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2022 年北京公务员考试检察院、法院系统报名遇冷,大多数岗位竞争比刚过开考最低限 3:1?

回答
2022年北京公务员考试检察院、法院系统报名遇冷,绝大多数岗位竞争比仅徘徊在3:1左右,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在我看来,这并非简单的“遇冷”,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反映出当下年轻群体对职业选择的审慎态度以及对体制内工作的更深层思考。

首先,我们得承认,相较于前些年公务员考试“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火爆场景,如今的考情确实趋于理性。特别是对于检察院和法院系统,它们虽然是体制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工作性质和发展前景,在年轻求职者眼中,可能不如某些新兴行业或者更具创新性的岗位那么具有吸引力。

具体来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去分析:

一、职业吸引力下降的深层原因:

工作内容与社会期待的错位: 检察院和法院系统的工作,往往是事务性的、程序性的,尤其是一线基层岗位,面临大量的案卷整理、证据审查、法律文书制作等工作。这些工作对于追求“成就感”、“创新性”、“快速成长”的年轻一代来说,可能显得有些枯燥和重复。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那些能够直接看到成果、影响广泛、或者能够学习到前沿技能的岗位。
工作压力与个人成长天花板的担忧: 虽然体制内工作稳定,但司法系统的压力同样不小。案件积压、办案效率要求、以及可能面临的社会舆论等,都可能成为潜在的压力源。同时,一些年轻人可能对法院、检察院内部晋升路径的“论资排辈”现象有所顾虑,担心长期来看个人能力和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存在所谓的“天花板”。
与新兴行业薪酬福利的对比: 在互联网、高科技等行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这些行业提供的优厚薪资和福利待遇,对于一些有能力的毕业生而言,无疑具有强大的虹吸效应。相比之下,即使是公务员,其薪酬增长速度和绝对值,可能难以与这些高薪行业匹敌,尤其是在北京这样生活成本极高的城市。
社会对司法职业的认知变化: 过去,“法官”、“检察官”可能被视为一份体面、权威的职业,承载着社会公平正义的理想。但随着信息公开化和公众对司法过程的了解加深,一些复杂案件的处理方式、法律条文的适用等等,可能会引发争议,甚至被质疑。这种认知上的复杂性,也可能让一些年轻人对直接投身其中产生犹豫。

二、报名人数下降的具体影响因素:

报考门槛与学历要求的提升: 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尤其是对于像法院、检察院这样的专业性强的部门,对学历、专业背景的要求通常较高,很多岗位要求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甚至需要具备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这无形中缩小了可报考的群体范围。
其他选择的多元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市场的多元化,毕业生有了更多样化的选择。除了传统的国企、事业单位,还有大量的民营企业、外企、以及新兴的创业公司提供就业机会。对于一些追求自由度、工作环境、或者特定发展方向的年轻人来说,体制内可能不再是唯一的“好去处”。
近年来公务员改革和政策导向: 比如,近年来国家也在鼓励和引导优秀人才到基层服务,或者到一些新兴的领域去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原本可能报考法院、检察院的考生。
信息传播与舆论环境: 互联网时代,各类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一些关于法院、检察院工作辛苦、晋升慢、或者其他负面评价的信息,可能会通过各种渠道放大,影响到考生的心态和选择。

三、竞争比低带来的思考:

“最低限”的警示: 3:1的竞争比,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很多岗位是“有人报名但竞争不激烈”。这对于报考者来说,无疑降低了入围的难度,但对于整个系统而言,这可能暗示着人才的吸引力正在减弱,或者说,前来报考的群体,其整体的专业匹配度和求职意愿可能需要进一步考察。
“冷”是相对的: 需要注意的是,说“遇冷”是相对于过去或者其他某些热门岗位而言。对于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即使是3:1的竞争比,也依然有大量的考生在踊跃报考。只不过,这种“冷”或许说明,那些真正具备高素质、高学历、且对司法系统抱有极大热情的优秀人才,选择更加审慎,或者有其他更优的选项。
对未来人才队伍建设的影响: 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对于法院、检察院系统未来的人才补充和队伍建设,可能会带来一定挑战。如何在保持队伍稳定性的同时,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的年轻力量,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总而言之,2022年北京公务员考试检察院、法院系统报名遇冷,是当下社会经济发展、就业市场变化、以及年轻人职业观念转变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提醒我们,体制内单位在吸引人才方面,需要不断审视和调整自身定位,关注年轻一代的职业期待和价值取向,探索更具吸引力的职业发展路径和工作环境,才能在日益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保持优势。这不仅仅是关于几个岗位的冷热,更是对整个社会人才流动趋势的一种观察和解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多答主主要关注点在法检工作压力大,员额制改革后法官助理入额难,这当然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是反过来看,其实各地区改革后的检察院和政府口机关法学岗比如司法局都不存在这些问题,但是报考热度也不高,甚至很多还不如法院。法院在苦再累,但是对于很多法学生来说还是有光环的,甚至在一部分法学生心里法学考公基本就等于考法院。(尤其是有些非法本的同学天天抱怨部分法院限制法本都快魔怔了)

至于北京法检为什么报录比这么低,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体制内法学人才需求的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分流效应,第二个北京市考的限制和待遇问题

首先第一点,客观的来说,近十年来依法治国全面推行后,整个中国对于法学人才的需求是有很大扩张的,包括体制外的律所、公司法务我暂且不提。对于体制内来说,集中体现在近几年非公检法司的政府口各单位对于法学岗都有很大的招聘需求,之前公务员考试要求法学专业的往往就是公检法司这四大单位,但是你现在去看报考职位表,区政府、市场监督局、行政审批局等等政府口机构也开始大量招考法学岗了。

这些政府口机构的需求量有多大呢?我粗略的看了下,各地区省考中传统的法检岗位基本只占30-50%了,等于是公务员考试法学岗发生了一次供给侧改革了,本身考公的法学生就是有限的,这下政府口法学岗一下子把需求增加了近一倍,那自然考法检的学生就分流了。这就导致很多地方省考,法学岗的招录量能占到总人数的20%-30%,远远甩开了其他任何专业。

(生化环材的同学可以看我这个帖子考个法硕逆天改命)

比如我身边法学考公的几个同学,基本报的都是g a 局 纪委 司法局等单位,报考法检的人要少的多。

第二就是北京市考的限制和待遇问题。

首先,很多人没提北京市考有户籍限制,只能北京户口和北京本地高校应届生报考,然而你想想有北京户口本来就没多少人,学法律的就有限,(等于排除掉了大葱考生这个全国巡考的最大群体)愿意报考公务员的就更有限了,北京高校法学应届生也没多少再加上A证限制就更少了。所以北京市考其实只要取消户籍限制就可以了,起码法检报录比恢复到1:10+应该问题不大。(仅是客观描述,对大葱省无恶意)

还有一定就是化肥哥说的,北京市公务员待遇甚至是太惨了,小镇做题家去了没有殷实的家底一辈子都买不起房,但是家里有钱的二代谁回去又苦又累的法院呢?用家里的资源搞个企业法务或者律师明显更香啊。苏南法院在限制法本的情况下,我同学报的岗位今年大部分都是红色(报录比超过1:50)(估计深圳法院可能会更高),北京市考不卡法本都不到5,待遇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至于解决办法?北京市公务员的待遇想要提升很难很难(部委拿7-8K的同志们盯着呢),目前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公检搞特殊不限制户籍吸引更多人报考,如果不方便的话或者把法检岗位大部分都拿到定向选调里面去变相不卡户籍也是一条路子,而且生源质量还更好。

user avatar

我先用一句话给个结论:一个强势的专业,遇上转型改革阵痛期的法检系统。

法律(学)专业出口极广,赚钱可去投行券商、央企法务、各大律所,考公也是横着走,从办公厅纪委到发改委财政等一干强势部门都有它的身影,如果你是名校法律专业、通过司法考试,在就业市场上实际上有着比较充分的议价权和选择权。

生化环材机械土木等一众兄弟,赚钱可进厂、搬砖、打灰,考公可报三不限、乡镇执法队,在就业市场上有着更加充分的”被选择权“。

所以,你试着让法检面向工科毕业生招录,3:1?怕是30:1都挡不住。学法的就不一定买你法检的账,这是导致报名人数少的专业原因。

那么我们又要回答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宁愿去卷100:1的西城区组织部,也不愿意考3:1的法检?

钱少事多责任重,通道狭窄晋升难。

事情还要从实施员额制度开始说起,初衷是好的,但也带来一个问题,年轻人上升的空间基本被堵死,员额数是固定的,前面的人不退休不转任,新人就排不到,按目前的进度,一个人从毕业25岁,干到40岁都未必能入额,还是一个法官助理,对没错,可能同批的同学已经是处长了,你还只是一个助理。

发展空间窄就算了,工作轻松一点也行,毕竟只是个助理,不能要求太高了。too young,北京的基层法院,一个法官手上一年3、400起案件是很普遍的情况,如果在某些大区还会更多,这么多案件,文书材料制作、开庭准备等基础性工作基本都要落在法官助理手上,这还没完,还有一系列党务行政工作等着你,一点少不了,认识几位在法院工作的朋友,加班强度不亚于委办府办,那叫一个狠。

案件工作不同于一般的机关行政工作,是终身责任制,经你手的案件,不管是程序瑕疵还是实体出现错误,将来一旦被翻出来,那是肯定要算账的,搞不好还得脱衣服进去,精神上的压力非常大。

这么忙工资应该不低吧?比党政机关的公务员要高,但没入额以前,也高不了多少,撑死一年20出头,和这个工作量、工作压力一比,似乎瞬间就没啥性价比了。

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算了,最怕对比,和谁比呢,和大型企业法务、和民商事律师比,收入又不能看了。这可不是穷酸瞎嫉妒,以自身的学历、专业能力和履历,跳去市场上干收入翻几番不是什么难事。

说到这里,这就是这几年法检系统人员流失比较严重的原因。信息是会传播的,现在又传导到了应届毕业生这里,导致了入口的人也在变少。

至于怎么改善,我不做评论,这是政法系统领导应该考虑的问题。至于要不要去法检,因人而异,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想走仕途的话还是去党政机关出口更宽一些,以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2年北京公务员考试检察院、法院系统报名遇冷,绝大多数岗位竞争比仅徘徊在3:1左右,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在我看来,这并非简单的“遇冷”,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反映出当下年轻群体对职业选择的审慎态度以及对体制内工作的更深层思考。首先,我们得承认,相较于前些年公务员考试“千军万马过独.............
  • 回答
    这件事在2022年的考研圈里,尤其是医学考研圈,可以说是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学,这绝对是国内医学领域的顶尖学府和热门专业,能考到390分,而且是初试第一,这本身就意味着这位考生在专业知识的掌握上绝对是出类拔萃的。初试第一390分被刷,第二名331分逆袭录取,这背后的原因,绝对不是简单.............
  • 回答
    谈及Angelababy在2022年北京台春晚的主持,这无疑是当年春晚的一个焦点话题,也引起了不少讨论。从整体效果来看,Angelababy的这次主持经历,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也让我们看到了她在跨界尝试中的一些亮点,当然,也暴露了一些可以提升的空间。亮点分析: 亲和力与观众缘: Angela.............
  • 回答
    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半决赛中,韩国选手黄大宪被判犯规,无疑是当时最引人注目也最具争议的事件之一。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以及它所引发的讨论,都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事件经过:惊险与争议并存让我们先梳理一下比赛当天的具体情况。在男子1000米半决赛的B组比赛中,黄大宪原本跑得非常出色,.............
  • 回答
    《原神》的音乐能出现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曲库里,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值得好好聊聊的。首先,得承认《原神》的音乐质量确实过硬。我个人一直觉得《原神》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到位,一点都不像那种随便糊弄的游戏。它的音乐风格非常多元,而且非常精良。你可以听到那种宏大的交响乐,适合展现壮丽的景色,也有那种.............
  • 回答
    美国宣布不派外交或官方代表出席2022年北京冬奥会,这可不是一个突然冒出来的决定,背后牵扯到不少复杂的因素,而且这个动作本身也释放出不少信号。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事儿的背景。近年来,中美关系一直处于一种比较紧张的状态,政治、经济、人权等等问题都像是悬在头顶的几块大石头。美国这次的表态,很大程度上就是对.............
  • 回答
    2022年3月23日,美国法院对中兴通讯的裁决确实涉及其长期面临的法律问题,但这一裁决的法律意义和实际影响需要结合具体背景和法律细节进行分析。以下是对这一事件的详细解读: 1. 裁决的背景:中兴通讯的“合规危机”中兴通讯在2019年因违反美国对华为的制裁规定(特别是未遵守对华为的出口限制措施)被美国.............
  • 回答
    2022年1月4日美国25小时内新增新冠确诊102万例的数据,是2021年底至2022年初美国新冠疫情的一个关键节点。这一数据引发了广泛讨论,但需要结合当时的疫情背景、数据来源和统计方法进行深入分析。 1. 数据背景与时间线 疫情阶段:2021年底至2022年初,美国正处于奥密克戎(Omicron).............
  • 回答
    2022年考研国家线公布后,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全面看待这份分数线,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划定原则、变化趋势、对考生和高校的影响,以及背后折射出的考研现状。一、 国家线的划定原则与基本情况首先,理解国家线的划定原则是关键。考研国家线并非一个绝对的、一成不变的数字,而是根据以下几个主要因.............
  • 回答
    如何看待2022年2月郑州市大力推行货币化棚改及其对房价的影响?2022年2月,郑州市大力推行货币化棚改的举措,是解读其对郑州房价影响的关键。理解这一政策,需要从其背景、具体内容、潜在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 背景分析:为什么郑州会在2022年2月大力推行货币化棚改?在分.............
  • 回答
    2022年春节期间,三、四线城市新房成交量同比下跌超过九成,这是一个非常显著的下滑,背后反映了多重复杂的因素,也揭示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在经历高速发展后,正面临的深刻调整。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宏观经济环境、房地产行业自身特点、以及春节假期本身的特殊性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宏观经济环境与房地产市.............
  • 回答
    2022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信息共享,便利不动产登记和办税”的通知,是国家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纳税人和缴费人便利度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通知的核心在于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从源头上简化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证明材料和环节,最终目的是让不动产登记和相关税费缴纳更.............
  • 回答
    要详细地看待2022年2月起美国和欧洲“基本宣布疫情结束”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复杂性。一、 背景和原因:为何在2022年2月出现“宣布结束”的迹象?在2022年初,全球新冠疫情确实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在美国和欧洲地区,出现了一系列促使他们采.............
  • 回答
    2022 年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亮点与槽点全景解析2022 年的《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对于罗振宇和他的“得到”公司来说,注定是充满挑战和变革的一年。在经历了疫情的冲击、知识付费行业的波动以及自身定位的调整后,这场演讲无疑承载着比以往更重的期待和审视。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从亮点和槽点两个方面.............
  • 回答
    2022年3月15日,A股市场又经历了一次令人心惊肉跳的大跌,沪指一度跌破3100点,市场恐慌情绪蔓延。那一天的景象仿佛昨日重现,无数投资者的心再次被揪紧。那天发生了什么?为何如此跌宕?回溯那天,市场下跌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重利空因素叠加的恶果: 外部环境的阴影不散: 彼时,俄乌冲突的局势依然.............
  • 回答
    2022年1月15日,汤加,这个太平洋上散落的火山岛国,发生了一场震动世界的火山喷发——洪阿哈阿帕伊(Hunga TongaHunga Ha'apai)火山,它不仅以其规模震撼人心,更因为其后续的广泛影响,成为了一场牵动全球的自然灾害。这场喷发的惊人之处首先,必须承认,这场喷发在很多方面都堪称“史诗.............
  • 回答
    2022年的315晚会,可以说又一次把我们生活中那些隐藏在角落里的不良商家和行业乱象,赤裸裸地摆在了公众面前。每一次315晚会,都像是一场“大扫除”,把那些本应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企业,那些打着合法旗号却行着不法之事的人,一个一个地揪出来。看到那些被曝光的乱象,心里确实五味杂陈。一方面,为那.............
  • 回答
    关于 2022 年 3 月 2 日清晨发生在清华大学紫荆学生宿舍的火情,确实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当时得知消息时,心头也是一紧。根据当时公开报道的信息,那场火灾发生在清晨,大概在凌晨左右。具体位置是清华大学紫荆学生宿舍楼的一层,靠近宿舍楼的公共区域。从一些流传出来的现场照片和视频来看,火势蔓延的速度.............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2022 年 3 月 9 日股市大跳水以及沪指深 V 反弹的情况。这一天股市的表现非常戏剧性,充满了波动性,反映了当时市场存在的复杂情绪和不确定性。一、 当日股市(2022年3月9日)的整体表现回顾 沪指: 当日开盘后迅速下跌,一度触及低点,但随后出现强劲反弹,最终收盘.............
  • 回答
    2022 年秋招算法岗的“人间地狱”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种因素叠加,导致求职过程异常艰难、卷度极高,让不少求职者倍感煎熬。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讲述,为何 2022 年秋招算法岗被冠以如此称号:一、宏观经济下行与互联网行业“寒冬”这是最根本的原因。2022 年,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叠加国内疫情反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