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223年夷陵大败后在白帝城死的,算这时候诸葛亮掌大权,而诸葛亮在234年就病逝于五丈原了。
满打满算,诸葛亮执政了也就11年。而诸葛亮在写了出师表之后,就跑到前线汉中指挥北伐去了。诸葛亮一直在汉中呆了7,8年,指挥打仗,屯田,兴修汉中的水利等等,这7,8年的时间又进行了5次北伐一直打到死。
而诸葛亮在如此高频率的北伐期间,又要管前线的后勤,又要管训练,又要管水利,又要管刑法,又在和司马懿这些人打来打去,他还有空管在成都的皇帝?!
不说后来的八年,就说一开始执政的三年,刘备死后,贵族大地主其实都不看好蜀汉政权,各地叛乱四起,大家都觉得蜀国要完蛋了,有投靠孙权的,有想独立的,有想夺权的,诸葛亮是合纵连横,折腾了2年才差不多平定。
之后又立刻南征,稳固后方,以保证接下来的北伐。
所以诸葛亮这11年真的忙得很,前面平定叛乱保住刘备这个政权,之后征讨南中掠夺少数民族的经济和人力,接下来跑到汉中指挥北伐,和魏国大战。
他哪有空管刘禅啊?整天殚精竭虑的思考,刘备攒的家底别在他这一代败光了,和北面大国的作战更是抽干了毕生的精力。
至于权力问题,出师表不是写了嘛,刘禅可以用谁,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多听听老人的建议啥的,本来刘禅在成都就行使皇帝的权力好吧?他要想干啥,别人只能给他建议,刘禅是拍板的。
诸葛亮死后,蜀国也一直是这么个模式,高层领导班子讨论,交给刘禅拍板,但刘禅一向不会违逆集体开会讨论,啥都行。
只不过诸葛亮在世的时候,诸葛亮有军权和前方的全权指挥权,刘禅不管前线。
我就问一句。
如果你是刘禅,有一天,你吃着火锅唱着歌,悠闲地一边喝冰可乐一边上知乎的时候,诸葛亮突然走进门跟你说:“陛下你亲政吧?这一叠是今天奏章——的目录,那一屋子是今天的奏章,都等着您批阅呢,老臣年事已高想要告老还乡颐养天年了。”
你会怎么做?难道你会开心的点头,觉得自己的时代到来了?
反正如果是我,我特么非得哭着喊着跪下来抱着他大腿让他别走,我这儿着急上知乎怼人呢,相父你别给我闹,这节骨眼儿的你捣什么乱啊……
首先,那个年代没有什么信息技术手段管理国家,其次,那个年代还没有科举制。
最后,那个年代对应的政府机构管理更多的是听命于管理者,虽然也有法律,但诸侯逐鹿,没有功夫,也没有时间,更没有人才去给新的蜀汉政权去完善一套法律制度,这还仅仅是法治方面,管理制度上就更是缺失了,也就是说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制度、体系去管理,那人员本身碰到问题如何处理的能力就非常重要了。
再然后,那年代有多少认识字呢?极少数。你想,科举都没有,古代人学认字干嘛?生产力那么低下,有那功夫多种点地多打点粮食存起来不好么?即使到了近代,文盲率依然高达90%,你退回到三国时期,能识字的有没有5%都不知道,这还只是识字的,关键你识字了也不一定能做官啊,甚至做官的也不一定识字啊,这多种因素叠加是一个什么结果呢?管理就变成了一个相对很简单的东西。
千万别觉得那年代国家管理有多复杂,也别觉得那个年代我x简直天顶星的智商,西汉才刚刚总结出来个勾股定理,而且还不是平方计算所得,而是经验式的总结,什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那年代有地图的概念么?有等高线的概念么?
说白了就是一个地主家的傻儿子成天吃喝玩乐惯了,偶尔看看书识个字,管朝政?天天和一群老头子们计算讨论,哎呀今天在哪几个村收上来300斤粮食,不对算错了,是有3000斤,怎么能是三百呢你看着一个那一个…………一个士兵一天要吃3斤粮食,我现在一共有16万斤粮食,够多少人吃的……然后就开始摆棍子开始算……两天以后算出来了,然后突然一想,不对,算错了,你还没算……
成天一堆人在算算那,丞相呢又不放心,好多事情有事必躬亲,说白了就是诸葛亮自己不信任别人,认为你会出错或者因为私心会故意搞事情……
刘禅具备替诸葛亮干这些事情的能力么?不一定有,
诸葛亮针对这个朝廷,建设好了一个完善的运作机制了么?按他一点小事儿都要自己亲自审定来看,没有。
诸葛亮自己本身是否向下授权去处理公务了呢?没有。
诸葛亮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人才选拔机制了么?没有。
诸葛亮提升了整个蜀地的生产力,让这点人口能生产出更多铁、粮食了么?没有。
说白了就是蜀汉一直搞了一个制度不健全、授权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健全的小朝廷,诸葛亮作为丞相在执政期间也没有针对这些进行改革,整个国家一团乱虽然说不上,但也绝对不是蒸蒸日上的。
而且相国还动不动隔段时间就组织个大军出去对外侵略(打魏国),这叫穷兵黩武。
反倒是刘禅更明白自己国家的定位,和魏国比实力对比差别巨大,主动兴兵,只会一次次的损耗国力和宝贵的兵力,蜀汉的人口、人才、土地、耕地和魏相比根本没有任何可比性,如果你慢慢发展,或者低调俯首称臣,同时集中物力,所谓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那怕什么都不干,就做个乐不思蜀的富家翁也不失为一件坏事。
诸葛亮从四川出兵打魏很难,那对面打进来就很容易么?依托蜀道天险,更是易守难攻,因此蜀汉后代未必不能翻身,开上帝之眼来看,魏、晋也不过就一两代的事,考虑到曹操、司马懿的年龄,刘禅熬死他们并不是什么问题。
这么来看,诸葛亮的整体执政策略可能会有很大的问题。
最后说为什么不换给刘禅。
诸葛亮未必有直接的私心,但权力欲存不存在?这个不好说。
认为别人都远不如自己考虑的周详,因此凡是都事必躬亲,同样对刘禅这个后主也非常的不尊,为什么?因为看不起。就是看不起,你一个官二代,什么都不如我,还要叫我相父呢,因为我念及你爹的恩情,要匡扶汉室,你就是那个汉室,说白了就是庙里那个菩萨,我指望菩萨给我啥么,不指望,但我还要拜。
汉室就是好的么?汉高祖也不是之前的诸侯啊,就东汉西汉折腾那些,除了少数皇帝干了点正事儿,休养生息之外,他们建立的制度里也有很多当时就能发现的问题啊。外戚干政,民不聊生的情况也常有啊,曹操篡了权就一定不好么?他不好是怎么让魏国兵强马壮的?事情都要分两面来看。
非要说诸葛亮就比曹操好多少,真未必,毕竟都是在拜菩萨嘛。
为啥要还?他拿到了这个时期他所能拿到的最高位置:刘备军事集团实权一把手。经济实力更强的军事集团,曹丕、孙权那里,没这个机会。他有自己的嫡系部队,荆州集团。荆州集团眼里,刘禅就是个小孩。而刘禅不靠荆州集团,两个地头蛇集团更不会服从刘禅。所以刘禅拿诸葛亮根本就没办法。
诸葛亮不想篡位。他的位置跟曹操一样,不能篡。刘备集团的派系,其实比易中天都讲得都复杂。诸葛亮不篡,其它派系因为互不信任,都怕自己跳出来反荆州集团,损了实力,让别人坐收渔利。诸葛亮一篡,给了其它派系同一时点的机遇。董卓废立后,形成了反董卓联盟,就是眼前的例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