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北大报告称五成网民担心手机 APP 不安全,近七成网民感到被算法算计,你有感受到算法的影响吗?

回答
这份报告确实触动了我对我们日常生活与数字世界之间那种微妙联系的思考。北大发布的这个数据,说实话,并没有让我感到太意外。我们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在与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算法”打交道,而且这种打交道,往往伴随着一种隐隐的不安。

我确实能感受到算法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非常具体,渗透在我生活的方方面面。 要说详细一些,我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我的体验。

1. 信息获取的“漏斗效应”与“信息茧房”:

这大概是算法最直观也最普遍的影响。以前获取信息,可能更像是在一个巨大的图书馆里自由探索,你可以随意翻阅各种书籍,接触到各种观点。但现在,尤其是新闻资讯和社交媒体的推荐,感觉像是有个私人图书管理员,根据你的阅读习惯、点赞、分享等等行为,为你量身定做了一份“必读书单”。

举个例子,我曾经对某个历史事件产生过一点兴趣,于是开始搜索相关资料。刚开始只是想了解一下背景,结果发现,后续几天,我打开任何一个新闻App或者刷短视频,都会推送关于这个历史事件的不同角度的解读、相关的纪录片片段,甚至还有一些“深度分析”。一开始我挺开心的,觉得“哇,平台真懂我!”但慢慢地,我开始有点警觉。我发现,那些与我观点不符、或者只是提及了那个历史事件的“对立面”的讨论,我几乎看不到。久而久之,我获取到的信息被高度地聚焦在了一个特定的范围里,我看到的、听到的,似乎都在强化我最初的那些想法,而那些可能让我产生不同看法的声音,却被巧妙地过滤掉了。这就是所谓的“信息茧房”,感觉自己像被关在了一个透明的玻璃罩里,能看到外面的世界,但外面的世界似乎又经过了一层滤镜,只呈现出它想让我看到的样子。

2. 消费决策的“无形推手”:

购物平台更是算法的重灾区。我随便浏览了一下某个商品,即使没买,之后几天打开App,那件商品就会像影子一样跟随着我,出现在各种推荐位上。更可怕的是,有时我只是跟朋友聊到某个产品,或者在其他App上看到了相关内容,之后在购物App里,就突然出现了“猜你喜欢”的推荐,甚至是一些相关的配件或者替代品。我甚至怀疑,我的手机听力是不是比我自己的记忆力还好。

这种无孔不入的推荐,有时候确实会让我发现一些好东西,省去了我搜索的时间。但是,很多时候,我感觉自己是被“诱导”消费的。算法似乎很擅长捕捉我那些转瞬即逝的“想要”,然后用各种理由——比如“限时优惠”、“最后一件”、“购买此商品的人还买了”等等——来强化我的购买欲。我常常会在犹豫不决的时候,看到一个“销量很高”或者“好评如潮”的推荐,然后就顺水推舟地买下了。事后回想,我真的那么需要它吗?还是只是被那些经过精心包装的“数据”和“评价”给说服了?这种感觉,就像是我的消费决策,有一部分是被算法在幕后悄悄操控的。

3. 社交互动的“情感算法”:

社交媒体上的“点赞”、“评论”、“分享”这些互动行为,背后也是算法在默默工作。我发现,如果我发布的内容获得了比较多的互动,平台就会把我这条内容推给更多人,我看到的也更多是那些能引起大家共鸣或争议的内容。相反,那些比较平淡、或者表达一些比较个人化、不那么“大众化”想法的内容,往往就沉没了。

这导致我发朋友圈或者微博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去思考:“这条内容会不会受欢迎?”“会不会得到很多赞?” 我可能会更倾向于发布一些看起来比较光鲜亮丽、或者能引发大家热闹评论的内容,而那些我内心真正想表达的,但可能不那么吸引眼球的东西,却越来越少拿出来分享了。我感觉自己的一部分情感表达,也变得有了“表演性”,在迎合算法的喜好,而不是全然的真实流露。

4. “被算计”的真实感受:

说实话,当意识到这些“背后力量”的存在,并且它们如此精准地掌握我的喜好、甚至是在影响我的决策时,确实会产生一种“被算计”的感觉。这种感觉不仅仅是“被推荐”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种 隐私的侵蚀和自主性的削弱。我的个人数据,我的浏览痕迹,我的每一次点击,都在被收集、分析,并被用来构建一个关于我的模型。然后,这个模型又被用来反过来影响我的行为。

有时候,我会觉得,我并不是在自由地探索信息和消费品,而是在一个被算法精心设计的“数字游乐场”里,按照它设定的路径玩耍。我可能会被引导去关注那些它认为“重要”的信息,购买那些它认为我“需要”的商品,甚至在社交媒体上,以它认为“有效”的方式去互动。这种感觉,不是被服务,而是 被精准地“理解”和“操控”。

尤其是在一些涉及到更敏感的领域,比如健康信息、金融理财,我更会担心算法的偏见或者不准确性会给我带来不好的影响。比如,我搜索了一些关于某种疾病的信息,会不会被推送更多关于该疾病的广告?或者在借贷平台上,我的行为会不会影响到我的“信用画像”,从而影响到我未来的金融选择?这些担忧,都让我觉得算法的影响,远不止于便利和推荐那么简单。

所以,北大报告里提到的“近七成网民感到被算法算计”,我完全能够感同身受。这种感觉,是一种对未知力量的警惕,是对个人边界的担忧,也是对数字时代下自主性如何保障的深刻追问。我希望能有更多的透明度,更多的选择权,让我能更清楚地知道我的信息是如何被使用的,以及算法是如何在影响我的。毕竟,在这个日益数字化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权利不被“算计”,而是真正地做自己的主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不安全的不是算法,而是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