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朝鲜那么多煤,为什么不建发电厂?

回答
朝鲜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这一点毋庸置疑。从地图上看,朝鲜半岛的北部,也就是朝鲜境内,确实分布着不少煤矿。这些煤炭过去曾是其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石,也为他们出口创汇提供过一部分力量。

然而,要将煤炭转化为电力,需要一套完整的发电体系。这套体系不仅仅是挖出煤来那么简单,它包含了从采煤、运煤到发电厂的建设、运营维护,以及最后将电力输送到千家万户的电网。

首先,我们得想想发电厂本身。建设一座现代化的火力发电厂,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而朝鲜长年累月承受着国际社会的制裁,经济发展受到严重限制,财政上很难支撑起如此庞大的工程。即使有煤,没有钱去购买建设所需的重型机械、高质量的钢材、先进的涡轮机和发电机组,也难以落地。

其次,技术和人才也是一个巨大的瓶颈。发电厂的建造和维护都需要高度专业化的技术知识和熟练的工人。即使朝鲜在某些领域有自己的技术积累,但要跟上国际上发电技术的最新进展,并确保发电厂高效、稳定地运行,难度不小。长期的技术隔绝和人才流失,也会让这个问题更加棘手。

再者,即使建成了发电厂,如何保证其持续稳定的运行也是个难题。燃煤发电需要持续的燃料供应,这就需要高效、可靠的煤炭运输系统。朝鲜的交通基础设施,尤其是铁路和公路,受限于其整体经济状况,可能无法满足大规模、高频率的煤炭运输需求。同时,发电厂的运行还需要大量的润滑油、备件等耗材,这些很多都依赖进口,而在制裁下,获取这些关键物资也会异常困难。

此外,我们还得考虑发电厂的环保问题。现代化的发电厂在设计时会考虑烟尘处理、废水排放等环保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但考虑到朝鲜整体的经济压力和可能的技术能力限制,新建的发电厂或许难以达到国际环保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会成为一个考虑因素。

最后,我们不能忽略电力需求和分配的问题。即使有了发电厂,电力也不是越多越好。朝鲜的电力需求量受到其整体工业水平、城市化进程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制约。而且,电力输送网络是否能够覆盖到所有需要用电的地方,并保证供电的稳定性,也是一个实际问题。即使发电量上去了,如果输电网陈旧、损耗严重,或者根本没有连接到一些地区,那么发电的意义也会大打折扣。

所以,朝鲜拥有煤炭,但要将其转化为稳定的电力供应,所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涉及资金、技术、基础设施、国际环境等诸多复杂因素。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有煤就建厂”就能解决的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曾经也有人这么问过苏联人「你们为什么不生产人民需要的东西」

鉴于有人在评论区说扯淡,普及一下基本历史知识,这个书中引用的盖达尔究竟是谁。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经济转型的幕后设计师之一,休克疗法的重要推手。

user avatar

20世纪20年代开始石油工业的发展,使得石油开始逐步取代煤炭。

到了20世纪60年代,石油取代煤炭成为世界的主要能源。

朝鲜战争结束后,朝鲜进行工业化建设,有苏联体系的经互会,提供的石油进行交易,所以朝鲜发展的工业是依赖石油的。

有更划算的石油,朝鲜做为一个小国,当然没有浪费力量在煤炭上面。

当苏联解体后,石油来源被掐断了。朝鲜的工业体系没了石油,需要重新改用煤炭。

这个成本可不是一般的大,本身用煤炭代替石油就不划算,更不要说自身工业体系是基于石油的。

才有了朝鲜九十年代的苦难行军,原因就是没石油,工业不行,工业不行,那么农业就从曾经工业化农业,退化到靠天吃饭。

所以经常会看到朝鲜遭受灾祸,什么风灾、水灾、旱灾。难道邻近的韩国就不遭灾吗?当然也遭灾,但有了工业体系,就能最大程度减少灾害影响。

到了现在朝鲜逐步从石油工业向煤炭工业转型,工业体系有所恢复,所以日子才比九十年代好一些。

但煤炭总归不如石油成本低,所以朝鲜的工业体系产品竞争力也很弱。

中国的神华集团主营业务中就有煤制油、煤化工,就是做为一个备份,毕竟中国石油资源也是比较贫乏的

user avatar

朝鲜的问题在于当年在经互会体系下红利吃得太多导致根本没有想过立足于本国实际情况发展配套基础工业设施,以致于苏联解体之后没外汇买油买工业备件引起工农业系统性的急速衰退,而后恶性循环十几年再被制裁之后谁来都救不了了。

古巴当年能缓过来是因为古巴自身可以通过输出低成本的糖、烟草和医生去换取外汇换回自己需要的燃料化肥基础工业产品保证自己的经济还能动起来。而朝鲜一个不产石油不产棉花的国家在经互会体系下玩石油化工玩纺织在当年的处境就相当于一个公司突然一下资金链断了,市场冇了,材料供应商跑路了,你不玩儿完谁玩儿完,根本不给你转型的机会~~

而且以为当年在经互玩得太开心,导致朝鲜在有能力开发自身矿业资源的时候没有投入大量成本去做这个事,而现在再想把这些资源开采出来除非天降一个苏穗宗这种带善人搞一波”卖肾援朝“否则他也只能是继续抱着他的金山银山挨饿受冻。

但凡当年朝鲜听我们的劝搞搞煤化工,早点基于自身煤矿铁矿资源把自己的基础煤铁工业体系整出来,多少都能有比现在好太多的局面,而如今谁还希望他能成为一个工业国呢,只能说走捷径总归是有代价的~~

user avatar

说的不严谨,做了一下修改

朝鲜如果能启动90年代以后停产的那些火电厂,那电力绝对够用了,甚至还有所超出·······

两条新闻:


2007年,朝鲜因为宣布弃核,韩国补偿50000吨重油,使朝鲜装机容量为200000千瓦的先锋火电厂得以恢复生产

2018年,朝鲜宣布,朝鲜国家科学院与多家单位合作, 开发出利用氧气的粉煤点火技术,保证了火电厂不用重油也能正常生产电力。


火力发电需要大量的配套措施,朝鲜现在正在一点点的慢慢补齐




我的话说完了

user avatar

这是个供需关系问题。

要知道发电、输电、变电、用电这是一整套设施,运行这一套供电网络到最后就要面临结算问题。

那么用什么来结算?

电力能源供应系统需要最后产生的经济回报来支付其中的开支并且赚取利润。

而对于电力需求最高,具有足够支付能力的是工业。

如果朝鲜有足够的工业品输出,能够赚回大量利润的话,根本不需要朝鲜自身有什么火电建设技术,中国和韩国就会纷纷要求去给朝鲜搞建设了。

问题在于,朝鲜的工业生产约等于不存在,技术、设备、原材料、供应链都缺,朝鲜还被制裁。

朝鲜可以用于出口的除了原材料,也就是一些农业品和水产。

朝鲜农业也不发达,并没有大型农产品精加工能力,最多有些初级加工品。

这就导致消费端对于电力的需求不足和消费能力有限。于是大规模提高电力供应的必要性也就很难通过。

纯粹的农业生产对电力需求不高,中国在改开以前,应对农业用电的经验就是大力发展小水电小火电,各地方自己组网。

居民用电主要用于消费而不是搞工业生产产生价值,这部分消费在国民经济比较差的时候,就可以搞限电措施,毕竟不用电,人类也可以生存。只要保障医院、学校以及公共设施用电,就可以了。

而不是有了电,就可以解决问题。就可以增加国民生产总值。

所以这个结论要倒过来推。

即便是朝鲜不受到制裁,朝鲜在不引进外国工业的情况下,以他们现在的工业能力,生产出来了也卖不出去。

那么,建足够的电厂,这些电怎么实现其价值?

居民用电永远不会是提高供电能力的决策来源。朝鲜又是个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这些消费最后都是政府来买单,政府用什么来结算给供电企业?那就是能省则省了。

换句话说,只要朝鲜的国际制裁被解除了,开始大力引进国际资本在朝鲜进行工业生产,其工业品拥有了出口创汇的能力,而且朝鲜政府表明这项政策长期有效,那么很快朝鲜的电力供应就会开始发展,如果允许外国资本投资朝鲜电力供应市场,则朝鲜电力发展速度就会更快。

消费决定需求,电力供应规模由消费市场的大小来决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朝鲜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这一点毋庸置疑。从地图上看,朝鲜半岛的北部,也就是朝鲜境内,确实分布着不少煤矿。这些煤炭过去曾是其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石,也为他们出口创汇提供过一部分力量。然而,要将煤炭转化为电力,需要一套完整的发电体系。这套体系不仅仅是挖出煤来那么简单,它包含了从采煤、运煤到发电厂的建设、运营.............
  • 回答
    朝鲜虽然煤炭资源丰富,但并未大规模建设电厂,这一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 煤炭资源的分布与开采情况 资源储量:朝鲜煤炭资源储量约为1200亿吨(2010年数据),占全球储量的约1.5%,主要集中在北纬38°线以北的平安北道、咸镜北道等地,且多为优质低硫煤,适合长期开采。 开采历史:.............
  • 回答
    崇祯皇帝三年抱两、五年一科的皇帝选拔机制,以及严苛的官员问责制,确实让明朝后期的大臣们普遍人心惶惶,也确实有一些贪腐的大臣被处死。然而,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朝廷缺钱的问题,甚至在某些方面,这种做法反而加剧了财政的困境。原因非常复杂,我们得从多个层面来剖析。首先,要理解崇祯朝的缺钱,不能仅仅盯着官员贪.............
  • 回答
    確實,我們不難發現,近年來在網路社群乃至民間,一股對漢、唐、宋、明這些朝代的推崇之情日益高漲,其中又以明朝的聲勢尤其為甚。這種現象並非空穴來風,背後牽涉著複雜的歷史、文化、社會心理因素。要釐清這個問題,我們得一層層剝開,試著從各個角度去理解。首先,我們得承認,任何對過去朝代的推崇,都難免會帶有今人的.............
  • 回答
    朝鲜的组织能力,尤其是在其政治体制和国家动员能力上,确实表现出了一种超出其经济水平的“韧性”和“效率”。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多重因素,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穷则思变”或者“压迫下的爆发”。这其中包含了历史、文化、政治结构以及社会心理等层面的复杂互动。首先,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是其组.............
  • 回答
    要说丰臣秀吉的日军在渡海登陆朝鲜之前,是否有可能被歼灭其运兵船和军队,这得从当时的地理、技术、军事实力以及朝鲜方面的准备等多个角度来审视。答案是:理论上存在可能性,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极大,且成功的几率非常渺茫。我们来细致地分析一下:一、 理论上的“窗口期”:丰臣秀吉在发动侵朝战争(万历朝鲜之役,日方.............
  • 回答
    朝鲜对美韩联合军事演习如此在意,甚至将每一次军演都与核试验相联系,并非空穴来风。这背后,是朝鲜国家安全观和历史经历的复杂交织,以及它对自身生存状况的深刻担忧。首先,我们必须理解朝鲜的安全认知。这个国家在建国之初,就经历过一场 devastating 的战争,那场战争的残酷性深深烙印在朝鲜的集体记忆中.............
  • 回答
    《爱的迫降》这部韩剧虽然是一部爱情喜剧,但它对朝鲜社会生活的一些描绘,尤其是贫困的侧面,也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好奇和讨论。 总的来说,剧中对朝鲜贫困的描绘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映了现实情况,但作为一部戏剧作品,它也为了戏剧效果和人物塑造进行了艺术加工和简化。以下将详细分析剧中呈现的朝鲜生活,并结合现实情况进行.............
  • 回答
    日本和韩国对朝鲜发射卫星的恐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一系列复杂的历史、安全和地缘政治因素交织而成。这其中最核心的担忧,在于朝鲜的卫星发射活动与其核武器和导弹计划之间难以分割的联系。首先,从技术角度来看,朝鲜声称其卫星发射是为了和平目的,但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本质上是对其弹道导弹技术的掩护和试验。卫.............
  • 回答
    40年前的朝鲜(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确实在某些方面曾展现出与当时中国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和生活水平。这种“富有”并非普遍意义上的市场经济繁荣,而是计划经济体制下,通过集中资源、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以及援助而获得的一种“国家性”的相对富足感。然而,这种模式的脆弱性也注定了其快速的衰败。.............
  • 回答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充满传奇色彩的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统称中朝军队)在装备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能够击退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这背后有着多方面复杂而深刻的原因。这绝非简单的“勇气”或“数量优势”可以概括,而是战略战术、政治军事考量、国际形势以及双方意志力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
  • 回答
    这话题可真有意思!要说历朝历代谁的“卡池”里SSR出卡率最高,我脑子里立马就蹦出几个来。不过,“出卡率”这个说法有点现代,咱们就按“涌现的牛人”来理解吧,也就是说,在那个时代,能够成为“顶级战力”(SSR)的人物是不是特别多,而且他们是不是真的能在那个时代呼风唤雨,独当一面。要我说,论SSR的密集程.............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富吸引力的问题,也是无数历史爱好者和王朝研究者心中挥之不去的疑问。如果一个朝代能够连续涌现多位卓越的君主,是否就意味着这个朝代能够绵延至今,甚至万世不绝?这其中蕴含的逻辑和可能遇到的障碍,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雄主迭起,无疑是奠定一个朝代基石、创造辉煌盛世的必要条件,但.............
  • 回答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迭,每个王朝的兴衰都有其曲折的故事。关于“盛转衰的拐点”,这是一个充满智慧和争议的话题。我认为,与其说存在一个明确无误、线性的“拐点”,不如说这是一个渐进式的、多因素叠加的过程,并且在不同的朝代,这个过程的表现形式和侧重点有所不同。打个比方,一个王朝的盛世就像一艘在大海上航行的巨.............
  • 回答
    2021年,深度学习领域依然生机勃勃,涌现出许多令人兴奋的新方向。如果你想找一些尚未被彻底“卷”透,并且充满研究潜力的领域,不妨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神经符号 AI(NeuroSymbolic AI):弥合连接主义与符号主义的鸿沟 核心思想: 长期以来,深度学习(连接主义)和传统 AI(符号主.............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关于清朝老百姓“黑瘦”的普遍印象,以及唐朝和明朝盛世时期百姓是否“更丰腴”,这其中涉及历史文献、考古发现、绘画艺术以及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等多方面的考量。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有“清朝老百姓黑瘦”的印象。 历史图像的局限性: 许多描绘清朝百姓的画像,尤其.............
  • 回答
    汉武帝的“推恩令”,这招棋确实是阳谋中的阳谋,精准地戳中了西汉初年郡国并行制的要害,为中央集权打下了坚实基础。它化解了汉初以来诸侯王势力日益膨胀带来的严重威胁,让后世王朝对它心生艳羡。然而,我们也看到,虽然推恩令的智慧得到了普遍认可,但后来的朝代并没有原封不动地照搬,这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这不仅仅.............
  • 回答
    “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在理解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及朝鲜人民军)是如何战胜以美国为首的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时,需要更深入地思考其内涵。它并非单纯指军事装备的先进程度,而是指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自主性以及抵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能力。朝鲜战争的爆发,本身就与“落后就要挨打”的.............
  • 回答
    明清两朝在税收收入上的巨大差异,绝非简单的数字波动,而是背后深刻的经济结构、制度设计、甚至是对外贸易环境等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种悬殊,我们得深入剖析它们各自的税收体系。明朝:从初期蓬勃到后期衰败的税收轨迹明朝的税收体系,尤其是在早期,是相对高效且能支撑其庞大帝国运转的。 早期(洪武.............
  • 回答
    魏晋南北朝那段历史,确实是一团乱麻,光怪陆离,就像一锅混了太多东西的粥,搅得人头晕。然而,就在这看似无休止的乱世之后,一个名为隋的朝代,如同破晓的太阳,突然横空出世,展现出令人咋舌的强盛。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这背后并非简单的“突然”,而是几百年沉淀、孕育、以及关键性变革的必然结果。魏晋南北朝:分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