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打架这个事情,在没有绝对实力差距的前提下,有一条不变的定理:
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
而萧峰就是这么一个不要命的,内心暴怒(7岁杀人)还喜欢打架又身经百战经验值溢出的契丹种族汉子。
张无忌不软,但是很明显他不横,他讲理,他信赖别人,他总想调节矛盾。
萧峰是个扛着AK47的西部悍匪,张无忌是个拎着蓝光加特林的战地医生。
另一方面,张无忌从小和父母义父长大到10岁没见过其他人。然后回中原没两年又自己跑到深山老林里一待好几年。别说什么战斗经验,他从小到大的社交经验可能还不如你幼儿园三年的多。所以对人心的把握,对战斗的理解,对各种层出不穷的新东西和阴谋应对。他不是不行,他只是没有机会去实践和成长,所以看起来有些左支右拙。
但是只要给他机会,他能成长的很快。从武当山被玄冥二老一掌拍伤到万安寺二十多招打败玄冥。从三人打不赢三渡到一个人打三渡占上风,他的成长速度有目共睹。
别忘了,倚天结束张无忌不过二十出头。萧峰出场的时候已经三十一了。
因为,金庸小说写武功,不仅是招式的描写,还有心性的象征。
萧峰对敌,从未有一招输与他人,且遇强则强,有无穷胆气。他的武功,是硬碰硬、强对强,是排山倒海、惊天动地。与武功对应的,是他的心性、选择、命运——他遇到困境,是挣扎、奋斗、永不服输,哪怕玉石俱焚,也要和命运斗到底。
而张无忌虽然学了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圣火令武功、太极拳等高明武功,看起来「实战」能力却并不比萧峰强,是因为他的天性是「和平主义者」,无论命运如何面目可怖、用心险恶,他总是愿意与它和解。
一、
金庸曾在其小说中多次引用《金刚经》中的句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意谓世事难测,造化弄人,美好的追求也好,癫狂的欲念也罢,越是执着,越是容易在无常的世间幻灭。
不仅《倚天》体现了这种观念,《天龙八部》更是典型——《天龙八部》是金庸笔下的一部大悲剧,「有情皆孽,无人不苦」,无论是大英雄还是小丫鬟,无论是世外高人还是野心家,人人都在「求不得」的苦海中挣扎。
那么,怎样才能解脱呢?金庸特意用这样的情节点出他想表达的意思——打开藏放少林寺秘籍《易筋经》的机关,就在菩提院铜镜上所刻《金刚经》此语中的一、梦、如、是四字之中。
再回到《倚天》,虽然书中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但我们可以在以下情节中,找到端倪:
便在这万籁俱寂的一刹那间,张无忌突然间记起了九阳真经中的几句话:「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他在幽谷中诵读这几句经文之时,始终不明其中之理,这时候猛地里想起,以灭绝师太之强横狠恶,自己决非其敌,照着九阳真经中要义,似乎不论敌人如何强猛、如何凶恶,尽可当他是清风拂山,明月映江,虽能加于我身,却不能有丝毫损伤。然则如何方能不损我身?经文下面说道:「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他想到此处,心下豁然有悟,盘膝坐下,依照经中所示的法门调息,只觉丹田中暖烘烘地、活泼泼地,真气流动,顷刻间便遍于四肢百骸。
此系张无忌为救锐金旗诸人,受灭绝师太三掌的情形。张无忌虽然已内功深厚,但毫无对敌经验,而灭绝武功高强,内功深厚,前面的两掌,已经让张无忌受伤不清,还有一掌,如何受得?
当此之时,张无忌忽然想起来九阴真经中「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的话语,突然领悟其妙,便靠着这个法子,熬过了这场危机。
此处是写武功的境界,但其实也可以看做人生的态度。世事无常,人生良苦,面对江湖的血雨腥风,人生的百转千回,是咬紧牙关去硬碰硬,还是放下执念去随缘而化呢?
——同样用武功来看,整部《倚天》之中,最高明的功夫,如太极拳、乾坤大挪移,是用什么法子去对抗强大的外力呢?
太极拳,讲究的是圆转如意、以柔克刚、后发制人:
张三丰淡淡一笑,说道:「我武当开派以来,行侠江湖,多行仁义之事,以大数而言,决不该自此而绝。我这套太极拳和太极剑,跟自来武学之道全然不同,讲究以静制动、后发制人。
乾坤大挪移,则是借力打力、巧妙化解、四两拨千斤:
张无忌看得分明,待他身子离地约有五尺之时,一掌轻轻拍出,击在他的腰里。这一掌中所运,正是「乾坤大挪移」的绝顶武功,吞吐控纵之间,已将他自上向下的一股巨力拨为自左至右。
此处,我们同样可以用《天龙八部》来作比较。《天龙》的主角萧峰,最擅长的武功是降龙十八掌,他与敌人相斗,是这般情形:
(萧峰)当即大步迈出,左手一划,右手呼的一掌,便向丁春秋击去,正是降龙十八掌的一招「亢龙有悔」,他出掌之时,与丁春秋相距尚有十五六丈,但说到便到,力自掌生之际,两人相距已不过七八丈。
天下武术之中,任你掌力再强,也决无一掌可击到五丈以外的。丁春秋素闻「北乔峰,南慕容」的大名,对他决无半点小觑之心,然见他在十五六丈之外出掌,万料不到此掌是针对自己而发。殊不料萧峰一掌既出,身子已抢到离他三四丈处,又是一招「亢龙有悔」,后掌推前掌,双掌力道并在一起,排山倒海的压将过来
如果以为某人学过许多神功秘籍,他的武功就必然高过只会一两门神功或普通武功的对手,这只是玩《金庸群侠传》等游戏的思维,绝不适合于基于原著小说的论武。
决定金庸主角们战斗力的根本因素,首先并不是他们学过什么厉害武功,也不是其内力如何深厚,而是人物的战斗智慧和临敌应变能力。
同样是学得全真派的内功和剑法,王重阳可以打得拥有降龙掌、弹指神通、蛤蟆功等顶级绝学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束手,让自行创造了左右互搏术和空明拳的周伯通崇拜终身,而全真七子们在这些顶级高手面前,就有如婴孩一般。
同样是降龙十八掌、打狗棒法、擒龙功、龙爪手这些绝技,在汪建通和玄苦手里,就是被萧远山秒杀,而在萧峰手里,就能和萧远山至少平手甚至略胜,更能打得超神入化的扫地僧吐血,所以,强的是武功还是人物本身?
因而,金庸小说论武,最容易被高估的必是张无忌,虚竹,段誉等速成类神功奇遇类主角,最容易被低估的,当属萧峰这样没有得到多少神功秘籍的实战高手。
很多人以为学得了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太极拳剑、波斯圣火令武功、七伤拳等绝技,内力登封造极,武功理应超强的张无忌,真实战斗力十分堪忧。不但肯定敌不过同样满身神功绝学、内力绝不逊于他的郭靖和杨过;即使和没练过什么绝顶内功、但战斗素质极强的萧峰比,也同样难以占据上风。
甚至是《笑傲》书末习练三年易筋经、解除了体内异种真气隐患的令狐冲,只需一柄长剑在手,也足以和张无忌一战。
像张无忌,也包括虚竹、段誉等人,他们的武功是靠机缘巧合得到神功秘籍而来,并非自己勤学苦练产物,因此普遍通病就是根基不稳,临战经验匮乏,包括作者金庸赋予他们的【对敌宅心仁厚,不下杀手】的性格,便决定其实战能力发挥程度,远不如萧峰这样尸山血海杀出来的实战型高手。
张无忌幼年习武,得到张翠山和谢逊传授武当派和谢逊一门的上乘武功,十岁后又被张三丰传授武当九阳功,还在武当山服用了许多武当七侠从各地寻来的天材地宝,然而到十四五岁这个年纪,居然被卫壁这样的不入流人物轻松击败。(胡青牛以医术暂时压制了他体内寒毒,虽不能救命,也不至于时时发作,影响战力。)
此后他经历一系列奇遇,练成九阳神功和乾坤大挪移两大绝学,更得“乾坤一气袋”相助,造就他一出江湖,就是张三丰之下亿万人之上的实力,连张三丰都觉得他内力虽精纯远不如己,却是无穷无尽,即使放诸整个金世界都是少有匹敌。
然而《倚天》书中一路面对的比自己有级差、需要群殴才能抗衡的对手,张无忌却打得相当不好看。武当山初战玄冥二老,竟被他们一招逼退,吃了大亏,得到张三丰指点太极拳剑后,万安寺一战方能和玄冥二人战平。
玄冥二老的掌法寒毒虽然厉害,但轻功身法却是严重短板,只是二三流,因此如杨逍、韦一笑与之硬拼,被一掌重创,而武功和杨逍相当的范瑶,深知玄冥二人武功底细,便有充足信心,扬言可与之周旋数百招。玄冥二老亦表示认同。
仅仅修炼九阴真经一年的周芷若,内力尚不及武当诸侠,更远不及张无忌的零头,然而在被二老夹击下,竟是“有守有攻,偶尔虚实变幻,巧招忽生”,与他们抗衡了数十近百招,这就是因为周芷若充分发挥了自己招式技巧、身法速度等方面的长项。
相比之下,张无忌绝大多数对战,却只知道倚仗自己深厚内力和绝学去“一力降十会”,若论临敌应变能力,只怕还不如自己的情人。
灵蛇岛上,面对招式诡异、内力只是二流的波斯明教风云月三使,张无忌作为堂堂绝顶高手,更是堪称丢人,竟还是靠另一个情人赵敏以自残招式舍命相救,最后靠第三个情人小昭翻译出敌方武功,知己知彼,才侥幸反败为胜。
换了萧峰郭靖杨过们,是绝不可能被诸如玄冥二老、风云月三使这种有严重短板的对手,打得如此狼狈的。参见少室山之战,萧峰对战内力强大更胜于己、寒毒内力可惊可怖的游坦之,洞悉其战斗经验不足、下盘不稳的弱点,只用十余招便将其双腿打断。
其实张无忌的战斗风格,就和《神雕侠侣》中那个大boss金轮法王如出一辙,都是空有貌似超强的内力和武功(全本九阳真经、十级龙象般若功),然而战斗智慧和临敌应变严重不足,因此才被各路本身实力不如他们的高手,屡屡以弱战强,打出了不少丢脸战绩:
金轮法王被小龙女和杨过的双剑合璧击败,追杀怀孕的黄蓉却被困在临时布置的巨石大半天,和怀抱婴儿的李莫愁在襄阳城外大战近百招,被尼摩星扔大石头追打……
小龙女大战重阳宫,可以力敌金轮法王、潇湘子、尹克西、尼摩星这四大高手,即使她本身内力却肯定不及他们任何一人,照样能凭借左右互博和玉女素心剑,以极快攻击速度和超绝招式,甚至一度压制他们联手,这更说明了高手比武,实战应变能力才是关键。
郭靖大散关之战对战金轮法王,只硬拼一掌便将战斗策略错误的对手打得闭气,(如果不是剧情需要),跟上再补一掌呢?襄阳城头郭靖一箭射旗,一箭断弓,(如果不是再次剧情需要),箭尖稍稍向下偏呢?——金轮法王,只能game over。
同样是这个金轮法王,16年后练成了十级龙象般若功,武功已然大进,能将仅次五绝一线的超一流高手铁掌裘千仞击杀,然而在己方主场,大军压阵,面对既没有带玄铁重剑也没有用黯然销魂掌的杨过,仅仅是二百招后,就感到自己再过百余招将肯定败给对手,如此实战差距,何其之大。——果然,当杨过使出绝杀技黯然销魂掌,仅仅数招,金轮法王,终于game over。
所以,如郭靖和杨过这般,同样屡次得到神功秘籍,自身又勤学苦练,同时战斗经验丰富、战斗意志甚强,张无忌和他们交手,下场能比同样战斗智商低下的金轮法王强多少?
这并不是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太极拳剑这些神功的不足,而是张无忌本身的人物特性,就并不适合在江湖做厮杀汉,或许最适合他的身份,还是医者吧。
在讨论金庸小说主角的武功时,时常有一些人,拿香港小报上声称金庸先生某次访谈时,一句“张无忌在主角中「很可能」武功最高”的书外话,以为是作者钦点,试图以此说服他人无需再争。——这更是痴心妄想了!
众所周知,金庸先生在世时,也经常说客套话,经常随口敷衍,经常改变自己说辞,甚至脱离原著,信口开河:
比如某次针对女权主义记者的质疑,他就连忙辩解说「林朝英武功就比五绝高得多」,而原著林朝英英年早逝,从前后文推论她的年龄,甚至不到30岁就去世了。
【只东西两壁都挂着一幅画。西壁画中是两个姑娘。一个二十五六岁,正在对镜梳装,另一个是十四五岁的丫鬟,手捧面盆,在旁侍候。画中镜里映出那年长女郎(林朝英)容貌极美,秀眉入鬓,眼角之间却隐隐带着一层杀气。】
【只见画中道人(王重阳)手挺长剑,风姿飒爽,不过三十来岁年纪】【林朝英得到古墓,没几年便郁郁而终了。】
纵观金庸先生历次访谈,他也曾说周迅才是他心目中最好的黄蓉,说翁美玲“演得一点都不好”;说刘亦菲才是他心目中最好的王语嫣,对李若彤直接无视;
金庸先生还说内地版《射雕英雄传》和《天龙八部》才是最好的《射雕》《天龙》电视剧,很讨厌83版《射雕》电视剧,无视97版《天龙》电视剧。
这时又有多少人,特别是自称“金庸迷”者,肯听他老人家的话了?从此不争了?
相关论据:
视频第6分钟,金庸先生一见刘亦菲就说:【我推荐她(刘亦菲),希望她演小龙女。】
视频第9分钟,金庸先生对比83版《射雕》翁美玲,94版《射雕》朱茵,03版《射雕》周迅这三版黄蓉的图像后,说自己只看过翁版和周迅版,不认识朱茵,认为翁版“俏皮”,朱版“乖巧”,周迅“聪慧”“娇媚”,并承认自己最偏爱03版周迅的黄蓉,【周迅演得很好】。
视频第9分半钟,金庸先生对刘亦菲说:【如果不是你来演王语嫣,几千几万观众说金庸胡说八道,你演了之后,大家才知道世上真有这样美人】。
视频16分钟,金庸在《天龙八部》扉页的题词:『亦菲小姐,有你来演王语嫣,读者才会知道金庸没有骗人。 金庸。』
视频21分钟,金庸在《神雕侠侣》扉页的题词:『刘亦菲小姐,我希望你来演小龙女,千万读者才会相信,金庸写的不是胡说八道。 金庸。』
2007年6月18日,金庸北大访谈:【香港版《射雕英雄传》中的翁美玲现在看一点也不觉得好,我觉得周迅很好,但很多人先入为主,还是觉得翁美玲好,也是这个原因。】
所以说,正因为无数人,都是当原著作者的访谈有利于自己观点时,就大肆鼓吹,当原著作者的访谈不利于自己观点时,就避而不谈,顾左右而言他,理直气壮地双重标准。
比如刘亦菲这个“小龙女”,明明是金庸此前特别喜欢她的“王语嫣”才钦点的,否则《神雕》开拍时,无数内地一线女星都在争的顶级资源,怎可能轮得到一个17岁小丫头?
然而,等06版《神雕》播出后,老先生又改口了,反说「刘小姐太漂亮,哭戏不肯做表情」。
该视频中,金庸认为黄晓明版杨过「很浮夸,像在勾引师父」,也说刘亦菲「刘小姐很漂亮,可是她怕难看,哭戏不敢做表情」同时认为刘德华版杨过“很庄重”。所以对各版神雕剧,在他看来【还是刘德华和陈玉莲好】,仍旧一字未提95版《神雕》。
以上这些都有视频影像为证,远比香港小报信口雌黄的白纸黑字更有说服力。
因此,奉劝某些朋友,实在不必再整天捧着这种香港小报制造的文字垃圾当宝,妄图让张无忌这种实战苦手,强压萧峰、郭靖、杨过这些身经百战的英豪一头了。
萧峰:辽国内战中,单身一人杀入数十万大军阵中,擒贼擒王。一掌打断如神似佛的少林扫地僧两根肋骨。面对内力深厚旷古绝今的虚竹和段誉,以一敌二将他们一掌逼退,抢去辽帝。
杨过:持玄铁重剑百余招击败裘千仞。空手无剑,二百余招击杀练成10级龙象功的金轮法王。万军丛中单骑屠龙,击杀蒙古大汗蒙哥。
郭靖:小石屋混战,力扛欧阳锋、周伯通、裘千仞三人联手数十招。一掌将金轮法王打闭气,一箭断其手中弓弦。在蒙古十万大军阵中,力抗金轮法王等高手围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