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北大报告称2012年中国财富基尼系数 0.73?

回答
关于北京大学发布的关于2012年中国基尼系数达到0.73的报告,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议题,因为它直接触及了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中最敏感和最核心的问题之一——收入分配的公平性。要详细理解和看待这个数字,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1. 理解基尼系数的含义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基尼系数是什么。基尼系数是一个衡量收入不平等程度的统计学指标,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或0%到100%):

0 (或0%): 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即所有人的收入都完全相同。
1 (或100%): 表示绝对的不平等,即一个人拥有所有财富,而其他人则一无所有。

通常来说,国际上把基尼系数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超过这个数值,就意味着收入分配的差距比较大了,可能引发社会问题。

2. 2012年中国基尼系数0.73的解读

如果北大报告中提到的2012年中国基尼系数确实是0.73,那么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数值,远超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这个数字暗示着:

极端的不平等: 意味着中国在2012年,收入分配的差距是相当悬殊的。少数人掌握了绝大部分财富,而绝大多数人的收入相对较低。
与普遍认知的偏差: 很多公众对中国收入不平等的感知可能已经很高,但0.73这个数字如果属实,则意味着实际的不平等程度可能比很多人想象的还要严重得多。
潜在的社会风险: 如此高的基尼系数可能预示着社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例如社会矛盾的加剧、贫富差距带来的心理失衡、以及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阻碍。

3. 关于北大报告及其数据来源的几点思考(在看待时需要注意)

在看待北大报告及其提出的0.73这一具体数字时,我们需要进行审慎和多维度的分析:

报告的来源和方法论:
是谁发布的? 报告由北京大学哪个研究机构发布?是经过严格同行评审的学术成果,还是内部的初步研究?
数据来源是什么? 是依靠官方统计数据,还是独立的抽样调查?不同的数据来源和统计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例如,官方统计数据可能存在漏报高收入或低收入人群的情况。
统计口径是什么? 是衡量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还是财富的基尼系数?财富的基尼系数通常会比收入的基尼系数更高,因为它包含不动产、金融资产等。
统计时间点和范围? 2012年这个时间点的数据,是否能代表当前的情况?统计范围是全国范围,还是特定地区?
与其他研究结果的对比:
过往数据: 与中国政府发布的官方基尼系数(通常在0.450.5之间波动)相比,北大报告的0.73差异巨大。这种差异需要被解释。
其他研究机构的结论: 是否有其他国内外权威机构在相近时间点对中国基尼系数进行过研究?他们的结果是多少?对比这些结果有助于判断0.73的可靠性。
数据差异的原因: 如果存在显著差异,那么需要深入探究其原因,是统计方法、抽样偏差、数据源的不同,还是对“收入”或“财富”定义的差异。
“财富”而非“收入”的重要性: 如果报告指的是“财富”基尼系数,那么0.73虽然仍然非常高,但可能比收入基尼系数0.73更容易理解一些。因为财富的集中度通常远高于收入。

4. 可能导致高基尼系数的原因(在中国背景下)

如果0.73的基尼系数(无论是收入还是财富)是准确的,那么在中国这样的转型经济体中,可能的原因包括:

改革开放的早期红利分配不均: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掌握资源、信息、权力的人可能更容易获得巨大的财富增长,而普通民众的增长相对缓慢。
制度性因素:
资源禀赋和机会不平等: 城乡二元结构、区域发展不平衡、户籍制度等可能导致不同群体在获取教育、医疗、就业机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资本对劳动力的支配: 资本的逐利性可能导致利润更多地流向资本所有者,而劳动者报酬的增长相对滞后。
寻租和腐败: 一些不法行为可能导致财富的非法转移和集中。
金融市场发展: 金融工具和投资渠道可能对不同收入群体开放的程度不同,投资收益的差异也会加剧财富不平等。
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 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在不同地区(沿海与内陆、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世代财富转移: 已经积累的财富更容易通过继承等方式进行代际转移,这会使得财富更加集中。

5. 面对高基尼系数的可能应对策略和影响

如果0.73的基尼系数得到证实并被认为是一个严峻的问题,那么政府和学界通常会关注以下方面:

政策调整:
税收政策: 累进税制改革、遗产税、赠予税等,以调节财富分配。
社会保障: 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完善社会福利体系。
教育和医疗改革: 促进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打破阶层固化。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规范企业薪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保障劳动者权益。
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 阻止资本过度集中和垄断。
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社会稳定: 持续的贫富差距可能导致社会不满和不稳定。
消费能力: 多数人的收入较低会限制国内消费市场的增长潜力。
经济效率: 过度的不平等可能降低社会总体的福利水平,甚至影响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例如,教育机会的不均可能导致人才浪费)。
社会信任: 财富分配的不公可能侵蚀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

总结:

北大报告提出的2012年中国基尼系数0.73如果属实,则揭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收入或财富分配不平等状况。在看待这一数据时,我们既要认识到其可能反映的现实问题,也要对其数据的可靠性、统计方法和来源进行审慎的考量。同时,理解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制度性、经济性原因,并思考相应的政策应对措施,是深入分析这一议题的关键。

需要强调的是,关于中国基尼系数的研究存在多种不同的估算,且不同机构的结论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讨论“0.73”这一数字时,了解报告的具体细节和研究方法至关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被滥用的基尼系数 - 源素周期 - 知乎专栏


Part One


——2012年全国家庭净财产均值为43.9万元,较2010年增长了17%。

——中国家庭财产的不平等程度,也在迅速升高。其中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三成以上的财产,底端25%的家庭仅拥有全国1%的财产。


——1995年我国财产的基尼系数为0.45,2002年为0.55,2012年我国家庭净财产的基尼系数达到0.73


上述所引,是《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中的结论数据,该报告由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组织调研完成。数据是一回事,怎样解读数据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作为「中国自己的机构作出的正式调查报告」,借助微博传播,这份报告激起了更大波澜。不忿者已经搬出了基尼系数的世界排名,惊呼中国高达0.73的基尼系数(相应的以百分数表示的Gini Index即为73)是多么触目惊心:

「这种程度的不平等,绝对不是什么自由竞争的结果,只可能是逆向再分配(regressive tax)造成的。这种不平等还能继续统治,靠的是户口制度让穷人无法在城市扎根而形成社区。」


但很多人显然混淆了Wealth Gini Income Gini 二者之间的区别。前者,财富基尼系数,由居民所拥有的财富来定义;后者,收入基尼系数,则由居民的收入来定义。二者不具备可比性。


我们平时使用「基尼系数」一词时,默认为后者,如维基百科给出的解释:

基尼系数(英语:Gini coefficient),是20世纪初意大利学者科拉多·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基尼指数(Gini index)是指基尼系数乘100倍作百分比表示。在民众收入中,如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所有收入都集中在一个人手里,其余的国民没有收入),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绝对平等,但这两种情况只出现在理论上。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图中横轴为人口累计百分比,纵轴为该部分人的收入占人口总收入的百分比,三条色线各表示不同情况下后者和前者的比例。绿线表示人口收入分配处于绝对平均状态,蓝线表示绝对不平均(即所有收入由一人独占),红线则表示实际情况。红线和绿线之间的面积越小,则收入分配越平等。

「财富基尼系数」可以仿照「收入基尼系数」来构建,只需将「收入」改为「财富」即可。「财富」与「收入」二者的不同,决定了构建其上的财富基尼系数和收入基尼系数的不同。由于财富具有代际和年际间的累积性,财富基尼系数通常会大于收入基尼系数。美国的财富基尼系数约为0.8,而收入基尼系数却在0.4-0.5之间。


以基尼系数来谈及中国的贫富差距时,总有人会提及美国的基尼系数,指出(无论是收入基尼系数还是财富基尼系数)两国其实相差不大,甚至可以说美国的贫富差距大于中国。(因为中国的基尼系数有诸多版本,官方给出的数字又备受质疑,所以只能取中位数了。)


以上所述,很多人没有搞懂两个基尼系数的区别。但这只是「基尼系数」这个指标被媒体和大众滥用的一个表现罢了,更加被滥用的,是和「基尼系数」密切相关的另一个指标。



Part Two


基尼系数的计算依据是洛伦茨曲线。由于在画洛伦茨曲线时,纵轴为该部分人的收入/财富占人口总收入/财富的百分比,所以很多研究者会关注另外一个和基尼系数紧密相连的指标:社会中前××%的人群占据了整个社会××%的财富/收入。这一指标更为直观,更能为普通人理解,在媒体传播时也就更具有话题和标题效应。比如《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中的「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30%以上的财产」就刺痛了许多人。很多人依据这个指标,认为中国的贫富差距大于美国。


但他们同样混淆了「财富」和「收入」的区别。上面的图是美国「前××%的人群占据了整个社会××%的收入」而非美国「前××%的人群占据了整个社会××%的财富」。所以和中国的「顶端1%的家庭占有全国30%以上的财产」不具备可比性。

当然,依据美国「前1%的人群占据了整个社会××%的收入」,我们也可以说美国的贫富差距情况并不比中国乐观。很多美国媒体,也是以此为据进行抨击。但是,「社会中前××%的人群占据了整个社会××%的财富/收入」这种指标,真的是对贫富差距好的测度的?

问题在于「流动性」。无论是基尼系数,还是和基尼系数密切相关的Top 1%数据,都着眼于静态时点,无法体现流动性。而能缩小社会整体贫富差距的,恰恰是收入和财富在社会不同阶层间的流动性。美国前1%的人群占据了过高比例的收入,但两名学者, 华盛顿大学教授MARK R. RANK 和康奈尔大学教授Thomas Hirschl,在分析了长达44年的统计数据后指出:在美国,所谓的Top 1%的构成在不断变化。在25-60岁之间,有12%的人会进入收入前1%至少一年,有39%的人会进入收入前5%至少一年,有56%的人会进入前10%,73%进入前20%,只有0.6 %的人能长期(十年内)稳定属于前1%。

From Rags to Riches to Rags

虽然拿不到关于中国的数据,但我不认为在受贫富差距和阶层固化双重制约的中国,收入和财富的流动性情况会好过美国。

下次再读到「基尼系数」或者「社会中前××%的人群占据了整个社会××%的财富」时,请先停几秒思考下「财富」和「收入」的区别,并多问一句:这是好的测度吗?

———————————————————————————————————————————

看来很多人还是喜欢看简单直接的结论性文字。那好,「如何看待北大报告称中国基尼系数 0.73」?据上所述,总结看法如下:

1、这个0.73是wealth gini,不是通常人们认为的income gini,二者不具备可比性,当然,依然可以据此说中国的财富分配情况糟糕;

2、但严谨地说,基尼系数只是对贫富差距的近似测度,由于其忽视了流动性,所以在现今的解释力已经弱化。不过,「虽然拿不到关于中国的数据,但我不认为在受贫富差距和阶层固化双重制约的中国,收入和财富的流动性情况会好过美国」。所以即便将财富的流动性这一因素纳入考虑范围,我们也可以根据0.73这一数据说中国的财富分配相当不公。如果能有进一步的数据支持就更好了。

3、学术研究与探讨,不等同于直观、片面的生活体验,也不等同于简单的情绪宣泄。批判也请批判在点子上,不然猪队友害人害己,徒增笑料。

user avatar

中国的财富基尼系数达到0.73,最富有的1%家庭占有三分之一的社会财富,其原因有以下两点。

1,财富的积累过程使其不平等程度较高。

我在

为什么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

里提到过这样一个概念,一般来说,收入是一个人的边际产出回报,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而财富则是由一组随机增长率累计起来的,服从幂律分布。财富幂律分布的特点可以这样表述,当我们观察最富有的a%人口所占有的财富占社会总财富的比例b%时,有这样一个规律——每当a乘以10或者除以10,b仅会乘以2或者除以2。

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美国前10%的富人大约占有80%的社会总财富,而前1%的富人占有40%的财富,前0.1%就是20%,前0.01%仍然占有10%。这个数字仍然高于中国的情况,见下图:


当然,美国属于收入较为不平等的国家,在相对平等的欧洲国家,前1%富人所占有的财富比例没有40%那么高,从7.9%(斯洛伐克)至28.9%(德国)之间不等,见下图:


来源:

ecb.europa.eu/pub/pdf/s

从上图中,我们还能看到一项有趣的信息,那就是在一些国家,前80%的家庭已经占据了总财富的100%以上,那剩下的20%家庭岂不是拥有了负的财富?

没错,这是因为财富值最低的那些家庭往往会有借贷,他们实际上处于负资产状态。北大的报告中显示,中国最穷的25%家庭占有总财富的1%,这引起许多人的诟病,但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即使在相对平等的欧洲国家,最穷的20%人口拥有的财富总量也一般在1%以下,比如在德国,该数字为-0.5%。

更不用提美国,用2010年SCF数据可以算出,美国的财富基尼系数高达0.84,其中最穷的36%家庭的资产总和,是零;而最穷的43%家庭的资产总和,才刚刚达到全社会资产总和的1%。

在高财富集中度下计算出的财富基尼系数,自然也就比较高了。上图是2000年世界各国的财富基尼系数分布密度,来源在

这里

可以发现,绝大部分国家的财富基尼系数都集中在0.6到0.8的区间内,财富基尼系数在0.7左右的国家最多。许多主要国家(地区)的财富基尼系数都大于中国。应该说,0.73这个数字,可以说是比平均值偏高一些,但也处在正常范围内。更何况还有以下第二个原因。

2,大国的基尼系数一般偏高。

下图列出了欧元区各国在2010年的财富基尼系数,同样来自

这里

上图显示,除了德国和奥地利之外,欧元区的绝大多数国家的财富基尼系数都低于中国的0.73。

但不要忘了,在地域更加辽阔的国家,由于地区差距较大,基尼系数容易偏高。中国尤其如此。在

基尼系数临界值靠谱吗?

这个答案里面,我分解了中国的收入基尼系数。2010年中国的收入基尼系数达到0.48,但其中地区差距贡献达到0.25。这个比例超过了美国和巴西这两个不平等程度较高的国家。这说明中国的收入不平等中,最主要的拉动因素是地区间收入差距,但在地区内部,收入不平等程度反而不是很高。

比起收入来,家庭财富受到的地域影响更大。特别是由于财富包含了房产这一区域价格差异极大的资产,如果不考虑地区差距而简单计算财富基尼系数,得到的会是一个偏高的结果。事实上,如果使用HFCS数据,将整个欧元区视为一个「国家」,并计算这个「国家」的财富基尼系数,那么结果也会达到0.70,并不比中国的0.73低多少。

如果要与欧洲各国进行比较,中国的「省」就是一个在面积和人口上都比较合适的单位

使用北京大学撰写该报告时所使用的CFPS2012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那些样本数目在500以上的各省财富基尼系数:

从上图可以发现,当我们把计算财富基尼系数的区域缩小到省的时候,各省的基尼系数几乎都回到了0.6到0.7的范围内,与欧洲各国的情况类似了。这组数据说明,中国与整个欧元区的不平等状况实际上是十分类似的——各国(省)内部较为平等,但综合成一个大经济体之后,由于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就显得不那么平等了。

结论:

由于以上两个原因,我认为中国财富的基尼系数达到0.73,并不是一个值得让人忧心忡忡的结果。事实上他比我预期得还要小一些,我原本以为他至少会更接近美国的0.84,例如达到0.8左右。

同样,我也不认为中国需要根据这个数字制定什么特别的经济政策。虽然我在

应该向富人多征税吗?

这个答案中提到可能应当设置更高的边际税率,用于收入再分配,但如Piketty的建议那样进行更直接的财富再分配政策,似乎对于中国来说仍然太早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北京大学发布的关于2012年中国基尼系数达到0.73的报告,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议题,因为它直接触及了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中最敏感和最核心的问题之一——收入分配的公平性。要详细理解和看待这个数字,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理解基尼系数的含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基尼系数是什么。基尼系数是一个衡.............
  • 回答
    关于媒体对陶澍院士相关言论的报道是否存在扭曲的问题,需要从科学事实、媒体报道逻辑以及公众认知误区三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陶澍院士的研究背景与核心结论陶澍是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权威学者,其团队长期关注室内空气污染(尤其是生物质燃烧)对健康的影响。根据他的研究:1. 研究重.............
  • 回答
    “逃离”还是“追寻”?大批年轻人涌入上海的背后最近,一则“大批年轻人从北京涌向上海”的消息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这背后究竟是逃离北上广的“逃离者”的故事,还是为了梦想而奋不顾身的“追寻者”的写照?这股年轻人的迁徙浪潮,又折射出中国城市发展和年轻人就业观怎样的变化?“疏解”的北京,“活力”的上海北京作为.............
  • 回答
    这篇文章,题目挺耸人听闻的,直接抛出了“拜金之风日盛”和“暴戾之气滋生”这样一些颇具冲击力的论断,并且将矛头指向了“北大毕业生返乡”。这个组合本身就很有意思,一边是名校光环,一边是社会现实,中间还夹杂着代际、城乡的隔阂,很容易引发讨论。首先,从“北大毕业生返乡”这个角度来看,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
  • 回答
    收到!这就给你聊聊这份报告,顺便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作息,尽量写得生动有趣,让你觉得更像是一个真实的人在说话。关于“四川打工人平均7点50起床,最能熬夜的城市是京沪深广”这件事,我的想法是这样的:首先,看到这个数据,我脑子里第一个反应就是:“哦,原来四川的朋友们起床普遍比我早!” 7点50,这个时间点,.............
  • 回答
    留守女孩 676 分报考北大考古系: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现象留守女孩以 676 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考古系,这一事件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是因为它触及了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要议题,包括教育公平、城乡差距、留守儿童群体困境、个人选择与社会期待等。要理解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 .............
  • 回答
    关于《人民日报》报道北科材料博士下基层车间,并引用“情怀可以当饭吃最幸福”这句话,我的看法是,这其中包含了多层面的解读和值得探讨的地方。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这则报道的核心意图。官方媒体报道这类事件,往往是为了传递一种价值导向和政策导向。北科材料博士下基层车间,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学以致用”和“服务基层”.............
  • 回答
    北京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这无疑是国家层面鼓励生育、优化生育支持政策的一个重要信号。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对当前生育率低迷现状的深刻关切,以及希望通过实际的经济支持来减轻家庭生育负担的决心。政策的落地:一项重要的民生举措一直以来,辅助生殖技术,尤其是试管婴儿,因为其技术复杂性、周期长、成功率受多种因素.............
  • 回答
    北京南四环那起令人痛心的SUV追尾铲车致两人死亡并引发大火的事故,以及随之而来的关于前车司机是否“只报警未及时挪车救人”的讨论,确实触及了许多关键的社会议题:交通安全、突发事件中的个体责任、公众的道德义务等等。这起事件的细节,以及我们对它的看法,都需要多角度、细致地去梳理。首先,我们来还原一下这起事.............
  • 回答
    “卖掉北上深的钱,足够买下半个美国”——这句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的说法,无疑触动了许多人的神经。它既是一种惊叹,也可能是一种误读,更是一种复杂社会经济现象的缩影。要理解这句话背后到底有多少“真金白银”和多少“浮夸成分”,咱们得一点点掰开了揉碎了看。首先,这句话的根基在于对“北上深”这三个顶级城市资产.............
  • 回答
    2022年北京公务员考试检察院、法院系统报名遇冷,绝大多数岗位竞争比仅徘徊在3:1左右,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在我看来,这并非简单的“遇冷”,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反映出当下年轻群体对职业选择的审慎态度以及对体制内工作的更深层思考。首先,我们得承认,相较于前些年公务员考试“千军万马过独.............
  • 回答
    这消息一出来,那真是像往年突然降温一样,让很多人都炸开了锅。国家建设部(现在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话不给北京“大裤衩”、“鸟巢”这类“奇奇怪怪”的建筑报批,这事儿得分好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咱们得明白,这话里头的“奇奇怪怪”是个挺主观的词。但既然能从部委层面说出来,而且还点名了“大裤衩”(央视“大裤衩.............
  • 回答
    北大教授对于“上职高没出息”的回应,即“社会现实就是这样,不应该在男生还没成熟时把他们送到职高”,是一个触及社会观念、教育体制以及个体发展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话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解读和看待这个观点:一、 教授观点的核心内容及其背后逻辑教授的表述可以拆解为两个主要部分:1. “社会现实就是.............
  • 回答
    这位北京大学教授的说法,触及了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一个非常现实且复杂的问题,那就是高等教育普及化带来的“价值稀释”感以及随之而来的对教授职业吸引力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北大教授“贬值太厉害”的说法背后: 高等教育普及化与稀释效应: 规模扩张: 中国的高等教育在过去几十年.............
  • 回答
    如何看待北大历史系副教授赵冬梅对《檀渊之盟》的评价?北大历史系副教授赵冬梅对《檀渊之盟》的评价,即“并不是那么坏的条约”,是一个颇具洞察力和历史厚重感的观点,也与许多传统认知有所不同。要理解这一评价,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檀渊之盟》的历史背景、条约内容、签订的时代背景以及赵冬梅教授可能持有的评价标准和历.............
  • 回答
    北大毕业生当房产中介的现象及其引发的热议:高学历是否是人才的浪费?北大毕业生选择当房产中介,这一现象在近年来逐渐引起社会关注,并引发了广泛的热议。这不仅仅是一个职业选择的问题,更触及了我们对人才定义、职业价值、教育回报以及社会阶层流动的深层思考。要理解这一现象及其争议,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
  • 回答
    “名利两无收”的风波:北大官微小诗引发的争议最近,北京大学官方微博发布的一首小诗,意外地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不小的波澜。“哪晓岁月蹉跎过,依然名利两无收”这两句诗,被一些网友解读为“官方嘲讽”,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声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让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其中折射出的多重.............
  • 回答
    关于北京大学教授冯仁杰被举报与多人发生不正当关系的事件,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深感遗憾和担忧的事件。从公开的信息来看,这件事情涉及到的不仅是个人的道德品质问题,更触及到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学术声誉以及学生权益等多个层面。事件本身:首先,我们要明确事件的核心是“举报”。这意味着有学生或知情人士通过正规渠道或.............
  • 回答
    这事儿,往大了说,真是牵扯到教育公平、人才选拔机制,乃至我们社会对“优秀”的定义。单从“成绩太低,极可能被退学”这几个字来看,普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这不就是考砸了然后被学校不要了吗?但发生在北大这样的顶尖学府,性质就变得复杂和值得深思了。首先,咱们得捋清楚这事儿的几个关键点。北大作为一个享有盛誉的高.............
  • 回答
    北京大学的牟林翰及其女友事件,确实在社会上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和讨论。这件事之所以能掀起波澜,很大程度上因为它触及到了几个非常敏感和重要的社会议题:校园暴力、权力关系的不对等、性别议题以及名校光环下的道德约束等。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大家普遍了解的一些情节。事件的主角牟林翰是北京大学的学生,在一次与女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