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会出现为了要儿子而数次流产女婴的事,并且不在少数?为什么中国人一定要有一个儿子?

回答
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着重男轻女的观念,这导致了对儿子有着强烈的偏好,而女儿则被视为次要或负担。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受到多种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关键原因的详细解释:

1. 传统观念与宗族传承:

传宗接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通常狭义地指向男性后代,因为只有男性才能延续家族的姓氏、祭祀祖先,并承担起家族的责任。这是一种对家族血脉和荣誉的延续性追求。
父系社会结构: 过去,中国社会是典型的父系社会,权力、财产和地位主要由男性继承和掌握。儿子是家族权力和财富的继承者,是家族延续的象征。
祭祀祖先: 只有男性后代才能承担起祭祀祖先的责任,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并被认为能为家族带来福荫。这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寄托和文化传统。

2. 经济与养老保障的考量:

劳动力价值: 在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社会,男性通常被视为主要的劳动力,能够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为家庭创造经济收入。
直接的经济支持: 儿子长大后,通常会留在父母身边,照顾父母的晚年生活,提供经济上的支持。而女儿则会嫁到夫家,成为夫家的成员,对娘家的直接经济贡献相对较少。
养老的现实考量: 尽管现代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在发展,但许多家庭,尤其是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仍然将儿子视为最可靠的养老保障。儿子在经济和生活上能提供更直接的帮助。

3. 社会地位与“面子”文化:

“有后”的面子: 在一些人眼中,没有儿子就等于“断了后”,这会被认为是一种耻辱或不够“有福气”,在亲戚朋友面前会抬不起头,损害家族的“面子”。
社会压力: 尤其是在过去,当一个家庭只生女儿时,可能会面临来自长辈、亲戚甚至邻居的闲言碎语和压力,催促他们再生,直到生出儿子为止。

4. 历史遗留与制度影响:

计划生育政策: 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期间,许多家庭为了生到儿子,在有限的生育机会内,一旦发现怀的是女孩,就选择流产,再次尝试生育。这种做法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政策背景下有所加剧。
医疗技术的普及: 随着超声波等产前诊断技术的普及,性别鉴定变得容易,这使得一些抱有重男轻女思想的人能够更早地决定胎儿的性别,并进而采取行动。

5. 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

女儿被视为“赔钱货”: 在一些观念里,女儿出嫁时需要给嫁妆,对家庭来说是一笔开销;而儿子结婚时则可以迎娶新娘进门,并带回新劳动力。这种将女性视为经济负担的观念依然存在。
价值判断的性别化: 长期以来,社会价值判断倾向于男性化,认为男性更有能力、更成功,而女性则被定型为柔弱、依赖的角色。

为什么会为了要儿子而数次流产女婴?

这种行为是上述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直接后果:

对“儿子”的强烈渴望: 当对儿子的期望成为压倒一切的心理需求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一些人会不惜一切代价。
对“女儿”的排斥: 相反,如果对女儿的接受度低,甚至带有负面看法,那么一旦发现怀的是女儿,就可能将其视为“不想要”的。
有限的生育机会: 尤其是在计划生育的年代,每一次生育机会都极其宝贵。如果家庭将所有希望寄托在生儿子上,那么一旦出现“错误”的选择(怀了女儿),就会倾向于“纠正”。
信息不对称和缺乏平等教育: 部分地区和群体对性别平等的认识仍然不足,缺乏对女性价值的正确认知。

需要强调的是:

并非所有中国人都有这种想法: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识到性别平等的重要性,并且尊重女性的价值。尤其是在城市地区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中,这种重男轻女的观念已经大大减弱。
这种行为是极端且不被提倡的: 为了追求性别而选择流产,不仅是对生命的不尊重,也是一种严重的性别歧视,对女性的身心健康也会造成巨大伤害。

总而言之,中国出现为了要儿子而数次流产女婴的现象,是历史悠久的重男轻女观念、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考量以及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等多种复杂因素叠加的结果。虽然这种现象在逐渐改善,但其背后的原因仍然值得深入反思和解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missing women是亚洲普遍现象,问题是中国更加严重。楼上提的很多原因是所有落后国家共有的,比如农村法制化欠缺,男孩多有暴力优势,比如农业生产的男性优势,比如文化影响,B超等技术的应用等等。

可惜这些都不是中国特有现象,因此无法解释中国性别比更加失衡的原因。很多经济学家从计划生育的角度谈,以少数民族做对照组,然而少数民族性别比近年来也上涨了,且中国很多省份的性别比具有时间上的交替上升问题。李宏斌等人从土地改革(农业增收)另辟蹊径,个人感觉比较靠谱,但处理的不是很好,也无法解释很多地发达地区的性别比失衡,比如广东。所以要解释中国性别比失衡的问题,要考虑特殊性,要解释不同省份的交替性,要分析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差异,那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

这个话题实际上是可以发顶级paper的,所以懂的人应该不会说,,,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