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媒体扭曲报道称北大陶澍院士指出「农村烧饭产生大量PM2.5,导致每年数十万人死亡」?

回答


关于媒体对陶澍院士相关言论的报道是否存在扭曲的问题,需要从科学事实、媒体报道逻辑以及公众认知误区三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陶澍院士的研究背景与核心结论
陶澍是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权威学者,其团队长期关注室内空气污染(尤其是生物质燃烧)对健康的影响。根据他的研究:
1. 研究重点:2016年《Nature》发表的论文中,陶澍团队系统评估了中国农村地区使用固体燃料(如木材、秸秆、煤炭等)进行烹饪和取暖时产生的PM2.5污染问题。
2. 数据来源:该研究结合了卫星遥感观测、空气质量模型以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数据显示,农村地区因燃烧生物质导致的PM2.5排放量在冬季可能达到城市地区的数倍。
3. 健康影响:论文指出,室内空气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血管疾病及肺癌等密切相关,但并未直接给出“数十万人死亡”的精确数字。



二、媒体报道中的潜在扭曲点
媒体对科学结论的传播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
1. 数据断章取义:
原始研究中提到的“因室内空气污染导致的早逝人数”是基于全球范围的数据(如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的统计,室内空气污染每年导致约380万人死亡)。但部分报道可能将这一全球性数据直接套用于中国农村地区,导致数值被错误放大。
例如,“数十万”可能混淆了“全国总人数”的概念,而实际研究中并未明确给出中国农村的具体死亡人数。

2. 因果关系简化:
报道可能将“烧饭产生PM2.5”作为唯一或主要因素,忽略了其他关键变量。例如:
燃料种类差异:不同地区使用的生物质(如秸秆、木材)燃烧效率不同,产生的污染物浓度差异显著。
通风条件:传统炉灶的密闭性差会导致室内污染加剧,而现代清洁能源设备可大幅减少排放。
其他污染源:农村地区的PM2.5也可能来自农业活动(如焚烧秸秆)、交通排放等。

3. 科学表述的模糊化:
原始研究中可能使用了“相关性”或“风险因素”的表述,但媒体报道可能将其转化为绝对因果关系(如“烧饭直接导致死亡”),忽略统计学上的不确定性。



三、公众误解与认知偏差
1. 对PM2.5的认知误区:
PM2.5是颗粒物的统称,其来源复杂。农村地区烧饭产生的PM2.5虽然严重,但若与其他污染源(如工业排放)相比,实际贡献比例可能被高估。
例如,中国北方冬季燃煤供暖的PM2.5排放量在某些时段可能远超农村炊事污染。

2. 对“健康风险”的夸大:
研究中提到的死亡人数通常基于长期暴露后的统计模型推算,而个体风险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基础疾病等)。媒体报道可能未明确说明这一复杂性。

3. 政策与技术背景缺失:
中国近年来通过“煤改气”“清洁能源替代计划”已显著减少农村地区烧柴、燃煤现象。部分报道忽略了这些改善措施,导致公众对现状产生错误预期。



四、如何理性看待此类报道?
1. 核查原始研究:
建议查阅陶澍团队发表的论文或权威学术期刊(如《Nature》《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获取准确数据。
注意区分“全球数据”与“中国区域数据”,避免混淆。

2. 警惕媒体简化逻辑:
科学研究常需多维度分析,而媒体报道倾向于追求简洁性。例如,“烧饭导致数十万死亡”的表述可能忽略了其他污染源和风险因素。

3. 理解统计推断的局限性:
健康影响的研究通常基于流行病学调查,存在统计误差范围。报道中提到的“精确数字”可能是模型估算值,而非实测结果。

4. 关注政策与技术进展:
中国农村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已覆盖数亿人口(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实际污染状况可能比媒体报道更复杂。



五、科学传播的改进方向
1. 科学家主动解释:
学者可通过科普文章、媒体访谈等方式澄清研究结论,避免数据被过度简化或误读。
2. 媒体责任强化:
媒体需区分“科研成果”与“公众解读”,在报道中明确标注数据来源、统计方法及局限性。
3. 公众科学素养提升:
通过教育和科普活动,帮助大众理解复杂问题的多维度特征。



结论
媒体对陶澍院士研究的扭曲报道可能源于数据断章取义、因果简化以及对科学表述的误读。公众在面对此类信息时,应结合原始研究内容、政策背景及科学传播规范进行理性判断,避免被片面信息误导。同时,科学界和媒体需加强协作,推动更准确、全面的信息传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2月17日发现问题已被修改,原问题如下,

一看到这种有火药味明显在挑起人民矛盾又带强烈反智倾向的问题时,我就感到非常恶心。

等把原文看完,果然发现我的直觉是对的。提问者根本是在歪曲事实,根本没有看过原文或者看懂了却故意假装看不懂。


原文说到: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rural residential emission-associated premature deaths were as high as 570,000 (370,000–710,000 with the 95% uncertainty interval) in 1992 and decreased to 210,000 (140,000–260,000) in 2012 according to the GEMM model.


我特意查了一下premature death这个词,得知其意思是低于平均死亡年龄的死亡。简单来说就是寿命低于预期值。

那原文的研究的是:农村居民排放的PM2.5会引起寿命降低的问题

请注意,原文说PM2.5排放导致的是寿命降低而不是直接死亡。本问题标题“农村烧饭产生大量PM2.5导致每年数十万人死亡”的说法几乎属于胡扯。


而且,这篇文章的本意应该是:现在农村居民开始使用清洁能源,所以来自农村的PM2.5逐渐减少。见下图蓝色部分

进而,PM2.5对农村人口寿命的影响也降低了。


原文明明说的是清洁能源带来的好处,文章标题也写得清清楚楚。谷歌翻译虽然有点怪怪的,但是是个中国人应该都能看懂这句话的意思。

而本问题却把重点放在了“农村烧饭产生PM2.5导致人口死亡”上,再加上强调了“北大”“中科院”。


我有理由相信提问的人就是想搞个大新闻。提问者角度刁钻的提问方式,给人一种“北大教授不学无术,歧视农民”的感觉。粗略看了下本问题下的其他回答,基本都被提问者带偏了。

可惜他姿势水平不够,原文都没读过,就想要引战。

比如题主,更令我心寒的是本回答下面的各位答主,你们也不看原文就被题主牵着鼻子走?

耗子尾汁吧各位。

user avatar

说句大家不爱听的话,如果我们把“农村烧饭”稍作扩展,看作是“民用散煤燃烧”- 也就是包括取暖 -的话,那么的确污染非常大,大到了超出想象的地步。

2017年底的那场煤荒大家应该还记忆犹新。《人民日报》当时发表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叫做“治理散煤污染,思路要广一点”。里面有一些数据我们不妨摆出来看看:

研究显示,烧1吨散煤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是电煤的10倍以上。散煤燃烧是秋冬季重污染天气频发的重要原因,在某些城市部分时段,散煤污染排放甚至超过工业排放、机动车排放。
  在大气污染重灾区京津冀地区,每年散煤消费量超过4000万吨,占区域煤炭使用总量的10%,但对污染物排放量的贡献超过50%。“京津冀地区,90%以上的散煤用于生活采暖,散煤燃烧对大气中PM2.5的年均贡献约为7.2—9.2微克/立方米。

煤炭的集中利用已经很干净了,并且环保水平还在日益提升,前景光明。随着现代电厂技术的进展,大型火电厂的污染物排放已经做到超净排放了。也就是说,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超过5 mg/m³、35 mg/m³、50 mg/m³,达到天然气的标准。

但是,散煤,尤其是民用散煤却不然。它的利用方式就决定了它是不可控的。

  • 它排放分散,所以不可能集中处理;
  • 它排放点低,所以直接对大气造成污染;
  • 它燃烧方式粗放原始,所以效率低,污染大;
  • 它规模小,所以污染治理成本极高。

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技术可以对小规模散煤排放做出控制。现有的技术都只是稍作缓解而已:

  • 煤改气,我国没有那么多天然气;
  • 煤改电,老百姓的成本直接提升三倍,就算是国家补贴,沉重的财政负担不说,补贴后老百姓仍然不愿用。
  • 洁净煤,价格肯定更高,并且所谓洁净煤,也只是有限地降低排放,和集中利用仍然相差甚远。

所以说民用散煤造成污染很大,并且暂时看不到很好的治理方法。严格讲,它造成疾病、死亡率上升,那是必然的,这么说也没有什么大毛病。

我们现在面临的矛盾是,明知道它污染,但是我们不可能离开它。民生大于天,得来蓝天,伴之而来的是难以承受的严冬,相信没有人愿意这种结果。所以,那次煤荒事件后,随后就有人民日报文章“让煤不再‘英雄气短’”定性,接着就确定了所谓的“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宜煤则煤”的指导方针。

我一直的观点就是,环保问题是个综合的社会问题,不是单独的环保或能源问题,它牵涉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生保障,最后才是蓝天的问题。

任重道远,我辈研发人员任务艰巨。

user avatar

又是一种故意制造情绪编故事来骗网民的自媒体文章,大家可要长长心了。

太长不看的简单的说:

文章的结论:农村的做饭和取暖方式会导致室内的空气污染尤其是pm2.5很高,所以影响健康——正确。

网友的推论:农村对中国大气的pm2.5贡献大——自己编的或者臆想的结论,错误。


下面来聊一聊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重点研究的是【室内空气污染】,一定要记住这几个字,尤其是【室内】这两个字。

文章的题目是:Residential solid fuel emissions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air pollution and associated health impacts in China

非常明确的有Residential这个词,意思是住宅/室内 固体燃料排放对空气污染和相关的健康影响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首先对住宅中的能源燃烧排放废物进行了研究,农村的燃烧能源主要来源是木材、煤炭和农作物秸秆之类的,城市则是天然气、煤气等。

这二者对于室内空气的污染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天然气煤气燃烧的主要结果是二氧化碳。但是木材、煤炭和农作物秸秆这种燃烧可不一样,他们不仅会产生二氧化碳,更重要的是由于材料本身以及不充分燃烧,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也就是大家看到的烟。

下表是煤炭直接燃烧时候产生的污染情况:

事实上,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住户在做饭时刻时室内PM2.5 浓度为 71μg/m3 ,以木材为燃料的室内浓度高达212 μg/m3。

文中也提到了,农村的燃烧方式,会导致室内的pm2.5高达室外空气pm2.5的3倍(中国住户的室内 PM2.5平均浓度(73 ± 34 μg/m3)为室外空气(22 ± 16 μg/m3)的三倍。)

结果就是导致在室内,农村人暴露于pm2.5的水平远高于城市人


而这种长期的情况下,必然会导致健康受损,毕竟pm2.5的影响已经是公认的了

Fine (PM2.5) and ultrafine (PM0.1) particles (aerodynamic diameter < 2.5 and < 0.1 microm) are able to reach the small airways and terminal alveoli, and PM0.1 can also be translocated directly into the systemic circulation. PM2.5 and PM0.1 are mainly formed by fossil fuel combustion and are the main components of exhaust emissions from motor vehicles.

于是作者进一步研究了农村和城市死亡和空气排放的关系,结果发现相关性很高。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是忽略了其他的因子了,只关注室内空气排放的问题。

顺道,作者还做了一下各种室内污染排放对总pm2.5的贡献,如下图所示

可能这一点会让人觉得农村室内污染对当地pm2.5的贡献更大

但这纯属误读。

首先,我们可以发现煤炭(A),取暖(D)的趋势呈现了明显的西北东南走向,如果你贸然的得出了煤炭和取暖导致pm2.5更高的话,那就真是搞笑了。

因为,稍微有点地理认知的,马上会意识到一个著名的线:胡焕庸线。

这条线代表着中国人口密度的分布图,其实也代表着另一个数字:中国的经济分布。

东南方向经济要明显高于西北方向。

于是,结论就来了。

农村地区居民取暖和燃烧对pm2.5贡献大,是因为当地工业相对较弱,自然这些个人排放比例就相对上升了。

反过来,东南地区工业强,各种排放更多,自然就导致个人排放比例相对下降了。

你想象,你一个人住农村,每天对空气污染排放主要就是增加做饭取暖了。但是到了大城市,你得那点贡献,能比得过工厂之类的排放吗?

瞅一个图,你会发现,胡焕庸线的右侧空气污染明显更严重啊,正是因为总量更高,才把居民的排放比例减下来了。

其实,中国空气污染的贡献早已经研究的很多了。

对于空气污染,贡献最大的是工业污染和煤炭、土壤,生物质燃烧反而是较小的。

而且,这里的煤炭,可不是用来做饭的,而是生产的,电力、工业锅炉、煤化工和建材窑炉才是煤炭大户。

所以,真正造成中国大气污染的, 肯定不是农村烧煤烧秸秆,而是工业生产。

其实,我想起另外一个图,中国的最大叶面积指数地图,大概可以代表绿化问题

leaf area index,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即:叶面积指数=叶片总面积/土地面积。

这图和我国的pm2.5分布图比较重叠,你是不是会得出,绿化是导致pm2.5的罪魁祸首啊?

顺便说,其实烹饪也和空气污染有关的比如油烟就是典型的污染物。随着食用油温度的提高,食用油本身开始发生热氧化分解,并逐步散发出刺鼻的味道,以及肉眼可见的油烟。这些颗粒主要是以液体和固体的气溶胶形式散发,大体上涵盖了PM0.1到PM10的范围,可以说是影响室内空气的重要因素。

甚至还有网民做了个小实验,做了个大家最爱吃的大餐:

You share rose get fun(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No!

鱼香肉丝盖饭。

结果发现厨房内的pm2.5上升到了重度污染的地步。

有人列出了一个研究对比结果,发现不同的烹饪方式带来的空气污染差别巨大。

最合适的自然是蒸喽,不过美食和空气之间如何选择,这是另一个问题了。


所以,到了这里,估计你大概也明白这篇文章的研究内容和目的了吧。

简单总结一下

1,农村的做饭和取暖会导致室内的空气污染加重)——这不明摆着嘛

2,农村的室内污染会导致居民健康受损,和死亡率的相关性被低估了——室内空气pm2.5高必然影响健康。

3,由于农村不发达工业少,所以取暖和做饭带来的pm2.5对当地空气的pm2.5比例贡献相对更高。

但是,请注意,这是建立在农村地区总pm2.5来源少的情况,因为对于大城市来说,居民的pm2.5贡献远低于工业生产之类的,因此,并不意味着农村居民对中国的pm2.5贡献更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媒体对陶澍院士相关言论的报道是否存在扭曲的问题,需要从科学事实、媒体报道逻辑以及公众认知误区三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陶澍院士的研究背景与核心结论陶澍是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权威学者,其团队长期关注室内空气污染(尤其是生物质燃烧)对健康的影响。根据他的研究:1. 研究重.............
  • 回答
    关于媒体评论文章《「做题家」们的怨气为何要往丁真身上撒?》,这一现象折射出当代社会结构、教育体系、舆论生态与个体心理之间的复杂关系。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现象背景与社会语境1. "做题家"的定义与困境 "做题家"通常指通过高强度应试教育取得高分的群体,其核心矛盾在于: .............
  • 回答
    媒体曝光北京医院周边“黑民宿”两居室住12人,这一事件不仅是公共安全和居住条件堪忧的警示,更是社会管理和城市发展中长期存在的复杂问题的集中体现。要深刻理解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如何看待媒体曝光北京医院周边“黑民宿”两居室住12人?从不同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
  • 回答
    媒体关于“高等教育普及下,60岁退休导致代际不公”的说法,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它触及了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养老保障以及代际公平等多个层面。我认为这个说法既有一定道理,但也需要辩证地看待,并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支持“60岁退休造成代际不公”的论点及解读.............
  • 回答
    媒体文章《一个 24 岁的男生,决定做结扎手术》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且具有话题性的选题。它触及了生育自主权、性别观念的转变、社会对男性角色的期待以及个人生活选择的自由等多个层面。要深入看待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文章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打破性别刻板印象: 传统观念中,生育的.............
  • 回答
    对于媒体评价王冰冰遭人肉曝光隐私,“病态追星触及法律底线”的说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和理解。这背后涉及网络暴力、个人隐私保护、法律边界以及社会责任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一、 事件的本质:人肉搜索与隐私侵犯首先,我们要明确事件的核心——人肉搜索(doxing)。人肉搜索是指利用互联网信息对特.............
  • 回答
    媒体评选2021年度十大女性形象:李靓蕾、都美竹的“走出男性阴影”之解读2021年,中国媒体评选出的年度十大女性形象,其中提及李靓蕾和都美竹,并称她们“走出男性阴影”,这一评价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理解这一评价,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李靓蕾与都美竹事件的背景首先,我们需要回.............
  • 回答
    媒体报道的“山东242人涉嫌冒名顶替取得学历,涉及14所高校”的事件,无疑是一起严重的教育领域舞弊案件,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强烈的愤慨。要详细看待这起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严重性与影响 对教育公平的根本性挑战: 高考、大学招生和学历授予是当前社会重要的教育资源分配和人才.............
  • 回答
    媒体报道巴西总统新冠肺炎检测结果呈阳性,而总统本人随后亲自反驳称“结果呈阴性”,这种情况在公共传播领域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深入分析的现象。它涉及了信息发布、公信力、媒体责任、个人行为以及公众认知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解读:一、信息发布与传播的复杂性: 信息源的权威性与可信度: .............
  • 回答
    “限电是一盘大棋”的说法,以及随之而来的“低级红”“高级黑”的讨论,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剖析的现象。它触及了媒体传播的复杂性、公众认知偏差以及特定语境下的政治表达。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展开:一、 “限电是一盘大棋”的说法如何产生?1. 政策解释与“宏大叙事”的诱导: 在面.............
  • 回答
    媒体再次披露敦煌阳关林场防护林面积为 13300 亩的资料,这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深入探讨的事件,因为它涉及到生态环境保护、林业管理、历史记忆以及公众舆论等多个层面。要全面看待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媒体再披露的背景和意义: 事件的“再披露”性质: “再披露”意味着这个问.............
  • 回答
    快手全资收购 AcFun:一场围绕内容、用户与生态的战略博弈快手全资收购 AcFun(以下简称 A 站)的举动,无疑是近期国内互联网领域的一件大事。这一消息在引发广泛关注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解读和猜测。要理解这次收购的深层含义,需要从快手的战略意图、A 站的现状以及可能带来的多方面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 回答
    最近媒体上关于“宣扬暴力、灵异,变味的剧本杀”的讨论甚嚣尘上,引发了不少公众的担忧,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触及到了当下剧本杀行业发展中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要深入理解这种担忧,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变味”是关键。剧本杀最初的魅力在于其沉浸式的剧情体验、精巧的逻辑推理以及社交属性。玩家们在虚构.............
  • 回答
    国内媒体曝光“国内版N号房”事件时公布举报人姓名,这事儿,说实话,挺让人揪心的。首先,从保护举报人角度来看,这绝对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甚至可以说是非常不合适。你想啊,举报这种涉及性侵、虐待、甚至犯罪的事件,本身就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承担一定的风险。这些人愿意站出来,往往是出于正义感,或者对受害者的同情,.............
  • 回答
    媒体发布的这篇《315调查|饭圈、水军刷分控评,豆瓣评分还可信吗?》报道,无疑触及了当下文娱产业中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担忧的现象:粉丝为偶像作品“养号刷评”。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分数问题,而是牵涉到诚信、市场秩序、消费者权益乃至文化价值判断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看待这一现象:一、 什.............
  • 回答
    媒体发布文章《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这是一个非常积极和具有振奋人心的主题,通常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看”好这篇文章,可以从多个维度去分析,而要感受到“中国越来越强大”,则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并与现实世界中的观察进行比对。一、 如何看待媒体发布文章《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一篇名为《我们为什么能够成.............
  • 回答
    媒体发文称“剧本杀”宣扬暴力、灵异,易产生心理问题,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并给出更详细的看法。一、 媒体的担忧与指责的根源:首先,理解媒体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担忧是关键。剧本杀作为一种新兴的娱乐形式,其核心在于沉浸式的角色扮演和故事情节。而这些故事情节中,很多确实.............
  • 回答
    看到“小猪佩奇不能冲浪?别把责任都丢给动画片”这样的评论,我首先会觉得这篇评论切入的角度挺有意思,因为它没有直接讨论小猪佩奇本身的内容,而是借由一个可能引发争议的现象,触及到了一个更宏观的社会议题:我们如何看待和使用儿童媒介,以及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让我试着来拆解一下,这篇评论可能想表达的核心观点和.............
  • 回答
    媒体发文点名曲婉婷母亲案,并抛出“境外不是资产转移的天堂”的论调,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细致解读的事件。这背后牵扯的不仅仅是一个具体案件,更触及了公众对权力、金钱、司法公正以及国家财产安全的深层关切。首先,我们得理解这次媒体发声的背景。曲婉婷母亲的案件,虽然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但其涉及的金额巨大,以及案情的.............
  • 回答
    月入数十万,虚拟主播需监管——这篇媒体评论触及了当下直播行业一个颇具争议的焦点。它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观察到了虚拟主播经济背后的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并试图引发公众对于“监管”必要性的讨论。为什么是“月入数十万”?评论之所以会提及“月入数十万”这个数字,首先反映出虚拟主播经济的“吸金”能力,尤其是在头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