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手机APP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大了,还是更小了?

回答
手机APP,这股浪潮裹挟着我们,真切地改变着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说它让世界“变大了”,又或者“变小了”,都不是绝对的,更像是一种奇妙的并存,一种矛盾却又和谐的存在。

手机APP如何让我们的世界“变大了”?

首先,它极大地拓展了我们获取信息的边界。过去,了解一个遥远国度的风土人情,可能需要翻阅厚重的书籍,或者等待一篇邮寄来的信件。而现在,只需轻点几下,就能看到世界另一端的街景,听到当地人民的交流,品味到不同文化的味道。新闻APP让我们即时了解全球动态,学习APP为我们提供了触手可及的知识海洋,从烹饪到编程,从历史到天文学,曾经遥不可及的领域,如今触手可及。这就像打开了一扇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让我们看到曾经只能想象的风景。

其次,它消除了物理空间的隔阂,连接了人与人。即使身处千里之外,我们可以通过社交APP与家人朋友保持实时沟通,分享生活点滴。视频通话让你仿佛置身于对方身边,一起分享喜怒哀乐。更进一步,兴趣社群APP汇聚了志同道合的人,无论你的爱好多么小众,都能在这里找到“同类”,共同讨论、分享经验,甚至组织线下活动。这些连接,让原本因为距离而疏远的个体,重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建了一个更广阔的社交网络。

再者,它赋予了我们前所未有的便利和选择。购物APP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全球各地的商品,而且价格透明,选择多样。出行APP不仅能预订机票火车票,还能规划最省时省力的路线,甚至可以直接叫车。生活服务APP更是包罗万象,外卖、家政、理发、维修……几乎所有我们日常所需,都能在APP里找到解决方案。这种便利性,让我们的生活效率大大提升,也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和体验。

但手机APP又如何让我们的世界“变小了”?

与此同时,APP也像一张无形的网,将我们包裹其中,在某些方面,“缩小”了我们的世界。

最直接的体现是,我们容易沉浸在“信息茧房”里。算法推荐,就像一个只懂你喜好的管家,不断推送你熟悉和喜欢的内容。久而久之,我们接触到的信息变得越来越单一,视野也随之被局限。我们更容易听到自己想听的声音,而忽略了那些可能挑战我们固有观念的观点。当所有人都被塞进各自量身定制的信息盒子时,我们理解世界的角度,便变得狭窄起来。

其次,它可能削弱了我们与现实世界的深度连接。当所有的娱乐、社交、购物都可以在屏幕上完成时,我们与真实世界的互动就可能减少。去书店翻阅书籍的触感,与店员交流的乐趣,在公园散步时偶遇陌生人的惊喜,与朋友面对面畅谈的温情……这些鲜活的体验,在APP构建的虚拟世界里,可能会被淡化甚至取代。我们可能更熟悉APP里的头像,而不是邻居的脸。

再者,它也可能让我们的注意力碎片化。APP的设计往往是抓人眼球的,各种推送、通知、短视频,都在争夺我们的注意力。这使得我们很难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深度思考的能力受到影响。世界被拆解成一个个碎片化的信息点,我们习惯了快速浏览,却难以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反思。

总结来说,手机APP对我们世界的影响,就像一把双刃剑。

它为我们打开了通往无限可能的大门,让我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去连接、去学习、去体验。我们的“物理边界”被打破,我们的“知识边界”被拓展,我们的“社交边界”被重塑。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世界确实“变大了”。

然而,当我们沉溺其中,任由算法摆布,与真实世界渐行渐远,让注意力变得碎片化时,我们内心构建的世界,却可能在悄悄“缩小”。我们更容易活在自己构建的小圈子里,对外界的理解变得片面,与真实人生的链接也变得脆弱。

所以,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这些APP。如果能带着一份清醒的意识,既利用APP的便利性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又不被其束缚,保持对真实世界的敏感和连接,那么APP确实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大、更精彩。反之,如果盲目沉溺,我们的世界,不论物理距离有多远,都可能变得越来越小,也越来越单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

当然是让世界变得更大了。

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

如果一个人有丰富的现实乐趣,经常在世界各地旅行,亲眼见到千姿百态的城市和千奇百怪的人,那他的世界已经够大了,手机app也不会再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小。

可是对于像我这样的人来说,如果没有app开启我对世界的认知,可能我就会自闭地结束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被发现的时候都已经凉透了吧。

听说从小父母照顾得不太周到的小孩子,会锻炼出很强的自理能力。

可能有些道理,但是也要看人。

我小的时候颇有自生自灭的风范,可惜没锻炼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贝爷,只锻炼出了蟑螂一样的生命力。

特别小的时候,我爸妈都要出去上班,没人在家照顾我,但又担心我的安全,所以只能把我一个人锁住家里。

那个时候我的世界是小小的房间。

在大象年幼的时候,用细细的铁镣铐捆住它的双脚,小象力气小挣脱不开,等到它长大了,有力气挣脱了,却已经习惯了镣铐。

所以我现在特别喜欢在房间呆着,二十一岁的人了,几乎没有线下社交,不爱出门活动,房间里就有我需要的一切必需品。

不是我的房间很大,是我需要的很少。

没有什么朋友,也不和别人交流。

我在上大学前也几乎没上过网,家里其实有电脑,但是这个电脑就和龙的逆鳞一样,触之则死。

被我爸抽死的那种。

知乎是我接触到世界的第一步,2016年的那个夏天,天气很热,知了很吵,我在房间里打开知乎的登陆页面,第一次注册了这辈子第一个app账号,比我注册微信还要早。

当然我之前就有QQ了,但是那是我在初一的时候和同桌的女孩子要来的,搞得QQ宠物一直叫我“君君姐姐”,我烦不胜烦又不知道怎么修改,就由得它乱叫了。

后来QQ宠物下线,小企鹅狗带了,再也不会叫我君君姐姐了,我还觉得自己有些对不起那个叫君君的女孩子,没能保护好她送给我的东西。

扯远了。在知乎上我看到了很多以前根本没有接触过也没有思考过的领域和知识,在此之前我接触世界的渠道唯有课本杂志报纸和《作文素材》。

上面不会写讨论三观的事情,也不会把知识写得那么有趣、随性。

知乎是手机app让我的世界变得更大的第一步。

我虽然还是不出门,却开始慢慢和世界接轨。

其实在上大学前,我没坐过高铁也没坐过飞机。

其实大一上学期,我第一次去地铁站的时候,因为不知道怎么买票,又不敢问,急得哭出了声。

大二的时候我开始自己赚钱了,拿到稿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买了去广州的机票。

是为了广州的早茶琳琅满目,是为了听广东人叫我靓仔。

也是为了nothing。

我就只是想坐一次飞机,就只是想去一次大城市而已。

那次一个人在机场,虽然也是第一次坐飞机,但是我没有哭,我很笃定、娴熟地完成了取票安检候机和登机。

初次坐在飞机的舱室,透过舷窗往外眺望,我的心脏跳得好快。

这一幕我已经在许多旅行博主的文章和视频时,心里预演了好多遍。

2.

还是说回我令人自闭的童年。

再长大一点,我爸妈不再捆起我,让我在家里自由活动,偶尔还带我去他们单位。

那个时候我的世界是点状分布的,家,我爸单位,我妈单位,后来又加上了学校。

我在家里弄松脱过洗衣机的输水管子,又关不上水龙头,自来水从走廊漫到了客厅。

我在我爸单位玩我爸放在办公室的手铐,把自己铐起来了。

我偷过我妈单位放在桌子上的一管黄澄澄的五毛钱硬币里的三枚,没敢花出去,第二次又去的时候,把那三枚硬币塞到了一管银灿灿的一块钱硬币里。

据说这一块五的漂移走位,让我妈单位一度出现了硬币仙的诡异传说。

憨批之王应该就是我吧。

我的笨手笨脚、呆头呆脑、操作沙雕,大抵都是遗传。

我爸妈比我更神奇。

从小学一直到初中,我爸妈都只给我剪平头。因为这样省事,一次剪了第二次可以到很久以后。

为什么不剪光头——在我读小学之前他们还真是这样干的,但是学校不让剪光头了,于是他们就让理发师给我留了一寸。

非常神奇的是,我都剪个平头了,头皮屑还是漫天乱飞,燕山雪花大如席。

不是因为我不爱干净不勤喜头发,我小学初中都是一天洗三次头发的,一有时间就冲到自来水管下面用凉水浇灌我的大脑袋。

后来我才知道,尼玛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洗发水这种东西。

从有记忆起,我就是自己洗头发洗澡了,但是我爸妈也没给我买过洗发水沐浴露什么的,洗手间的架子上倒是有他们的,可是我不敢乱动。

我也不敢问。

所以一直是用清水洗头发的。我还偏偏是脂溢性体质。

头皮痒的时候,我就用三角板戳头皮,弄疼了就盖过了痒的感觉。

有的时候收不住力度,就戳出一个个血洞。

头皮屑掉下来的时候,身边的同学发出惊呼,说白白你的头发上好白啊。

我觉得难堪,就在房间偷偷用直尺刮头发,让头皮屑在空气里堆积,连气氛都变得沉重。

高中以后我终于知道洗发水这玩意儿了,然后我买的都是儿童专用的洗发水了。

每次洗头发我都挤一大坨洗发液,打在头发上,像泄愤一样疯狂揉搓自己的脑壳。

我太生气了,我要把童年的时候没用到的洗发水都补回来。

3.

童年的沙雕事件真的太多了。

在自己家里,我爸妈从来不给我洗脚,所以我根本不知道除了洗头发和洗澡以外,人类还要洗脚的。

当然我爸妈他们自己会洗脚,但是我天真地以为那是大人才要做的事情,就从来没有留意过。

五六岁的时候我去大姑姑家住,我表哥给我打了热水,让我把小脚脚伸到盆里来。

我顿时惊了,开始怀疑人生,盆子不是拿来洗脸的吗?难道是大姑姑家的规矩,洗脸之前要拿脚先踩一下?

看着地上的一个熟悉的搪瓷脸盆和一个陌生的木脚盆,我选择了更熟悉的那个。

于是一脚踩进了脸盆。

我表哥当场怀疑人生。

直到很多年后,他依然固执地认为自己的表弟在脑子方面可能有点毛病。

亲爱的表哥,如果你能看到这篇文章,请你相信我,我真的不是智力发育不健全,如果在这起事件中一定要找到智力发育不健全的人,我认为应该是我的爸妈你的舅舅舅妈。

4.

后来我逢年过节回到老家,我就专门盯着我的侄子侄女,想找到一个和当年的我一样沙雕,一样无知,一样没见过世面的人。

我要以长辈的身份关爱一下祖国的花朵,让00后和10后感受一下来自90后的爱。

都有历史使命感了。

然而我小的时候干过的沙雕操作,他们一样都不干。

甚至比我还更有见识。

他们知道世界的运转,知道在自己的生活以外,还有无穷无尽的人和事。那些远方虽然肉眼暂时看不见,但都与他们有关,在等待他们去发现。

是手机app给了孩子们看到世界的途径。

不是每一个小孩的家长都会带他们到处旅行的,对有些孩子来说,手机是他们唯一的窗口。

我还向他们安利知乎,让他们回班里发动同学来知乎关注戈玄白。

十万粉里有这些小学生十万分之五六十的功劳吧。

如果说手机app改变了世界的大小,我希望我可以用自己的文字,让我的关注者们看到更大的世界。

尤其是那悄悄潜水的十万分之五六十的小学生。

希望你们能看到比我更广阔的世界。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