朝鲜半岛内部的文字演变:
如前所述,朝鲜(北方)早已基本废弃了汉字。如果中国朝鲜族要“恢复”使用朝鲜汉字,是恢复哪一种?是北方那种几乎不用,还是韩国那种有限使用?
韩国的汉字使用,尽管仍有遗存,但其主要功能也更多体现在专业领域或特定文化语境中,而非全民普及的日常书写。

4. 谚文的独立性与优势:
谚文的优越性: 谚文作为一套科学、易学的拼音文字,在记录朝鲜语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它能够准确、便捷地表达朝鲜语的语音系统。
民族认同的载体: 谚文本身已经成为朝鲜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中国朝鲜族在坚持使用谚文的同时,也在维护自身的民族文化。
教育和推广的便利: 推广谚文比推广重新引入大量汉字更为容易,尤其是在教育层面,可以更高效地培养下一代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5. “恢复”的难度和必要性:
学习成本: 重新大规模引入和学习未简化的传统汉字,对于新一代中国朝鲜族来说,将面临巨大的学习成本和时间投入。
实用性存疑: 在现代社会,谚文已经能够完全满足朝鲜语的书写和表达需求。引入汉字,尤其是传统的、未简化的汉字,其必要性和实际效益需要仔细权衡。
历史记忆的淡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在中国境内的朝鲜族,与朝鲜半岛本体的语言文字使用习惯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差异。上一代人可能还对汉字有更深的记忆,但年轻一代的接触和依赖程度会降低。

结论: 民族语言的传承与时代发展的选择

总而言之,中国朝鲜族并没有“废除”朝鲜汉字,而是随着中国整体文字改革和朝鲜半岛自身的文字演变,自然而然地选择了以谚文为主体,并在与汉字相关的交流中遵循中国通用的简化汉字。

他们之所以没有“恢复”到大规模使用朝鲜汉字的状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国家统一的文字政策: 简化汉字是中国的主流书写系统。
社会经济的现实需求: 沟通便利和参与社会活动需要掌握通用汉字。
谚文的独立性和推广优势: 谚文作为表音文字,在记录朝鲜语上具有高效率。
民族认同的载体: 谚文本身承载着民族文化。
“恢复”的难度与必要性: 重新引入汉字成本高昂,且实用性不如现代谚文。

中国朝鲜族的语言文字使用,是一种在 维护本民族语言文字(谚文)主体地位 的同时, 适应中国整体文字环境和时代发展需求 的结果。他们不是在“放弃”传统,而是在 传承民族文化、适应现实环境、面向未来发展 中做出的选择。这种选择,并非简单地“是否恢复”,而是关乎民族语言的活力、文化的传承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中国朝鲜族会汉语,会写汉字,为啥要用山寨货?

user avatar

对绝大多数人类来说,平时说的话是文字的根基。

先有说,后才有写。

种花家的圣贤们在几千年前就选定了与日常说的话分离开的文言文做文明的载体,

这是绝无仅有的。属于历史奇迹。

条条大路通罗马,你就生在罗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汉字情结与现实考量:中国朝鲜族为何与朝鲜汉字渐行渐远在谈论中国朝鲜族为何废除朝鲜汉字,以及为何不轻易恢复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理解一个基本事实:中国朝鲜族并不是“废除了”朝鲜汉字,而是随着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字改革和朝鲜半岛自身文字演变,自然而然地与朝鲜的汉字使用脱钩了。 并且,如今中国朝鲜族的语言文.............
  • 回答
    关于石虎被石勒留在身边,以及朝中势力默认石弘被废黜的疑问,我们需要结合当时的政治环境、权力格局以及人物性格来深入剖析。这其中牵扯到复杂的政治博弈和生存策略。首先,我们来谈谈石勒为什么不杀石虎。石勒是一位非常精明且极具政治手腕的君主,他对待亲信和部下的方式,更多是基于维护自身统治的稳定和权力结构的完整.............
  • 回答
    中国之所以有朝鲜族而没有“和族”,这背后涉及的是历史、民族形成、文化认同以及国家政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深入探讨。一、 “族”的概念在中国语境下的理解首先,需要明确在中国,“族”这个词通常指的是“民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官方承认的民族共有56个。这些民族的.............
  • 回答
    俄罗斯与朝鲜和中国走近,是地缘政治、历史渊源、经济利益和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种“近”并非铁板一块,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和国家利益有所侧重和调整。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一、 历史渊源的深厚联系: 苏联与朝鲜的同盟关系: 在朝鲜战争期间(19501953),苏联为朝鲜提供了大量的军事.............
  • 回答
    为什么美国杜鲁门政府严重低估中国出兵朝鲜的概率?美国杜鲁门政府对中国出兵朝鲜的概率估计失误,是朝鲜战争初期一个极为关键且令人费解的问题。导致这一判断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政治、情报、文化、历史以及对新中国性质的误判等诸多因素。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阐述:一、情报的误读与分析的偏差: 情报来源的局.............
  • 回答
    在中国,确实存在一部分人对朝鲜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赞美”或“积极评价”,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朝鲜吹”。理解这个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因为它并非单一原因所能解释,而是多种社会、历史和心理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朝鲜吹”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程度的价值判断和情感色彩。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在公.............
  • 回答
    中国历代王朝与朝鲜半岛的关系错综复杂,既有宗藩朝贡,也有军事干预,但为何始终没有“吞并”朝鲜地区,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问题。这里的“吞并”可以理解为将朝鲜半岛纳入中国王朝的直接行政管辖,成为其组成部分,就像中国的省份一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历史原因与地缘政治考量: 地.............
  • 回答
    中国历史悠久,与朝鲜半岛的渊源同样深厚,千百年来,两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时而唇齿相依,时而又泾渭分明。要说为什么中国历代王朝没有选择直接占领朝鲜半岛,这背后并非简单的“不想”,而是牵扯到地缘政治、经济成本、政治意愿、以及国际关系等诸多层面。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并非没有干预过朝鲜半岛的事务,事实上.............
  • 回答
    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关系历史复杂,涉及地理、政治、文化、军事等多重因素,自古以来中国并未将朝鲜半岛完全并入其领土,而是通过朝贡体系、藩属关系和外交往来维持一种特殊的政治与文化联系。以下从历史、地理、政治、文化等角度详细分析原因: 一、地理与战略位置的限制1. 朝鲜半岛的地理隔离 朝鲜半岛位于中国.............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些国家安全、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复杂层面,理解起来需要一些背景知识。我们不妨从头梳理一下,为何日本与朝鲜在核武器问题上会走出截然不同的道路。日本:历史伤痕、安全保障与“和平宪法”的束缚首先,要理解日本的态度,我们不能忽略它在二战中遭受的苦难。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以及由此带来的巨.............
  • 回答
    关于朝鲜在新冠疫情期间是否向中国捐赠过物资,以及其背后的原因,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官方信息和普遍认知:根据公开报道和普遍的认知,在新冠疫情最严重、中国面临巨大物资短缺的时期,朝鲜并没有进行公开的、大规模的对外捐赠。 这与其他一些国家,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向中国表达了慰问和捐.............
  • 回答
    40年前的朝鲜(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确实在某些方面曾展现出与当时中国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和生活水平。这种“富有”并非普遍意义上的市场经济繁荣,而是计划经济体制下,通过集中资源、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以及援助而获得的一种“国家性”的相对富足感。然而,这种模式的脆弱性也注定了其快速的衰败。.............
  • 回答
    中国朝代大多持续两百多年,很少超过三百年,这背后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历史现象,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简而言之,这种现象与王朝更迭的周期性、统治能力的衰退、社会矛盾的累积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紧密相关。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王朝兴衰的周期性与“治乱循环”中国古代历史深受“治乱循环”的观念影响.............
  • 回答
    魏晋南北朝那段历史,确实是一团乱麻,光怪陆离,就像一锅混了太多东西的粥,搅得人头晕。然而,就在这看似无休止的乱世之后,一个名为隋的朝代,如同破晓的太阳,突然横空出世,展现出令人咋舌的强盛。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这背后并非简单的“突然”,而是几百年沉淀、孕育、以及关键性变革的必然结果。魏晋南北朝:分裂.............
  • 回答
    朝鲜半岛,自古以来就夹在中日两大文明的强力影响之下,这既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交融,也塑造了其独特的历史轨迹。关于朝鲜历史上为何未能出现像中国或日本那样影响深远、闻名遐迩的文学巨匠,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有没有”的问题,而是源于一系列复杂交织的历史、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深入剖析这些因素,才能更清晰地理解朝鲜.............
  • 回答
    自秦朝之后,几乎所有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朝代,其国祚都没有能够稳定地跨越三百年的门槛。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也引发了无数历史学家的思考。这背后并非简单的巧合,而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交织作用的结果,既有制度层面的根基不稳,也有社会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更有自然环境和社会思潮的挑战。我们可以从几个关.............
  • 回答
    朝鲜战争和台湾问题,这两个看似独立却又紧密相连的历史事件,其背后充满了复杂的政治考量和战略博弈。要理解为什么中国在朝鲜战争中曾拒绝停战,以及为何有人认为停战可以解决台湾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各方的战略目标以及中国国内外的政治环境。一、 朝鲜战争中中国拒绝停战的原因首先需要澄清一个重要.............
  • 回答
    中国古代,一旦爆发大规模饥荒,朝廷的首要任务便是稳定内部,而“组织官军到邻国抢粮”这种做法,虽然在一些非常时期或许有过零星、非正式的发生,但作为一项正式的国策来大规模推行,是极少见的,更不可能成为缓解饥荒的主要手段。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外交以及伦理等多个层面,绝非简单一句“抢就能.............
  • 回答
    中国古代朝廷里,皇帝身边既有奸臣也有贤臣,这并非什么新鲜事,也并非皇帝刻意为之,而是历史发展和社会现实下的一种自然现象。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多个层面来掰扯掰扯。一、 皇帝的视角:并非不辨忠奸,而是选择与局限并存首先,别以为皇帝都是傻子,不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绝大多数皇帝,尤其是那些勤政的,心里都.............
  • 回答
    中国朝代更迭,服饰差异巨大,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族融合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要说清这其中的缘由,咱们得从几个主要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一、政治制度与礼仪规范的演变:这是最直接、也最根本的原因。服饰在古代中国,从来不仅仅是蔽体御寒的工具,更是 “明贵贱,辨等级,别婚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