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北京,孩子正好上一年级。
因为自己做过老师,所以大部分时候很能体量老师的不容易,但是这一次,是真的不能。
事情发生在12月31号,这天各个小学都在举办元旦联欢会,我家孩子的小学要让孩子们穿最喜欢的衣服,拿最喜欢的零食,去开开心心玩一上午。
从老师发过来的视频看,那是真开心啊,课桌摆成一圈,孩子们互相分享零食,老师还时不时进来给孩子发小礼品,孩子们又跳又笑,又追又闹,叽叽喳喳就没消停过。连我们这种中年家长,也跟着孩子们的快乐激动不已。
元旦联欢会也不是个新鲜事,不仅小学,中学大学都办过。无非是紧张了一年了,同学老师聚在一起玩闹玩闹,放松放松情绪,联络联络感情。在这个联欢会上,不再论什么学习好学习不好,也不在乎什么优等生还是差生,大家各显神通,谁能把气氛搞活,把同学搞笑,谁就是全场的王。
回头看看视频中的场景,课桌摆的整整齐齐,孩子也坐得板板整整,哪里有一点联欢会的样子?倒像是某种政治任务下的汇报演出。
再说这个孩子的行为,假设孩子超过了12岁或者已经成年,还在人家表演节目的时候捂耳朵、频繁扭头,那确实是不合适,我们一般称这种人为缺心眼、没情商、不尊重人或者不分场合。
但问题这是个一年级的孩子啊,最大不超过7岁半,最小也就6岁半。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听到很大的声音、不太和谐的表演,捂耳朵不是正常表现吗?
尤其这个小姑娘还坐在第一排,离得最近,听得最清楚,反应最大,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值得老师如此大动干戈,不仅言语辱骂,还号召全班同学来孤立这个小女孩?
说白了,就是这老师把自己看成驯兽师了,教育学生的目的不是传道受业解惑,而是要让孩子们规规矩矩完成既定动作,符合领导意志,不允许出一点差池。
只有这样理念的老师,才会不允许天真烂漫的孩子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而把一点点小事上纲上线无限发挥,甚至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煽动其他人来孤立、敌视一个7岁的孩子。这哪里是老师,分明是教师队伍里的一颗老鼠屎。
我们总说,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教育这件事上,我们默认为老师就是专业的。这个专业,并不只是知识上的专业,毕竟小学那点知识,只要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能搞明白。
只是明白,和能教给孩子是两回事。
老师的专业性,就在于懂教育、懂心理,能够用恰当的方法,符合规律的技巧,让孩子们学会这些知识。
而不是拿对大人的要求粗暴地框在孩子身上,甚至因为孩子的弱小,更加肆无忌惮地伤害。
更不是用成年人世界中的污浊和复杂,拐带着大部分孩子去走错误的路。
我一贯是帮老师说话的,因为老师确实有很多委屈。但是今天,我想替孩子和家长说说话,
各位能做老师的,大部分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在学校都学过《教育学》《心理学》两个课程,就算不是师范专业,考教资的时候,这两门也是必考。
只是大部分人,学这两门都是为了应付考试,从业之后并不会把这些理论应用到实践,加上老师在学生面前的权威性,就更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我总对家长说,老师就是个普通职业,不要期待太高。可是这话劝劝家长还行,对老师来说,当站在讲台上,看着班里几十双天真纯洁的眼睛,真的能说服自己这只是个普通职业吗?
凡做过五年以上老师的,碰见过学生回来说当年是老师哪句话哪件事影响了自己的,都懂:
有时候仅仅是自己的几句话,很有可能影响一个孩子的志向;
有时候仅仅因为自己的一番引导,很有可能奠定一个或者几个孩子的三观;
有时候仅仅因为自己的某个决定,很有改变一个孩子的人生。
在这样巨大影响力的情况下,做老师,不求当蜡烛燃烧自己,更不求做灯塔给孩子们做导航,就做到一个“慎”字,总是不难的吧。
慎言、慎行、慎评价,对自己的职业保持一点敬畏,对朝阳小学中这类老师保持抵制,也是让自己职业压力更小一些的方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