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会出现为了要儿子而数次流产女婴的事,并且不在少数?为什么中国人一定要有一个儿子?

回答
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着重男轻女的观念,这导致了对儿子有着强烈的偏好,而女儿则被视为次要或负担。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受到多种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关键原因的详细解释:

1. 传统观念与宗族传承:

传宗接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通常狭义地指向男性后代,因为只有男性才能延续家族的姓氏、祭祀祖先,并承担起家族的责任。这是一种对家族血脉和荣誉的延续性追求。
父系社会结构: 过去,中国社会是典型的父系社会,权力、财产和地位主要由男性继承和掌握。儿子是家族权力和财富的继承者,是家族延续的象征。
祭祀祖先: 只有男性后代才能承担起祭祀祖先的责任,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并被认为能为家族带来福荫。这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寄托和文化传统。

2. 经济与养老保障的考量:

劳动力价值: 在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社会,男性通常被视为主要的劳动力,能够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为家庭创造经济收入。
直接的经济支持: 儿子长大后,通常会留在父母身边,照顾父母的晚年生活,提供经济上的支持。而女儿则会嫁到夫家,成为夫家的成员,对娘家的直接经济贡献相对较少。
养老的现实考量: 尽管现代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在发展,但许多家庭,尤其是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仍然将儿子视为最可靠的养老保障。儿子在经济和生活上能提供更直接的帮助。

3. 社会地位与“面子”文化:

“有后”的面子: 在一些人眼中,没有儿子就等于“断了后”,这会被认为是一种耻辱或不够“有福气”,在亲戚朋友面前会抬不起头,损害家族的“面子”。
社会压力: 尤其是在过去,当一个家庭只生女儿时,可能会面临来自长辈、亲戚甚至邻居的闲言碎语和压力,催促他们再生,直到生出儿子为止。

4. 历史遗留与制度影响:

计划生育政策: 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期间,许多家庭为了生到儿子,在有限的生育机会内,一旦发现怀的是女孩,就选择流产,再次尝试生育。这种做法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政策背景下有所加剧。
医疗技术的普及: 随着超声波等产前诊断技术的普及,性别鉴定变得容易,这使得一些抱有重男轻女思想的人能够更早地决定胎儿的性别,并进而采取行动。

5. 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

女儿被视为“赔钱货”: 在一些观念里,女儿出嫁时需要给嫁妆,对家庭来说是一笔开销;而儿子结婚时则可以迎娶新娘进门,并带回新劳动力。这种将女性视为经济负担的观念依然存在。
价值判断的性别化: 长期以来,社会价值判断倾向于男性化,认为男性更有能力、更成功,而女性则被定型为柔弱、依赖的角色。

为什么会为了要儿子而数次流产女婴?

这种行为是上述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直接后果:

对“儿子”的强烈渴望: 当对儿子的期望成为压倒一切的心理需求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一些人会不惜一切代价。
对“女儿”的排斥: 相反,如果对女儿的接受度低,甚至带有负面看法,那么一旦发现怀的是女儿,就可能将其视为“不想要”的。
有限的生育机会: 尤其是在计划生育的年代,每一次生育机会都极其宝贵。如果家庭将所有希望寄托在生儿子上,那么一旦出现“错误”的选择(怀了女儿),就会倾向于“纠正”。
信息不对称和缺乏平等教育: 部分地区和群体对性别平等的认识仍然不足,缺乏对女性价值的正确认知。

需要强调的是:

并非所有中国人都有这种想法: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识到性别平等的重要性,并且尊重女性的价值。尤其是在城市地区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中,这种重男轻女的观念已经大大减弱。
这种行为是极端且不被提倡的: 为了追求性别而选择流产,不仅是对生命的不尊重,也是一种严重的性别歧视,对女性的身心健康也会造成巨大伤害。

总而言之,中国出现为了要儿子而数次流产女婴的现象,是历史悠久的重男轻女观念、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考量以及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等多种复杂因素叠加的结果。虽然这种现象在逐渐改善,但其背后的原因仍然值得深入反思和解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missing women是亚洲普遍现象,问题是中国更加严重。楼上提的很多原因是所有落后国家共有的,比如农村法制化欠缺,男孩多有暴力优势,比如农业生产的男性优势,比如文化影响,B超等技术的应用等等。

可惜这些都不是中国特有现象,因此无法解释中国性别比更加失衡的原因。很多经济学家从计划生育的角度谈,以少数民族做对照组,然而少数民族性别比近年来也上涨了,且中国很多省份的性别比具有时间上的交替上升问题。李宏斌等人从土地改革(农业增收)另辟蹊径,个人感觉比较靠谱,但处理的不是很好,也无法解释很多地发达地区的性别比失衡,比如广东。所以要解释中国性别比失衡的问题,要考虑特殊性,要解释不同省份的交替性,要分析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差异,那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

这个话题实际上是可以发顶级paper的,所以懂的人应该不会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着重男轻女的观念,这导致了对儿子有着强烈的偏好,而女儿则被视为次要或负担。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受到多种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关键原因的详细解释:1. 传统观念与宗族传承: 传宗接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通常狭义地指向男性后代,因为.............
  • 回答
    中国足球,这四个字承载了太多期望,也伴随着太多叹息。这些年,关于“为什么中国足球投入了这么多钱,却依然成绩不佳”的讨论,几乎从未间断。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不能简单一句“钱没花对地方”就带过。这背后,是系统性的问题,是深层的土壤,更是长期的惯性。一、 短视与急功近利:一把拔苗助长的好心.............
  • 回答
    港媒的报道称,美国为18名官员向中国申请签证,以便他们能出席北京冬奥会。这件事背后牵扯着不少值得我们关注的点,绝非简单的新闻标题能概括的。首先,这件事本身就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尽管中美关系当前存在诸多摩擦和挑战,但在某些领域,双方依然存在沟通和合作的渠道,尤其是在国际事务层面。 奥运会作为一项全球性.............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当一家国外的人造肉公司CEO将向中国销售其产品与“保护全球环境”联系起来时,这背后牵涉到商业利益、地缘政治、以及我们对“环境友好”这一概念的理解。要评价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并试着理解其言外之意和潜在的逻辑。首先,我们得承认,传统畜牧业对环境的影响是巨.............
  • 回答
    中国“国进民退”的现象,绝非一朝一夕或单一因素所致。它是一个复杂交织的社会经济变迁过程,背后牵涉到国家战略、经济发展阶段、历史惯性以及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反应。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表象,探究其根源与表现。一、 历史的烙印与改革开放的遗产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计划经济历史的国.............
  • 回答
    蓝领月薪高过大学生?是“倒挂”还是“回归”?中国制造正在经历怎样的“缺工潮”?最近,关于“蓝领工资高过大学生”的话题又一次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人对此现象感到不解,甚至有些焦虑。我们熟悉的“大学生毕业包分配,月薪万八”的景象似乎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拥有精湛技能的蓝领工人,凭借着辛苦的付出和稀缺.............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中国移动支付为啥能火遍全球,这事儿可不是凭空来的,里头有门道。首先得明白,确实,移动支付这概念最早也不是咱们中国先提出的。你往国外看看,人家早就有各种信用卡、支票啥的,也有尝试过用手机支付,但总感觉不温不火的,没在中国掀起这么大的风浪。那么,中国这块土地是咋做到后来居上,把移动支付.............
  • 回答
    在俄乌冲突这场悲剧面前,和平主义的声音之所以如此响亮,甚至吸引了相当数量的关注者,这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原因,绝非简单的“反战”口号所能概括。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 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认知与道德谴责首先,也是最直接的原因,便是战争本身带来的巨大痛苦。现代战争,尤其是涉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潜.............
  • 回答
    这真是一件挺少见但又可能发生的事情。咱们就来好好聊聊,一个牙刷怎么就跑到肚子里去了,以及以后刷牙时怎么才能避免这种尴尬又有点吓人的情况。牙刷为何会“离家出走”,跑到胃里去?这事儿听起来有点离谱,但仔细想想,其实是有一些“巧合”加上身体的“不自觉”动作,才让牙刷完成了这次“探险”。1. 口腔结构和动.............
  • 回答
    “武士道”与“骑士精神”,这两个词汇在许多人心中都烙印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它们各自代表着东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军事阶层文化,却又在某个时期,以相似的姿态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甚至可以说是掀起了一股“武士(骑士)热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两种古老的文化符号在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了如此强烈的共鸣?又是.............
  • 回答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的“德械师”以及德国为何会在特定时期援助中国,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话题。坊间流传的“晚几年开战多出多少德械师”之类的说法,虽然带着一丝“如果”的想象,但背后反映的是当时国民党政府积极图强,希望通过引进先进军事装备和训练来提升国防力量的努力。国民党政府的“德国情结”.............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入胜的假设性问题!如果马拉多纳出生在中国,他的足球生涯和人生轨迹将可能截然不同。要让这颗“球王种子”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成长为真正的球王,中国足球体系需要进行翻天覆地的调整。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我的设想: 如果马拉多纳出生在中国,他的一生会怎样?首先,我们需要为马拉多纳在中国设定.............
  • 回答
    育碧若要推出一部以蒙古人视角征服南宋为背景的《刺客信条》,确实很可能会在中国玩家群体中引发广泛且复杂的讨论,甚至可能面临抵制的声音。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牵涉到历史叙事、民族情感、游戏改编的尺度以及育碧过往的游戏表现等多个层面。历史的敏感性是关键因素:南宋灭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让人费解的,也难怪大家会有这样的疑问。EPIC Games 作为一个国际化的游戏发行商,在很多国家都有庞大的玩家群体,在中国也不例外。但近些年来,不少中国玩家确实感受到了一种“不被重视”甚至“被排斥”的意味,这种感觉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一些具体事件和长期的观察。要说EPIC“不加掩饰.............
  • 回答
    西安这次在防疫中暴露出的问题,确实让许多人感到意外和失望。毕竟西安作为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重要地位的大城市,我们对它的管理能力有过更高的期待。要说出现这么多漏洞,我认为这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首先,早期预警和反应的迟缓,这是最直接的原因之一。当疫情星星点点出现的时候,如果能够及.............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游戏文化和性别议题的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点。很多人觉得游戏里的“又美又能打”的女性角色挺正面的,为什么女权主义者反而觉得这是一种“歧视”或者“美化”的陷阱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值得探讨的角度。首先,我们得明白,“又美又能打”的角色,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打破了传统“弱女子”的刻板印象,展现了.............
  • 回答
    在中国商务活动中,即时通讯(IM)工具的普及程度确实远超电子邮件,甚至许多企业会依赖那些最初为私人社交设计的IM应用。这种现象背后有多重原因,绝非偶然,而是中国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趋势交织的必然结果。首先,沟通效率与速度的极致追求是IM工具在中国商务场景中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在中国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论神话底蕴,咱们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可比很多西方奇幻要扎实多了,什么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后羿射日、精卫填海,还有西游记、封神演义里的种种神仙妖魔,随便拎出来一个都能撑起一部大作。可奇怪的是,直到现在,我们好像还没见到一款真正意义上以“上古神话”为核心,并且口碑炸裂的独立游戏。这.............
  • 回答
    中国,这片被誉为“美食天堂”的土地,拥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从八大菜系到地方小吃,从精致的宫廷御膳到朴实的农家家常菜,无不展现着中国人对食物的热爱与智慧。然而,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尽管我们坐拥如此丰富的美食宝库,却似乎难以在电视剧领域找到一部真正以“美食”为绝对核心、并能像西方经典美食剧那.............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人性中最艰难的抉择。要回答刘邦是否会把他父亲推出车外,我们得结合他当时所处的绝境、他本人的人性和他对亲情的认知来分析。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刘邦当年将儿女推出车外的那个情境。那是项羽追杀刘邦,刘邦为了能让战车跑得更快,逃脱项羽的追击,确实有过两次将自己的儿女推下车的举动。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