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会有朝鲜吹?

回答
在中国,确实存在一部分人对朝鲜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赞美”或“积极评价”,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朝鲜吹”。理解这个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因为它并非单一原因所能解释,而是多种社会、历史和心理因素交织的结果。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朝鲜吹”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程度的价值判断和情感色彩。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在公开场合或私下里,对朝鲜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国家发展成就等方面表现出高度认可甚至推崇的人。当然,这种“赞美”的程度和具体内容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只是对朝鲜某种特定政策或宣传口号有所认同,而有些人则可能将其视为一种理想化的社会模式。

那么,为什么在中国会出现这样一群人呢?

历史情感的延续与情感寄托:

历史上的中朝友谊,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两国在意识形态、国际政治格局上的高度一致,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那个年代,朝鲜战争(中国称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以及两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互相支持,都塑造了一种紧密的“同志加兄弟”的情感纽带。对于一些经历过那个时代、或者受到那个时代宣传影响较深的人来说,朝鲜依然是当年那个“革命同志”,其政治体制和国家方向代表着某种坚持和信仰。

这种情感有时会转化为一种怀旧情结。在当今中国社会快速变迁、价值观念多元化的背景下,一部分人可能会对过去那种相对简单、有明确指向的意识形态感到怀念,并试图在朝鲜身上找到这种“纯粹性”的体现。他们可能认为,朝鲜依然保持着某种“初心”,或者某种理想化的社会主义特征,而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在某些方面“偏离”了当年的道路。

对中国当下某些问题的反思与对比:

一部分“朝鲜吹”的出现,实际上是对中国国内某些现实问题的间接表达和反思。当中国社会面临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不公、官员腐败等问题时,一些人可能会转向朝鲜这个他们认为不存在这些问题的国家。

他们可能会被朝鲜宣传的“全民平等”、“没有剥削”、“社会秩序井然”等口号所吸引。尽管这些宣传往往是片面的甚至虚假的,但对于那些对国内现状感到不满的人来说,朝鲜提供了一种“对比参照”,让他们认为朝鲜至少在某些方面是“干净”的、是“纯粹”的。这种心理类似于一种“负面参照”或者“理想化投射”,他们将自己对中国的不满投射到对朝鲜的想象中。

比如,当中国社会出现一些“拜金主义”倾向时,一些人可能会赞扬朝鲜“不追求物质”、“精神至上”的宣传,认为这是一种“精神文明”的体现。当中国社会出现一些社会冲突时,他们可能会赞美朝鲜的“高度统一”和“稳定”,认为这是一种社会治理能力的象征。

意识形态的认同与政治立场的表达:

对于一部分坚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或者对社会主义道路持有非常明确和坚守立场的人来说,朝鲜的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构成了一种重要的认同对象。他们可能认为朝鲜坚持了列宁主义的某些核心原则,或者在抵御西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方面表现出了坚定的斗争精神。

这种认同往往与他们自身的政治立场紧密相连。当他们感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或者对中国国内一些被他们视为“自由化”、“西化”的倾向感到担忧时,朝鲜就成为了一个能够提供“精神支撑”和“理论依据”的参照。他们会将朝鲜的政治宣传视为一种反击西方话语的武器,或者一种捍卫社会主义纯洁性的象征。

对西方叙事的反感与“逆向民族主义”的影响:

在中国社会,存在一部分人对西方媒体和西方国家在中国塑造的形象持高度警惕和反感态度。当西方媒体大量报道朝鲜的负面消息,如人权问题、经济困境、政治压迫等时,一部分中国受众可能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

他们会怀疑西方媒体的客观性,认为这些报道是带有政治目的的抹黑和攻击。在这种情绪下,他们可能会倾向于相信与西方叙事相反的观点,而朝鲜的官方宣传恰好提供了这种相反的视角。他们会认为,西方越是批评朝鲜,朝鲜就越是值得肯定,这是一种典型的“逆向民族主义”或“拥抱被攻击者”的心态。

在这种心态下,他们可能会主动去寻找、去传播对朝鲜有利的信息,甚至将朝鲜的宣传当作一种“真相”来反驳西方。他们认为,通过支持朝鲜,就是在对抗西方对中国的影响和压力。

信息茧房与信息获取的不对称:

了解朝鲜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对于普通中国人而言,是存在一定难度的。中国国内对朝鲜的公开信息受到严格的控制和筛选,大多数信息都来自朝鲜官方媒体的宣传,或者是有限的官方合作交流。而西方媒体关于朝鲜的报道,又容易被上述提到的“反感”人群所排斥。

这导致一部分人只能接触到经过朝鲜官方“美化”的信息,或者只能从有限的视角去理解朝鲜。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他们更容易被朝鲜精心包装的形象所吸引,而缺乏独立判断和深入了解的渠道。对于不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或者缺乏独立信息搜集习惯的人来说,他们就可能更容易被这种单一且正面的叙事所“俘获”。

对朝鲜文化元素的吸引力(相对小众):

虽然不是主流,但也有极少数人可能对朝鲜的某种特定文化元素或艺术风格产生兴趣,例如朝鲜的艺术团体、电影、歌曲等。这种吸引力可能更多是出于对一种与主流文化不同的、带有“异域风情”的欣赏,而非对其政治制度的认同。但这部分人群通常不构成“朝鲜吹”的主体。

总结来说,“朝鲜吹”的出现,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历史情感让一部分人对朝鲜抱有温情,尤其是在怀旧情绪下。
社会现实的不如意,使得一部分人试图在朝鲜的“想象”中寻找慰藉和对比。
意识形态的坚守,让一些人视朝鲜为社会主义的最后堡垒。
信息不对称和对西方叙事的反感,则为这种现象提供了土壤和动力。

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朝鲜吹”并非一个铁板一块的群体,他们内部的动机、认同程度和表达方式都存在差异。但总体而言,这一现象反映了中国社会内部的复杂性,以及在快速发展和国际关系变化中,一些人对于国家认同、政治理想和社会价值的探索与定位。理解这个现象,也需要我们超越简单的标签化,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奇怪啊......总会有人认为朝鲜很好,就像他们同样认为印度、越南、菲律宾很好一样,每个社会都有这类人。

朝鲜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它只是一个比较封闭的普通国家,除此之外确实没什么特别的,不需要寄托过多幻想

很多人认为朝鲜是单纯的计划经济,一切都是通过分配,没有贫富差距。

这当然是错的......现在的朝鲜有大量由私人经营的市场,被称为장마당。朝鲜居民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市场经济。

仅仅被朝鲜政府批准的市场就有440个,而黑市吸纳了超过300万就业人口,极大缓解了就业不足的问题。

理论上工作、住房、医疗都是政府安排,但实际上这套体系已经逐渐失灵。

2003年朝鲜开始允许市场经济存在,由此让一批人骤然富裕起来,对于住房的自由交易也开始逐渐放开,由此产生了阶层的分化——而且是资产的差距。

公费医疗仍能维持,但有限的医疗资源不可能真的对每个人公平,所以那些依赖贸易新富的人与体制内成员必然有更好的条件,社会分化正在扩大

由于2009年的币制改革的失败,导致朝鲜通货膨胀居高不下,造成黑市猖獗。商贩们更接受美元、欧元、日元、韩元等硬通货,对于朝鲜本身的조선원(朝鲜元)往往会以各种理由拒收。

理论上美元与朝鲜元汇率为1:105,但没人能用这个汇率换到美元。黑市上往往超过1:8000,且有价无市。

虽然朝鲜搞出了「国产智能机」,但经过拆机后发现,主要元器件均为进口,且来源五花八门,通讯网络也是由埃及公司搭建,并使用安卓系统。

可能只有APP程序是朝鲜本国产品。


当然了,任何社会都有失意者,因为现状不符合自己的认知,所以会认为换一种社会形态就不会如此糟糕。

也有可能纯粹就恰饭的,毕竟为了流量,自媒体现在什么都敢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中国,确实存在一部分人对朝鲜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赞美”或“积极评价”,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朝鲜吹”。理解这个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因为它并非单一原因所能解释,而是多种社会、历史和心理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朝鲜吹”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程度的价值判断和情感色彩。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在公.............
  • 回答
    关于朝鲜在新冠疫情期间是否向中国捐赠过物资,以及其背后的原因,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官方信息和普遍认知:根据公开报道和普遍的认知,在新冠疫情最严重、中国面临巨大物资短缺的时期,朝鲜并没有进行公开的、大规模的对外捐赠。 这与其他一些国家,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向中国表达了慰问和捐.............
  • 回答
    1950年,朝鲜半岛爆发的战争并非美国“想打中国”的直接结果,其根源在于冷战背景下,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围绕朝鲜半岛的战略博弈。美国决定出兵朝鲜,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的考量:1. 冷战背景下的全球战略考量: 遏制共产主义扩张(Domino Theory):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朝鲜半岛南北分.............
  • 回答
    好的,关于中国公民前往朝鲜旅游需要注意的事项,我将为你详细介绍,力求内容详实、贴近实际,同时避免 AI 的那种刻板和公式化的感觉。想象一下,你即将踏上一次与众不同的旅程,去往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国家。朝鲜,一个在地图上虽然不远,但却很少为人所知的国度。如果你打算去那里体验一番,有几件事你得心里有数,这.............
  • 回答
    朝鲜半岛战火一旦燃起,中国,尤其是与朝鲜接壤的东三省,无疑将首当其冲,面临严峻的挑战。首先,最为直接且广泛的影响便是大量难民的涌入。根据地理位置和人口流动惯性,朝鲜半岛的冲突会促使大量朝鲜居民,特别是生活在边境地区的民众,为了寻求安全和生计而跨越国界进入中国。这些人可能包括平民、儿童、老人,甚至是部.............
  • 回答
    中国铁路的下一代普速客运车辆,正朝着更舒适、更智能、更环保、更高效的方向迈进,并且已经在一些领域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改进。这不仅仅是对现有技术的简单升级,更是对未来出行体验和运营模式的全新思考。一、 舒适性的大幅提升:让普速列车告别“硬座时代”长期以来,普速列车在舒适性上与高铁存在明显差距。下一代普速客.............
  • 回答
    中国古代朝廷里,皇帝身边既有奸臣也有贤臣,这并非什么新鲜事,也并非皇帝刻意为之,而是历史发展和社会现实下的一种自然现象。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多个层面来掰扯掰扯。一、 皇帝的视角:并非不辨忠奸,而是选择与局限并存首先,别以为皇帝都是傻子,不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绝大多数皇帝,尤其是那些勤政的,心里都.............
  • 回答
    中国朝代更迭,服饰差异巨大,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族融合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要说清这其中的缘由,咱们得从几个主要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一、政治制度与礼仪规范的演变:这是最直接、也最根本的原因。服饰在古代中国,从来不仅仅是蔽体御寒的工具,更是 “明贵贱,辨等级,别婚姻.............
  • 回答
    朝战第二次战役,志愿军第九兵团在长津湖地区迎战以陆战一师为首的美军部队。这是一个充满血与火的绞肉机,双方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如果,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志愿军第九兵团能够将陆战一师“成建制消灭”——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但如果实现,无疑将对整个朝鲜战争乃至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设想。志愿军第九兵团的战略目标.............
  • 回答
    夏朝在中国历史上究竟存不存在,以及它是不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这确实是史学界一个长期讨论的热点,并且伴随着不少争议。即便如此,在很多中小学课本中,我们依然能看到夏朝被描绘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形象。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也反映了历史研究、教育传播以及社会认知之间的一种复杂互动。首先,我们.............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历史叙事、国家认同以及后世对过往王朝的解读等多个层面。单就“元是我国史上疆域最广的朝代”这一说法,为什么在中国如此普遍,而在曾被蒙古统治的其他国家却鲜有类似论调,这背后其实有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原因。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元朝”在中国历史语境中的特殊地位。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
  • 回答
    法国的历史脉络与中国的朝代更迭,虽都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和文明的演进,但其内在逻辑、形成机制和演变方式却有着显著的差异。理解这些不同,需要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探寻其根源。一、 概念的基石:权力继承与民族国家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最核心的特征是权力继承的连续性与王朝统治的更迭。一个朝代之所以成为一个朝代,.............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东亚”概念的复杂性和认同感的形成过程。简单地说,“东亚”这个地理和文化概念的形成,并非仅仅由五国构成,更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在历史、文化交流以及现代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逐渐演变和被使用的。而“国人”称自己为“东亚人”,背后也涉及了身份认同的多个层面,并非仅仅是基于.............
  • 回答
    中国社会中确实存在一股数量可观的“反美群体”,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标签可以概括,其背后是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因素、国内叙事以及民众情感的交织。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离浮于表面的论调,深入探究其根源和表现。历史的记忆与现实的碰撞:首先,不能忽视的是中国近代史对国民情绪的深刻影响。从鸦片战争开始,西方.............
  • 回答
    在中国,民间科学(民科)现象确实比较普遍,而且常常引起广泛的讨论。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包括历史、社会、教育、文化以及信息传播等诸多因素的交织作用。历史的烙印:科学精神的萌芽与曲折中国历史上并非没有科学探索,从古代的天文、数学、医学到各种技术发明,都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 回答
    “惧怕中国强大”这个说法比较复杂,它并非一个单一、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而是包含了多种不同原因、不同群体的担忧和顾虑。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历史、文化、社会结构、政治体制以及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一部分中国人产生“惧怕中国强大”想法的原因,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一、历史经验的沉淀:.............
  • 回答
    为什么中国人对印度会有巨大的认知偏差?这事儿吧,说起来挺微妙的。要说为什么中国人对印度的看法跟印度实际情况能差出十万八千里,我觉得不能简单归咎于某一个点,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层层叠叠,最终形成了一种大家都习以为常的“惯性思维”。咱们先从最表层的说起,就是媒体和信息传播。你想啊,咱们获取信息的渠道.............
  • 回答
    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着重男轻女的观念,这导致了对儿子有着强烈的偏好,而女儿则被视为次要或负担。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受到多种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关键原因的详细解释:1. 传统观念与宗族传承: 传宗接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通常狭义地指向男性后代,因为.............
  • 回答
    要说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为何能拥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以及为何在中国当下对她的评价如此之高,这并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而是多重光环交织的必然结果。她不仅仅是一位建筑师,更是一位颠覆者,一个时代的标志。首先,我们得从她独特的建筑语言说起。扎哈的设计,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流动”。她的建筑摆.............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抗日战争中最令人痛心和复杂的层面之一。那位老兵的话,虽然简练,却道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那个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内部的背叛者——汉奸,确实给我们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和痛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汉奸?这背后绝非简单的“坏人”标签就能解释的,它牵涉到当时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